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北宋的政治》教學設計一、課標分析認識北宋面臨的新形勢,了解北宋強化中央集權和重文輕武的政策。內容分析北宋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個重要時期。經過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武將擅權、軍閥割據和地方豪強割據等頑疾被革除,中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進了社會安定,有利于國家統一。同時,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還促進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榮。但是,這些新的措施也帶來了諸如官僚機構臃.腫、財政負擔沉重、軍隊戰斗力弱等社會弊端。王安石變法雖然去的一些成效,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沒有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情況。三、教學目標時空觀念:了解北宋的建立者、時間、都城,看圖知道北宋的地理位置。歷史解釋:知道北末加強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史料實證:運用史料,探究并理解北末加強中央集權和重文輕武的影響。唯物史觀:通過分析宋朝加強集權與重文輕武的影響,以及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辯證地、長遠的看問題的結論。家國情懷:明白北宋文治局面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提升對宋朝文化及中華文化的自信。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的政策;王安石變法。難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史料分析法、圖史互證法。教學手段:歷史圖片、多媒體、新教材等。六、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設計意圖】:以“五代十國形勢圖(后周時期)”為導入,聯系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建立歷史聯系,落實時空觀念。(二)講授新課1.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教師活動通過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小故事,了解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2)學生活動通過情景再現,問題引領、故事敘述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 。(3)教師活動(4)學生活動通過教材研讀,概況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形成重證據的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2.重文輕武的政策(1)教師活動首先是“輕武”從原因、措施及結果三方面進行敘述。其次在“重文”方面,從宋朝統治者提高文人的地位和改革發展科舉制度的兩個方面分析其影響。材料一:從王朝內部來說,橫亙兩宋三百多年始終沒有一股政治勢力膨脹到足以威脅趙宋皇位的穩固。——《淺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從本質上看,宋代只不過是殘唐五代的延續,宋代之所以國祚之長久,沒有短命而亡,只是因為宋太祖斷絕了武人專政的傳統——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體系多頭分權,效率并不是很高。——《大國霸業的興廢》(2)學生活動通過史料將歷史發展的方向加以考察,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其地位和作用。3.王安石變法(1)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從幫助學生學會閱讀、理解教材,概況所學內容入手,進而指導學生解讀教材內容或史料,使學生逐步學會對史事進行分析。七、課堂總結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宋朝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從太祖立國,到逐步加強君主權力,重文輕武,開創了繁盛的經濟文化時代,但也因為重文輕武,造成了宋朝積貧積弱的社會狀態,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八、教學反思本課主要再現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以及造成的社會影響,重點是識記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示。在本課中,以材料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權措施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效果,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和啟示。因為本課采用了強烈的材料對比,為學生創設了可思考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宋朝強與弱的反差,使其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誤區,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