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一、理論基礎和依據聯想思維在認識活動的過程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聯想思維能夠在兩個以上的思維對象之間建立聯系。通過聯想,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在問題對象和某些思維對象間建立起聯系,這種聯系會幫助人們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首先,聯想思維不同于創新思維,但聯想思維能夠為創新思維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礎。聯想思維一般不能直接產生有創新價值的新的形象,但是它往往能為產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維奠定一定的基礎。其次,由于聯想思維有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特性,常常能夠把思維引向深處或更加廣闊的天地。聯想思維能夠活化創新思維的活動空間。再次,聯想思維有利于信息的儲存和檢索。思維操作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知識信息按一定的規則存儲在信息存儲系統,并在需要時把其中有用的信息檢索出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走出一條新路-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聯想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提高聯想思維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創新能力,有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角度出發,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在舊的知識基礎上認識新的問題,并對新舊知識進行整合的過程。教育心理學普遍認為,遷移主要是指先前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對后來學習知識與技能產生的影響,也可以說是舊經驗對學習新經驗的影響。遷移是思維展開聯想的重要方式。了解遷移理論知識,有助于我們展開聯想,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面對新的情況、解決新問題。聯想思維具有跨越的聯結性,遷移是聯想思維的“聯結”方式。聯想思維中的“遷移”,是將不同認識對象的性質、作用等進行位置變遷與功能移植,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依據時間時序的不同,遷移可以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從遷移效果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按照遷移的水平和角度來劃分,可以分為縱向遷移和橫向遷移。二、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4.1體會聯想思維中的遷移、想象的運用;了解聯想思維的方法和特點;知道遷移、想象在創新思維中的作用。教學提示:可圍繞“什么是聯想思維”這一問題,通過思維小游戲開展聯想思維訓練,在活動中理解聯想思維的含義、特點,懂得如何提高聯想思維的水平,自覺進行聯想思維訓練。可圍繞“如何培養聯想思維”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展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掌握聯想思維的遷移和想象方法。可聯系上一框題,幫助學生理清聯想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關系。三、學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在不同場合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著聯想思維。在平時的學習中,記憶英語單詞和語句需要運用聯想思維,理解語文的古詩詞意境需要運用聯想思維,學習數理化也離不開聯想思維,鑒賞美術作品也需要聯想思維,等等。因此,學生對聯想思維已經有一定感受和體驗,這有利于本節課的學習。在學習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后,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了提升。通過前一框題創新思維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基礎。但是,大多數學生對聯想思維的含義、特征、方法、特點以及作用等缺乏系統認識,不清楚其中的內在聯系。為了更好地了解學情,我們可以在課前進行簡單的了解,為達成教學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四、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1.科學精神通討詞語聯想的小游戲,圍繞“寧波”一詞進行聯想訓練,理解聯想思維的客觀基礎和含義,在活動過程中把握聯想思維的聯結性和暢想性特征;通過對北京冬奧會的倒計時創意的分析和對“假如將來寧波辦奧運會”的設想,掌握聯想思維的遷移方法和想象方法,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聯想思維質量,提升創新思維的能力與水平。2.政治認同通過詞語聯想的小游戲,圍繞“寧波”一詞進行聯想訓練,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回顧北京冬奧會的創意和暢想未來奧運,增強對國家的熱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文化自信,培養民族自豪感、歸屬感。(二)學科能力目標1.學習理解理解聯想思維的客觀基礎和含義,把握聯想思維的聯結性和暢想性特征,明確聯想思維中遷移和想象的含義、分類及意義。2.實踐應用掌握聯想思維的遷移方法,并自覺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3.遷移創新用聯想思維思考家鄉發展,提升運用聯想思維解決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五、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聯想思維的方法與訓練聯想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聯想思維人人都有,但是水平和能力各有不同。實踐證明,通過訓練可以提升聯想思維的水平。訓練聯想思維有很多方法,可以通過課堂之中的具體案例,讓學生掌握聯想思維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其自覺將聯想思維用于日常生活,改變其思維方式,培養聯想思維和創新意識。2.教學難點:把握聯想思維的含義與特點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常常會運用聯想思維,但不一定會用哲學的思維去看待問題-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而在思維領域,事物又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學生對這些問題考慮較少。因此,這會對學生理解聯想思維的含義和特點造成困難。只有理解了聯想思維,才能展開聯想思維訓練,所以這是本節課必須突破的難點。六、教學方法1.案例研討法案例研討法是一種以案例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議題探討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圍繞教學案例設置多個議題,營造研討的輕松氛圍,有助于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2.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聯想思維的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精選案例、活動設計等,將創設的情境移入課堂,引導學生體驗,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聯想的方法。3.學思用結合法本節課相較于前面的課程內容,在重視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更注重實際應用。所以,需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加以訓練,將聯想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七、教學流程(一)課堂導入教師:有一個成語叫“風馬牛不相及”,這個成語的原意是說走失的馬、牛也不會跑到對方的境內,形容地域廣大距離遙遠,也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風馬牛不相及,你同意嗎?事物之間真的毫不相干嗎?風馬牛一定不相及嗎?學生:不一定吧,我們也許可以通過聯想,將毫不相干的事物“串聯”起來。教師:盧梭認為:“想象使我們對于將來能實現的事物,成為首先的真實發現者。”也就是說,我們要成為“首先的真實發現者”需要具備聯想思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也需要有聯想思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設計意圖】從“風馬牛不相及”成語開始,引入課題,引起學生興趣。通過“風馬牛一定不相及嗎”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也為學生學習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打下認識基礎。(二)新課教學環節一:腦洞大開 懂聯想之含義-什么是聯想思維?教師:我們現在通過一個思維小游戲一起體驗聯想之美。各位同學,請你在看到一個詞語以后,將聯想到的與之相關的內容立馬記下來,然后我們請同學逐一說出你的“聯想詞”,并說明理由。當然,后面同學不能與前面同學的答案重復。我們先來試一下。例如:“中秋”這個詞,我會聯想到“明月”,你會想到什么呢?學生:“嫦娥”“月餅”“故鄉”“團圓”等。教師:經過簡單的熱身,大家準備好了嗎?今天的詞語是“寧波”。現在開始的兩分鐘時間,你可以和周圍同學簡單討論一下,盡可能多地給出聯想到的詞語,并寫下原因。學生活動:簡單討論,通過聯想寫出詞語。學生1:看到“寧波”這個詞,我就聯想到了“湯圓”。因為湯圓是寧波特產,是經典的寧波味道。學生2:我聯想到了“缸鴨狗”,缸鴨狗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聞名,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缸鴨狗湯圓。教師:為什么兩位同學會聯想到“湯圓”和“缸鴨狗”呢?學生:民以食為天。兩位同學通過“味蕾”聯想到了一起。教師:這兩個詞確實都與“寧波”有關聯。因此,他們的聯想也并非巧合。腦科學研究揭示,人的大腦會根據主體的需要、興趣、知識結構、個人經歷等,將其對事物的認識進行歸檔,分門別類地儲存在記憶之中。當主體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大腦會根據問題的性質,利用某種契機,將對相關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產生回憶,在觸類旁通的探索中尋求問題的解決。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相信大家對寧波味道,也有獨家記憶。“寧波”“湯圓”“缸鴨狗”······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聯想?這種記憶又是如何產生的?學生;是因為這些事物之間本身有一定的關聯。哲學上說,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教師: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因而聯想思維是人的一種普遍而經常性的思維現象。聯想思維是對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反映。離開了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思維中的聯想只能是臆想。“寧波”和“湯圓”可以聯系在一起是因為寧波湯圓歷史悠久,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制成餡,本身口味令人稱絕。口味和名氣之間是存在聯系的。這也是“湯圓”被大家一下就想到的原因。而“缸鴨狗”這家寧波百年老店能夠經久不衰也是因為它的湯圓口味極佳。我們會聯系到“缸鴨狗”是因為聯想思維就是通過相似、接近或對比等思維機制,尋求對事物在時間、空間和性質等方面的相關性認識,將事物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牽引出來,這就為人們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的選擇。可見,聯想不同于簡單的回憶,而是帶有思維加工的成分。那么,什么是聯想思維呢?學生:聯想思維就是將記憶中對不同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的思維活動。教師:大家還可以從“寧波”這個詞聯想到什么?學生3:我聯想到了“寧波幫”。寧波幫是中國近代最大的商幫,中國傳統“十大商幫”之一,它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推動了中國工商業的近代化。“寧波幫”是“愛國愛鄉、創新創業”的一個了不起的“商幫”。“寧波幫”崛起的奧秘在于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師:這個聯想相當有水平,已經從“吃”上升到了精神層面。“寧波幫”是寧波另一張重要的名片,寧波人是很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而創新成果往往離不開聯想思維。當你將思路打開,將事物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牽引出來,可能性就多了起來,你發現了嗎?那就請你們繼續聯想。學生4:我聯想到“天一閣”“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寧波的美譽。這里“書藏古今”指的是寧波天一閣,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是當今現存亞洲最古老的私人藏書閣,是寧波的代表性建筑。“港通天下”成了寧波名副其實的寫照。寧波自古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港之一,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世界第一,把寧波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600多個港口緊緊相連。教師:“寧波”是城市,“天一閣”是建筑,大家能否從他的這個聯想當中概括出聯想思維的特點?學生:“寧波”和“天一閣”,城市和建筑是不同的事物。我們通過聯想,把對不同的事物的認識聯結起來。教師:這個城市和這個建筑都是客觀存在的,這又是我們對相同性質的事物的認識。于是,“寧波”和“天一閣”關聯在了一起,天一閣是寧波的代表性建筑。所以,聯想思維的“聯”就是把對性質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認識聯結起來,建立新的關聯,產生新的觀念。學生:我也可以繞過“天一閣”,直接聯想到“書藏古今”。我也可以繞過“寧波舟山港”直接聯想到“港通天下”。教師小結:那是因為聯想思維的聯結方式具有非連續的跨越性,從形式上看,聯想思維既可以將對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也可以將對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所以,聯想思維具有跨越的聯結性。這是聯想思維的特征之一。學生5:我聯想到了“楊倩”。寧波姑娘楊倩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金牌,為中國隊收獲東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作為寧波人的我,為她感到驕傲。學生6:我聯想到了“奧運”。楊倩“射落”兩金,石智勇“一舉”奪魁,汪順成為首位獲得奧運會混合泳金牌的中國男運動員,管晨辰在平衡木上技驚天下······想到2021年的夏天,我覺得很自豪。教師:那么,我們思路再打開一點!寧波將來有沒有承辦奧運會的可能呢?寧波會不會變成奧運之城呢?學生:怎么可能?我們已經有了全球唯一“雙奧之城”北京了,北京已經有了承辦經驗和條件,為什么要讓寧波舉辦奧運會?這想法有點荒唐。學生:為什么不可能呢?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經濟發達,有強大的生命力。寧波人具有“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知行合一、知難而進、知書達禮、知恩圖報”的寧波精神,我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經過不斷的奮斗,讓城市發展更上一層樓,承辦奧運會是有可能性的。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等寧波變成了新晉的奧運之城,這會給寧波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機遇!教師小結:在這位同學自由暢想未來、暢談可能的時候,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皺了眉頭,也許你不同意他的觀點,覺得這是荒唐的,而有的同學在點頭和鼓掌,表示贊同他的觀點。不論你同不同意都是被允許的,這不影響我們自由地“暢想”,你可以自由地構想、想象甚至幻想,天馬行空。因為思維在聯想時發生了跨越性的聯結,將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荒唐”地聯系起來,也就是思維發揮了非邏輯制約的暢想功能。這體現了聯想思維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學生:聯想思維具有非邏輯制約的暢想性。教師:既然如此,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在思維世界里天馬行空地自由聯想。人人都有聯想思維,但是其聯想的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我們又要如何來衡量呢?比如:我們在剛才的思維游戲當中,大家覺得誰的回答是最佳聯想成果?學生:學生4聯想得更多,可是其他同學的聯想成果也值得肯定,也體現了聯想的思維過程。教師小結:所以,思維在聯想時的“聯結”速度和“暢想”得到的結果的數量,是衡量聯想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據。自覺地進行聯想思維訓練,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運用聯想思維,是提高聯想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聯想思維水平越高,聯想思維水平能力越強的人,他越能展開聯想的翅膀,越能夠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性。【設計意圖】通過一個簡單的聯想訓練游戲,讓學生通過對“寧波”這個詞進行聯想,在聯想的過程中理解聯想思維的客觀基礎和含義,又在分析聯想各個詞的原因中把握聯想思維的聯結性和暢想性特征。環節二:大膽暢想 習聯想之方法-如何培養聯想思維?教師:人類有史以來的許多發明創造,都可歸功于聯想思維。蒸汽機的發明是源自英國發明家瓦特由沸騰的開水壺產生的聯想,鋸子的發明離不開中國古代工匠魯班由割破手的鋸齒邊茅草產生的聯想,“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與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由大西洋兩岸地形相似產生的聯想分不開······可見,聯想思維對于創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聯想思維呢?聯想思維的方法又有哪些?材料一 北京冬奧會以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拉開帷幕,在生機盎然的早春時節揮手作別。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在國家體育場“烏巢”開幕的一天,也是中國的立春節氣。開幕式表演中,一段“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視頻驚艷全世界,北京冬奧會將迎來閉幕的前一天則是雨水節氣。北京冬奧會是冬奧賽事的第二十四屆,開幕式恰巧定在2月4日,而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個“24”巧妙相遇,將二十四節氣作為開幕式的重要元素再合適不過。北京冬奧會以二十四節氣為元素,從“4”開始倒數,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做法,又與中國古典詩詞相結合,使“中國印象”更加深入人心,邀請全世界觀眾一起迎接新的春天。教師:這樣的創意從何而來?“二十四節氣”與“開幕式倒計時”又是如何通過聯想思維聯系在一起給世界帶來驚喜的呢?學生:“二十四節氣”表示自然節律變化的特定節令,反映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恰逢三個“24”巧妙相遇,倒計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二十四節氣”包含著時間的推移,共通之處讓這個創意好像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教師:這奇妙的“化學反應”就是遷移。聯想思維具有跨越的聯結性,遷移是聯想思維的“聯結”方式。遷移的本義是離開原地而另換地點,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從某地移至他地。聯想思維中的遷移,是將不同認識對象的性質、作用等進行位置變遷與功能移植,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同樣都要表示時間推移,用“二十四節氣”來倒計時,把這二者聯系在一起,又挖掘了背后的“節氣密碼”古詩詞,令人嘆為觀止。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遷移有什么作用呢?學生1:“二十四節氣”不是從零開始,古詩詞也不是憑空而生,其實這都是以往的積累,是中華文化的底蘊。我們在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時候,要汲取先前的經驗,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只有將過去的經驗和認識運用到新情況和新問題之中,才能開辟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可能道路。因此,這樣的創意只有中國可以擁有,這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學生2:遷移對提高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十四節氣”與“開幕式倒計時”可以夢幻聯動,其實點火儀式的創意也可以體現這一點。也就是運用遷移將先前的經驗運用到對新情況的認識之中,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運用到解決新的問題中,實現由“此岸”到“彼岸”、觸類旁通的認知過渡。教師小結:所以,遷移可以為創新思維開拓可能的思路。遷移能夠為創新思維搭建由此及彼的橋梁。知識越多、見識面越廣,發散的范圍就越大,聯想的東西就越多,就越容易產生上相見。教師:這是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了,通過奧運五環體現“所有國家、所有民族”的“奧林匹克大家庭”主題。奧運五環一般會附著在某個卡通形象上,那我們可以設計怎么樣的卡通形象呢?學生2:我認為,這個卡通形象可以是一只可愛的螃蟹,所以我畫了一只螃蟹,突出在沿海城市寧波舉辦的特點。寧波人自古就喜歡吃海鮮,尤其是螃蟹。寧波站還像一只紅膏熗蟹笑迎八方來客。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螃蟹突出城市特點,體現寧波也將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學生3;我認為,這個卡通形象應該是湯圓。湯圓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湯圓起源于宋朝,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湯圓有團團圓圓的寓意,所以湯圓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這樣既凸顯傳統文化,又能夠表達美好的寓意。教師:那么,你們是怎么想到這些可愛又有特色的形象的呢?學生3:奧運吉祥物一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卡通形象,它必須承載著特殊的寓意,體現著奧運精神。每一屆奧運會都有自己的特色,吉祥物又要有不同的創意。教師小結:這更加需要我們展開聯想思維,通過想象去創作和表達。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展開想象的方式也不同。想象可以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標的想象,有意想象是在意識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展開的各種想象,屬于有意想象。我們為了設計出一個吉祥物而開動腦筋,其實是在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是一種形象化的想象。而這種想象的意義在于可以填補經驗知識的空白,幫助人們找出不同對象之間可能具有的關聯,還可以給抽象的認識對象建立起富有創造性的新形象。因為有想象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象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與進步。愛因斯坦能發現相對論,得益于他的想象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聯想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也離不開想象力。想象可以幫助人們明確創新思維的目標。創新思維的根本動力來自社會實踐的需要,想象在這里可以起到明確目標的重要作用。人們想象事物可能有更為完美的功能,問題有更好的解決方式,自己可以實現更高的工作目標和人生價值等,這樣的想象可以促使人們以更高漲的熱情和堅忍的意志投入創新活動之中。而聯想思維和創新思維是什么關系呢?聯想是創新思維的基礎,遷移和想象是聯想思維的重要方式。我們如果能夠在自發聯想的基礎上自覺加以訓練,我們就可以提高聯想思維的質量,提升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水平。【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回顧北京冬奧會的經典創意和暢想未來,使學生掌握聯想思維的遷移和想象方法,明確其含義、分類及意義,同時培養民族自豪感、歸屬感。(三)課堂總結“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想象力、創造力從哪里來?要從刻苦的學習中來。在新時代,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更要掌握聯想思維和創新思維,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設計意圖】總結教學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認識和情感升華,自覺提升思維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