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 錄一、單元信息 1二、單元分析 1( 一) 課標要求 1(二) 教材分析 21.知識框架 22.內在邏輯 2(三) 學情分析 3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4( 一) 單元學習 目標 4(二) 單元作業目標 4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5五、課時作業 7第一課時 地圖基本要素 7第二課時 地形圖的判讀 13第三課時 地圖的應用 18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23(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23(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27(三)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評價 28(四)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參考答案和解析 31七年級地理第二章地圖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商務館星球 2011 課標版 第二章 地圖單元 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學內容1 智識地圖 ·研學行 第一節 地圖基本要素2 慧判地形 ·觀冬奧 第二節 地形圖的判讀3 巧用地圖 · 暢田野 第三節 地圖的應用4 學好地圖 ·享生活 單元復習檢測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本單元課標要求見表 1。表 1 “地圖”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內容要求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度和緯度,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 事物或現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 結合地形觀察,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 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 根據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 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應用。 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 (地圖) 進行觀察、觀測等野外考查。學業要求學習本部分后,學生能夠在地形圖上判別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能夠 閱讀和提取地圖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說明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 能夠養成在生活中使用數字地圖的習慣,感悟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生活帶來的 便利;能夠恰當地使用地圖這一地理工具和方法進行社會調查和野外考查。(二)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圖 1 “地圖”單元知識框架2.內在邏輯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 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地圖素養是地理素養中的核心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地 圖的應用不斷滲透于人們生產生活各領域當中,初中地理學科教育要求引導學生 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礎;地圖素養培養是 地理學科教學中具有特色和極為重要的版塊,在學生的學科教育體系和綜合能力 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初中教育要求學生必備與學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地圖素養。“地圖”單元共有三節內容,分別為“地圖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 “地圖的應用” 。在知識方面,教材主要闡述了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 注記和經緯網等基本概念和內容,在地形圖上識別地形的類型和不同的地形部位, 介紹了地圖的用途,學會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地圖。在能力層次上從識圖、讀圖(地圖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地圖的應用) (編排思路) (認識) (能力層次) (培養目標)到析圖、用圖,思維不斷進階,在應用上能夠恰當地使用地圖這一地理工具和方 法進行社會調查和野外考察;在素養層面,認識到地圖也是一門科學,地圖影響 一個地區和國家的版權,認識到地圖的科學性、政治性和思想性;逐步培育地圖 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落實立德樹人。其邏輯結構見圖 2。地理學科的基礎,地理學習的工具、地理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第二章 地圖教材內容識圖 讀圖、析圖 用圖應用了解地圖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圖、培育地圖素 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立德樹人圖 2 “地圖”單元邏輯結構(三) 學情分析“地圖”是七年級地理課程的第二章,七年級的學生在小學的“科學”里對 地球、地圖的相關知識有基本的了解,為初中學習地球和地圖奠定了基礎;地球、 地圖部分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但“第一章 地球”部分的“地球 運動”、“晝夜交替”、“四季五帶”等內容較為抽象,對于剛進入初中的十二、 三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難度,有不少同學對地理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而“第二 章 地圖”相比“地球”部分要具象很多,地圖能夠直觀地將大量的、多元的地 理信息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加快地理學習進程,理解地理學科的內涵,學生較 感興趣;在教學中通過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創設真實情境,學生在識圖、讀 圖中學會繪圖、析圖,進而能合理用圖,在活動中促進五動 (耳動、眼動、手動、 嘴動和腦動) ,實現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及教材,制定以下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見表 2。表 2 “地圖”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地圖”單元學習目標能夠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等確定方向,理解比例尺的含義,知道比 例尺的表示方法、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根據比例尺量算出兩地之間的距離, 識記常用的圖例和注記。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計海拔和相對高度,能識別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 別坡度的陡緩。能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知道地圖的種類,學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歸納閱讀地圖的步驟;學會運用電子地圖,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 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應用,知道地圖是 記錄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 (地圖) 進行觀察、 觀測等野外考查。“地圖”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是立足單元而設計的作業,是單元教學的重要環節。本單元作業設 計依據課標,結合課程,素養立意。通過本單元作業,加強地圖單元學習的 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促進學習延伸到更大的寬度、深度、廣 度;通過系列活動,引領學科走向課程,提高單元教學整體效益,全面提升 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通過該單元第一課時作業——“智識地圖 ·研學行” ,在“研學行”中能利 用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認識常用的圖例和注記;理解地圖的科學 性,能夠從識圖、讀圖到繪圖、用圖;培育區域認知素養和人地協調觀。 通過該單元第二課時作業——“慧判地形 ·觀冬奧” ,在“觀冬奧”中結合 地形觀察,能夠說出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 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 通過該單元第三課時作業——“巧用地圖 · 暢田野” ,巧用地圖在“田野課 堂”中暢快地開展活動,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掌握閱讀地圖的步驟;感受數字地圖和北斗導航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通過該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學好地圖 ·享新年” ,展示了人們利用地圖 享受多元的過年方式。從小王回家開始,到小明和父母一起到爺爺奶奶家過 年為結尾,首尾呼應,弘揚了合家團圓,敬老孝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和家國情 懷。通過單元作業,考查了地圖單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學習對生 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育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選取的是商務館星球 2011 課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地圖,本單 元作業包括課時作業及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兩大部分,根據課標要求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需 3.5 課時,本單元課時作業也為 3.5 課時;本單元作業類型有書面 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有繪圖、選擇、填空、判斷、連線、描述等題型;雙 減背景下,本著減負、提質、增效的出發點,本單元作業均以情境為載體,以活 動為抓手,課時作業由 3 個小活動構成,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由 5 個小活動構成; 每個活動均以組題形式呈現,重在考查知識的整體關聯,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組題內有基礎鞏固和能力提升之分,體現思維進階,培育核心素養。本單元作業 體例見表 3。表 3 “地圖”單元作業體例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課名 課時 活動 題組數 活動 題組數智識地圖 ·研學行 —地圖的基本要素 1 課時 知家鄉 愛家鄉 護家鄉 2—3 組 5-6 題 小王回家 小虎看房 小周旅游 共享春晚 合家團圓 選擇題 3 組 活動題 1 組 實踐題 1 組慧判地形 ·觀冬奧 —地形圖的判讀 1.5 課時 知滑道 巧制作 愛運動 2—3 組 5-6 題巧用地圖 · 暢田野 —地圖的應用 1 課時 學導航 能拍照 會描述 2—3 組 5-6 題 學好地圖 ·享新年時間 10— 15 分鐘 30 分鐘以內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來源多為原創繪圖題、判讀題、活動題、連線題、實踐題、選擇題、綜合題等單元教學強調整體和聯系,單元作業的考查也將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 更加系統的知識構建、更加立體的知識-能力-素養體系。本單元課時作業和單元 質量檢測作業多為原創,均以真實情境為載體,以活動為抓手,讓學生有置身真 實情境的感受,探究真實的問題,促進深度學習的真正發生。在線索上從了解地 圖的基本要素開始,到在圖中判讀地形和地形部位到地圖的應用,從學到用,體(智識地圖 ·研學行) (慧判地形 ·冬奧會) (課時作業) (活動情境) (作業組成) (巧用地圖 ·暢田野) (學好地圖 ·享新年) (單元作業)現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育生態文明理念,落實核心素養。 設計思路見圖 3。目標:減負提質增效、培育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依據:課程標準、單元學習目標和作業目標第二章 地圖——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地圖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地圖的應用單元質量檢測過程:置身真實的情境、探索真實的問題、發生真正的學習單元作業評價圖 3 “地圖”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以春節為情境,向大家講述了這個春節的故事。以王老 師放假回家為起點,通過系列活動展示不同人多元的過年方式,最后以小凱和父 母一起到爺爺奶奶家過年為結尾,首尾呼應,弘揚了合家團圓,孝敬長輩的中華 傳統美德,彰顯闔家團圓和諧美好的家國情懷。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考查了“地圖” 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五育并舉,體現了學好地圖可以更好的享受新年、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更是培育了核心素養、落實了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明確作業目標、制定作業體例、選取素材情 境、設定問題任務、擬定評價標準。五、課時作業第一節 地圖基本要素作業內容智識地圖 ·研學行:合肥市區某中學七年級的同學們參加了以“家鄉”為主 題的研學系列活動。本次研學活動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知家鄉”“愛家鄉”“護家鄉”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愉快地去旅行吧。知家鄉為深入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王老師將學生分成三組進行“知家鄉”的研學 活動。圖 1 為合肥市人文地圖,據此完成 1-3 題。(李鴻章故居大蜀山森林公園紫蓬山森林公冶父山森林公園明教寺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包公園)圖 1 合肥市人文地圖1. 表 1 為“知家鄉”研學分組、研學路線和行進方向記錄情況,請你幫助他們 判斷一下行進方向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表 1 “知家鄉”研學活動記錄表組別 研學路線 行進方向 判斷正誤A 李鴻章故居→ 明教寺 西→東B 包公園→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西南→東北C 大蜀山森林公園→紫蓬山森林公園 西北→東南2.“親近家鄉森林”是研學行的項目之一,“知家鄉”研學行的同學們沒有選擇 去治父山森林公園研學,可能是因為 (A.該日天氣不好, B.距離市區 較遠,C.當地沒有開放) 。3.同學們,你能描述合肥市的森林公園的空間分布特點嗎?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斷相對位置關系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創設“知家鄉”的研學情境,著重考查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 離、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的能力,培育區域認知 素養。多樣化題型的設置,適合初一學生當前思維活潑的特性。同時,通過對合 肥市名勝古跡分布的判讀,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研學能增強地理實踐力,同時也能進行體育鍛煉、促進五育并舉。愛家鄉“人民英雄青史頌,渡江精神新輩宏”,“愛家鄉”研學行的同學們將前往 渡江戰役紀念館瞻仰英雄,并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結合圖 2,完成 3-4 題。圖 2 渡江戰役紀念館位置示意4.合肥 46 中學至渡江戰役紀念館的直線距離約為 千米,同學們可以選擇 (汽車/火車/輪船) 出行。5.同學們,你知道渡江紀念戰役的江是哪一條江嗎?你能說說渡江紀念戰役中的 某一位英雄嗎?時間要求:4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區域認知-知道歷史事件發生地重要的河流跨學科主題學習 (地理、歷史)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著重考查了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在地圖上量算距離。 以參觀渡江戰 役館為情境,探問歷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培育區域認知素養;瞻仰地理空間上的 歷史英雄,弘揚渡江精神,培養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先烈的家國情懷;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設計范式。護家鄉6.保護巢湖,首要了解的就是湖中那一抹綠色的煩惱——藍藻。“護家鄉” 研學行的同學們準備去合肥市藍藻科普館了解藍藻情況。請你利用相關地圖,幫 助他們設計并繪制從學校到合肥市藍藻科普館研學的最佳路線。( 1) 步驟一 :收集資料 。為了繪制地圖,同學們搜集了相關地圖作為參考,請你列舉兩種地圖并說明選取理由。地圖名稱 選取理由(2) 步驟二: 繪制地圖。繪圖區時間要求:8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根據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標注地圖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明確標記出行路線及出行方式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利用地理工具——地圖設計地理考查的能力,根據需 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 本題開 放性、實踐性的特點,有利于增進學生對于周邊生活環境、交通線的了解, 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培育生態文明理念、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參考答案與解析【參考答案】1.判斷題組別 研學路線 行進方向 判斷正誤A 李鴻章故居→ 明教寺 西→東 √B 包公園→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西南→東北 √C 大蜀山森林公園→紫蓬山森林公園 西北→東南 ×2.B3.合肥市森林公園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大蜀山森林公園和紫蓬山森林公園距 離市中心較近,且兩地之間的距離也較近,冶父山森林公園距離市中心較遠。(說 出森林公園在合肥的分布方位,距離關系,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本組題以“知家鄉”研學游為情境,重點考查在地圖上辨別方向、 量算距離及明確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 1.通過閱讀合肥市人文地圖可知,李鴻章故居位于明教寺的西側,包公園位于渡 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的西北側,而大蜀山森林公園位于紫蓬山森林公園的東北側。 故 A、B 組的行進方向正確,C 組行進方向錯誤。 2.本題考查學生在地圖上識別圖例、量算距離的能力,由圖可知,相較于大 蜀山森林公園和紫蓬山森林公園,冶父山森林公園據合肥市區較遠,所以 B 選項 是最可能影響學生研學地選擇的原因。 3.本題考查學生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分布。由圖可 知,合肥市森林公園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大蜀山森林公園和紫蓬山森林公園 距離市中心較近,且兩地之間的距離也較近,冶父山森林公園距離市中心較遠。 說出森林公園在合肥的分布方位,距離關系,答案合理即可。4.7 汽車5.長江 戰役英雄故事敘述正確即可【解析】 本組題以 “愛家鄉”研學游為情境 ,重點考查在地圖上量算距離 及識別圖例,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設計,以弘揚渡江精神,銘記歷史,勿忘 先烈,培養家國情懷。4.根據 比例尺和 圖上距離 的測量可知 ,兩地 間 的 圖上距離約為 7cm , 7 × 1km=7km,兩地的直線距離為 7 千米,故選擇汽車出行 。 5.本題考查學生對渡江戰役和英雄事跡的了解 。 由渡江戰役的歷史可知 , 渡江戰役發生在長江邊 ,在戰役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戰斗英雄 ,如在合肥 瑤崗指揮的粟裕、 陳毅、劉伯承、鄧小平五前委、華東野戰軍著名偵察英 雄齊進虎等 。學生敘述準確完整即可。6. ( 1) 可選取的地圖包括包河區政區圖、包河區交通圖、合肥市景點分布 圖等。選擇理由:可以利用地圖查找合肥 46 中和藍藻博物館位置信息,藍藻博物館周邊交通信息等 (圖名準確,理由合理即可) 。(2) 圖略, 圖中需標注方向,準確估算并標明比例尺,設置合理、清晰 的圖例和注記,繪制合理的出行路線即可。【解析】 本組題以 “護家鄉”研學游為情境 ,著重考查學生利用地理工具 ——地圖設計地理考查的能力 ,考查地理實踐力 、培育生態文明理念與人 地協調觀。( 1) 本題主要考查地圖的選擇 。根據學生的研學 目的和地圖用途可知,本 次繪圖需要比例尺較大 , 內容較為詳細的地圖 ,且圖中需體現學校及藍藻 科普館的位置信息和周邊交通線路狀況 ,故本題應選擇例如包河區地圖、 包河區交通圖、合肥市景點分布圖等地圖。(2) 本題考查了學生整合地圖信息并設計路線圖的能力, 同時考驗學生能 否合理選擇圖例并標記注記 ,使得整張地圖具有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 。所 繪圖中,地圖基本要素齊全, 圖例和注記清晰,線路規劃合理即可。第二節 地形圖的判讀作業內容慧判地形 ·觀冬奧:2022 年 2 月,奧林匹克夢想再次在中華大地綻放, 立春之日,北京冬奧會緩緩拉開了帷幕,我們坐在家里,見證著這一難忘 的時刻 。冰雪歡歌耀五環,地理慧眼看冬奧,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地理的視角去觀看這屆冬奧會吧。識賽道2022 年 2 月 4 日,中國歷史上迎來了第一個冬季奧運會,本次冬奧會共有 三個賽區,圖 1 和圖2 分別為延慶賽區“雪飛燕”滑雪中心賽道景觀和模型圖,據此完成 1-3 題。1.讀圖 1 可知,“雪飛燕”滑雪中心賽道滑雪賽道①和②主要位于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2.圖 2滑雪賽道中 825 米為此賽道的 ( )A.海拔 B.相對高度 C.垂直距離 D.水平距離3.延慶賽區在選址時要求山谷形態高差與賽道要求高度相符,對自然環境特別是對山體巖石的切割非常少,破壞少,主要是為了 ( )A.美化賽區環境 B.節約建設成本 C.保護自然環境 D.節約施工時間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在地圖上識別地形部位區分海拔、相對高度與水平距離的概念人地協調觀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題以延慶賽區景觀圖和模型圖為材料,涉及地形部位、海拔、相對高度等 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生態文明理念和人地協調觀。巧制作合肥某中學徐同學在觀看北京冬奧閉幕式上展示的美輪美奐的滑雪勝地等 高線后,非常震撼,他想給他的家人介紹等高線,他制作了半個“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制作過程見圖 3,據此完成 4-5 題。4.徐同學在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可能是下圖中的 ( )A B C D5.制作過程中小徐同學將土豆片切成相同的厚度,這一厚度模擬的是 ( )A.海拔 B.海平面 C.等高距 D.最高點與最低點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認識等高距地理實踐力、勞動育人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題借助于等高線的繪制,考查學生等高線地形圖的辨認及地理實踐力,實現美育和勞育并舉。愛運動6 .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 2022 年冬奧會。讀“張家口某滑雪場等高線圖”, 完成下列問題。(圖例滑雪賽道起止點滑雪賽道服務大廳等高線比例尺1:15000)圖 4(1) 依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滑雪場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型為 。(2) 從地形部位來看,滑雪賽道 L3 沿 而建,服務大廳建在 處。(3) 冬奧會激發了人們對滑雪運動的興趣,張家口的小涵同學去該滑雪場學習 滑雪,他選擇了三個賽道中的初級賽道 L2,你能從安全的角度說說他選擇 賽道 L2 的理由嗎?時間要求: 6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一些基本地形判讀坡的陡緩及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背景,涉及地形類型,地形部位,坡陡緩的知識,考 查對等高線圖的判讀能力和知識的調用能力,地理實踐力和五育中的體育等。參考答案與解析【參考答案】1.B 2.B 3.C【解析】本題以延慶賽區景觀圖和模型圖為材料,涉及地形部位、海拔、相對高 度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地協 調觀。1.由圖可知,賽道兩側高中間低,即山谷,故選 B。2.由圖可知,賽道滑降起點和結束點的垂直距離即相對高度,故選 B。 3.延慶賽區在選址時要求山谷形態高差與賽道要求高度相符,對自然環境特別是 山體巖石的切割非常少,破壞少,主要是為了保護地形等自然環境,故選 C。 4.A 5.C【解析】等高線指的是地形圖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把地面 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并垂直投影到一個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縮 繪在圖紙上,就得到等高線。本題借助于等高線的繪制活動,考查學生等高線地 形圖的辨認。4.土豆相當于一座山,土豆切成三塊,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而且只有一座山峰, 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最可能是 A,B 的等高線條數少,B 錯 誤。C 有兩座山脈,C 錯誤。D 有陡崖、兩座山脈等,D 錯誤。故選 A。 5.制作過程中土豆片要切割成相同的厚度,厚度模擬的是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 距,C 正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的,A 錯誤。海平面是指 0 米的海拔高度, B 錯誤。不是最高點與最低點的相對高度,D 錯誤。故選 C。6. (1) 山地 (2) 山脊 山峰(3) L2 坡度緩,沿山谷滑行 (L1 坡陡,L3 坡度較陡且沿山脊滑行)【解析】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背景,考查對等高線圖的判讀能力和知識的調用 能力,地理實踐力和五育中的體育等。(1) 由圖可知,該滑雪場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海拔超過 500 米以上,從地 形類型上看,該滑雪場所在的地區主要是山地。(2) 滑雪賽道 L3 是沿山脊而建,該部位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而服 務大廳則建在山峰處。(3)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較適合初級滑雪愛好者的賽道是 L2,該路線等高線稀 疏,坡度緩,且沿山谷滑行。L1 坡度陡,L3 坡度較陡且沿山脊滑行。第三節 地圖的應用作業內容巧用地圖 ·暢田野:田野課堂是合肥市某中學地理組的特色校本課程,是在 田野上的實踐活動課程,該校的胡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全國生態農業示范點--大圩鎮,開展了一次“基于地圖運用”的田野課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參加吧。學導航為增強學生間的合作,胡老師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向導組的主要任務是 運用地圖、結合實地考查設計并繪制考查路線并進行導航,據此完成 1-2 小題。1.向導組在設計本次考查路線時,最合理的方案是 ( )A.利用中國地形圖來規劃路線B.利用高德地圖搜索并規劃路線C.以路人的指引為依據設計線路D.憑借個人方位感覺來規劃路線2.與傳統的紙質地圖相比,電子地圖 ( )①圖幅面積更大 ②搜索功能強大 ③信息量豐富 ④信息更新及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時間要求:2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合理選擇地圖工具來設計考查路線和方案結合實例,描述電子地圖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組題以田野課堂為情境,合理選擇地圖工具來設計去進行田野課堂的考查 路線和方案,著重考查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用圖的好習慣;通過對比理解電子地圖的優勢及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能拍照“照片記錄地理位置信息”是智能手機的功能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使用者的手機自帶的定位軟件進行定位并記錄位置信息,拍照組的同學們在田野課堂路途中拍攝了以下的照片,結合圖 1,完成 3-4 題。圖 13.圖 1 中所顯示的地理位置“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為A.手機圖片拍攝時所處的地理位置B.手機持有者手動輸入的地理位置C.手機持有者查看照片時所在位置D.手機持有者即將要去的地理位置4.用手機軟件“美團”點餐時,手機總能推送離你最近的餐廳,是因為A.美團工作人員遍及市場對顧客進行跟蹤B.手機用攝像頭偷拍了你當前所處的位置C.手機接收到北斗衛星定位你的位置信息D.離你最近的餐廳外賣人員正好看到了你時間要求:2 分鐘評價設計:( )( )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 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組題以田野課堂實踐活動為情境,考查電子地圖、地圖應用等知識,著重 考查運用電子地圖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用圖的好習慣,感受數字地圖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增強民族自豪感。會描述5.調查組同學們要去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去調查采訪,圖 2 示意該組同學用手機地圖軟件搜索“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出現的界面,據此完成下列問題。圖 2(1) 同學們,你能依據上圖描述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的空間分布特點嗎?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在合肥市的 方向,巢湖的 岸,南淝河 的 側,距離某中學約為 公里。(2) 結合本次田野課堂,你能說說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哪 些便捷嗎?時間要求:6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結合實例,嘗試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 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創設了利用電子地圖對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進行調查的生活情境,考查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培育區域認知素養; 利用電子地圖的功能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培養學生查圖、讀圖、用圖的意識; 結合實例,嘗試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學生通過 調查活動關注家鄉建設和發展,增強地理實踐力,增進熱愛家鄉的情感。參考答案與解析【參考答案】1.B 2.D【解析】1.本題考查合理選擇地圖工具來設計考查路線和方案,設計線路圖需要根據實際 情況選擇合適比例尺的傳統紙質地圖或電子地圖,大圩屬于合肥市內很小的一個 區域,中國地形圖中無法查詢所需地點并規劃線路;手機導航軟件作為常用電子 地圖,具有便捷、高效、可靠等諸多優點,可以作為繪制線路圖的重要參考;詢 問路人存在很大的主觀性,也極有可能出現線路錯誤或規劃不合理。繪制地圖切 忌憑個人主觀感受繪制,故選 B。 2.本題考查學生對地圖基本概念內涵的理解。相比于傳統地圖,電子地圖具有信 息量大、更新及時、具有方便的搜索查詢功能等,電子地圖受制于屏幕大小一般 圖幅較小,但可以通過改變比例尺大小顯示詳略有別的地圖信息。②③④正確, 故選 D。3.A 4.C【解析】3.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照片記錄地理位置信息”是利用手機能接收北斗導航發 送的位置信息,并記錄照片拍攝時的地理位置信息這一功能。故選 A。 4.根據題干中信息可知手機之所以能實現位置辨別功能,是因為大多數手機能接 收北斗導航發送的位置信息,進而推送手機用戶所處位置附近的信息,為生活提 供便捷,故選 C。5 (1) 東南 北 西 15(2) 電子地圖常用的功能為確定地理位置、確定出行線路和進行分類搜索;在田野課堂中,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同學們的出行提供定位和導航,為出 行帶來方便; 電子地圖具有搜索功能強大、信息量豐富、信息更新及時的特點, 能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 (合理即可)【解析】5 (1) 本組題考查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 根據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大圩生態農業示范園在大圩生態農業示 范園在合肥市的東南方向,巢湖的北岸,南淝河的西側,距離某中學的圖上距離 約為 3 厘米,根據比例尺計算得出實地距離約為 15 公里。(2) 本題考查電子地圖的運用,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 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電子地圖常用的功能為確定地理位置、確定出行線路和進 行分類搜索;在田野課堂中,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同學們的出行提供定位 和導航,為出行帶來方便;電子地圖具有搜索功能強大、信息量豐富、信息更新 及時的特點,能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地圖”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學好地圖 ·享新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過春節的方式更加多元,回家團聚、外出旅游、云觀冬奧、共看春晚…… 同學們,讓我們學好地圖、慧用地圖,享受這個美好的新年吧。小王回家: 放假了,王老師駕車從合肥回淮北老家過年。圖1示意王老師利用手機接收北斗導航系統發送的位置及行駛路線信息,據此完成1-3題。圖 11.王老師從合肥回淮北的路途中,大部分行駛方向為 ( )A. 自西向東 B. 自北向南 C. 自東南向西北 D. 自東北向西南2.王老師發現,在電子地圖上按“+”號圖標后,地圖上的信息會 ( )A.更加詳細 B.突然消失 C.沒有變化 D.無法判斷3.在應用北斗導航時,手機用戶利用其獲取的位置信息可以 ( )A.統計城市人口數量變化C.預測未來天氣變化情況B.了解居民飲食消費習慣D.判斷城市交通擁堵情況小虎看房:寒假期間,小虎同學和父母一起前往某小區看房。他們看中了如圖 2 的房型,結合圖中信息,完成 4-5 題。圖 24.小虎發現與規范的地圖相比,此房型圖缺少 ( ) A.方向 B.比例尺 C.圖例 D.注記 5.小虎建議奶奶住臥室 1,理由是 ( )①方便會客 ②生活方便 ③離餐廳最近 ④采光最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小周旅游:悄然中,春節旅游已經興起,2022年春節期間,合肥小周一家前 往安徽青陽縣的九華山度假旅游。圖3示意安徽地形,圖4示意九華山北坡坡高, 據此完成6-8題。(合肥青陽牛角街 九華街 百歲宮圖 4青陽縣某地圖3)6.讀圖可知,安徽長江以南地區主要地形為 (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7.從合肥到青陽縣城的直線距離約為 ( )A.100 千米 B.150 千米 C.200 千米 D.250 千米(圖5)8.小周一家從九華山北坡的青陽縣某地自駕到九華街,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A.616 米 B.647 米 C.794 米 D.825 米共享春晚:9.虎年春晚節目《春風十萬里》展示了美麗的哈尼梯田景觀,在 這里,從山腳到山頂形成“河流-梯田-村寨-森林”垂直景觀結構,構成了良好 的梯田生態系統,梯田一般分布在海拔 1000-1300 米的坡地上。圖 5 示意哈尼梯 田局部等高線和景觀。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④1768)(1) 判一判:下表顯示圖中序號或符號與地理事物的對應關系,你能判斷它們的正誤嗎?正確的請打√ ,錯誤的請打×。序號或符號對應地理事物 判斷正誤圖中的符號表示山峰①地有河流,為山脊②地的坡度比③地陡④地有村寨集中分布(2) 繪一繪:用彩筆在圖 5 的等高線圖中繪出梯田的大致分布范圍 (溫馨提示: 不要用黑色和白色哦) 。合家團圓:10.春節前,小凱同學為了紀念即將逝去的牛年,他利用手機軟 件跟蹤繪圖跑出了“牛”字,圖 6 示意小明的跑步路線,途中他還拍了一張照片, 見圖 7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①) (②) (③)(1) 小凱同學在甲處向南繼續跑,沿“牛”字路線在路口西轉后到了某地拍下 了圖 7。請根據上述圖文信息將下面的序號與之相對應的道路或地點連起來。連一連圖 7 拍攝地宿松路桐城路(2) 小凱的爺爺奶奶住在柏林春天,小凱和爸爸媽媽準備從居住地東方廣場乘 地鐵去爺爺奶奶家過年,最合理的乘坐站點是在 站上,在 站下。(二) “地圖”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活動 題 號 類型 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 度 來源 完成 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小王 回家 1 選擇題 判斷方向 √ 易 原創 2022 5.252 選擇題 比例尺大小對內容詳略的影 響 √ 中 原創3 選擇題 北斗導航對生活的影響及對 城市管理的應用 √ 中 原創小虎 看房 4 選擇題 知道地圖的基本要素 √ 易 原創5 選擇題 尊重長輩立德樹人 √ 中 原創小周 旅游 6 選擇題 識別地形類型 √ 易 改編7 選擇題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距離 √ 中 改編8 選擇題 計算相對高度 √ 易 改編共享 春晚 9 判斷題 繪圖題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形 部位、坡度陡緩和常用圖例; 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繪 圖能力; 培育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 地協調觀和生態文明理念。 √ 易 原創合家 團圓 10 連線題 拓展題 培養地理實踐力、體育,弘揚 傳統文化、家國情懷。 √ 難 中 原創本單元作業以春節為情境,向大家講述了這個春節的故事。以王老師放假回家過年 為起點,展示不同人多元的過年方式,最后以小凱和父母到爺爺奶奶家過年為結尾,首 尾呼應,弘揚了合家團圓,孝親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彰顯合家團圓和諧美好的家國情 懷。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考查了地圖單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是培養地理實踐力、 五育,落實了核心素養、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三) “地圖”單元質量檢測作業設計、評價和設計意圖活動 1——小王回家——第一組題,第 1-3 題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判斷地圖方向正確認識比例尺的大小對內容詳略的影響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 的便捷,在城市管理的應用。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以王老師寒假回家過年為情境,考查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選擇不同大小 比例尺的地圖,通過實例,學生能感受數字地圖和北斗導航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在城市管理的應用。活動 2——小虎看房——第二組題,第 4-5 題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辨認地圖基本要素在圖上判斷方向、知道地圖基本要素孝敬長輩、立德樹人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組題目以家人春節假期購房為情境,運用地圖基本要素的知識,找出本房 型圖中缺失的地圖基本要素;通過選房間這一生活中的問題,考查學生明確識別 圖例所示地理事物和判斷地圖上方向的能力;通過為長輩選擇適宜的房間,弘揚 敬老孝親的中華傳統美德。活動 3——小周旅游——第三組題,第 6-8 題時間要求:3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識別地形類型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距離區分海拔和相對高度概念鄉土地理,熱愛家鄉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題以自駕去九華山的旅游為情境,以安徽省等高線地形圖和九華山剖面圖 為素材,涉及地形類型,量算距離,相對高度的知識,考查對等高線圖的判讀能 力和知識的調用能力。通過九華山的旅游熱潮增加熱愛家鄉以家鄉自豪的情感。活動 4——共享春晚——第四組題,第 9 題時間要求:8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形部位、坡度陡緩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培育人地協調觀 和生態文明理念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題以哈尼梯田為情境,考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基本地形和地形部位, 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在能力層次上考查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能 力、知識的調用能力、繪圖能力;在素養上提升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培育人 地協調觀和生態文明理念,落實核心素養。活動 5——合家團圓——第五組題,第 10 題時間要求:8 分鐘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在地圖上辨別方向、識別圖例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力、弘揚傳統文化和彰顯家國情懷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組題以小凱同學跑“牛”字紀念牛年為情境,考查讀圖、識圖、用圖能力; 以跑“牛”為契機激發體育運動的興趣、實現五育并舉,提升地理實踐力;通過 小凱同學乘地鐵去爺爺奶奶家,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小凱一家爺爺奶奶家過年以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彰顯合家團圓和諧美好的家國情懷。(①) (②) (③)(四) “地圖”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參考答案和解析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A D C D C B A二、綜合題9 (1)序號或符號對應地理事物 判斷正誤圖中的符號表示山峰 √①地有河流,為山脊 ×②地的坡度比③地陡 √④地有村寨集中分布 ×(2) 在 1000--1300 米之間的區域涂上適當的顏色即可 (不用白色和黑色)10 (1) 連線題連一連圖 7 拍攝地宿松路桐城路(2) 包公園 朱崗簡單解析小王回家——第一組題—— 1-31.本題著重考查學生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本地圖主要依據一般定向法進行方向判 斷,由圖可知,王老師過年回基本行駛方向為自東南向西北,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于電子地圖的功能理解和實際應用。在按“+”號圖標后,地 圖上的信息會更加詳細,結合圖幅大小一定,比例尺越大,地圖內容越詳細的特 點,本地圖的比例尺變大,故選A。 3.本題考查了“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地圖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描述數字地 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在城市管理的應用。用戶可以同過接 收衛星信號獲取三維坐標、速度、時間等信息,可以獲取信息但不能進行計算分 析,且題目中強調可獲取的位置信息,故選D。小虎看房——第二組題——4-5本題以家人春節假期購房為情境 ,著重考查了辨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 , 判斷地圖方向, 明確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的能力。 4.本題目考查學生在地圖中辨認地圖基本要素內容。由圖2可知,圖中標記有指 向標和比例尺,在每個房間中注釋了名稱,所以本戶型圖缺少圖例,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判斷地圖方向,明確識別圖例所示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圖可知 臥室1面朝南方,光照充足,有衛生間和陽臺,生活方便,故選D。小周旅游——第三組題—— 6-8本組題以安徽省等高線地形圖和九華山剖面圖為背景,涉及地形類型,量算距離, 相對高度的知識,考查對等高線圖的判讀能力和知識的調用能力。6.由圖可知,安徽南部等高線密集,海拔 200 米以上,500 米以上,為山地、丘 陵,故選 C。7.由圖可知,圖上 1 厘米代表實際距離 100 千米,兩地直線距離約 1.5 厘米,即 距離約 150 千米。故選 B。8.由九華山北坡高度圖知,兩地高度差 647 米-31 米=616 米。故選 A。共享春晚——第四組題—— 9本題以梯田為情境,等高線地形圖為背景,涉及地形部位,坡陡緩的知識,考查 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能力、知識的調用能力及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1) 由圖例可知,可能為鐵,也可能為山峰,此題中標有海拔,故為山峰, 判斷正確;①河流流經的等高線凸向海拔高處,即為山谷,判斷錯誤;與③地相比,②地等高線密集,故②地坡度比③地陡,判斷正確;由題目信息得知,從山 腳到山頂形成“河流-梯田-村寨-森林”垂直景觀結構,可以判定④地為森林, 判斷錯誤。(2) 由題目信息得知,哈尼梯田一般分布在海拔 1000-1300 米的坡地上,所以 在 1000--1300 米之間的區域涂上適當的顏色即可 (不用白色和黑色即可) 。合家團圓——第五組題—— 10本組題以小凱同學跑“牛”字紀念牛年為情境,考查讀圖、識圖、用圖能力,在 地圖上辨別方向重視; 以跑“牛”為契機激發體育運動的興趣、實現五育并舉, 提升地理實踐力;小凱同學乘地鐵去爺爺奶奶家,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小凱一家 爺爺奶奶家過年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彰顯合家團圓和諧美好的家國情懷。(1) 由圖可知, 自甲處繼續向南跑,沿“牛”字路線西轉,應到達位于徽州大 道西側的①處。圖 7 中路牌標注應是①處西側的三條道路,按照距離由近及遠依 次為桐城路、宿松路、金寨路。所以①應為圖 7 的拍攝地,②為桐城路,③為宿 松路。(2) 由圖例可知,連續虛線表示的是地鐵路線,由東方廣場和柏林春天的位置 可知,東方廣場距包公園站較近,柏林春天距朱崗站較近,故小凱一家應該從包 公園站上車,到朱崗站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