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皮影藝術》教案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以我國的民間藝術皮影為題材,它的藝術風格在民族藝苑里獨樹一幟。但相對我們這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學生幾乎不了解什么是皮影,因此要求學生到互聯網、圖書館等地方查找資料,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達到事功半倍的效果。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了解皮影相關知識、人物造型特征及美感。2、實踐目標: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線畫一幅有特點的皮影人物畫。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間傳統文化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皮影的相關知識及人物造型特征。難點:如何表現出傳統皮影。教師準備:先關視頻。2、課件:皮影的藝術。3、皮影實物及有關皮影的圖片。學生準備:1、了解和收集皮影的相關資料。2、分組合作便于交流。教學過程:激趣導課展開猜一猜游戲:“有一種藝術,是完整的戲劇,比莎士比亞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盧米埃爾發明的電影早2100年;是純粹民間具有‘搖滾’精神的音樂,比貓王早2150年。這種藝術是中國獨有的,它是什么?”由學生說出答案。展示手影游戲,學生參與互動。引導出皮影的原理是光與影。進入課題走進光影間跳動的精靈——皮影藝術。探究學習皮影最早誕生于2000年前,俗稱“影子戲”,是我國古老而神奇的戲曲藝術,因為它比電影出現的早,也被認為是現代電影的鼻祖。引出問題:二次元的鼻祖在哪里?1、分享探究皮影的傳說與歷史請同學們看搜集的有關皮影的美麗傳說。欣賞:《皮影的美麗傳說》,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曾是人們對皮影戲的記憶,一幅白白的紗,一盞昏黃的燈,光影間演繹者人間百態。探究皮影的造型特征與美學價值造型特征:造型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劇化。通過卡通化的皮影藝術引導學生回答,“二次元的鼻祖在中國”。美學價值:它對中國的民俗研究、民間文學研究和歷史、美術、戲劇的研究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具體而言,它也為中國傳統建筑的研究、家具研究、室內陳設研究和服飾、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兵器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形象資料。探究皮影與剪紙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藝術處理、鏤空效果不同點:材質的不同探究皮影的制作材料及方法欣賞視頻:皮影的制作。選皮 制皮 潮皮 描樣 鏤刻 著色 熨平 上油 訂綴5、探究皮影的玩法 請學生給皮影人物擺造型提問:通過你的觀察,告訴大家皮影人物為什么能動?兩個學生給皮影人物擺一個造型。告訴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關節活動的。探究皮影的延伸與拓展欣賞:2017年皮影在威尼斯的展覽。皮影起源于中國,興盛于中國,但如今皮影正在慢慢淡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影子藝術在國外卻是一種非常流行的當代藝術。皮影是獨一無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多媒體影視業的沖擊,許多年輕人難以體會皮影的氣勢和魄力,觀看的人越來越少,表演市場的衰落直接威脅到皮影戲的生存。如何挽救這種局面,傳承皮影戲藝術,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欣賞:2017年皮影在威尼斯的展覽。讓學生感受到皮影藝術應與當代藝術結合起來。皮影戲需要虛擬性轉向,網絡時代是一個以復制為主題的時代,皮影戲的大規模普及已十分困難,寥寥無幾的傳承人難以將皮影戲大范圍的推廣傳播。互聯網虛擬技術下虛擬符號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如今以大眾文化為主導的后現代注意將皮影藝術加以虛擬化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說皮影戲是影子藝術,很難做到精致,那么動畫藝術的發展是皮影戲發展的另一種可能。中國動畫應體現民族特色,而中國皮影本身就是一種中國動畫的活化石。將皮影與動畫相結合,這也是皮影虛擬化傾向的一種文化發展方向。三、課后作業用線畫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點的作品。要求:注意設計要點,線條細致而不繁瑣,簡潔而不空洞 ,注意線條的剛柔、粗細、疏密變化。四、教師小結同學們,看過了大家的展示,老師真的很佩服你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搜集到這么多資料,宣傳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中國皮影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向往。希望同學們能將研究深入下去,發現更多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民族藝術瑰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擁有如此燦爛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應該為保護和發展這些文化而不懈努力。希望同學們以后要繼續挖掘、創新,讓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