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的居民》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二學期 湘教版 世界的居民單元組織方 式 自然單元 團 人文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人口與人種 “世界的居民”第一、二課2 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居民”第三課3 聚落 “世界的居民”第四課二、 單元分析本章對應的課程標準是“世界地理”概況中的“居民”,這部分課程內容由 人口與人種、語言和宗教、聚落 3 個方面構成。教材編寫是, 將人口與人種拆分 為兩節, 由此形成了本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種”“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和“世界的聚落”4 節學習內容。人口與人種問題涉及了當今世界需要處理好的兩大重要關系, 即人與自然環 境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如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這兩個關系, 樹立 和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地理課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鑒于此, 教材在編寫的時特意將“人口和人種”這兩項課程內容分為了 2 節, 一方面為了 增加篇幅, 使學習內容和相關的學習更加充實, 另一方面也使相應的教育主題更 叫鮮明。三、單元學習目標1、認識世界人口總數、世界人口的增長以及分布。懂得過多的人口對社會 經濟發展和環境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學會剖析人口增長柱狀圖和世界人口分布 圖。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初步認識世界人口問題, 建立可持續 發展的人口觀。2、運用地圖掌握世界三大人種的分布地區,建立科學的種族觀,各種族之間一律平等。3、認識世界重要語言的種類及其作用,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點,正 確對待不一樣的宗教崇奉,建立無神論看法。4、認識聚落的主要形式和發展,認識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建立 人地協調發展的環境觀四、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1、說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并簡單分析原因;學會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 和人口密度, 結合事例說出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經濟的影響, 樹立正確的人口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2、掌握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并簡單了解人種與地理環境的關系。3、掌握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 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4、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以及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能舉例說出聚落的位置、 分布、形態、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五、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作業設計在目標上容易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 內容上容易忽視單元作業設計的整體; 在形式上忽視綜合性長作業設計; 在方式 上忽視合作性、自主性作業設計, 較少關注學生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谝?上問題, 我認為作業設計是一個復雜和系統的過程。所謂單元作業設計, 是指按 照教材的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 統籌起來考慮設計整個單元的作業, 單元作業 既可以在每個課時中完成, 也可以在單元教學以后完成。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 明確目標, 增加作業目的性的知曉度。由于作業必然含有幾個或者多個相 關的知識點。教師在每個單元結束單元結束之后, 為了讓學生頭腦中散亂的知識 點形成網絡, 都會涉及一些綜合性作業, 進行練習, 最后進行知識梳理, 達到復 習的目的。循序漸進, 有知識本位轉向發展本位。由淺入深, 由易入難, 從簡單 到復雜, 從基礎到變式到綜合, 再實踐、開放。第三, 經歷過程, 關注三維目標 的達成。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 也應該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本單元作業見 表。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人口與人種 2~3 組 選擇題 2~3 組 活動題 1 組 綜合題 1 組語言和宗教 2~3 組聚落 2~3 組題型 書面作業填圖、選擇題、綜合題等時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六、課時作業第一、 二課 人口與人種(一)作業內容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1 既是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又是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區的是 (填序號)2 序 號 ⑤ 所 在 地 區 的 人 口 主 要 是 種 人 , 通 用 的 語 言 是 ,信仰 宗教。3 序 號 ⑧ 所 在 地 區 人 口 分 布 (稀 疏 或 稠 密 ) , 原 因 是 。4 從圖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區主要位于 (緯度范圍、海陸位 置).因為這里氣候溫和、降水較多,可見,人口的分布狀況與有密切聯系。(二) 時間要求: 15 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標準:作業滿分 50 分,50-45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優秀;45-4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良好;40-3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合格;30 分以下評為不合格。(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針對人口以及人種問題應著眼的地區范圍為全世界, 至于各大洲或者各地區 的狀況可以在后面世界分區地理中學習, 因此在此處題目中主要涉及世界地圖的 相關題目。同時對于人口問題對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 因此在 題目中也應該體現,從而貫穿人口的可持續發展觀。第三課 語言和宗教(一)作業內容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左圖中 A~F 處所代表的主要語言: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2、B 處居民信奉的宗教是____________教, 其教徒被稱為_______________,該 宗教的典型建筑為__________________寺。3、F 處居民信奉的宗教是____________教, 該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 美洲和__________________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數的宗教。4、右圖建筑物是____________教的代表性建筑,該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二)時間要求: 1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標準:作業滿分 50 分,50-45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優秀;45-4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良好;40-3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合格;30 分以下評為不合格。(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對于世界語言和宗教知識點的學習仍然需要從世界區域的角度來整體掌 握, 因此對于本節內容可以通過閱讀世界語言宗教分布圖來獲取。 同時對于宗教 的得學習除了掌握其分布之外還要將典型的宗教與建筑景觀結合起來, 讓學生對 宗教文化有直觀的認識。第四課時 世界的聚落(一)作業內容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聚落可分為和兩大類.(2) 圖中 A、B、C 三處聚落都屬 于聚落.三處聚落的選址從交通 因素分析共同點是__________.(3) A、B、C 三處最可能優先發 展為城市的是理由是__________.(4)從上題分析來看,先有城市聚落還是先有鄉村聚落?(5) C 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如果 C 處建立一造紙廠是否合理?為什么?(6)在圖中用箭頭表明河流①、②的流向.(二)時間要求: 1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標準:作業滿分 50 分,50-45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優秀;45-4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良好;40-3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合格;30 分以下評為不合格。(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聚落區位與自然環境 的關系,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于自然環境關系, 類似于人口的分布。其三聚落的形 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其四聚落的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1.讀圖甲、圖乙和圖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 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 超標的籠統表述, 尤其是 PM2.5 (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 物) 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 陰霾天氣現象出 現增多, 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 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1)聚落的形態往往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圖中 A 地所示國家為埃 及, 其城市分布形態呈_________ (團塊/條帶) 狀, 影響埃及城市分布形態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 (2)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往往影響該地區房屋的建筑材料,結構及形態。 D 國 是一個群島國家,該國傳統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圖丙中民居建筑特點是墻厚,窗小,可能出現在 B、C 兩地中的_____地, 原因是: __________。 (4)隨著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一些聚落在衰落,更多的聚落在崛起。但由 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數量的迅猛增長,也給城市帶來了________、______ 等一系列問題。(5)依據材料:我國近年常出現的霧霾天氣,產生主要原因是 (________)A.大氣污染 B.森林破壞 C.過度開墾 D.海洋赤潮(6) E 處國家為巴西,該國的首都__________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 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 創造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讀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 B 地是世界最大半島________半島,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使用阿拉 伯語,對應的宗教建筑是________ (甲、乙、丙)圖。(2)圖中 C 地大多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大多信奉________ (宗教)。(3) 圖中 D 地是世界最大平原________平原, 人口分布________ (稠密、稀疏) , 通用的語言是________。(4)圖中的五個地區人口稠密是________ (填數碼), 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5)目前,世界人口已超過 70 億。預計未來 40 年,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 人口增長, 將約占全球人口增長的 97%。亞、非、拉國家人口增長過快, 對環境、 資源及社會經濟的影響。(寫出三條)3.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示意圖 材料二:亞洲、歐洲、非洲人口密度分布圖。材料三:亞洲、歐洲、非洲人口資料表格。(1)讀材料一可知, A、B、C 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資源 B.人口 C.氣候 D.河流(2) B 地是三大宗教中________教的發源地,C 地主要人種是______。(3)三地成為人類文明發源地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4)閱讀材料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區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點是位于()A.中、高緯度的近海地區 B.中、高緯度的內陸地區 C.中、低緯度的近海地區 D.中、低緯度的內陸地區(5)亞洲的南部和東部人口稠密,而亞洲北部的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非洲的乙地區人口密度也很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6) 閱讀材料三可知,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表明該洲的總人口 出現________ (增多、減少)趨勢,該大洲國家由于這種人口特點容易產生哪些問題?(二)時間要求: 30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標準:作業滿分 100 分,100-85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優秀;85-7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良好;70-60 分且字跡工整評為合格;60 分以下評為不合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