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課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第一框題 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理論基礎和依據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反思歷史經驗、順應歷史規律、洞悉歷史矛盾、破解歷史難題中,實現了創新思維的演進,并在遵循創新思維內在要求和辯證否定中,提升創新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推動著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創新思維是主體推動事物發展、推進社會進步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時代前列,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完成救國大業、興國大業和復興大業,并正在迎來強國大業,離不開黨的創新思維。黨的創新思維是指黨在獨立自主探索、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審時度勢,破解時代之問,解決現實矛盾、攻堅克難、破舊立新、因時制宜的思維方式。這種創新思維引領黨在推進偉大事業、追逐偉大夢想中不斷實現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創造出讓中國人民為之自豪、令世界為之矚目的偉大奇跡。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善于運用創新思維,不斷深化對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的認識,著眼于解決中國革命道路問題,制定契合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需要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制度,實現了創新思維的演進。創新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相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運用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以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自覺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地直面問題,隨著現實的變化而變化,不迷信權威、經驗和教條,敢于進行前提批判,勇于綜合利用多種理論資源,善于因地和因時制宜,大膽探索新的概念、思路和方法,堅定對未來的信念,辯證地把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統一性,辯證地看待手段和目的的統一性,將感性和理性統一起來,將分析與綜合統一起來,將歷史與邏輯統一起來,執意于創造新的事物,開拓新的未來。因而,創新思維體現了真正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而不是空喊口號的理想主義,也不是封閉狹隘的現實主義。創新思維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它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強調直面現實,開拓未來。創新思維對現實生活的變化,有一種很強的敏感性,對各種理論有非常強的包容性,而不死守于某種理論教條,對新鮮事物有一種開放性,而不是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為了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敢為人先,勇于試錯,勇于探索,在不斷的嘗試性探索中逐漸發現新的事物、方法或者措施。創新思維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它不會把任何經驗教條當作普遍的真理,不是一種簡單的、被動的接受性思維,而是能動地去反思它們有效性的限度,對這些東西得以成立的前提進行批判,要么找到它們的邏輯錯誤,要么發現它們的歷史局限性,從而理清這些經驗教條和陳規的邊界。與此同時,創新思維具有一種建構性,能夠透過經驗的表象,在否定性中看到肯定,看到現實中的積極力量。一切從實際出發,以一種超越的態度,堅持批判性和建構性的統一。創新思維是一種辯證性思維。創新思維往往會拒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事物,在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舉措和路徑的時候,批判性地吸收前人的成果,運用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方法去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二、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通過科學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思維的基本要求,把握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探索世界、認識世界。”教學提示:以“汲取浙江改革智慧,培養創新思維”為議題,探究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可創設浙江改革初期場景的教學情境,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體悟創新思維不可能憑空產生;可創設聯系其他學科的教學情境,如賣梳子給和尚、巧找空皂盒等,從思路、步驟和結果三個角度具體分析創新思維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獨特性等特征;可創設觀照社會現實的教學情境,如馬云開創的互聯網帝國,認清實踐對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培育科學精神素養。三、學情分析從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看,學生在學習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后,已初步具備科學思維,能從身邊小事中認識創新思維及其意義。但由于學生的社會實踐相對比較缺乏,其創新活動更多的是發生在校園內的學習活動,因此要理解創新思維的產生條件和評價標準較為困難,需要教師創設更多真實的情境。從認知發展看,高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參與感比較強,具備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組織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活躍課堂,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綜合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來看,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德性的問題。他們的思維立場和價值取向是關乎“為了誰”“服務誰”的根本性問題,要把立德樹人作為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不可偏離的主題和主線。四、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1.科學精神通過扮演改革背景下的人物,深入理解創新思維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創新性思維,是批判性和辯證性統一的思維,提高思維水平,提升思維素養。2.政治認同通過向改革先鋒寫致敬卡,深入領會創新思維的評價標準,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改革的認同。3.公共參與通過合作探究商業難題,把握創新思維多向性、跨越性和獨特性的特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用科學思維去創造幸福生活,過有意義的生活。(二)學科能力目標1.學習理解理解和把握創新思維的含義、基礎和特征,明確創新思維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領會創新思維之“新”。2.實踐應用結合具體材料,分析、運用創新思維的方法;運用生活實例,總結歸納創新思維的意義。3.遷移創新用創新思維分析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改革,堅持學以致用,運用創新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堅定地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浪潮中去。五、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和把握創新思維的特征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驟具有跨越性,結果具有獨特性。這三個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緊密聯系的,它們統一于創新思維的過程中。這三個特征分別體現了創新思維的三個“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新。從這個角度看,講清楚創新思維的特征,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萌發與實踐運用至關重要。理解和把握創新思維的特征,有利于增強學生用創新思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教學難點:辯證把握、正確運用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任何創新思維都不能憑空產生,創新思維要以實踐為基礎,失去實踐基礎,思維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真正的創新思維之“花”能結出實實在在的創新之“果”,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這一辯證關系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理解有一定困難,應結合實例加以說明并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六、教學方法(一)議題式教學法議題式教學以議題為紐帶,本節課教學以“汲取浙江改革智慧,培養創新思維”為議題,統領教學內容,把零散化的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學到的內容有其內在的結構性和邏輯性。借助基于社會生活的議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討論熱情,是培育核心素養的要求,也是學科教學的旨趣。(二)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教學內容重在引導學生用創新思維改造世界。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精選案例、設計活動等,將經過加工的生活場景移入課堂,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三)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作為一門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政治性是占據道義制高點的問題,它關乎思政課的價值取向和人民立場。學理性是占據真理制高點的問題,它關乎思政課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本節課教學只有占據了道義和真理的制高點,才能讓創新思維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七、教學流程(一)課堂導入大江奔涌,千帆競發。70多年來,浙江大地滄桑巨變,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省,從“雞毛換糖”到“機器換人”,再到“電商換市”,一代代浙商走過的路是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新之路。浙商的創新思維從何而來?創新思維有何特征?今天我們以“汲取浙江改革智慧,培養創新思維”為議題,學習新課“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設計意圖】鄉土素材是思想政治課程源源不斷的生動素材。加強鄉土素材的教育,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涵養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二)新課教學環節一:潮起,走在前列謀新篇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與條件材料一 浙江有著“先天劣勢”:“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環境下,95%以上資源靠外來輸入。同時,浙江工業基礎薄弱,1953年至1957年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大項目中,沒有一個落戶浙江。加上1962年蔣介石提出“反攻大陸”,兩岸關系緊張,地處沿海前線的浙江也改變了曾經貧窮落后的面貌。我們鄉鎮企業呢!連工人退休金都發不出!這還叫社會主義嗎?企業也要向他們學習!日算月結,實超實獎,實欠實賠,獎優罰劣,一起打破“大鍋飯”,讓我們的廠子活起來,日子火起來。教師小結:馮愛倩組同學感染性強,據理力爭,在政策不允許的狀況下,他們敢于超越陳規,找到一條適合義烏人民走的路。這其實就是一種創新思維。步鑫生組同學眼光獨到,敢于并善于在學習別人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這也是一種創新思維。所以,創新思維不是泛指所有思維都具有的能動性,而是特指人們在實踐中破除舊觀念、超越陳規、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思維活動。教師:馮愛倩和步鑫生的創新思維是憑空產生的嗎?如果不是,那是從何而來?學生1:馮愛倩想要擺攤的想法,是基于義烏曾有雞毛換糖這個實踐基礎,而且也考慮了義烏人多地少這個客觀實際情況。就因為有實踐作為基礎,她想要擺攤的想法就不是幻想。學生2:步鑫生對工人工資分配改革的創新想法,離不開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學習和繼承,這也是創新思維產生的客觀基礎。教師小結:是的,創新思維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它不會憑空產生,需要我們去實踐,也需要我們學習借鑒他人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浙江的發展,離不開這些敢想敢闖敢干的改革先鋒,同樣也離不開一群干在實處的人民群眾,他們用創新思維解決著身邊的難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回創新的弄潮兒!【設計意圖】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產生條件作為間接經驗向學生傳遞時需要創設學科知識生成的環境,引領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因何而生,向何而去”的歷程,啟發學生經歷思維過程,通過參與模擬的社會生活-當一回改革先鋒人物馮愛倩和步鑫生,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增強了情境的感染性,使學生置身于國家改革創新的事業之中。學生在引導下,從體驗走向知識,實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和轉化,知識自然而然生發而成,情感自然而然內化于心。環節二:逐浪,勇做創新弄潮兒--學會運用創新思維材料三 3個商業難題難題1: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其負責人對應聘者出了一道考題:以10日為限,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賣?難題2:某廠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后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采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并且驅動一只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但是廠長覺得成本太高,你有什么性價比高的方法嗎?難題3:你們公司賣的是質量上乘的酒,有一次公司派你去參加商品展覽會進行銷售,你發現評委顧客都被包裝精美的其他商品吸引了。而你雖賣好酒但因包裝簡陋無人問津。你該怎么辦?教師:你將如何用創新思維解決以上3個商業難題呢?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7-98頁內容,明確創新思維的特征。全班分為3個大組分別進行討論和探究。3個大組選一名主持人、一名記錄員、一名發言人,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盡量提出各種設想,記錄在便利貼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創新方案,發言人代表小組展示觀點。其他小組從創新思維特征的角度對創意方案進行點評。小組1:梳子賣給和尚,但和尚沒有頭發,所以對和尚來說,梳子沒有用。但是凡來進香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剎應有回贈,保佑平安吉祥,鼓勵多行善事。可以將梳子刻上方丈親筆寫的“積善梳”,賣給進香者。小組2點評:當和尚用梳子梳頭發這一思路受阻時,小組1能夠很快轉向另一個方向,把梳子當作能保佑平安吉祥的贈品,體現了他們的思維具有多向性。小組2:經過復雜計算的精密儀器可以檢測空皂盒,但成本太高。不如在生產線旁邊放一臺大功率電風扇猛吹,空皂盒都會被吹走,這樣省時省力省錢。小組3點評:創新思維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邏輯推導與分析,但它往往表現為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正是這種省略或跨越,使得創新思維過程中的某些思維活動難以詳細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覺、靈感等思維活動,有時被披上神秘的面紗。也就是說,從思維形式來看,創新思維既需要像博士這樣常規嚴謹,也可以用非邏輯的“直覺頓悟”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小組3:打碎酒瓶,讓酒香四溢從而吸引顧客,然后再給顧客免費品嘗。小組1點評:生活中許多問題不是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按常規來講,就要在重要場合讓自己的產品包裝更精美,小組3的同學選擇打碎酒的包裝,讓酒香四溢從而吸引顧客,這種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出乎意料地得到解決。教師小結:以上三個方案新在哪里?一是思路新,突破陳規看問題,另辟蹊徑想問題。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不落窠臼,出路才能巧妙。二是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規方法,敢用新手段,試用新工具,因為方法得當而事半功倍。敢用電風扇來檢測空皂盒,充分考慮空皂盒輕的特點,敢用打碎商品來吸引顧客,充分發揮酒的商品優勢。三是結果新,凡是創新思維的成果,不論是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中的新發明、新發現,還是理論上的新見解、新論證,總有其新穎獨到之處。由此可見,創新思維的三個“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新分別對應了剛剛同學們提到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獨特性。【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三個生活化的商業難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頭腦風暴,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聯系起來,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掌握創新思維的基本要求,鼓勵學生正確運用創新思維方法觀察和理解社會,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實現知識的內化,提升公共參與素養和科學精神素養。環節三:跨越,勇立潮頭顯擔當-堅定創新思維的評價標準教師: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一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對他們有著怎樣的思考與評價。下面請同學們講述新時代浙江人的創新故事,并撰寫致敬卡。致敬卡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標題,如《步鑫生:敢為人先》;二是正文,簡要介紹他的事跡并對他作簡要評價。學生活動:把課前收集的改革先鋒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及時記錄準備分享發言。學生1:致敬馬云:時光不負奮斗者。20多年前,在互聯網還沒有完全普及,很多人都還沒上過網的大環境下,您就堅信互聯網對我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產生深刻的影響,看到了互聯網發展的未來,這種超前思維、創新思維讓人不得不佩服。如今,身邊涌現的新事物-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直播課堂都離不開您的創新之舉,您的創新思維之“花”結出實實在在的創新之“果”,造福中國的千家萬戶。學生2:致敬魯冠球: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初期,您以開拓者的膽識,主動與鄉政府簽訂廠長個人風險承包合同,開創了浙江企業承包改革的先河,并首創浮動工資制。在您的帶領下,萬向集團從一個小作坊發展為第一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并開創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家勇于改革實踐的智慧和擔當。學生3:致敬屠呦呦:攻堅克難,百折不撓。您致力于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志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以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療法(ACT)是國際抗瘧第一用藥,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獨特且重要貢獻。教師小結:可見,創新思維以實踐為基礎,同樣也要為實踐服務。創新思維開出的花并不一定都能結果,比如,高考作弊工具之“新”、偷稅漏稅方法之“新”、大數據窺探個人隱私技術之“新”,這些新成果終將被人民唾棄,經不起實踐的檢驗。我們要用創新思維、創新精神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讓它結出實實在在的創新之“果”。【設計意圖】對創新思維的評價是本節課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思政課教師應從思維方式角度引導學生的思想認識。因此,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寫致敬卡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培育其正確的政治價值觀的過程,堅持了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搜集改革創新成功的案例和人物,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理清價值是非。(三)課堂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加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我們取得偉大斗爭的勝利,提高偉大工程的質量,推動偉大事業的發展,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必須根據時代變化的特點和要求,以創新思維為動力,推動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義好又快,關鍵在子干部群眾主動創新求變,勇于打破常規。從一只撥浪鼓撥動世界小商品市場的義烏模式到運用互聯網催生生產要素的云棲小鎮等,每一次成功都蘊含著浙江人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在邁向“十四五”的新征程中,就讓我們多一點“闖”的勇氣,“進”的膽識。“冒”的精神,在不斷的開拓創新中書寫人生華章。【設計意圖】總結教學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認識和情感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