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商務星球版 地圖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地圖基本要素 2. 1 地圖基本要素2 地形圖的判讀 2.2 地形圖的判讀3 地圖的應用 2.3 地圖的應用4 單元質量檢測 整個單元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學習目標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緯度, 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 事物或現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 象的空間分布。 通過比對“校園鳥瞰圖”、“小明繪制的校園平面 圖”和“校園平面圖”,認識比例尺、方向、圖例 和注記。 能在各類地圖上辨別方向;能在地圖上辨別兩點間 的相對方位。 能在平面圖上量算距離;能初步了解運用不同比例 尺的地圖在內容上的差異,并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 比例尺地圖。 通過“景物及其在地圖上的表示”圖,了解圖例和 注記符號的含義。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 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 在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 要的地形類型。 能利用地形圖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根據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 通過閱讀篇首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地圖的種類 ,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地圖的習慣。 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 星地圖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 便捷。 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 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 作用。 學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慧眼識地圖”的活動,培養學 生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閱讀課本資料,歸納閱讀地圖的步驟。 通過旅游案例,學會如何使用電子地圖。 教師提供資料,學生分小組討論,列舉電子地圖的 作用。(二) 教材分析1. 知識框架2. 內在邏輯本章第一節《地圖基本要素》先提到了什么是地圖,地圖由哪些基本要素組成。基本要素之一方向,為第三節電子地圖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基本要素之二比例尺與電子地圖聯系也非常緊密,電子 地圖的縮放即可以實現比例尺的變化,而要素之三—— 圖例和注記是第二節學習分層設色地形圖以及 第三節學習電子地圖的應用作了鋪墊。總而言之,第一節《地圖基本要素》是學習第二節《地形圖的 判讀》以及第三節《地圖的應用》學習的工具,第二節和第三節學習內容也是第一節學習內容的擴展。 地圖學習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認識地圖性質的內容。即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基礎(地圖基本要素) (地圖的應用) (基礎) (拓展)和工具,要實現這一 目標,需要學習地圖知識、運用地圖技能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和領悟。為此,教材 沒有簡單地要求了解地圖三要素,而是從聯系實際出發,選擇了諸如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貌 等體現地圖價值,利于學生逐步認識地圖性質的內容。對于初中生而言,地圖的判別比較抽象,所以 教材運用實物對比的方法,通過與感性知識的聯系,理解抽象的等高線知識。由于電子地圖、遙感圖 像等技術在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為了體現現代地理技術,從提高 21 世紀公民素養的角度,課 程標準也要求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知識,所以本章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應用(地形圖的判讀)理論依據(三) 學情分析要想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需要量算,需要形象的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 可能有些在地圖符號的認識和空間建立沒有辦法聯系在一起,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多種情景,多結合身邊的實例,融入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引起他們的興趣,比較容易理解和 接受。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走出自己家鄉的機會很少,缺少野外活動的經驗,很難形成山谷、 山脊、鞍部等山體不同部位的立體的概念。要學生理解用等高線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將立體的 轉化為平面表示,還要學會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即將平面的轉化為立體的,要做到看圖識地形,圖 在眼里,心中有圖,這對七年級學生而言的確很難。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學生會對地理產生好奇心,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地圖的習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 :1. 通過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形等,加深學生對地圖的理解。2. 通過學習地圖的應用,了解多種多樣的地圖,學會電子地圖的使用,方便日常生活。3. 通過制作地形結構模型的實踐作業,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對不同地形結構以及相關等高線印 象更深,提高學生的野外判斷地形結構能力。4. 在電子地圖相關作業設計中,使用了合肥市四十五中附近的電子地圖,以及在地形圖的判讀 過程中,設計了大蜀山地形剖面圖的內容,加強學生對家鄉合肥的了解,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5. 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強化地理讀圖基礎的訓練,為七年級下冊學習區域地理打下讀圖、析圖的基礎。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選取的主題是“地圖”,屬于地理讀圖基礎知識,依據的教材主要有商務星球版地理七年 級上冊。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地圖”相關課標為基礎,結合其他部分課標 要求。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本單元課時作業為四課時,第一課時為書面作業,書面作業以地圖基本要素為主題,結合電子地圖,重在考查讀圖、填圖、繪圖、析圖、用圖能力 以及動手能力;第二課時既有關于海拔與相對高度的計算、地形剖面圖的繪制等書面作業,也有關于 制作山體模型的實踐作業;第三課時主要是地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對前面兩課時內容的復習 和補充;第四課時以游覽黃山風景區為背景,把實際生活中用到的各類地圖進行匯總,既考察了學生 對地圖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地圖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本單元作業類型有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有選擇、填空、繪圖等題型。基于雙減的背景, 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本單元書面課時作業由必做題和選做題組成,重在考查知識的整體 關聯,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本單元作業體例見下表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 量 第一課時 地圖基本要素 一組 綜合題 1 組 實踐題 1 組第二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 一組第三課時 地圖的應用 兩組題 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等繪圖、填圖、選擇題、綜合題、實踐題等時 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評價標準和方式 設計。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地圖基本要素一、作業內容1. 小明一家人住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六安路校區對面,他們準備周末騎自行車去合肥野生動物園。 由于不熟悉路線,小明打開爸爸手機上的電子地圖,準備跟著導航去。請你幫助小明解決下面的問題。(ADCB)圖 1圖 2(1) 手機語音提示: “騎行導航開始,請沿著六安路向南出發。 ”結合圖 1,小明應該從學校門口 (起點) 向 (A 、B 、C 、D) 方向出發。(2) 小明在手機上放大地圖,發現地圖左下角的比例尺也在隨之發生變化,結合圖 1、圖 2 中的地 圖信息,利用地理課上所學知識他正好可以在爸爸媽媽面前好好表現一下。請你幫他把結論整理好,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比例尺 (大/小) 實地范圍 (大/小) 內容 (詳/略)圖 1圖 2(3) 從學校門口 (起點) 到合肥野生動物園 (終點) ,手機導航為小明推薦了一條騎行路線,如圖 1 ,推薦理由是這條路線上紅綠燈少。小明想要多一個路線方案作比較,請你給小明推薦另外一條路線,用紅筆在圖 1 上畫出路線,并說明推薦理由。2. 暑假,小明一家計劃從合肥市前往黃山市宏村景區旅游,需要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圖 3 為“宏村 旅游全景圖” ,據此完成 (1) - (3) 題。圖 3(1) 小明一家人選擇乘坐火車去黃山市宏村景區,他要查閱乘車路線相關信息,選擇合理的地圖 是 。A.安徽省鐵路分布圖 B.中國鐵路分布圖 C.安徽省地形圖 D.世界政區圖 (2) 由于所示導覽圖“三要素”不全,導致小明無法做到 。A.辨別景點方位 B.區分景點與道路 C.估算景點之間的距離 D.找到旅游停車場(3) “游客中心”位于“旅游停車場”的 方向。參考答案1. (1) C(2)比例尺 (大/小) 實地范圍 (大/小) 內容 (詳/略)圖 1 小 大 略圖 2 大 小 詳(3) 推薦中間的那條路線,理由是距離最短。 2. (1) B (2) C (3) 西北二、時間要求:12 分鐘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能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了解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在內容和范圍上的差異規范作圖,學以致用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地圖》的課程標準之一是“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合肥野生動物園背靠大蜀山,是 合肥市民周末親子游的熱門景點,通過把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場景與課本上的地圖知識聯系起來,讓 學生感到親切,緩解知識難點帶來的焦慮,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宏村是徽派 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畫里鄉村”之稱。通過地 圖游覽宏村,了解宏村,讓學生感受家鄉人文底蘊之美,使其更加熱愛家鄉。該組題目注重考查學生在地圖上的析圖、用圖、畫圖的過程及能力的培養。第二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圖 1 為我國南方某縣分層設色地形圖,據此完成 1-2 題。圖 11. 該縣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 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2. 關于圖中地勢和河流特點,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河流大多自東向西流 B. 該地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C.該地河流大多自東南流向西北 D. 該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圖 2 為“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等高線地形圖” (單位:米) ,據此完成 3-5 題 。圖 2(..)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AB 與 BC 之間的相對高度可能不同②C 地與 D 地的海拔相同③最高處海拔不超過 300 米④虛線所示部位可能發育河流A.②③ B. ①③ C.①④ D.①②4. 下列四幅圖中,比較接近 EF 沿線繪制的地形剖面圖的是 ( )圖 3A .① B .② C .③ D .④5 .據圖可判斷大蜀山的地形類型是 ( )A .高原 B .山地 C .盆地 D .丘陵6 .讀圖 4 某地等高線地形圖 (單位:米) ,回答下列問題。圖 4(1) 甲、乙、丙、丁四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 ,海拔最低的是________。(2) 圖中河流經過的等高線向_____ (高/低) 海拔凸出,所以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所處的地形部位為_______________ 。(3) 圖中 A 、B 兩地中可能為分水嶺的是_______地,其等高線向_____ (高/低) 海拔凸出,所在的 地形部位是________。(4) ①②為兩條登山路線,較省力的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④兩地中,適合露營的是 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5) 請用彩筆將圖中“平原”涂為綠色。7 .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 (作業類型:實踐作業 建議時長:20 分鐘 要求:周末選做)(1) 制作材料: 自己選擇適合的材料即可。(2) 參照圖 5 (單位:米) ,制作出等高線地形模型 (圖 6) 。圖 5 圖 6(3) 運用制作的模型,說出各地形部位的名稱并將其標注在圖 5 的相應位置。(4) 參照等高線地形圖,說出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線的形狀和數值特征并完成下列連線題。參考答案1.B 2.D 3.A 4.A 5.D6. (1) 甲 丁(2) 高 自西南向東北流 山谷(3) A 低 山脊(4) ① ①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④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開闊,最利于作為露營地。(5) 略7. (1) 略 (2) 略()3(4) 山體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線特征:山峰:中間低,四周高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陡坡:等高線密集緩坡:等高線稀疏陡崖:等高線重合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利用等高線地形圖判斷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應用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眾多地圖中,地形圖是較難閱讀的一種 地圖,所以掌握閱讀地形圖的方法和技巧十分必要。此外,學會地形圖的判讀方法是以后學習中國地 理、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礎。此節作業的有效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地形圖的能力,使學生從怕圖到 習慣用圖,到綜合分析地形圖,從而應用地形圖為實際生產和生活服務,進而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第三課時 地圖的應用作業 1一、作業內容1. 小明的爸爸周末要乘火車去外地出差,他打開手機某地圖軟件查詢乘車路線, 電子地圖給他推薦 了 3 條線路 (圖 1) ,請你幫他分析一下 3 條線路各自的優點,然后完成下面的連線題。A. 該方案推薦理由:無堵車風險。 B. 該方案推薦理由:停靠站少。 C. 該方案推薦理由:步行少。圖 1家住合肥市廬陽區的小明同學,寒假期間準備跟隨父母回貴州省黎平縣老家過春節,手機頁面導 航如圖 2 顯示。據此完成第 2 小題。圖 22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合肥市廬陽區至貴州省黎平縣的圖上距離是 1454 公里B .合肥市廬陽區位于貴州省黎平縣的東南方向C .該手機導航地圖屬于電子地圖D .該地圖缺少方向標,無法正確指示方向參考答案1. 方案一:A 方案二:C 方案三:B2. C二、時間要求:3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能看懂電子地圖上的基本內容能根據電子地圖上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地圖》的課程標準之一是“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生活中使 用地圖的習慣,列舉電子地圖在生活中應用的實例”。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地圖已經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實用工具,通過把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場景與課本上的地圖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親 切,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該組題目注重考查學生 利用電子地圖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作業 2一、作業內容1. 為培養初中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某校地理興趣小組進行野外地理實踐考察活動,下圖是目的地的 “等高線示意圖” 。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①A)(1) 第一小組同學計劃從甲村鎮出發,徒步考察山峰 B,量得兩地圖上距離為 6 厘米,兩地之間的 實際距離至少是 千米, 甲村鎮所在處的地形類型是 。(2) 第二小組同學途經 A 地附近時 ,發現了瀑布 ,流經①地附近的河流是自 流 向 ;到達 D 處時, D 處所處的地形部位是 ,發現該地政府因地制宜,積極開 發了 (游泳/溜冰/攀巖/漂流) 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3) 第三小組同學根據等高線地形圖推斷,B、C、E 三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 ,B、E 兩座山峰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參考答案1. (1) 6 ; 平原 (2) 東北; 西南; 陡崖; 攀巖 (3) E ; 100-300二、時間要求:1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能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了解電子地圖的特點并學以致用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初步掌握基本的讀圖方法,形成獲取 信息、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學好地理的基礎,也是適應現代生活的一種基本需要。 地圖的種類很多,其中電子地圖又是常用的工具,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幫助學 生學以致用,同時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益。第四課時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暑假期間,家住合肥的小明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黃山風景區度假,感受旅途自然之美。疫情期 間出于安全考慮,他們決定自駕。小明把沿途的一些見聞做了詳細的記錄,并在家庭成員內部舉行了 有趣的知識競答活動。以下是小明記錄的片段,請你幫忙完成。1. 小明一家人自駕來到金都大酒店,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徒步到黃山風景區南大門。小明打開手機上的電子地圖 (圖 1) ,發現從金都大酒店出發,朝 方向走可以到達黃山風景區南大門。圖 12. 手機電子地圖顯示兩地距離 730 米,但是小明打開手機導航后,地圖顯示離目的地 1 公里,小明 猜測第一次手機地圖上顯示的是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而不是實際距離,請你結合地圖估算兩地的直 線距離,看看小明猜測的對不對。3. 進入景區后,小明一家仔細看了景區游覽圖 (圖2) ,初步制定了爬山計劃:光明頂—蓮花峰—迎客松。請你在圖 2 上用圖例 表示蓮花峰。圖 24. 歷經三個小時小明一家終于登上光明頂,他們決定在光明頂吃午飯休息一下。休息期間,小明拿 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 (圖3) ,請你在圖 4“黃山景區等高線地形圖 (單位:米) ”中找出小明所拍景觀的位置是 (a/b/c/d) 。圖 3圖 45. 休息好后,小明一家又開始出發,前往下一站:蓮花峰。小明覺得山頂好涼快啊! 已知此時山麓 (海拔:約 660 米) 的氣溫為29℃ ,請你結合等高線地形圖估算蓮花峰 (海拔:約 1864 米) 的氣溫 大概為 ( ) 。A. 18℃ B. 22℃ C. 24℃ D.26℃6. 從 “ 蓮 花 峰 ” 到 “ 迎 客 松 ” 有 ① 和 ② 兩 條 路 線 , 路 線 更 省 力 , 理 由 是 。7. 實踐作業 (選做)小明一家來到最后一站:迎客松。他們在迎客松前拍了一張全家福。小明一家的黃山之行暫告一 段落。回到家中,一家人聊起黃山美景仍然贊嘆不絕,意猶未盡。于是小明利用拍攝的黃山美景照片, 做了一份手抄報,準備開學的時候在班級與同學一起分享旅途美景。請你仿照小明的做法,把假期出 行拍的美景進行整理并注釋。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 海拔約 1864 米,以奇松、怪石、云海、 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有“泰 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岳之煙云、 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 之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其旅 游時間四季皆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參考答案1. 西北2. 小明猜測的是正確的。3. 略4. d5. B6. ②; ②路線穿過的等高線較少,地勢比較平坦,更省力。(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 號 類型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 √ 中 原創 30 分鐘2 計算 √ 易 原創3 繪圖 √ 易 原創4 選擇 √ 易 原創5 綜合 √ 中 原創6 選擇 √ 中 原創7 制圖歸納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