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動物》教學設計【核心概念】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與要求】1~2年級5.2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②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特征,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會運動)。③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特征。【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周圍有多種多樣的動物,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征。知道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有的動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動物生活在陸地上。科學思維: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探究實踐: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態度責任:增強學生對動物及其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教學思路】教師課前可以準備一些常見動物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意識到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動物時注意安全,不要輕球上生物的多樣性,方便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可以指導學生搜集一些常見動物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帶到學校研究,學生如果不能將喜愛的小動物帶到學校,就錄制小動物的視頻,在班內分享。教師要提示學生在觀察動物時注意安全,不要輕易觸碰動物,防止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一段介紹動物的視頻,讓學生知道在自然界中生活著許多動物。師:同學們,動物的世界真奇妙,剛才的視頻中,你都認識哪些動物啊?生:獅子、老虎、大象……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生:……師:在我們的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動物世界,了解它們的奧秘吧。教師總結,板書課題:常見的動物。[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二、探究活動1.說一說它們的名稱,找一找它們的特征。(1)說一說自己熟悉的動物的名稱。說說你們知道的動物的名稱。學生回答。[設計意圖]從生活常識出發,為上課探究動物的特征做好準備。(2)說一說這些動物的名稱和特征。①觀察圖片,說出動物的名稱。出示大熊貓、燕子、蝴蝶、金魚、青蛙的圖片,讓學生分別說出這些動物的名稱。學生回答。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及時評價。②小組交流動物的特征。教師出示活動要求:小組內學生要分工明確;觀察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要用科學規范的語言描述動物的特征。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③小組展示。請介紹一下你認識的動物。教師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介紹動物,例如:模仿該動物的叫聲和動作。教師要及時規范學生的描述,并適時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教師指導學生描述多種動物的特征,例如:大熊貓的毛有黑白兩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種花.....師生總結:不同動物有不同的特征。動物屬于生物。[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外部形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從不同的方面介紹自己認識的動物,知道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征。(3)法治在線。師:各種小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我國法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說說自己知道的珍稀野生動物,樹立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意識。[設計意圖]呼吁學生要保護動物,增強學生對動物及其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2.說一說,這些動物生活在哪里。(1)說一說這些動物生活在哪里。出示兔子、魚等六種動物的圖片。師:觀察圖片,說說圖中你最熟悉的種動物。學生介紹一種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環境,說一說還有什么動物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小組討論:動物的外部特征和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師生總結: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2)說一說其他動物的生活環境。三、課堂小結教師指導學生從動物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環境保護等方面說說本節課的收獲。[設計意圖]通過總結,系統梳理常見動物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環境等。四、拓展活動它們有哪些不同?課件出示綿羊和山羊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重點比較兩種動物的毛、胡須、角、尾巴等,發現它們的不同并圈出來。有條件的學校布置學生課下對這兩種動物進行實地觀察,從而認識兩種動物的各種特征。附:板書設計常見的動物名稱外部特征生活環境【案例評析】一年級學生對于動物的認識僅限于知道名稱、了解大體的外部特征,但是不能系統的認識,思考問題的邏輯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但是他們對科學探究欲望十分強烈,并能積極參與到探究之中。在老師的細心引導下,學生能夠展開對常見動物特征的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