資源簡介 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10章《浮力》第1節 浮力 講義(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一 浮力的概念:定義、方向、示意圖 ★ 2 2 14二 浮力的測量(稱重法):F浮=G-F拉 ★★ 1 1三 浮力產生的原因(本質):F浮= F下-F上 ★★ 2 2四 浮力的影響因素 ★★ 2 2一、浮力: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說明: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入。2.施力物體:液體(或者氣體);3.受力物體: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4.浮力方向: 豎直向上 ;【例題1】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沉底的雞蛋 B.遨游的“天宮一號”C.飄在空中的熱氣球 D.能承載重物的橡皮泥船【變式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漂浮在液面的物體才受浮力的作用 B.只有固體才受浮力的作用C.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的作用 D.物體在液體中只受浮力的作用【例題2】如圖,重為4N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請畫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圖。【變式練習2】如圖所示,浸沒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應為圖中 的方向(選填序號),這是因為 。二、浮力的測量:稱重法1.原理:物體平衡時受到的合力為0。2.操作步驟:(1)將物塊豎直懸空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這就是物塊受的重力;(2)把物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3)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拉;3.其他情況下,也可以根據物體合力為0列平衡等式求解,例如:F浮=G+F壓。【例題3】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面懸掛一個重16N的物體,當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0N,此時容器內水的深度為0.3m。則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方向為 。【變式練習3】用彈簧測力計懸掛重為3N的物體,將其浸在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該物體所受浮力為( )A.0.8N B.0.9N C.1.2N D.2.2N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本質):1.浮力產生的本質: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就是浮力;2.計算公式:F浮= F下-F上;3.分析:假想一個長方體浸沒于液體中;(1)長方體的左右兩面、前后兩面,都受到液體的平衡力的作用,合力為零。(2)上下兩面;上表面深度小于下表面深度,由P=ρgh可知,P下>P上;所以,F下> F上,所以上下兩個表面就會產生一個壓力差,則F浮= F下-F上。4.說明:如果物體下表面不受液體的壓力,則物體可能不受浮力。【例題4】一長方體物塊浸沒在水中,已知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100N,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40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A.40N B.60N C.100N D.140N【變式練習4】圖中A、B都浸沒于液體中,A與容器側壁緊密接觸,B與容器底緊密接觸。則:A 浮力,B 浮力(填“受到”或者“不受到”)。【例題5】如圖所示,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著橡膠制成的水堵頭,則水堵頭( )A.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但受到水的浮力B.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也沒有受到水的浮力C.受到水的壓力,沒有受到水的浮力D.受到水的壓力,也受到水的浮力【變式練習5】將一個乒乓球放入倒置的飲料瓶中,然后向瓶內注入水將乒乓球浸沒,如甲圖所示,乒乓球保持靜止狀態,后將飲料瓶瓶口蓋住并擰緊,乒乓球迅速向上浮起,如圖乙所示,則乒乓球( )A.乒乓球一直受到浮力作用B.前者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C.前者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但受水對它的壓力D.后者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的同時也受水的壓力四、浮力的影響因素:1.假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2)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3)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4)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密度有關;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3.操作及結論:(1)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深度不同時,上下表面的壓力之差不變;(3)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入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4)物體所受的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無關。4.總結:實驗結果表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1)在液體密度相同時,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在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例題6】如圖所示,將一長方體物體浸沒在裝有足夠深水的容器中恰好處于懸浮狀態,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2N,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5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如將物體再下沉5cm,則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變式練習6】如圖所示,同一物體以兩種方法浸入水中,其向上、向下的壓力差F甲和F乙的關系為( )A.F甲<F乙 B.F甲>F乙C.F甲=F乙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例題7】小敏對“物體在水中浸沒前受到的浮力是否與浸入深度有關”進行了研究。(1)將一長方體金屬塊橫放,部分體積浸入水中時,在液面所對的燒杯壁作一標記線,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甲(如圖甲)為 N;再把金屬塊豎放浸入同一杯水中,當 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F乙(如圖乙)。比較發現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沒前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入深度無關。(2)圖中兩種狀態時,金屬塊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甲 p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變式練習7】如圖所示,是探究同一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1) 兩次實驗證明物體所受浮力隨物體排開液體積的變化而變化(選填實驗序號)。(2)進行乙、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關系。(3)由丙、丁兩次實驗可知:完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無關。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10章《浮力》第1節 浮力 講義(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一 浮力的概念:定義、方向、示意圖 ★ 2 2 14二 浮力的測量(稱重法):F浮=G-F拉 ★★ 1 1三 浮力產生的原因(本質):F浮= F下-F上 ★★ 2 2四 浮力的影響因素 ★★ 2 2一、浮力: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說明: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入。2.施力物體:液體(或者氣體);3.受力物體: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4.浮力方向: 豎直向上 ;【例題1】如圖所示的四個情景,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A.沉底的雞蛋 B.遨游的“天宮一號”C.飄在空中的熱氣球 D.能承載重物的橡皮泥船【答案】B【解析】根據浮力的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解:A.沉底的雞蛋在水中盡管下沉,但仍然受到浮力,故A不符合題意;B.太空中沒有空氣,故太空中運行的“天宮一號”不受到浮力,故B符合題意;C.空中上升的熱氣球能上升,是因為其受到空氣的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浮力是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起的力,橡皮泥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漂浮在液面的物體才受浮力的作用 B.只有固體才受浮力的作用C.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的作用 D.物體在液體中只受浮力的作用【答案】C【解析】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所以A錯。在液體中的固體受浮力作用,其他狀態的物體也受浮力作用,比如植物油漂浮在水面上也受水的浮力作用;因此B錯。物體在液體中不但受浮力作用還受重力、壓力等其他力的作用;所以D錯。故選:C。【例題2】如圖,重為4N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請畫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圖。【答案】如圖所示。【解析】小球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由于小球漂浮,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解:小球漂浮在水面上,重力和浮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過小球的重心作豎直向下的重力G;過重心作豎直向上的浮力F浮,并標出力的大小為4N;如圖所示:【變式練習2】如圖所示,浸沒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應為圖中 的方向(選填序號),這是因為 。【答案】1; 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解析】掌握浮力的方向總和重力的相反,是豎直向上的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故圖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與小球放置的位置無關,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與水平面垂直的。故應選序號1。故答案為:1; 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二、浮力的測量:稱重法1.原理:物體平衡時受到的合力為0。2.操作步驟:(1)將物塊豎直懸空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這就是物塊受的重力;(2)把物塊浸沒在水中,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3)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拉;3.其他情況下,也可以根據物體合力為0列平衡等式求解,例如:F浮=G+F壓。【例題3】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面懸掛一個重16N的物體,當把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0N,此時容器內水的深度為0.3m。則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方向為 。【答案】6;豎直向上。【解析】根據受力平衡可得:F浮=G-F拉=16N-10N=6N;浮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變式練習3】用彈簧測力計懸掛重為3N的物體,將其浸在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該物體所受浮力為( )A.0.8N B.0.9N C.1.2N D.2.2N【答案】C【解析】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出物體浸沒時的示數,又知道物體的重力,根據F浮=G﹣F拉求出物體所受浮力。解: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完全浸入水中其示數F拉=1.8N;由稱重法可得,該物體所受浮力:F浮=G﹣F拉=3N﹣1.8N=1.2N。故選:C。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本質):1.浮力產生的本質: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就是浮力;2.計算公式:F浮= F下-F上;3.分析:假想一個長方體浸沒于液體中;(1)長方體的左右兩面、前后兩面,都受到液體的平衡力的作用,合力為零。(2)上下兩面;上表面深度小于下表面深度,由P=ρgh可知,P下>P上;所以,F下> F上,所以上下兩個表面就會產生一個壓力差,則F浮= F下-F上。4.說明:如果物體下表面不受液體的壓力,則物體可能不受浮力。【例題4】一長方體物塊浸沒在水中,已知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為100N,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40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A.40N B.60N C.100N D.140N【答案】B【解析】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進行解答。解: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100N﹣40N=60N。故選:B。【變式練習4】圖中A、B都浸沒于液體中,A與容器側壁緊密接觸,B與容器底緊密接觸。則:A 浮力,B 浮力(填“受到”或者“不受到”)。【答案】受到;不受到。【解析】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判斷A、B是否受到浮力。解:浮力產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由題意知,A與容器壁緊密接觸,上下表面有壓力差,A受到浮力;B與容器底緊密接觸,上下表面沒有壓力差,所以B不受浮力作用。故答案為:受到;不受到。【例題5】如圖所示,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著橡膠制成的水堵頭,則水堵頭( )A.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但受到水的浮力B.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也沒有受到水的浮力C.受到水的壓力,沒有受到水的浮力D.受到水的壓力,也受到水的浮力【答案】C【解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壓強,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物體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的作用,這個壓力差是物體受到的浮力(適用于氣體),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解:洗手盆底部的出水口塞著橡膠制成的水堵頭,受到水向下的壓力,但水堵頭的下表面沒有水,沒有受到水向上的壓力,所以水堵頭不受浮力;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變式練習5】將一個乒乓球放入倒置的飲料瓶中,然后向瓶內注入水將乒乓球浸沒,如甲圖所示,乒乓球保持靜止狀態,后將飲料瓶瓶口蓋住并擰緊,乒乓球迅速向上浮起,如圖乙所示,則乒乓球( )A.乒乓球一直受到浮力作用B.前者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C.前者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但受水對它的壓力D.后者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的同時也受水的壓力【答案】C【解析】浮力是由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而產生。解:甲圖中,乒乓球下部沒有水,它的底部不受水的向上的壓力,所以,乒乓球不受浮力,乒乓球上部有水,水對乒乓球有一個向下的壓力;乙圖中,乒乓球上浮時,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所以 產生了一個向上的壓力差,該壓力差就是浮力;綜上所述,C正確。故選:C。四、浮力的影響因素:1.假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2)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3)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4)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密度有關;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3.操作及結論:(1)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深度不同時,上下表面的壓力之差不變;(3)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入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4)物體所受的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無關。4.總結:實驗結果表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1)在液體密度相同時,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在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例題6】如圖所示,將一長方體物體浸沒在裝有足夠深水的容器中恰好處于懸浮狀態,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力為2N,下表面受到的壓力為5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如將物體再下沉5cm,則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答案】3;3。【解析】知道長方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下﹣F上求出受到的浮力,長方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可知受到的浮力不變,從而得出答案。解: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知,該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5N﹣2N=3N;因長方體物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物體再下沉5cm后,它受到的浮力仍為3N不變。故答案為:3;3。【變式練習6】如圖所示,同一物體以兩種方法浸入水中,其向上、向下的壓力差F甲和F乙的關系為( )A.F甲<F乙 B.F甲>F乙C.F甲=F乙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答案】C【解析】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差;根據物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相等;得出壓力差的大小關系。解:同一物體以兩種方法浸入水中,V排=V,根據物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差,所以同一物體以兩種方法浸入水中,受到水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相等。故選:C。【例題7】小敏對“物體在水中浸沒前受到的浮力是否與浸入深度有關”進行了研究。(1)將一長方體金屬塊橫放,部分體積浸入水中時,在液面所對的燒杯壁作一標記線,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甲(如圖甲)為 N;再把金屬塊豎放浸入同一杯水中,當 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F乙(如圖乙)。比較發現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沒前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入深度無關。(2)圖中兩種狀態時,金屬塊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甲 p乙(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1.6;水面與標記線相平;(2)小于。【解析】(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的浮力,浮力的大小決定于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2)金屬塊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ρgh。解:(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F甲為1.6N;在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故當水面與標記線相平時,即控制排開液體體積不變,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F乙,比較發現F乙=F甲,得出:浸沒前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浸入深度無關。(2)圖中兩種狀態時,h乙>h甲,根據p=ρgh知金屬塊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甲小于p乙;故答案為:(1)1.6;水面與標記線相平;(2)小于。【變式練習7】如圖所示,是探究同一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1) 兩次實驗證明物體所受浮力隨物體排開液體積的變化而變化(選填實驗序號)。(2)進行乙、丙兩次實驗是為了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關系。(3)由丙、丁兩次實驗可知:完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無關。【答案】(1)甲、乙;(2)液體密度;(3)物體浸沒的深度。【解析】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過程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然后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解:(1)要實驗證明物體所受浮力隨物體排開液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應控制液體的密度不變,改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由圖可知,甲、乙兩次實驗符合;(2)進行乙、丙兩次實驗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的密度不同,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關系;(3)由丙、丁兩次實驗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相同,而所處的深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即物體受到的浮力不變,則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無關。故答案為:(1)甲、乙;(2)液體密度;(3)物體浸沒的深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