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綜合實踐活動---用電冰箱研究物態變化現象【教學目標】1.了解和探索電冰箱的工作原理和箱內溫度分布情況,會用所學知識解釋與物態變化有關的熱現象;2.學會利用電冰箱制作感興趣的食品和飲品。【教學重點】電冰箱中與物態變化有關的熱現象【教學難點】用所學知識解釋觀察到的物態變化現象【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歸納法【器材準備】溫度計、秒表、鮮豆腐、雞蛋、砂糖、鮮牛奶、奶油、食鹽、四只相同透明玻璃杯【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二次備課一、情境創設 電冰箱是與熱現象聯系比較密切的一種家用電器,當它工作時,其內部可產生一個低溫的小環境,觀察電冰箱冷藏室或冷凍室中的食品時,就會觀察到許多物態變化現象,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視頻展示:除霜 二、新授課 1、研究電冰箱內的溫度分布情況 圖片展示:冷藏室內的水珠和冷凍室內的霜 思考:同一個冰箱,為什么冷藏室內壁會出現水珠,而冷凍室內壁會結霜?為什么電冰箱要除霜? 過渡:電冰箱內溫度分布情況是怎樣的?請小組代表匯報展示 答辯:其他小組補充和質疑 小結:冷藏室溫度分布不均勻,上層高,下層低,越靠近后壁越低 交流與評價:①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裹濕棉花的作用;②為什么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想一想:水果、蛋糕、飲料等放電冰箱什么位置合適? 研究不同液體的凝固情況 教學設計:在四只透明的杯子中,分別裝等量的水、牛奶、糖水、食鹽水,將它們同時放入電冰箱的冷凍室內,每隔一定的時間觀察液體的狀態,記錄它們開始凝固時的溫度,觀察并比較它們在凝固過程中狀態的變化情況。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探究食鹽水的凝固點與溶液濃度的關系 想一想:下雪天,交通部門為了防止路面結冰,往往會撒鹽,為什么? 制作凍豆腐 過渡:利用電冰箱不僅可以保鮮食物,還可以制作我們喜歡的食品 分享:圖片(凍豆腐) 思考:凍豆腐內部有許多孔,這些孔怎樣形成的? 歸納:相關的物態變化:凝固和熔化 自制冰激凌 讓學生相互介紹成功制作冰激凌的經驗 三、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校本作業】<基礎知識>1.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明繪制的鹽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min時鹽水中開始出現固態物質;此鹽水的凝固點為 ℃.冬天下雪后,常在路面上撒一些鹽,這是因為加鹽后,水的凝固點會 (升高/不變/降低).2.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種物質的凝固規律時記錄的實驗數據,請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這種物質在第2 min時是________(固/固液共存/液)態.(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以判斷出該物質的凝固點是 ℃.<能力提升>3.有一杯摻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濤同學想測出這杯混合液的凝固溫度(已知水的凝固點為0 ℃,酒精的凝固點為-117 ℃).他將這杯液體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內,并將溫度計正確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記入表中.(1)當實驗進行到22 min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A/B/C),此時的溫度是 ℃.(2)該混合液凝固點是 ℃,當實驗進行到17 min時,該混合液所處的狀態是 態.(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屬于 (晶體/非晶體).(4)在水中摻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 (高/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測,一定量的水中摻入酒精質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溫度 (越高/不變/越低).4.火山爆發時,熾熱的熔巖噴出地表,像煉鋼爐流出的鋼水一樣流淌.巖漿是多種成分組成的液體,流淌過程中,在火山口周圍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礦物: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正長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礦石的形成過程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火山周圍形成的這些礦石的熔點 (依次由高到低/相同/依次由低到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