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單元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商務星球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單元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商務星球版

資源簡介

八年級地理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作業設計
目錄
一、作業設計分析 1
(一) 單元信息 1
(二) 單元分析 1
1.課標分析 1
2.教材分析 1
3.學情分析 2
4.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 2
5.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3
二、課時作業 4
第一課時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5
作業 1 5
作業 2 7
第二課時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10
作業 1 10
作業 2 12
第三課時 活動課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13
作業 1 13
作業 2 16
三、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大情境組題) 18
附件:參考答案及解析 23
第一課時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23
第二課時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23
第三課時 活動課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24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24
商務星球版 八年級地理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作業設計
一、作業設計分析
(一) 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商務星球版 中國的自然資源
單元 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3.1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課時
3.2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二課時
3.3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三課時
(二) 單元分析
1.課標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版) 》的要求,本章屬于“主題五 認識中國”中“認 識中國全貌”部分,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
表 1 “中國的自然資源”課標要求
內容要求 學業要求 教學提示
運 用 地 圖 和 相 關 資 料,描述中國水資源、土 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海洋 資源等 自然資源 的主要 特征,舉例說明自然資源 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 認識開發、利用、保護自 然資源的重要意義。 從區域的視角說 明人類活動與自然環 境和資源的關系,初 步形成因地制宜發展 的觀念;能夠在生活、 學習中積極參與相關 的公益活動,具有社 會責任感。 本主題的教學可以從中國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入手, 利用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學生已有的常識、經驗,創設多 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觀察、描述、比較、歸納、 說明、分析、評價等方法,認識中國地理環境的特點, 思考家鄉建設與祖國發展的關聯;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 利用生產生活實例、時事熱點問題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實驗、社會調查、社 會實踐、勞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
相比于 2011 版課標,2022 版新課標對資源相關的課標做出了更凝練地要求。首先將原有 的三條課標縮減為一條,刪除了有關資源分類的內容;其次新增了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這兩大 新時代影響力巨大的資源;最后,強調了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更加貼近實際生活。
2.教材分析
(1) 大單元知識框架
圖 1 “中國的自然資源”大單元知識框架
本單元知識框架如圖 1 所示,采用“總-分-總”的形式,構建“資源”大概念知識體系。 首先系統介紹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接下來,從中國諸多自然資源中選取“土地資源”與“水 資源”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從數量特征、空間分布特征、利用問題與對策等方面系統的認知自 然資源;最后,在了解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樹立保護自然資源理念,在生活中踐行 資源保護。
(2) 內在邏輯
圖 2 “中國的自然資源”內在邏輯
“區域認知”是重要的地理核心素養,其中又包含“區域位置-區域特征-區域差異-區域 聯系-區域發展”五個維度,本章內容屬于“區域特征”維度的“資源特征”板塊,又屬于“中 國地理總論”中的內容,既是系統了解中國資源特征的重要內容,又是掌握描述區域資源特征 科學方法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的重要契機,因而在整個地理教學 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3.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知識基礎方面已有地形、氣候的基本知識,對土地和水資源有一定了解,但 缺乏系統完整的認識。從能力水平來看,學生認識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具備一定的 讀圖、用圖的能力。
我校八年級學生共 190 人,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 190 份,實際收回問卷數 162 份,實際有 效問卷 159 份。該問卷分別從“資源分類”“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資源保護”四個維度 開展調查,以了解學生的資源知識儲備。
通過圖 3 可知:首先,大部分學生不能明確資源分類;其次,學生對我國水資源國情了解 程度較好,但對土地資源國情較為陌生;最后,學生基本具有正確的資源保護觀,了解基本的 資源保護措施。
圖 3 問卷結果分析圖
4.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
(1) 學習目標
①區域認知: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結合某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分析某種資源的數量和分 布特征,了解區域內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措施;
②綜合思維: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從時空角度分析氣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對某種資源的影 響,以及該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③地理實踐力:通過課堂上識讀資源統計圖表,課后開展資源調查、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 了解我國資源基本國情,掌握保護資源的具體措施;
④人地協調觀:結合某資源開發、利用的實例,理解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是相互影響的有機 整體,樹立節約、保護資源的價值觀。
(2) 作業目標
①在基礎性作業中,通過填圖、思維導圖等形式,了解我國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和 保護措施,構建有關中國資源知識的邏輯框架。
②在發展性作業中,通過聯系時事的原創地理題目,在區域背景下運用本節探究中國資源的 方法,探究不同資源的基本國情,了解實際的資源運用與保護措施,提升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③在創新性作業中,通過地理實驗、調查、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 觀的素養,促進多學科知識融合,培養鄉土情懷,落實五育并舉,實現全面發展。
5.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1) 作業設計原則
①堅持立德樹人。結合時政與時事熱點創設命題情境,以鄉土、國際熱點資源為切入點,探 究“人” 、“地”與“人-地關系” ,緊扣學科特性,既培育家國情懷,又提升國際視野,既 關注經濟發展,又著眼人地共生,體現地理的德育價值。
②培育核心素養。緊跟新課標變化,重視核心素養培育,通過地理實驗、調查、實踐活動發 展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以區域為背景創設情境,探究區域內資源與人類活動的相 互影響,培育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③落實減負提質。響應“雙減”,精選題目,嚴控作業時間在 15-20 分鐘內。作業難度層層 遞進,從基礎到習題再到真實生活情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必做、選做題,評價方式、 評價主體多元化,確保優質高效。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結果反饋、提升教學。
(2) 作業類型說明
①基礎性作業對應【基礎夯實】為基礎知識的填圖、填寫,以新穎的思維導圖等形式幫助學 生構建各課時的學習框架
②發展性作業對應【能力提升】由與課程知識緊密相關的習題組成,習題均為教師結合時事, 緊扣課標和核心素養原創,幫助學生將知識遷移于實踐。根據難度和考察層次的不同,本模塊 習題分為必做、選做兩類。
③創新性作業對應【創新拓展】為與課程緊密相連的地理實驗、考察或社會實踐活動。 表 2 “中國的自然資源”單元作業體例
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題量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基礎夯實】1 組必做 【能力提升】 選擇題 4 組 綜合題 2 組 判斷題 1 組 【創新拓展】 活動題 2 組選做
【能力提升】1 組必做+1 組選做
【創新拓展】1 組選做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基礎夯實】1 組必做
【能力提升】1 組必做+1 組選做
【創新拓展】1 組選做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基礎夯實】1 組必做
【能力提升】1 組必做+1 組選做
【創新拓展】1 組選做
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
思維導圖、選擇題、判斷題、連線題、繪圖題、綜合題、地理實驗、地理調查、 地理實踐
時間 10 分鐘以內 20 分鐘以內
(3) 作業設計流程
圖 4 作業整體設計流程
二、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作業 1
一、作業內容
---------------—— 基 礎 夯 實 ———————-----—-
1.根據本節所學知識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 (原創)
2.根據本節所學知識,在景觀圖上填寫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名稱,并將其與該類土地的分布圖
連線 (原創)
---------------—— 能 力 提 升 ———————-----—-
【須知資源非無盡 莫讓土地泣失聲】 (原創)
必做題 ·下圖是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 中土地的自述,讀圖 1 回答 1-3 題。
圖 1 土地的自述
1. Ⅰ處文字包含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 )
A.耕地-林地-草地 B.林地-草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草地-林地
(

)2. Ⅱ處文字不能反映我國土地資源面臨的問題是 ( )
A.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嚴重
C. 占用基本農田 D.土地肥力下降
3.針對土地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制定相關法律 ②科學規劃用地
③大量開墾荒地 ④嚴守耕地紅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家鄉土地日月新 嚴守國策人地安】 (原創+鄉土)
4.選做題 ·安徽省某學校地理研究小組針對該省土地利用構成變化開展調查研究,某學生根據 安徽統計年鑒繪制了近年來土地構成變化統計圖,如圖 2 所示。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圖 2 2017-2019 安徽省土地利用構成變化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繪制,截至最新數據)
(1) 下表是一些同學根據本圖得出的結論,請你判斷對錯。
序號 結 論 打“ √ ”或“ × ”
① 安徽省土地利用類型單一
② 安徽省近年來耕地比例減小
③ 安徽省各類土地分布不均
(2) 下圖是組員繪制的四幅土地問題科普圖,其中與圖 2 所體現問題對應的是 ( )
A B C D
(3) 根據調查結果,組員們制作了如下的要素關系圖,請你幫助他們完善。
① ② ③
二、時間要求:10 分鐘
三、評價設計
基礎夯實+能力提升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類型 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過程評價 任務完成準時,錯因反思及時
書寫工整規范,圈點勾畫認真
結果評價 構建知識框架,提升邏輯思維
認識土地問題,理解人地協調
分析家鄉土地,提升區域認知
梳理要素關系,培養綜合思維
運用地理圖表,落實地理實踐
總體評價:
注:教師評價后酌情賦予總體評價,針對班級整體的結果評價情況,選擇是否開展單獨輔導或二次教學。
四、設計意圖
作業類型 設計意圖
基礎夯實 通過有趣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系統地構建本節的知識框架、鞏固課堂知識。
能力提升 必做題通過土地自述漫畫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鞏固本節知識,提 升閱讀文字材料的能力。
選做題以鄉土地理為情境,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材料提取中國統計年鑒的真實數 據,考察閱讀圖、表的能力;題目內融入漫畫、思維導圖等新穎題型,提升學生的 思維能力。
作業 2
-------------------—— 創 新 拓 展 ———————-----—-
一、作業內容
(本章所有【創新拓展】作業,學生任選其一,利用周末、假期完成即可。)
全班分為 4 個小組,每個小組認領 1 個實驗,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填寫實驗結論,并
拍攝簡單的實驗小視頻。注意:實驗二分為 2 個小實驗,每小組只認領 1 個實驗。
實驗一:土地污染的危害
實驗 目的 通過實踐和觀察,感受土地污染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感受土地污染的危害
實驗 準備 兩棵長勢相近 (高度、葉片數量等) 的同種植物,植物生長情況記錄表
實驗 過程 1.將兩棵長勢相近的同種植物用同樣的土壤在兩個盆中種植,放在同樣的環境下培養 2.每天定時分別用等量的清水和生活污水 (洗衣粉、洗潔精污染的水) 澆灌植物 3.每天定時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 (葉片的多少、顏色、飽滿程度等) (原創圖)
實驗 結論
實驗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含 2 個小實驗)
實驗 目的 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
實驗 準備 兩塊大小相同的平板、兩個長方形接水容器、一塊長毛毛巾、一個能夠調節水流大小 的噴壺、一袋黏土
實驗 過程 小實驗 1 坡度的影響 (1) 在兩塊平板上鋪上同樣數量的黏土,放置在接水容器中 (2) 調整平板的傾斜程度 45°和 70° (3) 用同樣的的噴射速度和噴射強度來噴射兩塊平板各 1 分鐘 (4) 觀察平板上剩余的土壤數量和接水容器里水的渾濁程度。 (原創圖) 小實驗 2 植被的影響 (1) 在一塊平板上鋪上長毛毛巾,另一塊不鋪 (2) 分別鋪上等量的粘土并用同樣的坡度放置在接水缸中 (3) 用同樣的的噴射速度和噴射強度來噴射兩塊平板各 1 分鐘 (4) 觀察平板上剩余的土壤數量和接水容器里水的渾濁程度。
(原創圖)
實驗 結論 小實驗 1:坡度越 ,水土流失越嚴重,可以在緩坡修筑 。 小實驗 2:植被越 ,水土流失越嚴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實驗三:土地沙漠化的治理
實驗 目的 探究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實驗 準備 三塊同樣大小的平板、三塊粘膠板、一塊長毛毛巾、一塊短毛毛巾、家用吹風機、一 袋黏土
實驗 過程 1.將在兩塊平板上分別鋪上長毛毛巾和短毛毛巾,另一塊不鋪 2.在三塊平板上鋪上等量的黏土 3.在三塊平板后側豎起三塊粘膠板,用粘膠的一面對準風口 4.用同樣大的風速吹拂土地表面 1 分鐘 5.觀察三塊粘膠板上的土壤顆粒數量多少和三塊平板上殘留的土壤數量
(原創圖)
實驗 結論 植被越__________,土地沙漠化越嚴重,對此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
二、時間要求:利用周末、假期完成
三、評價設計
地理實驗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優秀 良好 合格
實驗主題 契合各項實驗主題
實驗操作 實驗操作規范,儀器完善,嚴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合理控 制變量
視頻內容 1.整個實驗邏輯完整,有條理,清晰地展示操作過程 2.視頻流暢、清晰,畫面穩定,畫質清晰
語言表達 語言流利規范、吐字清晰、語速適中、聲音宏亮,節奏張弛 有度,語調抑揚頓挫
實驗結論 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合理推斷實驗結論,規范撰寫實驗報告
總體評價:
【評價說明】教師打分+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各實驗分數最高組頒發“地理實驗小達人”獎章,并通過學 科公眾號進行宣傳,為今后開展地理實驗活動積累經驗。
四、設計意圖
本部分創造性作業,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實驗進行改編和擴充,結合近年來地理實驗教學 的熱點,通過給學生提供完整的實驗步驟和規范的實驗報告撰寫方法,為學生未來可能面臨的 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作業 1
一、作業內容
---------------—— 基 礎 夯 實 ———————-----—-
1.根據本節所學內容完成如下思維導圖 (原創)
---------------—— 能 力 提 升 ———————-----—-
【百年運河今盎然 活水再潤京津冀】 (原創)
1.必做題 ·2022 年 4 月 14 日,京杭大運河補水行動開啟,通過調動長江水、黃河水等水資源 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補水,至 28 日實現全線通水,這是百年來京杭大運河首次通水。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圖 1 京杭大運河線路示意圖
(1) 按照下列要求,在圖 1 中進行標注。
①標出空白年等降水量線的數值;
②用“●”標注出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和終點,并寫出對應的城市名稱;
③用“>”在運河上表示調水方向。
(2) 結合材料及填圖過程,說出你對我國水資源的理解。 (言之有理即可)
(3) 假設你是京津冀地區的農民,你希望補水計劃應安排在什么季節?簡述你的理由。
【湖中造田顯智慧 退田還湖保家園】 (原創)
2.選做題 ·圩田,作為江南地區的一種特殊田地,在歷史上曾為農業增產立下過汗馬功勞,而 今天也因圍占河湖造成生態破壞而引起爭議。讀圖 2 完成下列小題。
圖 2 圩田的發展歷程
(1) 依據材料,圩田可能分布在我國的__________ (四大地理分區) ,圖④圩田中的糧食作 物可能是__________。
(2) 從圖④圖⑤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一點即可)
(3) 你認為圩田未來應如何發展?結合你的想法,嘗試繪制圖⑥漫畫。
二、時間要求:10 分鐘
三、評價設計
基礎夯實+能力提升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類型 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過程評價 任務完成準時,錯因反思及時
書寫工整規范,圈點勾畫認真
結果評價 構建知識框架,提升邏輯思維
認識圩田變遷,理解人地協調
分析南北水情,提升區域認知
設計補水計劃,突顯時空綜合
規劃圩田發展,落實地理實踐
總體評價:
注:教師評價后酌情賦予總體評價,針對班級整體的結果評價情況,選擇是否開展單獨輔導或二次教學。
四、設計意圖
作業類型 設計意圖
基礎夯實 本環節素材來源于對教師地理板書的改編和補充。以新穎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 建本章節的知識網絡,加深印象,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能力提升 必做題以京杭大運河百年首次全線通水這一重大事件為背景,提升民族自豪感。 學生在填圖的過程中感受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征,通過開放性設問,引導學生自 主總結中國水資源國情,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將知識運用于地理實踐。
選做題以連環畫的形式直觀地呈現了圩田的發展演變歷程,在“江南”這一區域 背景下,分析圩田分布的地理環境,提升區域認知。最后以“繪制漫畫”的開放 題,讓學生自主規劃圩田的未來發展,提升地理實踐力。
作業 2
-------------------—— 創 新 拓 展 ———————-----—-
一、作業內容
(本章所有【創新拓展】作業,學生任選其一,利用周末、假期完成即可。)
全班分為 3 個小組,分別完成下面的 3 個水資源調查:制作視頻/演示文稿/手抄報 (A3 版面) ,并進行匯報,評選最佳調查小組。
節水大調查行動
調查 1 農業節水措施 調查 2 工業節水措施 調查 3 生活節水措施
地點: 肥東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巢湖市環湖北岸現代農業產 業園 合肥市現代農業示范園 要求: 調查園區內的現代農業節水 措施 調查對象: 采訪在工業企業工作的親戚或朋友 要求: 了解工業用水價格與生活用水的價 格差異并思考原因 了解親戚朋友所在的工業企業在生 成過程中有哪些節水的措施和節水 技術 調查對象: 親戚、朋友、同學 要求: 盡可能多的搜索生活中大 家特色的節水小竅門 了解各家各戶每月的用水 量
二、時間要求:利用周末、假期完成
三、評價設計
實踐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優秀 良好 合格
匯報主題 契合“水資源節約措施調查”主題,觀點正確、鮮明,體現地 理思維和環保意識
匯報內容 1.調查內容真實、詳盡、完整,材料梳理清晰,數據分析透徹, 整個匯報邏輯完整,有條理 2.展示 PPT/視頻/手抄報美觀、清晰
語言表達 語言流利規范、吐字清晰、語速適中、聲音宏亮,節奏張弛有 度,語調抑揚頓挫
形象姿態 匯報者精神飽滿,表情、姿態自然
總體評價:
【評價說明】教師打分+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各實驗分數最高組頒發“地理實踐小達人”獎章,并通過學 科公眾號進行宣傳,為今后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積累經驗。
四、設計意圖
地理調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途徑,本作業基于八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調查匯總、制作 課件視頻以及匯報的能力,為了促進作業的多元化,貼合能力提升的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地 理實踐力,同時也引導學生從農業、工業、生活去思考地理問題的思維模式。
第三課時 活動課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作業 1
一、作業內容
---------------—— 基 礎 夯 實 ———————-----—-
1.根據本章整章節所學知識,完善下面的思維導圖 (原創)
2.說一說下面的常用物品來自什么資源,并將它們與對應的分類連線 (原創)
---------------—— 能 力 提 升 ———————-----—-
【藍碳助力碳中和 低碳中國我踐行】 (原創+跨學科)
必做題 ·你知道“藍碳”嗎?“藍碳”是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固定、儲存 在海洋中。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綿長,具有發展“藍碳”的優勢條件。據此回答 1-3 題。
圖 1 “藍碳”固碳過程示意圖
1.結合圖 1,“藍碳”系統固碳主要利用的資源屬于 ( )
A.礦產資源 B.水資源 C.生物資源 D.土地資源
2.支持“藍碳”行動,我們可以 ( )
①污水處理后排放入海 ②參加紅樹林保護活動
③大量捕撈海洋動植物 ④在校園內科普“藍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低碳” 、“雙碳” 、“藍碳” ,2022 年的全國兩會頻繁響起“詠碳調” 。請大家選擇一 種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收集相關資料,制作一張圖文結合的宣傳海報。
“ 碳”海報
【神州萬里風景異 風馳南北電掣來】 (鄉土+原創) 4.選做題 ·某同學在巢湖游玩時看到很多如下圖2 所示的風車,因此對我國的風力發電產生了 興趣。他查找到了如圖3 所示的我國風能及大型風電場分布圖,根據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
圖 2 巢湖風車景觀
圖 3 中國風能和風場分布圖 (手繪圖)
(1) 風力發電是利用 資源進行發電,屬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資源) ;觀察圖 中風場的分布,我國的風力資源更多集中于我國的 (方位) ,原因是距離 源地近。
(2) 請簡述運用風力發電的優勢: 。
(3) 我國風力發電場根據自然條件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請閱讀資料,嘗試將地圖中的 風場名稱填寫到對應的方框中,每個方框至少寫 2 個。
二、時間要求:10 分鐘
三、評價設計
基礎夯實+能力提升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類型 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過程評價 任務完成準時,錯因反思及時
書寫工整規范,圈點勾畫認真
結果評價 構建知識框架,提升邏輯思維
認識藍碳資源,理解人地協調
探究中國風能,提升區域認知
分析風場分布,培養綜合思維
踐行低碳行動,落實地理實踐
書寫字跡工整,勾畫訂正認真
總體評價:
注:教師評價后酌情賦予總體評價,針對班級整體的結果評價情況,選擇是否開展單獨輔導或二次教學。
四、設計意圖
作業類型 設計意圖
基礎夯實 結合前兩節內容構建整章的知識思維網絡;結合生活中的地理,引導學生對自然 資源分類,進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能力提升 必做題以兩會熱點詞“藍碳”為切入點,實現與生物、政治的跨學科融合。通過 “藍碳”行動措施的選擇,提升地理實踐力。并設計了制作碳海報的開放題型, 加深學生對我國“雙碳”目標的理解,踐行低碳生活。
選做題結合合肥本地的風車景觀進行情境開發,幫助學生了解風能資源的優勢及 在中國的分布,分析風能資源與其他自然要素的關系,提升綜合思維能力,培養 人地協調觀。
作業 2
-------------------—— 創 新 拓 展 ———————-----—-
一、作業內容
(本章所有【創新拓展】作業,學生任選其一,利用周末、假期完成即可。)
請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自學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堅持一周家庭垃圾分類,記錄每天的家庭
垃圾分類情況,完成下面的垃圾分類記錄表并提交。一周后在學校內開展垃圾分類應用活動。
一周垃圾分類記錄表
日期 投放垃圾名稱記錄 拍照記錄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廚余垃圾 其他垃圾
Day1 月: 日: 星期: (照片內容包 含本日投放的 各袋垃圾,并貼 上分類標簽、學 生本人出鏡)
Day2 月: 日: 星期:
Day3 月: 日: 星期:
Day4 月: 日: 星期:
Day5 月: 日: 星期:
Day6 月: 日: 星期:
Day7 月: 日: 星期:
二、時間要求:利用一周內的課余時間完成
三、評價設計
地理實踐作業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優秀 良好 合格
記錄主題 契合“一周垃圾分類記錄”主題,記錄時間連貫、 不重復
文字內容 1.投放垃圾名稱明確、分類正確 2.記錄內容詳實、完整
圖片內容 圖片真實、清晰、美觀
總體評價:
【評價說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選出記錄詳盡、圖文并茂者,頒發“垃圾分類小能手”獎章, 并利用宣傳欄和學科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
四、設計意圖
近年來,“低碳生活” 、“碳中和” 、“碳達峰”是地理研究的熱點詞匯,“垃圾分類” 這是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詞,因此本題引導學生通過一周的垃圾分類實際操作和記錄, 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帶動家庭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三、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大情境組題)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能力提升】
我校張徽同學有幸成為2022 年北京冬奧會的小志愿者,參加為期一周的志愿者培訓,他 發現冬奧會的方方面面都和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感 受一個不一樣的北京冬奧。
※見聞一:場館選址,推陳出新
從合肥到北京奧運村的過程中,張同學用照片記錄下車窗外景觀的變化,如下圖 1 所示,據 此回答 1-3 小題。
圖 1 張同學的行程與照片
1.照片 1 和照片 2 分別屬于 和 (耕地類型) ,窗外景觀發生照片 1 到照片 2 的變化是因為張同學跨過了 一線 (地理分界線) 。
2.用于奧運場館建設的照片 3 屬于 (土地利用類型) ,本類土地近年來的不斷擴張 帶來了 的土地利用問題。
3.張同學發現冬奧會場館多在 08 年奧運會、廢棄工業區場館的基礎上改造、建設,如圖 2 是
水立方改造的冰立方,圖 3 是首鋼舊廠房改造的滑雪大跳臺,這種做法 ( )
圖 2 “水立方”改造“冰立方”
圖 3 首鋼改造滑雪大跳臺
①通過重復利用來節約土地資源 ②緩解了建設用地對耕地的占用
③是由于我國經濟實力較為落后 ④體現我國保護土地的基本國策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設計意圖】第 1-3 題, 以合肥到北京奧運村車窗外的景觀變化以及冬奧會場館建設的時事地理素材,通 過填空、選擇等多樣的形式,落實課標“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征,理解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
※見聞二:場館建設,保水為先
張同學在延慶參觀冬奧會高山冰雪運動場館時發現,山體的不同海拔建設了若干個“塘壩”, 專家給張同學出示了如圖4 所示的塘壩功能示意圖,據此完成 4-5 小題。
圖 4“塘壩”功能示意圖 (手繪圖) 圖 5 塘壩所在區域地形圖
4.結合材料,塘壩應該建設在圖 5 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北京冬奧會建設塘壩循環用水的原因有 ( )
①冬奧場館造雪需水多 ②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
③綠色辦奧減少水浪費 ④就地處理冰雪場污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設計意圖】第 4-5 題,以冬奧會塘壩循環用水為情境,通過分析地形對塘壩選址的影響,提升綜合思維, 在讀材料為塘壩選址的過程中提升地理實踐力,理解塘壩循環用水的原理,樹立人地協調觀。
6.除了循環利用冰雪水外,張同學查閱資料發現,冬奧會用水主要來自兩種途徑——“調水” 和“蓄水”,他繪制了如下的思維導圖,請你幫他完善。
【設計意圖】第 6 題,通過分析北京冬奧會的供水來源,理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思考對應的解 決措施,提升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見聞三:綠色理念,零碳冬奧
張同學了解到北京冬奧會是世界首例“零碳奧運會”,參加綠色奧運小調查時,他遇到了 兩個難題,你能幫幫他嗎?據此完成 7-8 題。
7.綠色用電:北京冬奧會的全部場館實現了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場館的照明、運行和交通等 用電均由張家口的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綠色用電過程中使用了 ( )
①太陽能資源 ②風能資源 ③可再生資源 ④非可再生資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綠色交通:在北京冬奧會中,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率將占到85%,為歷屆冬奧會之最。請在 屬于綠色交通出行方式下打“ √ ”。
【設計意圖】第 7-8 題, 以綠色奧運小問卷為背景,考查學生對綠色生活生產的理解,補充課堂涉及較少 的清潔能源知識,培養人地協調觀, 同時了解低碳出行方式,提升地理實踐力。
【創新拓展 (含兩項) 】
※拓展一:資源探索,方法總結 (本章作業中的【創新拓展】作業,學生任選其一完成即可。)
返回合肥后,張同學結合對各種資源的探究,總結了解一種資源常用的方法和思路,請你 幫他完善筆記。
步驟一:明確概念
土地資源是指已經被人類所利用和可預見的未來能被人類利用的土地,主要包括
等類型。
水資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我國水資源主要來自 水和湖泊水。 步驟二:分析特征
我國土地資源從數量上看總量 ,人均 。從類型上看類型 ,但比例 ,
分布 。
我國水資源從數量上看總量 ,人均 。從分布來看時空分布 。 步驟三: 問題與保護
我國土地資源由于利用不當,存在著土地污染、耕地占用、水土 、土地荒漠化等問
題,因此我國提出了土地的基本國策: 。
我國水資源再利用中污染和 現象嚴重,因此我們要加強污水處理監管制度,在生活
中堅持 用水。
步驟四:學以致用
請自行選擇感興趣的資源,利用互聯網等方式收集信息完成該資源的資料卡(提示:如石油、 稀土、鐵礦等)。
【設計意圖】本題側重于對資源探究方法論的總結,通過對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探究過程進行梳理,幫助 學生了解資源探究方法,并學以致用的自己探究資源,難度較高,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能力,總結能力, 遷移應用能力和資料收集能力,故作為選做題。
※拓展二:低碳生活,地理實踐 (本章作業中的【創新拓展】作業,學生任選其一完成即可。)
回到合肥以后,張同學向大家介紹了北京冬奧組委會的"低碳冬奧"小程序:利用數字技術 記錄用戶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軌跡,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綠色低碳生活。請和你的家人在假 期參與“低碳冬奧”小程序低碳行為打卡和低碳知識答題,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第一步:微信搜索“低碳冬奧小程序” 第二步:點擊低碳生活按鈕參與打卡與答題
【設計意圖】本題結合近期冬奧組委會推出的低碳生活小程序來布置假期作業,一方面是結合時事地理, 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低碳生活,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的利用信息技術。
(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序號 類型 對應 學習 目標 對應 作業 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素材 完成時間
了解 理解 應用
1 填空 ①② ② √ 易 原創 冬奧會 20 分鐘
2 填空 ③④ ② √ 中 原創 冬奧會
3 選擇 ③④ ② √ 難 原創 冬奧會
4 選擇 ①③ ② √ 易 原創 冬奧會
5 選擇 ②④ ② √ 難 原創 冬奧會
6 填空 ①② ② √ 中 原創 冬奧會
7 選擇 ③④ ② √ 易 原創 冬奧會
8 判斷 ③④ ③ √ 中 原創 冬奧會
拓展一 填空 ①③ ③ √ 中 原創 冬奧會
拓展二 實踐 ③④ ③ √ 難 原創 冬奧會
附件: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課時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基礎夯實】
1.①大;②不足;③耕;④林;⑤草;⑥建設用 ;⑦難利用土;⑧齊全;⑨不均;⑩不合理;
草地、林地、難利用土地;@耕地
2. 水田耕地 圖 1
旱地耕地 圖 2
草地 圖 3
林地 圖 4
難利用土地 圖 5
【能力提升】
1.C 2.A 3.B
4. (1)× √ √
(2)A
(3)①耕地 ②糧食 ③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二課時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基礎夯實】
①大 ②不足 ③不均 ④夏秋 ⑤冬春 ⑥修建水庫蓄水 ⑦污染 ⑧浪費 ⑨水污染 ⑩節約 不均 東南 西北 跨流域調水 南水北調 京杭運河 丹江口
【能力提升】
1. (1)
(2) 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言之有理即可)
(3) 春季 京津冀地區春旱嚴重,農作物需要大量灌溉水源 (言之有理即可) 2. (1) 南方 水稻
(2) 洪澇災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減少 (言之有理即可)
(3) 漫畫能顯示圩田面積減少或發展淡水養殖等 (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課時 活動課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基礎夯實】
1.①自然界 ②利用價值 ③可再生 ④非可再生 ⑤齊全 ⑥大 ⑦不足 ⑧不均衡 ⑨枯竭
⑩增加探明儲量、發展新能源 垃圾分類回收、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
【能力提升】
1.C 2.B
3.略
4. (1) 風能 可再生資源 北部 冬季風
(2) 清潔環保可再生 (言之有理即可)
(3) 荒原風場:新疆達坂城、甘肅玉門、甘肅酒泉、內蒙古錫林郭勒、內蒙古輝騰錫勒、河北張北 (任選
2 個)
高山風場:西藏哲古、云南瀘西
海濱風場:上海東海大橋、廣東汕頭南澳島、海南儋州 (任選 2 個)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1.水田 旱地 秦嶺-淮河
2.建設用地 耕地占用
3.A
4.B
5.D
6.
7.A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灵石县| 德庆县| 安陆市| 荆门市| 济宁市| 汉沽区| 木兰县| 安国市| 桃园市| 塔河县| 洮南市| 曲阳县| 江达县| 察隅县| 宿松县| 宣威市| 左权县| 齐河县| 贡觉县| 甘南县| 江都市| 昭通市| 武川县| 板桥市| 孟连| 天津市| 昌平区| 和政县| 金昌市| 台江县| 永修县| 海城市| 裕民县| 张家界市| 青河县| 屏南县| 文登市| 隆安县| 长沙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