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望遠鏡和顯微鏡【教學目標】1. 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2.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3.通過了解望遠鏡發展的歷程,感受望遠鏡在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4.通過觀看顯微鏡的發展及應用前景,認識到科技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影響,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熱愛。【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望遠鏡、顯微鏡的實物及圖片,能說出其主要結構【教學難點】經歷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探究活動,能說出望遠鏡、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成像情況【教學方法】分析 討論 觀察實驗【器材準備】凸透鏡、凹透鏡若干組、演示用伽利略望遠鏡和開普勒望遠鏡【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二次備課一、情境創設 視頻播放三星堆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縱目青銅面具”,“面具”中縱目的眼球外凸長達16CM,象征著當時人們拓展視力范圍、認識宇宙的強烈愿望。今天我們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早已能看清楚很多遙遠的其他星球上的物體并且還能看清楚動植物細胞等非常微小的物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幫助我們拓展視力范圍、認識宇宙的工具:望遠鏡與顯微鏡。 二、新授課 (一)望遠鏡 活動一:觀察望遠鏡 利用望遠鏡觀察到的現象是什么? 活動二:利用一個凹透鏡和一個凸透鏡觀察物體 用一個凹透鏡和一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將凹透鏡靠近眼睛,通過凹透鏡和凸透鏡觀察稍遠處的物體,調節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你看到的物體有什么變化? 伽利略望遠鏡 活動三:通過兩個凸透鏡觀察物體 用焦距不同的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觀察物體,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物鏡,通過兩個凸透鏡觀察稍遠處的物體,調節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調換兩個凸透鏡的位置,看較近的物體。調節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你所看到物體又會有什么變化? 開普勒 天文望遠鏡 (二)顯微鏡 顯微鏡 活動四:自制水滴顯微鏡(學生自行完成書中96頁的學生活動) 以小水滴作為物鏡,再用一凸透鏡作為目鏡,觀察水滴下的白紙上的紅色箭頭,緩慢調節水滴與箭頭的距離、透鏡與水滴之間的距離,直到看得最清楚為止,可觀察到紅色箭頭的放大的像。 總結:顯微鏡與開普勒望遠鏡都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不同的是:顯微鏡的物鏡焦距______(大于/小于)目鏡焦距;開普勒望遠鏡物鏡焦距______(大于/小于)目鏡焦距。 活動五:生活物理社會 (學生閱讀課本95頁的生活.物理.社會,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 展歷史) 三、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校本作業】<基礎知識>1.顯微鏡和望遠鏡在構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們大都是由 組_________組成。2.關于望遠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望遠鏡一定是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制成的B.望遠鏡一定要直接對著太陽觀察,否則光線太弱看不清楚C.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且物鏡的焦距較大D.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3.第一位把望遠鏡用于天文研究的是 ( )A.伽利略 B.開普勒 C.牛頓 D.哥白尼4.顯微鏡能對微小的物體進行高倍數放大,它利用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做為物鏡和目鏡,則物鏡和目鏡對被觀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B.物鏡和目鏡都成實像C.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 D.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5.關于水滴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鏡有發散作用,目鏡有會聚作用B.物鏡有會聚作用,目鏡有發散作用C.物鏡得到放大的像,目鏡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物鏡得不到像,目鏡得到物體放大的像<能力提升>1.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顯微鏡的物鏡后成一個______、______ (分別選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再經過目鏡成一個______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物體了,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物體是______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2.關于開普勒望遠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鏡是凹透鏡,焦距較短 B. 目鏡是凸透鏡,焦距較長C物鏡是凸透鏡,焦距較長 D物鏡是凸透鏡,焦距較短3.顯微鏡與開普勒望遠鏡比較,不同的是顯微鏡 ( )A物鏡和目鏡都是凹透鏡 B.物鏡的焦距很短,目鏡焦距較長C物鏡的焦距很長,目鏡焦距很短 D成的像是倒立的4.下列關于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望遠鏡看到的是物體被兩次放大之后的實像B.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看到的是物體被兩次放大之后的虛像C.所有望遠鏡的物鏡都相當于凸透鏡D.以上說法都不對5.將寫有字母“b”的透明紙片移到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在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 B.p C.d D.q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