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基礎知識總結1.位置:半球位置:我國位于 東 半球和 北 半球;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北溫帶 帶,少部分位于熱 帶,沒有 寒 帶,光熱條件好;海陸位置:位于 亞歐 大陸東部, 太平洋的西岸, 海陸兼備。2.端點:最南端為 海南 省南沙群島中的 曾母暗沙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 漠河 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南北 氣候差異顯著。最西端在新疆的 帕米爾 高原上,最東端位于 黑龍江 省黑龍江與 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東西 時間 差異大。3.疆域:陸地領土面積約 960 萬 k ㎡,居第三。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 渤海、 黃海、 東海、南 海,其中 渤 海和 瓊州 海峽屬于內海。4.行政區劃:方便管理、社會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基本實行 省 、 縣 、 鄉 三級行政區劃。5.人口增長:人口增長的快慢用 自然增長率來表示。1949 年前人口增長較 緩慢 ,后增長 迅速 。6.人口影響: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 市場 和 勞動力,但給我國 資源、環境 和 社會經濟 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為此開始實施 計劃生育 政策;近年來 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因此調整了人口政策,全面實施二胎、三胎政策。7.人口分布:整體分布 不均勻 ,從黑龍江 黑河 到云南 騰沖 畫線為界,東南部人口 密集 ,西北部人口 稀疏。8.在 56 個民族中, 漢 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漢族遍布 全國各地 ,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 東北、西北、西南 地區。云南省民族種類最多,我國民族分布具有“ 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特點。9.我國的地形特點是 類型多樣 、 山區面積廣大 ;地勢特點是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10.地勢分為 3 級階梯,第一階梯是 青藏 高原。階梯交界處落差 大,流速快,水能 資源豐富。11.階梯分界線:一二級:①昆侖山脈 ②祁連山脈③ 橫斷山脈二三級:④ 大興安嶺 ⑤太行山脈⑥巫山 ⑦ 雪峰山12.氣溫:受 緯度位置 和冬季風影響,冬季氣溫由南向北 遞減 ,南北溫差 大 。1 月 0℃等溫線大致沿 秦嶺—淮河 一線分布。夏季普遍 高溫 ;受到 地形 因素的影響 青藏高原 除外。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 吐魯番 。13.溫度帶:①請把圖例補充完整。A 熱帶,B 亞熱帶,C暖溫帶②連線。C 一年三熟 蘋果B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柑橘A 一年兩熟或三熟 香蕉14.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 東南沿海 向 西北內陸 遞減。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臺灣火燒寮 ,最少的是 新疆托克遜 。受 夏季風 影響,降水集中在 夏季季,南方雨季開始 早 ,結束 晚 ,雨季 長,北方相反。15.干濕地區及主要植被類型:(由濕到干順序)A B C D干濕地區 濕潤區 半濕潤 半干旱區 干旱區植被類型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沙漠16.氣候:受 緯度 、 海陸 、地形 因素影響,我國氣候特征是 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7.類型:(氣溫特點)≥20℃ 高溫 ,0℃-20℃間 溫暖 ,≤0℃ 寒冷 ;(降水特點)≥100mm 多雨 ,100mm-30mm 間 濕潤 ,≤30mm 少雨(干燥) ;18.季風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類型 來源地 風向 性質 影響冬季風 蒙古-西伯利亞 偏北風 (西北風、東北風) 寒冷干燥 降溫減濕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風 (西南風、東南風) 溫暖濕潤 增溫增濕水文:一般來說,外流河: 夏 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內流河:夏季氣溫高,高山積雪融水多,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 秦嶺淮河 一線以北冬季寒冷,河流有 結冰期 期;河流流向和流速受 地形 影響,流經植被 稀疏 地區時含沙量大。長江:(1)長江發源于 唐古拉 山脈,沿途依次經過 青藏高原、 云貴 高原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 平原等地形區,注入 東海。(2)長江是我國長度 最長 、流域面積 最廣 、水量 最大的河流,汛期 長 、 無 結冰期。(3)長江上、中、下游分界點為 宜昌和 湖口 。(4)長江的開發: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有 “水能寶庫”之稱,最大水利樞紐是 三峽 。中下游干支流縱橫交錯,通航里程長,被稱為 “ 黃金水道”。(航運價值高的原因:通航里程長;水量豐富,無結冰期;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穩;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運輸需求量大)(5)長江的問題: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積、洪澇、污染洪澇多發的原因:自然原因:長江流經地區降水豐沛,支流眾多。河道彎曲,水流不暢。人為原因:①下游圍湖造田,②上游濫伐森林,濫墾草地,中下游泥沙增多。措施:上游植樹種草,營造防護林;中下游退田還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大壩調水調沙。15.(1)黃河發源于 巴顏喀拉山 ,注入 渤海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是 河口 和 桃花峪 。(2)貢獻:在上游干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 寧夏平原和 河套 平原,下游,黃河是 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黃河上(河段)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建成多座大型水電站。(3)問題:黃河上游由于過度開墾和放牧,荒漠化嚴重,在寧夏、內蒙古和山東境內部分河段還形成凌汛。黃河中游流經 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 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 暴雨,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進入下游 華北 平原,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 地上河,泛濫成災。(4)治理:在上游地區加強生態環境 建設,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 綜合治理,在下游加固大堤,多年來,流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16.自然災害: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 。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山區發生地質災害的頻率較高。發生泥石流時,應向 垂直 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 山坡 上跑。17.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大致與 1 月 ℃等溫線重合,以北河流 有結冰期;是 暖溫帶 帶和 亞熱帶 帶(溫度帶)的分界線;大致與 800 mm 年等降水量線重合;是 半濕潤 區和 濕潤 區的分界線;是 溫帶季風氣候和 亞熱帶季風 氣候的分界線。18.土地資源:(1)分為農業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和難以利用的土地。(2)我國土地資源類型齊全,有利于開展多種經營,但是我國耕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較多,后備耕地不足。(3)我國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南方耕地以水田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為主,林地則主要分布在山區,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4)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如建設用地擠占耕地;過度放牧,草場退化嚴重;亂砍濫伐,加劇了水土流失;不當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5)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土地資源保護措施:①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②在農耕地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③在牧區,建設人工草場,保護天然草場。④在易遭受風沙侵襲、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營造防護林,治理沙化、鹽堿化。20.水資源(河流、淡水湖泊水是主要水資源)(1)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影響及措施分布特點(受降水影響) 影響 措施空間 南豐北缺(缺水最嚴重:華北、西北) 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時間 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也很大 旱澇災害頻發,農業生產不穩定 修水庫(三峽、小浪底)(2)華北缺水原因:水資源量少,耕地面積大,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工農業需水量大(人水矛盾突出)。(3)我國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率低,浪費驚人;水污染嚴重。對我國來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舉例說明如何節約用水。①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種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②工業:工業用水重復使用,提高利用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③生活: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少使用洗滌劑和清潔劑。21.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現代各種運輸方式及比較:運輸方式 優 點 缺 點公路運輸 機動靈活、速度較快 運費較貴、運量較小鐵路運輸 速度較快、運費較低、運量較大 靈活性較差航空運輸 速度最快 運量最小、運費最高水路運輸 運費最低、運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氣影響較大管道運輸 方便、運量大、運費低、安全可靠、連續性強、管理方便 靈活性差(運輸液體或氣體)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貨運:①貴重或急需的貨物且數量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②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可由公路運送,遠程而又數量大的可用鐵路上的專用車;③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盡可能利用水運或鐵路運輸。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特點:東部密集,西部稀疏。(受地形、人口、開發歷史、經濟發展等影響)22.農業(國民經濟的基礎)主要部門: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部門。⑴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東西、南北兩個方面的差異。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區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明顯,大致以秦嶺淮河為界(2)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從自然條件角度講:①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②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適宜種糧。③宜牧則牧: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④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適宜發展漁業。從社會經濟角度分析:很多城市郊區的農民積極發展蔬菜、肉、蛋、奶的生產,主要是考慮到離城市近,靠近消費市場,交通費用低。(3)今后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走科技強農之路:加強優良品種的培育與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改進農業基礎設施。加快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步伐。21.工業(主導產業)(1)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密集,中部較多,西部稀疏。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2)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是高新產業的聚集區。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影響因素:科技和人才(3)交通與工業京滬線:連接京津唐和長三角工業基地京廣線:連接京津唐和珠三角工業基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