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目標】5.1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目標】5.1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簡介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框題 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一、理論基礎和依據
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監察機關都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受國家權力機關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為保障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行使職權,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我國憲法和法律在經濟、人身、法律責任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言論免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各種會議包括全體會議、小組會議、代表團會議、專門委員會會議、主席團會議、常委會全體會議和分組會議。當然,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閉會期間的言論,不在此范圍。“不受法律追究”意味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引用任何法律、法規、規章來處理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上的發言和表決;任何旨在追究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上言行責任的規范性文件都是違憲的。而且實際上,對此還應作寬泛的理解,即代表的發言和表決,不僅不受法律的追究,也不能受黨紀和政紀的處分。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身自由的特別保護。法律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縣以上地方各級人大代表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審判;代表如因是現行犯被拘留,執行拘留的機關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對代表采取除逮捕和刑事審判以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也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
(3)給予代表履行職責所需的時間、經濟保障、交通、通訊便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要進一步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標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2.1列舉憲法有關人民主體地位的規定,說明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提示:以“怎樣看人大代表的作用”為議題,探究人民代表大會與“一府一委兩院”的職權及其關系,感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可走訪本地人大代表,了解其履行職責的經驗,分析人大代表的產生過程、活動方式和主要職責。可針對熱點問題,模擬人大代表撰寫議案;或舉辦“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演講會。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對人大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職權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本框題內容涉及人大的知識點較多,有些內容較陌生,高一學生的特點是對于政治生活缺乏較為系統的認識。因此,宜選擇與時政有密切關聯的、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為主進行分析,在教學中要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調查方式等,感悟、體驗、探究人大政治活動的具體程序和要求,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于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知識,高一的學生已經在小學、初中有所了解。《道德與法治》第五課《我國的基本制度》中,涉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人大代表的職責;第六課《我國國家機構》第一框,國家權力機關中有兩目,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得高一的學生有一定知識和經驗基礎,但需要進一步講解以深化認識,提升素養。
四、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1.政治認同
通過學生小組探究,教師講述國家權力的運行模式,引導學生了解在我國,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增強學生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理解;相信人民代表大會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從而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通過學習人大代表申紀蘭的故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制度優勢的政治認同。
通過人民-國家權力的行使者,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大代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三個環節活動的設置,引導學生明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認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理解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公共參與
通過對人大代表職權和義務的講解,引導學生感悟“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這句話,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流程,感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通過“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演講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公共生活。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提高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通過帶領學生學習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的事跡,加強學生對人大代表的了解,在社會實踐中培育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
(二)學科能力目標
1.學習理解
結合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實例,明確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地位,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來自人民,感悟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查閱人大代表相關資料或走訪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與義務,明確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增進對人大代表的認識和理解。通過觀察和分析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人大代表為人民的事例,感悟身邊的民主,理解我國的權力運行模式。
2.實踐應用
聚焦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議程,運用實例說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職權的具體表現。運用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知識,對政治生活的相關現象加以分析,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歸納人民、人大代表與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解釋和論證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
3.遷移創新
理解并認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通過表達自己對人大代表在治國理政中重大作用的積極看法和觀點,展現在國家重大事務中相信并依靠人大代表保障人民利益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和職權,人大代表的權利和職責
這些重點是本框題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習后面知識的基礎。高一學生尚沒有選舉人大代表的實踐經驗,怎樣讓他們認識、理解人大代表的權利和職責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難點:人大與“一府一委兩院”的關系
學生對國家機關有一定的認識,但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不能從深處分析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代表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在生活中能正確全面剖析政治現象,樹立主人翁意識和公民意識。
六、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形成對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關系的梳理,完成自主知識建構。有些內容比較抽象,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精選案例、活動設計等,將經過加工的生活場景移入課堂,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2.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易混點較多,如人大的職權與人大代表的職權的區別,人大職權中立法權與決定權的區別,要幫助學生厘清這些關系,離不開理論灌輸,為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體系打好基礎。要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同時,又要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教學情境,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和認識,在主動探究和自主發現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進而深入理解和科學建構知識,形成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3.案例討論法
結合新聞中兩會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從案例討論中理解我國人民是如何當家作主的,以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和人大代表的職權分別是什么。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七、教學流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出示全國人大代表參會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是怎樣產生的?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出示全國人大代表參會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人大代表如何產生,進而思考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初步建構第五課的知識結構,厘清三個重要主體的關系,也為學生學習本框題內容打下良好的認識基礎。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
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的大國,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44頁“探究與分享”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及小組討論問題:人民是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
學生1:人民通過選舉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問題向人大代表反映的方式來行使國家權力,是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學生2:由人大代表組成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重大事務。人民代表大會又產生相應的機關來行使具體的權力。例如,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權力,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
教師總結: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各級權力機關產生行政、監察、審判、檢察等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
學生活動:討論“一府一委兩院”指的是哪個機關,思考為什么人民不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學生3:我國的“一府”指的是人民政府,“一委”指的是監察委員會,“兩院”指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學生4:我國人口眾多,想要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是很難的。因此,人民選出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再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讓它們行使相應職權。
教師總結: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我國的行政機關是人民政府,監察機關是監察委員會,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是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司法機關。在人類政治文明史上,一些小型城邦曾實行過直接民主,即由全體公民直接管理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但在廣土眾民的大國,直接民主不易實行,通常要采取代議的方式,由人民選出特定的公職人員來管理或決定國家的公共事務,這被稱作“間接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
【設計意圖】學生對我國的國家機關容易混淆,通過提問讓學生加深印象,了解我國的國家機關,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通過討論和思考,深化認識,理解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
環節二: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教師:我們知道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并由人大代表組成國家的權力機關,同學們對這個機關了解嗎?它有什么職權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全國人大第十三屆三次會議。
學生活動:閱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全國人大的性質和地位是什么?
問題2:全國人大與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及其他國家機關是什么關系?
學生1:人民代表大會分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是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的。
學生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教師總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
學生活動:針對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分小組討論回答該議程體現了全國人大的哪些職權。
學生1:會議議程中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體現了全國人大行使最高監督權。
學生2:審查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體現了全國人大的最高決定權。
教師總結:除了剛才兩組同學提到的決定權和監督權,全國人大的職權還包括最高立法權和最高任免權。
全國人大的立法權指的是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權力。
決定權指的是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和批準國家的預算和決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批準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
任免權指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
長;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有權對上述國家機關領導人予以罷免。
監督權指監督憲法的實施: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運行。
了解了全國人大的權力,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教師;有人認為,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請大家評析這一觀點。
學生3:我國的立法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即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學生4:我國的立法機關只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教師;我國的立法機關只有一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擁有國家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包括省會所在城市,其他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即擁有立法權的機關有多個,但立法機關只有一個,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厘清關系。
問題1:區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
問題2:區分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
問題3:區分國家權力機關與立法機關。
問題4:區分國家權力機關與法律監督機關。
學生1: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與國家權力機關。前者特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后者則指人民代表大會,包括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
學生2: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后者包括國家元首、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它們的關系是后者對前者負責,后者由前者產生,前者對后者進行監督。
學生3:國家權力機關與立法機關。前者指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后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全國人大既是我國的權力機關,又是我國的立法機關,而地方各級人大只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不是立法機關。
學生4:國家權力機關與法律監督機關。前者作為權力機關,具有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但不是法律監督機關。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
教師總結: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補充說明一下第二組關系,在國家權力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中,剛才提到后者由前者產生,對前者負責,受前者監督,但請注意只能是同一級別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對市人大負責并受市人大監督。上述幾組關系容易混淆,請大家一定要認真厘清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學生活動,閱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思考全國人大的性質、地位以及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并通過小組討論概括全國人大的職權,意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深化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通過必要的方法指導,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得出結論。
環節三: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教師: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都是由人大代表組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走近人大代表,領略人大代表的風采,體驗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出示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的資料,開展探究活動。
材料一 1929年生,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溝鄉西溝村人。中國唯一的一位從第一屆連任到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積極維護新中國婦女勞動權利,倡導并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申紀蘭“共和國勛章”。
-摘編自李新鎖:《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逝世:一生守望農村》,中國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
問題1:全國人大代表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1: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的產生有的是直接選舉產生,有的是間接選舉產生。
學生2:縣級人大代表、鄉鎮級人大代表都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代表候選人得到投票選民的過半數選票始得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省級人大代表和設區的市級人大代表則分別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間接選舉產生,代表候選人獲得該級人民代表大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的選票始得當選。
教師: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基于我國的國情,人大代表的產生采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縣級、鄉級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全國、省級、設區市級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材料二 1954年,申紀蘭第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提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
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連續53次參加會議。每次開會前,她都要實地調研走訪群眾,收集第一手材料,認真準備議案建議。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她先后就糧食生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村民自治、山區公路建設、耕地保護、農村教育、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旅游等許多重大問題提出議案建議,由她領銜或附議的議案建議有420多件。
作為一名有名望的人大代表,平日里總有許多外地或者當地的群眾上門找她或給她寫信,無論什么情況,她都認真記錄下來,經過篩選后帶到會上來。
選民信任申紀蘭,連續12屆的人大換屆選舉,她都以高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當人大代表,不論學問多大、地位多高,都不能脫離人民群眾。要對群眾知冷知熱,要對得起人民投你的那一票。”“群眾選你當代表,能辦到的事就千方百計辦,辦不到的事也要盡力而為。”這是申紀蘭常掛在嘴邊的話。
-摘編自:《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號召全省各級人大代表向申紀蘭學習》,中國人大網,2019年12月17日
問題2: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做了哪些工作?
學生3;撰寫提案。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她先后就糧食生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村民自治、山區公路建設、耕地保護、農村教育、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旅游等許多重大問題提出議案建議,由她領銜或附議的議案建議有420多件。
學生4:認真調研,走訪群眾,收集第一手資料。
學生5:時刻關心群眾,了解、記錄群眾訴求,經過篩選后帶到會上。
教師:人大代表在國家權力機關參加行使國家權力,除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外,還享有提案權和質詢權。
人大代表享有權利的同時需履行相應義務。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們來自人民,肩負人民的重托,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是人大代表的義務。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學習人大代表申紀蘭的事跡,進一步了解人大代表的權利與義務,拉近與人大代表之間的距離,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增強課程的生動性。
(三)課堂總結
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各級權力機關產生行政、監察、審判、檢察等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三者是統一的,體現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選舉產生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權力來自人民,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三者的有機統一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設計意圖】總結教學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認識和情感升華。為學習人民當家作主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做鋪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肃南| 桦川县| 湄潭县| 漾濞| 新巴尔虎左旗| 神木县| 宾川县| 永州市| 溧水县| 青河县| 闸北区| 南木林县| 丹阳市| 凯里市| 开江县| 台湾省| 隆林| 北安市| 西宁市| 娱乐| 交口县| 金平| 蓝田县| 黄龙县| 阿坝县| 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前旗| 武安市| 马山县| 化德县| 同德县| 沽源县| 龙南县| 正安县| 弥渡县| 西充县| 东丽区| 军事| 筠连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