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字的藝術魅力學科 美術 版本 冀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課題 漢字的藝術魅力 課業類型 造型·表現 課時 第1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是在以往的教材中沒出現過得課題,教材主要從圖形式的造字基礎入手,介紹了典型時期的代表作品和漢字創意的兩種方式,并選登了多幅優秀作品為學生創意練習提供了參考。學情分析 我校城鄉學生兼具,大部分學生對美術知識了解的很少,但他們正處于具有強大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時期,,而且大部分學生在我校經過一年正規的美術學習都有了一定的美術基礎。設計思路 結合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本課的設計思路為:以教材為基本框架,用所學的內容進行增減和整理,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和故事教學,引起學生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 1、理解和感受漢字的性質漢字的性質及所蘊含的藝術魅力。 2、能夠從漢字字形中尋找靈感,進行有創意的漢字字體設計。 3、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學重點 把漢字作為造型元素,進行有創意的漢字字體設計。教學難點 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文字進行作品創作。教學方法 激趣法、談話法、多媒體演示法。課前準備 課本、多媒體課件、彩色筆。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組織教學 安定學生情緒,檢查學具 準備學具導入 1、“同學們,咱們先來欣賞一幅由福建漳州楊澍老人創作的墨竹圖,這幅作品里暗藏著一定的玄機,咱們看誰能發現其中的秘密”(展示這幅作品)。2、簡單介紹“竹葉書”。 欣賞觀察,探索奧秘。 設疑激趣 輕松導入講授 1、古人造字1)談到學生特別好奇的四只眼睛的造字第一人“倉頡”,并對其提出質疑:“這個人真的存在嗎?”并借用流行歌曲中的一句“哥只是個傳說”明確他是不存在。2)提出問題“在文字發明之前,人們是怎樣記住事情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它主要用來干什么的?”在這里拓展關于甲骨文單字數量的一個知識點(我國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余字,公認的有1000余字),通過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懸賞識字”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小試身手識認兩個甲骨文,提出問題:“古人是根據什么造字的?接著拓展了一個關于漢字總數量的小知識點,講故事:第一個故事“家”字,運用的是猜謎的形式“看!一間茅草屋,里面養只豬。”你猜它念啥?,第二個故事關于王安石造的“雙喜”字運用的是講述的形式。2)今人創字展示圖片“一字多寫”。三種美術字體,提問:在教室里尋找黑體、宋體的雙胞胎兄弟?在生活中哪里見過變體美術字的家庭成員?可見創意字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創意字體的兩種形式。a、象形設計。通過多媒體展示“象”字的創意過程來詮釋(一頭生活中真實的大象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頭部那我們就把它提煉出來+文字,通過變筆畫的這種方式,達到文字與形象完美的結合)。再利用“十二生肖”、“壞小孩”加深對象形設計的理解。b、象意設計。通過教師當堂演示“割裂”一詞,直觀形象的讓孩子感受象意設計,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傾斜、“墜落”的創意。c、賞析作品。 識認甲骨文聽故事不由自主的驚嘆“哇!一個字有這么多種寫法,我喜歡這種,我喜歡種……” 孩子們舉例觀察感受賞析多幅優秀創意作 愉快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數字上對漢字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輕松愉快的體會古人造字的依據,更深的體會到文字是由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勞動中創造的。聯系生活實際沖擊孩子們的感官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提高了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從中獲得創作靈感。作業 1、根據:美術、跳、跑、課本、水、花、火、魚、雨、寶劍、足球等詞匯,展開聯想變形創意作業。自選詞匯進行創意。2/巡回指導發現問提及時糾正,并表揚優秀作業。3肯定學生成績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展示自我作品 通過練習加深孩子們對對漢字創意活動的理解,提高表現能力,豐富情感。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和自我評價的機會,增進自信心。小結 這節課我們從古人造字到今人創字一起感受了漢字的魅力,希望同學們能把漢字創意運用到生活中去。 學生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課外拓展 漢字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信息化的今天希望同學們練好字,寫好字做文化方面“有根”的一代。 拓展思維,把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是很有意思的,課上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優秀的創意作品,應多在其個性、特色上講評,鼓勵學生創新。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