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劉姥姥進大觀園》學歷案【課程標準】1.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3.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4.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教材分析】《劉姥姥進大觀園》節選自《紅樓夢》第40回,主要寫鳳姐和鴛鴦為取悅賈母,合謀讓劉姥姥在吃飯時出洋相,導演了一出別具情態的“笑劇”。節選部分情節相對完整,劉姥姥形象鮮明,眾人的笑各具情態,充分體現了各自的性格特點。本堂課通過劉姥姥的眼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賈府的富貴奢華,提高對古典文學的鑒賞能力。【學習目標】1.能正確書寫 “蓼溆、麈、發怔”等生字詞,讀準字音,說出相關文學常識;2.閱讀課文,能簡要準確概說小說情節;3.跳讀課文,結合人物典型語言和動作描寫,說出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重點難點】1.閱讀課文,能簡要準確概說小說情節;2.結合人物典型語言和動作描寫,能說出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評價任務】1. (人物)在 (地點)看到了賈府 (特點/感受),從這里出來走向了 (地點),后又坐船去往 (地點),發生了 (事件)。2.跳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對于人物的細節描寫,談談這樣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3.結合劉姥姥三進賈府,及相關背景知識,談談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有這樣的一本書,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它是《紅樓夢》。有這樣的一位作者,半身錦衣半世貧,十年血字十載癡!他是曹雪芹。有這樣的一個小人物,三進賈府惹啼笑,伏脈千里窺盛衰!她是劉姥姥。(學生齊答)今天我們就跟隨劉姥姥這樣一位小人物的腳步,走進賈府,走進大觀園。二、目標導學(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三、預習檢測1.讀寫幾個字詞(出示本課重點字詞,學生讀寫,并當堂展示。)2.了解一點“紅樓”學生舉手分享自己了解的關于《紅樓夢》的文學小知識。四、學習過程學習活動·評價任務一學生速讀課文,根據提示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在 (地點)看到了賈府 (特點/感受),從這里出來走向了 (地點),后又坐船去往 (地點),發生了 (事件)。(學生相互評價,比一比誰講的既完整又生動。)學習活動·評價任務二1.走進大觀園,我們發現這里處處富麗堂皇,因為劉姥姥的到來,這里又充滿了歡笑,那么劉姥姥到底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呢?學生跳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關于劉姥姥的細節描寫,談談這樣寫的好處,以及對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2.劉姥姥的一言一行都與大觀園養尊處優的眾人格格不入,給他們帶來了無限歡笑,那么文中眾人的笑,在曹雪芹的妙筆之下,表現他們怎樣的特點呢?學生小組競學,探究賈府眾人各具情態的笑。PPT出示賈府眾人的身份地位等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3.笑中懂人。有人說劉姥姥是裝瘋賣傻,恬不知恥的粗人;有人說劉姥姥是聰明世故、人情 練達的智者,你怎么看?拓展劉姥姥三進賈府的助學資料,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看看自己的看法。學習活動·評價任務三1.引評價:魯迅評價《紅樓夢》時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華林,即繁華之林,象征大觀園及上流社會表面的繁榮)脂硯齋批語:“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草蛇灰線: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2.在文學作品的寫法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屬于埋伏筆的方法,埋伏筆使小說環環相扣,前后呼應。細心的你在本文中讀出賈家風雨襲來、大廈將傾的預兆了嗎?學生再次回扣文本,跳讀課文,尋找蛛絲馬跡,同時PPT出示關于作者曹雪芹生平的助讀資料,明確:在這場“笑”劇的背后,包含著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憫與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憫尊敬的眼光來塑造劉姥姥這位胼手胝足,換取溫飽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時,作者也透過劉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賈府“朱門酒肉臭”的景象,對賈府的腐敗進行了深重的譴責。五、延伸活動查閱資料,了解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的起因經過結果,更能準確地把握劉姥姥的性格特征。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紅樓夢》,領悟這文學瑰寶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