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一 、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商務星球版 中國的自然資源單元組織方式 團 自 然 單 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課時2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二課時3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三課時二 、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主題五 認識中國”部分,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表 1“中國的自然資源”內容標準和學業要求標 準 學業要求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水資源、 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 的主要特征, 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人們生產 生活的關系, 認識開發 、利用 、保護自然資 源的重要意義。 能夠從區域的視角說明人 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和資源的關 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發展觀 念。( 二) 教材分析1. 知識框架圖 1 中國的自然資源知識框架2. 內在邏輯“認識中國”包括“認識中國全貌”“認識分區”“認識家鄉”三部分內容。 重在引導學生運用認識區域的方法, 學習中國及其內部不同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環 境特點, 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旨在幫助學生認識中國遼闊的疆域 、優越的地 理位置, 強化國家主權 、 國土安全意識, 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人們生產生活的 豐富多彩, 培育生態文明意識和熱愛祖國 、熱愛家鄉的情感 。 中國的自然資源屬 于“認識中國全貌”的部分, 描述了中國水資源 、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和海洋資 源等自然資源的主要特征,說明了自然資源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開發、利用、 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圖 2 內在邏輯關系(三) 學情分析建立在前面的學習基礎之上, 學生可以容易理解自然資源的分布; 但是, 對 于資源分類的問題則不是特別容易理解, 所以在此要從含義入手進行分析 。本節 教學內容沒有太多不好理解的內容, 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 特別是如何從自 身實際出發為保護資源獻計獻策, 既可提高學習興趣又能引發學生對日常資源浪 費的反思。三 、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水資源、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的主要特征。2. 舉例說明自然資源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認識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3. 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 了解我國的一些政策。四 、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本單元課時作業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為書面作業結合實踐性作業, 書面作業以認識中國全貌為主題,重在考 查讀圖 、析圖 、用圖 、獲取信息的能力; 實踐性作業以隨手拍亳州為主題, 讓學 生走出校園,在真實的情境中認識到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第二課時為書面作業, 借南水北調,分析引江濟淮, 重在考查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 第三課時為實踐性作業, 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調查, 分析亳州市自然資 源的情況以及水土保護的相關措施 。本單元作業類型有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 書 面作業有填空 、簡答等題型, 以關愛淮河為題, 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基于雙減的背景,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單元作業體例見表 2。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2 組 活動題1組 綜合題2 組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1 組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1 組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填空 、選擇題 、畫圖題 、綜合題 、活動題等時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表 2 中國的自然資源單元作業體例五 、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作業 1:一 、作業內容材料一: “立夏麥呲牙, 一月就要拔” 。2022 年 5 月份, 有媒體報道個別地 方毀麥開工, 網上還流傳“割青麥作飼料”的短視頻, 引發社會關注 。對此, 農 業農村部已部署核查核實,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全面排查毀麥開工、青貯小 麥等各類毀麥情況, 對違法違規行為, 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材料二: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為了切實保護好耕地,安徽各地結合自 身實際, 創新思路 、積極探索, 壓實各級黨委 、政府保護耕地的主體責任, 有序 推動田長制相關工作落實, 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材料三: 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和部分年降水量線分布示意圖。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 、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 正確的是 ( )A. 耕地比重大, 耕地后備資源充足B. 可利用土地中, 林地占的比例最大C. 土地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占有量大D. 我國土地資源類型齊全2 、試針對材料一的“割青麥作飼料”, 說說自己的看法。二 、 時間要求: 5 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 秀 良 好 合 格認真讀圖, 獲取有效信息 令答題正確分析合理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標, “運用圖文資料, 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幫助學生認識 到珍惜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從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結合材料,讀圖分析,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的特點,既有選擇題, 又設置一個簡答題,讓學生試針對材料一的“割青麥作飼料”,說說自己的看法, 突出學生主體, 敢于說出自己的答案。作業 2:實踐作業: “隨手拍家鄉”, 拍四組照片, 每一組 2-3 張, 并按照土地利用 類型對照片進行分類。第二課時 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作業 1:一、作業內容材料一: 南水北調線路示意圖材料二: 據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消息, 引江濟淮安徽亳州供水工程日前試機 成功, 已具備向亳州調蓄水庫相機應急供水條件 。這意味著引江濟淮工程局部已開始發揮效益, 困擾皖北平原和豫東地區的缺水問題,將有望解決。正式送水后, 困擾亳州市城區的缺水問題有望得到極大緩解 。 亳州市結合引江濟淮工程, 同步 推進城鄉供水地下水源替換和城鄉供水一體化,計劃在 2025 年將實現區域全部集 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源替換 。作為工程的一部分, 古井鎮供水工程正積極組織人員 機械加緊建設, 計劃 2023 年底項目建成。圖 3 引江濟淮工程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 時間上集中在_______, 空間上自_______ 向_______ 遞減。2 、南水北調工程是把 流域的水資源調到 和 地區, 其中 東線工程借助了 河 。試分析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意義?3 、引江濟淮工程是把 流域的水資源調到 河去, 結合材料分析此工 程對古井鎮供水的好處有哪些?二 、 時間要求: 8 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 秀 良 好 合 格認真讀圖分析答題正確分析合理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題目設置兩個問題, 從淺入深, 考查學生是否認真讀圖分析, 是否能夠獲取 有效信息; 考察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并加強學生對熱點事件 、對家鄉的關注。第三課時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實踐作業溫馨提示:實踐作業為小組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題完成 。 1.參觀亳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并查閱相關資料,說說亳州自然資源的相關情況。2.參觀亳州市污水處理廠, 觀察市區下水道井蓋等, 并查閱相關資料, 說說亳州 市是從哪些方面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3.參觀亳州市國土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等, 并查閱相關資料, 說說亳州市是如何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作業 1:材料一:2020 年 8 月 18 日至 21 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安徽省考察調研, 行程與“水”緊密相關 。總書記首站到“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 。王家 壩閘是淮河汛情的“風向標”, 而淮河則是全國防汛的“風向標”。材料二: 2020 年, 受 7 月 10 日以來強降雨影響, 淮河干流王家壩水文站 7 月 17 日 22 時 48 分水位達到警戒水位 27.5 米,為 2020 年首次達到警戒水位,根 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此次洪水編號為“淮河 2020 年第 1 號洪水”。材料三: 據史料記載, 黃河曾數次侵奪淮河流域, 導致淮河下游積沙漸高, 形成地上河。材料四: 淮河流域水系圖。據此某中學開展“關愛淮河”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小組通過資料分析 、實地 考察 、實驗探究等活動, 對淮河流域洪水頻發的原因進行調查研究。( 1) 資料分析 淮河位于_______ (河流) 和_______ (河流) 之間, 淮河上 游基本上是_______地帶, 坡陡流急。( 2) 實地考察 淮河支流眾多,上中游的許多河段,河道較為_______ (彎曲 、 平直) ,支流洪水迅猛匯集后,極易造成_______。人類活動導致植被覆蓋率_______, 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 3) 實驗探究 淮河流域洪水多發與地表植被的關系 。讀下圖, 甲 、 乙 、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結論: 同等降雨量, 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 越_________。( 4) 總結提升 淮河流域洪水頻發的原因有哪些? 試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 施。作業 2 :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 2022 年版) 》明確 規定“勞動課程”作為一 門“國家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中分離出來獨立為新科 目 。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安徽省南方某中學計劃開展了“勞動大課堂”活動 。 請試著幫忙完善前期準備工作。1.計劃一: 開辟一片土地, 培養農業技能 。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 據此完成 下面表格填空。農業部門 土地利用類型陡坡平原河流2.計劃二: 廢品換新顏 、勞動最快樂 。廢物利用, 制作地理教具模型。作業 3:實踐作業亳州市譙城區是農業大區,全區土地面積 5 萬公頃,耕地面積 12。7 萬公頃, 常年糧食種植面積 17 。3 萬公頃, 經濟作物面積 1 萬公頃, 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 展, 已形成糧食 、 中藥材 、蔬菜 、畜牧 、林果五大特色農業產業, 特色產業呈現 明顯區域分布, 形成一些特色鄉鎮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走出去, 實地調查亳 州市土地利用類型有哪些? 并在圖 5 中手繪亳州市譙城區特色農業分布圖 (自制 圖例) 。圖 4 譙城區地圖( 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圖 5 譙城區輪廓圖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 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1 ( 1) 填空題 2 √ 易 原創 15 分鐘 + 實踐 活動1 ( 2) 填空題 2 √ 中 原創1 ( 3) 填空題 2 √ 易 改編1 ( 4) 簡答題 2 √ 中 原創2 ( 1) 填空題 1 √ 易 改編2 ( 2) 實踐 3 √ 易 原創3 實踐 3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