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題 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一、理論基礎和依據(一)性質判斷變形法的直接推理性質判斷變形法的直接推理是演繹推理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有著較廣泛的運用。變形法推理一般是指性質判斷的換質法、換位法和換質位法。1.換質法在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使表達更加適當和靈活,我們常常要根據上下文的具體情況,對一些性質判斷的形式結構進行變換,如將肯定判斷形式轉化為否定判斷形式,或者將否定判斷形式轉化為肯定判斷形式,這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質法。換質法,就是通過改變前提判斷中的“質”(聯項),從而得到一個新判斷的推理形式。直言換質推理的所謂“換質”,主要將前提的質否定后作為結論的質,但是直言換質推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換質上,還得換謂項,如果對一個直言判斷僅僅換質而不換謂項,是不能有效推出結論的。比如,將“所有S都是P”直接換成“所有S都不是P”,根據全稱肯定判斷和全稱否定判斷之間的反對關系,當“所有S都是P”真時“所有S都不是P”必然假。所以,從“所有S都是P”不能推出“所有S都不是P”。同理,從“所有S都不是P”不能推出“所有S都是P”,從“有S是P”不能推出“有S不是P”,從“有S不是P”不能推出“有S是P”。因此,換質法應遵循兩條規則:(1)改變前提判斷中的質,主項和謂項位置不變。(2)結論中的謂項換成與前提判斷中謂項矛盾的概念。根據上述規則,假設主項是S,謂項是P,那么“所有S是P”與“所有S不是非P”、“所有S不是P”與“所有S是非P”、“有些S是P”與“有些S不是非P”、“有些S不是P”與“有些S是非P”都可以相互推出,它們的前提和結論就是等價的,即直言換質推理的有效式(其中的符號“=”表示“等價推出”):所有S是P=所有S不是非P;所有S不是P=所有S是非P;有些S是P=有些S不是非P;有些S不是P=有些S是非P。從這些有效式可以看出,直言換質推理的實質是對聯項和謂項進行雙重否定,即否定聯項的同時否定謂項。2.換位法為了從不同方面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我們有時需要將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進行互換。這就要運用性質判斷換位法。換位法是通過互換主謂項的位置,從而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形式。換位法必須遵循的規則有:(1)交換主謂項位置,聯項不變;(2)前提中不周延的項,結論中不得周延。根據上述規則,可以得出換位推理的有效式。第一種有效式,所有S都是P上有P是S(其中的符號“卜”表示“推出”)。根據上述推理規則,如果將“所有S都是P”進行換位推理,那么,結論的主項是P,謂項是S。根據上述推理規則,結論也必須是肯定判斷。如此,結論應該是一個形如“···P是S”的性質判斷。根據上述推理規則,前提“所有S都是P”中沒有被斷定全部外延的“P”在結論“···P是S”中也不能被斷定全部外延,結論“···P是S”中“P”之前的量項只能是特稱量項“有”。因此,從“所有S都是P”推出的結論只能是“有P是S”。從“所有S都是P”可以推出“有P是S”被稱為“限制換位或差等換位”。從根本上說,全稱肯定判斷“所有S都是P”與其推出的結論“有P是S”不等價,在于全稱肯定判斷“所有S都是P”的主項S和謂項P外延被該判斷斷定的情況不同:主項S的外延被該判斷全部斷定,但是謂項P的外延未被該判斷全部斷定。雖然從“所有S都是P”可以推出“有P是S”,但不能等價推出,因為從結論“有P是S”不能推出“所有S都是P”,否則會違反上述推理規則(2)。第二種有效式:所有S都不是P=所有P都不是S。根據上述推理規則,性質判斷“所有S都不是P”能夠等價換位推出“所有P都不是S”。第三種有效式:有S是P=有P是S。根據上述推理規則,直言判斷“有S是P”能夠等價換位推出“有P是S”。不難看出,前提“所有S都不是P”與其換位后得出的結論“所有P都不是S”是等價的,前提“有S是P”與其換位后得出的結論“有P是S”也是等價的,即這兩種形式的推理的結論必然地具有與前提相同的真值,如果前提被假定為真,那么就必然地會使結論為真。其原因在于,被換位判斷與其換位判斷是等價的當且僅當它們的項有同樣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斷定的情況,即全稱否定判斷“所有S都不是P”的主項S和謂項P的外延都被該判斷全部斷定,特稱肯定判斷“有S是P”的主項S和謂項P的外延都未被該判斷全部斷定。所以,給一個全稱否定判斷或特稱肯定判斷換位就給出一個總是有與給定的判斷相同的真值(和相同的意思)的新判斷。由于這兩個換位推理是將前提和結論的主項和謂項直接換位的,所以也稱自由換位或等價換位。換位推理的無效式:第一種情況是所有S都是P上所有P都是S。如果從性質判斷“所有S都是P”直接換位推出“所有P都是S”,則是違反了上述推理規則(2),是無效推理式,犯了所謂“不當換位”或“不當擴大”的謬誤。所以,從性質判斷“所有S都是P”不能推出“所有P都是S”。第二種情況:有S不是P上有P不是S。如果從性質判斷“有S不是P”換位得出“有P不是S”,則違反了上述推理規則(2),是無效推理式,犯了所謂“不當換位”或“不當擴大”的謬誤。所以,從性質判斷“有S不是P”不能推出“有P不是S”,即性質判斷“有S不是P”不能進行有效換位推理。3.換質位法先把一個直言命題進行換質,再把換質命題進行換位,得出一個新命題的直接推理方法。例如,“所有的金屬都不是絕緣體”,所以,“有些非絕緣體是金屬”。由于換質位法實質上是換質法與換位法的結合,因此,換質位法應分別遵守換質法和換位法的規則,即在換質過程中應遵守換質法的規則,在換位過程中應遵守換位法的規則。按此,四種直言命題的換質位情況是:(1)所有S是P,所以,所有非P不是S;(2)所有S不是P,所以,有非P是S;(3)有S不是P,所以,有非P是S。特稱肯定命題按規則不能進行換質位。在實際思維中,換質位法可進行一次(換質,然后換位),也可進行多次。而且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可以先進行換位,然后換質。(二)三段論推理1.三段論三段論就是由一個共同概念將兩個性質判斷連接起來作前提,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作結論的推理。三段論的兩個前提判斷和三個不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名稱:在結論中作主項的概念稱“小項”,一般用“S”表示;在結論中作謂項的概念稱“大項”,一般用“P”表示;在結論中不出現而在前提中出現兩次的概念稱“中項”,一般用“M”表示。三段論的公理表達如下:一類對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這類對象中的部分對象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換句話說,凡是肯定(或否定)了一類對象的全部,那就肯定(或否定)了這一類對象的任何部分對象或個別對象。簡單地說,凡是肯定或否定全部,也就肯定或否定了部分和個別。這個公理反映了客觀事物中的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即屬和種的包含關系。它是三段論推理的邏輯依據。2.三段論規則如何判定三段論形式的有效與否,邏輯學給出了一組規則:規則1: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規則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規則3: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規則4:如果兩個前提都是肯定,則結論必為肯定;如果結論為肯定,則兩個前提必為肯定。規則5: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規則6:如兩前提中有一個否定,則結論必為否定;如結論否定,則兩前提之一必為否定。規則7:兩個特稱前提推不出結論。規則8:兩前提中有一個特稱判斷,如果得出結論,則必為特稱。3.三段論的省略式三段論的省略式又稱“省略三段論”。省略三段論的好處在于表達上簡單明了,因此應用極廣。但是,由于省略,也容易掩蓋錯誤。為了檢查一個省略三段論是否正確,就先得把被省略的部分補出來,然后用規則檢驗。其步驟如下:第一步,要確定省略的是前提還是結論。對于省略前提的三段論,可以根據“所以句”的主項概念(即小項)是否在“因為句”中出現,判明它省略了哪一個前提。如:“所以句”的主項概念在“因為句”中出現,那就可以判明它省略了大前提;如果沒有出現,那就可以判明它省略了小前提。第二步,恢復省略部分,并檢查推理是否正確。在恢復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三段論的各項規則。(三)性質判斷詞項的周延性性質判斷換位法推理、換質位法推理和三段論推理中都涉及詞項的周延性問題。周延性是形式意義上的概念,周延和不周延不是由兩個具體概念的外延關系確定的,而是根據量項和聯項所作出的斷定性質而確定。在性質判斷中,如果斷定了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就稱該主項或謂項是周延的;如果沒有斷定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就稱該主項或謂項是不周延的。由于全稱判斷的量項斷定了主項的全部外延,因此全稱判斷的主項在肯定或否定判斷中都是周延的。特稱判斷的量項沒有斷定主項的全部外延,因此特稱判斷的主項在肯定或否定判斷中都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斷的聯項斷定了謂項的全部外延,因此謂項在全稱否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中都是周延的??隙ㄅ袛嗟穆擁棝]有斷定謂項的全部外延,因此謂項在全稱肯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中都是不周延的。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主項看量(量項),全稱周延,特稱不周延;謂項看質(聯項),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二、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2.3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教學提示:列舉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通過故事講述、主題演講等形式,分享如何運用科學思維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運用所學邏輯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邏輯和推理錯誤,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三、學情分析概念、判斷和推理具有內在聯系,第四課有關“概念”內容的學習、第五課有關“判斷”內容的學習,為學習本課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奠定了知識和思維方法基礎;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初步接觸了換質、換位推理的相關內容,在生活中接觸到一些關于三段論推理的內容,但缺乏系統性,更沒有從邏輯規則的角度去思考,這是教學需要關注和提升的地方。四、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1.科學精神能從換質位推理和三段論推理的角度,分析幽默故事和笑話中的邏輯錯誤,提升邏輯思維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加強思維的嚴密性、表達的論證性、反駁的針對性,養成科學精神(二)學科能力目標1.學習理解知道換質位推理及規則,掌握三段論推理及規則,能分析情境中的邏輯錯誤。2.實踐應用能結合具體材料,運用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和三段論推理,并能合乎邏輯規則。3.遷移創新掌握換質位推理和三段論推理的規則,能識別生活中的詭辯,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五、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三段論推理方法三段論有很多形式結構。在三段論中的大項、小項、中項的周延性問題,前提肯定否定與結論肯定否定關系問題,三項(大項、小項、中項)變成四項問題中,都可能出現邏輯錯誤。作為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類型,三段論的推理規則對我們揭露生活中的詭辯,維護真理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學中應結合具體實例,分析這類推理中的邏輯錯誤,才能充分把握其推理的規則。2.教學難點:把握換位推理換位推理由于主項和謂項位置的變化會引起其外延斷定情況的變化,性質判斷換位推理涉及主項和謂項的外延問題。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周延情況在六種性質判斷中情況有所不同,如果學生不能正確識別性質判斷種類,就容易出現主項和謂項周延性判斷錯誤,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按照特定的邏輯順序逐一判斷,教師在解答過程中需給予一定的引導和示范。六、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簡單判斷演繹推理的方法、邏輯推理的規則,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精選案例、活動設計等,將經過加工的生活場景移入課堂,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邏輯規則的運用條件和方法,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2.自主閱讀和討論對話教學本節課涉及的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類型和方法較多,如換質推理、換位推理、換質位推理、換位質推理、三段論推理多個一般性規則等。由于教學內容較多,因此應突出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對于學生理解難度不大的內容,完全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輔之相應的評價任務進行檢測。其次,討論對話可以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或層面上看問題。現實生活中的思維活動并不局限于某種推理,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如本節課教學中列舉的邏輯錯誤既可以從換位推理角度思考,也可以從三段論推理的角度思考,通過對話討論可以相互啟發。3.“學思用”教學法首先是“學”,學習教材內容,知道“是什么”,即知道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及規則、三段論推理及規則是什么。其次是“思”,領悟換質位推理、三段論推理中的邏輯錯誤是怎么產生的。最后是“用”,學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要看應用情況,因此本節課教學的最后環節設計了應用創作和拓展的活動。學生如果不能應用,那么改善學生思維方式的教育教學目標就沒有完全達到。七、教學流程(一)課堂導入教師:每當我們讀到一則經典的笑話或幽默故事,總會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或會心微笑。笑聲過后,又總會領悟其中所包含的嚴肅的思想、正直的是非觀念以及鮮明的愛憎感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包含在笑話與幽默故事中的邏輯思維吧。【設計意圖】引入生活中幽默故事與笑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邏輯的“身影”。(二)新課教學環節一 品味幽默 分析邏輯教師:(課前請三位同學做好表演笑話的準備)有請三位同學表演笑話《唐二審雞蛋》。材料一 學生表演《唐二審雞蛋》唐家后屋發現了一窩雞蛋,唐三和小五都爭說是自家母雞下的。兩人爭不清,只好請唐二來評理。唐二問:“唐三,你家母雞是啥毛色?”唐三答:“麻色的?!?br/>唐二又問:“小五,你家母雞呢?”小五說:“我家母雞是黃色的。”唐二又問:“那窩雞蛋是麻色的還是黃色的?”二人齊答:“白色的?!?br/>唐二聽了,說道:“這就對了,這窩雞蛋是我唐二的呀?!?br/>二人不同意,向他要證明。唐二說:“你到我家去看看,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br/>教師:唐二為了證明這窩雞蛋是自己的,運用了推理這種思維形式。證明過程中,他使用了何種簡單判斷演繹推理方法?這種推理方法是否有問題?請閱讀教材相應內容并加以說明。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閱讀教材“換質位推理”的內容,并嘗試找出兩種推理形式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找出唐二推理的前提和結論。教師:唐二推理的結論是什么?這一結論的前提或已知的判斷是什么?學生:唐二由一個已知的判斷“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推出了另一個新判斷,即結論“白色的都是我家雞生的蛋”。教師:這個推理屬于哪種推理方法?學生:他這個推理是個換位法推理。教師:那這個推理對不對呢?學生:不對。教師:你能根據換位推理的規則為大家說明嗎?學生:換位法即換位法推理,是運用改變性質判斷主項與謂項位置的方法而進行的推理。根據換位法的推理方法-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②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可知,唐二的換位推理出現了前提中不周延的謂項在結論中周延了。教師:那依據前提“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能夠推出的正確的推理是什么?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第47頁表格中六種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性情況(見表1),再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表1 六種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性情況表性質判斷種類 主項 謂項全稱肯定判斷 周延 不周延全稱否定判斷 周延 周延特稱肯定判斷 不周延 不周延特稱否定判斷 不周延 周延單稱肯定判斷 周延 不周延單稱否定判斷 周延 周延“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屬于教材提供的表格中何種判斷形式?學生:全稱肯定判斷。學生:“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主項是周延的,謂項是不周延的,因此經過換位推理后,謂項也不能周延,可以得出正確的推理結論是:所以,有的白色的是我家雞生的蛋。教師:大家能結合笑話中的內容,依據換位推理的正確推理形式,創設相應的前提,作出全稱否定判斷或特稱肯定、否定判斷的推理嗎?學生1:我家的母雞都不是白色的。所以,白色的都不是我家的母雞。教師:你所進行的是何種形式的推理?學生1:全稱否定判斷換位推理。學生2:我家有的雞是黃色的。所以,有的黃色的是我家的雞。教師追問:你所進行的是何種形式的推理?學生2:這是特稱肯定判斷換位推理。教師:哪位同學嘗試一下特稱否定判斷的換位推理?學生3:無法進行特稱否定判斷換位推理,因為一旦換位就要違反換位推理規則。教師小結:那我們歸納一下換位推理的方法:①全稱肯定判斷:不能直接進行換位,換位后需轉換為特稱肯定判斷。例如:“所有的A都是B”應換位為“有的B是A?!?br/>②特稱否定判斷:不能進行換位。③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可以直接進行換位。教師: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除了換位推理外,還有一種形式是換質推理,這一推理形式比較簡單,簡單歸納要點就是“肯定變否定或否定變肯定,但換質前后判斷意義不變”,這部分內容請大家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指定學生課前作好表演準備,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笑話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學習內容難度來看,換質推理比較簡單,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方式加以突破,教師以提煉方式告知學生要點;換位推理中涉及周延問題,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挑戰性,因此通過通俗易懂的笑話讓學生初步接觸換位推理,再經教師引導和追問,領會換位推理的規則。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換位推理的規則,教師指導學生結合笑話內容,進行否定判斷推理,檢測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把握換位推理的內容。環節二 轉換角度 深人透析教師:在上述笑話內容中,我們可以從換質位推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邏輯錯誤,如果從三段論的角度分析,我們可以找到哪些錯誤的推理呢?比如,以下這個推理也是蘊含在笑話中的:凡是白色的雞蛋都是我家的雞蛋,那窩雞蛋是白色的雞蛋,所以,那窩雞蛋是我家的雞蛋。請問這個三段論推理形式上是否正確?推理前提是否真實?請大家認真閱讀三段論的相關內容,分析上述推理。學生活動:學生自主閱讀三段論規則,小組合作討論。學生1:這是一個形式正確的三段論推理,但是因其前提虛假而導致結論不能成立。學生2:我家雞生的蛋都是白色的,那窩雞蛋是白色的,所以,那窩雞蛋是我家雞生的蛋。這是一個形式錯誤的三段論,它違反了“中項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規則。教師:一個思維過程所包含的判斷當然可以不止一個。在上述笑話中,若同時分析唐二所作的三個判斷,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就會發現三段論推理及唐二違反的推理規則。當然生活中違反三段論的推理規則,還有其他表現形式,請閱讀以下這個笑話《吃雞的好處》,找出其邏輯錯誤。材料二 笑話《吃雞的好處》唐三:“你知道吃雞的好處嗎?”小五:“吃雞可以預防近視。”唐三:“為什么?”小五:“你見過黃鼠狼有近視的嗎?”教師:小五的“妙論”很有趣。他自己也絕對不會相信自己的論點是真的,不過是說出來讓大家在學習工作之余快樂一下,但如果你能通過分析整理,找出這一“妙論”所包含的邏輯錯誤,這不就同時使你在娛樂中增添了智慧嗎?我們可以將這“妙論”中包含的推理整理表達如下:黃鼠狼是沒有近視的,黃鼠狼是吃雞的,所以,吃雞的是沒有近視的。學生:這個三段論推理,可以看出,它違反了三段論中“小項擴大”的錯誤。在小前提中,小項“吃雞的”是肯定判斷的謂項,不周延,而在結論中,小項“吃雞的”成了全稱判斷的主項,周延。這樣,就擴大了小項的外延。教師小結:為什么在前提中不周延的大小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呢?道理很簡單,結論是由前提推出來的,因此,在結論中被斷定的事物范圍,在前提中必須事先斷定。如果在前提中僅僅斷定某事物的部分范圍,而在結論中則斷定其全部范圍,即由只斷定部分而過渡到斷定其整體,這顯然是不能得出必然性結論的。當然,如果在前提中我們斷定了某物的整體,結論中只斷定其部分,則是可以得出必然結論的。因此,“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并不包含“前提中周延的項在結論中必須周延”的意思。事實是,前提中周延的項在結論中可周延,也可不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項在結論中無論周延還是不周延,其結論皆必然。教師:在剛才的討論與學習中,我們運用了三段論推理中“中項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的規則,此外三段論推理規則包括“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那就讓我們通過以下幽默故事來繼續分析吧。材料三《講辯證法》唐三:“凡事都得講辯證法,因為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小五:“不見得吧!黑格爾不是辯證法大師嗎?難道黑格爾的辯證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嗎?”教師:在以上幽默故事中,小五的話包含如下三段論推理: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黑格爾的辯證法是辯證法,所以,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結合哲學和概念的相關知識,指出這個三段論推理錯誤所在。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有關三段論的內容,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起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其中一位同學負責整理答題思路。學生:這里,大前提中的辯證法是指唯物主義辯證法,小前提中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辯證法。同一語詞所表達的不是同一概念,故為“四概念”錯誤。【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幽默故事中的推理錯誤,嘗試從三段論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在教師提供范例基礎上溫故知新,復習演繹推理保真的第一個條件。其次,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幽默故事分析違反三段論規則的幾種典型錯誤,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環節三 運用規則 合作創作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性質判斷換質位推理和三段論推理,很多幽默故事與笑話引人發笑是有其邏輯基礎的,那就是其違反了相關邏輯推理規則,下面我們一起嘗試創作幽默故事和笑話,運用這些抽象的邏輯知識吧。學生活動:第一小組運用三段論“兩個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創作一個違反這個規則的笑話或幽默故事。第二小組運用三段論“四概念”錯誤,創作一個笑話或幽默故事。第三小組運用三段論“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規則,創作一個違反這個規則的笑話或幽默故事。第四小組運用三段論“中項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規則,創作一個違反這個規則的笑話或幽默故事。小組1:狗嘴不是能吐出象牙的嘴,你的嘴不是能吐出象牙的嘴,所以,你的嘴是狗嘴(你是狗)。小組2:到四點鐘我必須回家,現在我還沒有回家,所以現在不到四點鐘。小組3:玫瑰是讓人聞的,我兒子不是玫瑰,所以我兒子不是讓人聞的。小組4:犯罪嫌疑人是穿著紅衣服、身高1.78米左右的男青年,小王是穿著紅衣服、身高1.78米左右的男青年,所以,小王是犯罪嫌疑人。【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三段論的規則創作幽默故事和笑話,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換質位推理和三段論推理,培養和提升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環節四 學習拓展 理性辨別教師:邏輯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幽默故事、笑話緊密相連,但我們生活舞臺更寬闊,可能身邊同學幾句話的閑聊中就蘊含著今天所學的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例如,我曾聽到有位同學這樣為他不好好學習外語找到如下貌似合理的理由:外交工作者要好好學習外語,我不是外交工作者,所以,我不用好好學習外語。相信大家學習了今天的內容,就能理性地辨別其推理的問題,做到不人云亦云,學會獨立思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因此,請大家在課后去尋找和發現諸如廣告、宣傳語中存在的邏輯問題,然后以每個小組出一份小報的形式加以分享交流。【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繼續引導學生到更廣闊的生活世界中去觀察生活,學會用邏輯思維去理性辨別生活中的邏輯問題,并布置實踐性作業,將學科內容的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們在資源更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更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既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也為學生發揮主體性、創造性提供機會。(三)課堂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主要嘗試分析幽默故事和笑話中蘊含的邏輯錯誤,當我們掌握了上述推理規則,就具備了識別幽默故事和笑話讓大家開懷一笑的秘訣的“慧眼”。當然,我們需要熟練地掌握這些推理規則,更需要用邏輯的“慧眼”去發現生活,在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