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土壤中的小動物【核心概念】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與要求】1-2年級 5.2 地球上存在著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②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特征,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會運動)。【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能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活著的動物,初步認識土壤與動物的關系。探究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感官或簡單工具觀察土壤中的小動物,并做好記錄;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科學思維:在研究土壤中小動物的活動中,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學會用感官或簡單工具觀察土壤中的小動物,認識土壤與動物的關系。態度責任:關愛生命,珍惜土壤資源,熱愛大自然。【重 難 點】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活著的動物,認識土壤與動物的關系。【器材準備】學生準備:土壤中動物的圖片、防護手套。教師準備:課件、記錄表、放大鏡、昆蟲盒。【教學思路】從你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常見的動物,說說這些小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到土壤中尋找小動物的方法、注意事項、觀察方法等,指導學生說說小動物的特點,從外形、功能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如蚯蚓。把課堂從課上延申到課下,養成認真觀察、仔細探究的習慣,并引導學生要保護動物,愛惜生命,善待大自然中的任何一個小生靈。【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大地母親的懷抱中不僅有多種多樣的植物,還有無數的動物,你都知道哪些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2.土壤里,生活著許多平常不易見到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呢?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土壤中的小動物。[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學生對周圍動物的了解,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堂好有的放矢。板書課題《土壤中的小動物》。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活動一:土壤中的小動物。1.談話:土壤中有哪些小生物呢?師生交流小結:土壤里面生活著許多小動物,蚯蚓、螞蟻、金龜子的幼蟲蠐螬;蟬的幼蟲等等。2.這些小動物你知道它的哪些特點?師生交流。[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身邊常見的動物,指導學生說出名稱、特點,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真觀察的能力。活動二:找一找,土壤中生活著哪些小動物。1.安排學生課前去校園或者小區或者公園里尋找土壤里的小動物。觀察土壤中有哪些動物,應該怎么觀察?教師指導學生制定觀察計劃。2.觀察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師生交流、匯報、總結。教師強調具體做法及注意事項:(1)以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區域進行觀察。(2)用小鏟子掘取少量土壤,用帶好手套的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動物,放在昆蟲盒里。每種動物收集1-2只,進行觀察。(3)要注意安全。盡量減少對土壤生態環境的破壞。[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到土壤中尋找小動物的方法、注意事項、使用工具、收集小動物等。活動三:說一說,畫一畫土壤中一種小動物的樣子。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活動,并作好記錄。要求:(1)可以使用放大鏡或者昆蟲盒認真觀察這些小動物,并在活動手冊上作好記錄。(2)觀察完畢后,把這些小動物送回到土壤中。匯報交流,并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小動物。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土壤中小動物的樣子。[設計意圖]指導學生使用放大鏡、昆蟲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注意事項、觀察方法等,指導學生說說小動物的特點,從外形、功能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三、拓展活動介紹幾種具有藥用價值的小動物蟬、蜈蚣、蝎子、蚯蚓(地龍)等。它們不僅給大自然帶來生機和活力,也給人類帶來各種福音。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善待大自然中的任何一個小生靈。[設計意圖]本環節注重拓展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小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識?你以后打算怎么做?[設計意圖]課堂總結,最有利本課知識的復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反思意識。四、拓展延伸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觀察周圍土壤中生活著的小動物,并把觀察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講給別的同學聽。板書設計: 14.土壤中的小動物蚯蚓 疏松土壤 藥用螞蟻人類的朋友【案例評析】學生在課堂上興奮點有些高,學生自己尋找來的小動物還是蠻呵護的,在觀察的過程中,因興奮點高以至于出現,把之前所學拋擲腦后的現象,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式,沖擊了學生興奮點,特別是拓展部分介紹蟬、蜈蚣、蝎子、蚯蚓(地龍)幾種動物的藥用價值時,學生空前的專注。引導學生總結知識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