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歷史學科第二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歷史 九年級 第二學期 統編人教版 第二次工 業革命和 近代科學 文化單元組織方式 回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單元第5課2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第二單元第6課3 近代科學與文化 第二單元第7課二、單元分析(-)課標要求本單元內容是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單元標題是“第 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本 單元的教學要求如下: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的發 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通過了解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學和 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單元內容及教材分析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或改革,相繼在歐美主要國家和 亞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在此期間,以牛頓、達爾文 等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生,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 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開 始或完成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社會面貌發生翻天 覆地的變化,文學藝術空前繁榮。另一方面,工業化在帶來經濟大發展的同 時,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問題已經顯現。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及近代科學文化的重要成就。第二3次工業革命是科學的革命,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直接結果,近代以來科學的發 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準備了理論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近代以來的科學發展 創造了條件。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學生在深刻理解,科技是推動歷史進步的 第一生產力的同時,也對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可 貴品質產生認同感,從而樹立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人生理想,培 養堅強的意志,克服成長道路上的艱難困苦,實現人生的價值。本單元的各課內容都圍繞著以上的核心內容展開。第5課講述第二次工業 革命開始的原因、主要特點、重大發明以及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這場科技 革命不僅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而且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 們的生活,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第6 課講述的是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也就是兩次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影響。隨 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實現了工業化,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城市化 的進程加快了,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被縮短了,使世界各 地的聯系日益緊密。與此同時,在工業化的各國,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資源 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嚴重。第7課講述的是在近代科學和文化領域的科 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成就和代表作。科學文化與科技革命相輔相成,科學 的進步推動了技術的革新,這是工業革命的必備條件,而技術的革新又會推動 科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同時也為文學藝術的繁榮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環境。根據以上分析,理清本單元知識聯系(如圖1)圖1知識框架圖三、學情分析就本單元知識點來看,學生已學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對開始國家及部門、主要成就和影響等有全面了解,為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有了思想和知識準備。學生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以及工業革命所帶 來的社會變化也有一定的生活上的感知和認知,這有利于本單元的學習和探 究。近代科學文化的內容在物理、美術、音樂課堂也有涉及到,對于學生來說 更能激發起學習興趣,更愿意展示他們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和收獲,能夠在課后 作業中開展有效的交流與互動。但是學生對于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與社會 發展的關系等問題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本單元教學中需要結合教材和史料 探究幫助學生理性分析。九年級大部分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求知欲強,因此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 高,這對于展開重難點知識的探究,史料調查和分析很有幫助。且經過兩年多 系統的歷史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交流也達成默契,有助于課后的探究型與綜合型作業 的完成。四、 單元學習目標基于課標的單元學習目標: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科學技術背景,如 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內燃機的發明等。了解科學技術的創新促成第二次工業 革命的發生。同時還要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經濟影 響。理解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了解牛 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響,認識科學技術和文化推動 近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五、 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主題內容,以學科素養為導向,嘗試“大概念+大單 元”的核心主題作業模式,落實雙減政策,簡化學習任務,因材施教,讓學生 掌握基礎史實,學會主動建構歷史認知邏輯,鍛煉歷史思維,形成歷史綜合知 識體系,發展綜合素養,設計單元作業整體思路如下:1、基礎型一一單元主題作業通過閱讀本單元教材,結合課上所學,設置課后基礎型一一單元核心主題 作業,使學生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基本史實。預計時間5-10分鐘。2、 能力型一一跨單元主題作業通過呈現不同類型的材料,探究近代科技文化發展與世界歷史進程的關 系。學生在對歷史信息的加工與遷移中,厘清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提升歷史 學科五大核心素養。設置課后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即能力型一一跨單元主題作 業,預計時間15-20分鐘。3、 綜合型一一跨學科單元作業通過課后學生小組合作查找資料,運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完成相關 選做。設置了編寫匯演劇本、繪制海報、文藝展演、編制問卷調查、多媒體課 件匯報等多種作業形式。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與交流能力,形 成團隊意識,又能滲透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發揮歷史 課程的啟智和育人功能。4、 實踐型一一綜合素養提升作業聚焦歷史與社會現實問題,考慮學生立場,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求知 欲、探究欲,設置實踐類作業模式如:制作科技模型、走訪實地考察。模型制 作既培養學生觀察、閱讀、信息搜集和動手能力,又幫助學生認識科技力量, 樹立崇尚科學意識。實地考察使學生走出校園,拓展視野,發展思維,培養學 生心系社會的責任擔當意識,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六、單兀作業設計案例 -課時作業第1課時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基礎型一一單元主題作業作業時間:5分鐘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為汽車、 輪船、飛機等提供動力的是()A.蒸汽機 B.發電機C.電動機 D.內燃機【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D【作業分析】蒸汽機的廣泛運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標志。而內燃機的創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的一項重要成就,為汽車、飛機等提供動 力。它帶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同時也促進了其它新 興工業部門的興起。【設計意圖】通過對兩次工業革命中不同成就,考查學生對于不同動力發 明應用及產生的影響的掌握和理解,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前后知識聯系,也能 多角度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變革的理解。2.20世紀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輛汽車就有5輛是美國生產的T型 汽車,流水線生產出的T型汽車成為美國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為流水線生產 汽車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 B.亨利 福特C.卡爾 本茨 D.法拉第【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B【作業分析】斯蒂芬森發明的是火車機車,人類進入“火車時代”卡 爾 本茨制造出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是“汽車之父”福特公司發明的生產流水 線生產,則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設計意圖】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的歷史人物很多,福特公司發明的 生產流水線裝配工藝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汽車進入千 家萬戶,對后世影響深遠。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識記和運用。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新興工業仿佛一夜之間躥升起來,但是在所有的新進展 中,或許最重要的是在工業和民用中使用電力。此時科學研究成果在工業上得到更直接的 應用,出現了大規模生產技術。公司制替代合伙關系成為標準,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 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實際上,他們幾乎毫不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管理決策權歸董事 會。——摘自《世界文明史》 問題:根據材料,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特點。【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第二次工業革命迅猛發展;電力進入生產生活領域;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出現公司制、股份制、董事會新型管理模式。【作業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體現在諸多方面,通過材料閱讀不僅 有利于加深對特點的回顧,也可以延伸和擴充這方面的內容,從而達到全面客 觀地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積極主動思考問題,提煉有效的歷史信息,直至問題 的解決。幫助學生鞏固單元核心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本題設 置引領學生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重要歷史現象,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培育唯 物史觀。二、實踐型一一素養提升作業預計時間:兩次社團課【作業目標】捕風捉影——融會教材知識。通過梳理教材中有關電的利用,內燃機與 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嘗試利用觀察生活的方式,培 養善于觀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歷史的能力,加深對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及 社會問題的理解。勠力齊心一一動手實踐。通過對樂高積木、物理實驗器材等的合作拼 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小組合作的意識。同時 借用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重大發明的更新與演變,加 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能說會道一一組織小組展示比賽。展示作品,介紹作品,在過程中培養 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形成班級共同研究討論問題的良好氛圍,拓寬學生 視野。【作業內容】主題:寓史于樂主問題:如何用樂高開展歷史研究 作業超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梳理本單元中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并制 作相關表格;小組分工,對照表格觀察,找出生活中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的產品 (類型不限),為制作模型做準備。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繪制設計圖,將已經找出的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勠力 關的產品、技術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設計制作流程,準備樂高、物理 實驗器材等材料,動手實踐制作科技模型。如:早期飛機、T型汽 車、燈泡等。齊心 小組分工,查閱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梳理記錄作品中使用到的與 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的元素的歷史沿革,為展示階段的作品介紹做準 備。能說 會道 進行樂高作品展示比賽,各小組選派一位代表對作品進行介紹,班級 全體學生互評,以獲得的★的數量多少決定比賽結果。【設計意圖】本次作業是基于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課時內容及課程標準而開展的項目實踐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有效推進,通過 觀察生活、大膽想象、動手實踐的方式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技文化與我們 的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模型制作,使學生認識科技力量,樹立科技強國意識。通過資料查 找,知道科技演變歷程,認識科技使人類生活更美好。技術的發展對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作業反饋與評價】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與標準(滿分★★★★★) 學生互評作品兀成情況 能準確理解任務,按照要求進行實踐留有過程性資料,如照片、錄像等課堂交流情況 口齒清楚,聲音適宜,大膽自信表述內容清晰全面有PPT等輔助進行匯報【課時作業屬性表】第1課時作業題目屬性匯總題目 序號 類型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一、1 選擇題 了解 易 改編 5分鐘一、2 選擇題 了解 易 引用一、3 材料題 理解 中等 改編二 實踐題 (手工制作) 應用 中等 原創 兩次社團課第2課時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一、基礎型一一單元主題作業作業時間:5分鐘1.1900年以后,機器導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對于女人在生產領域的力量 優勢變得無足輕重,“女性與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機器面前”。這可以說明()A.科學研究引領技術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實現C.科技進步引起社會變化 D.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C【作業分析】從“ 1900年”、“機器”、“革命”、“生產”等詞語,提煉題干 重要信息,定位知識點,考查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勞動力結構發生了變化。【設計意圖】通過本題考查,認識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變化。為了適應工 業化建設,主要國家在城市建設、教育普及與女性地位等方面都有著發展、改 變和調整,并且從內容上來看,這些也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內涵范疇。鍛煉 學生提取材料關鍵信息的能力,滲透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以下對工業化影響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在正確選項后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X。工業化使人口越來越集中于城市 ()工業化導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工業化帶來人民觀念的轉變 ()工業化帶來了環境的變化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J、X、【作業分析】兩次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既感受 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這些國家的社會面貌發生變化體 現在諸多方面。【設計意圖】考查學生對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的整體認知,辨析對錯的 形式有利于學生從細節處認識歷史現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從1860年到1910年的半個世紀,城市如雨后春筍般在美國各地成長起來…… 商人、經紀人、律師、銀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來越多的城市財富,他們為了逃避城市中 心區域的喧囂、嘈雜和臟亂,搬進坐落于富人區的寬敞住宅,窮人住宅區內到處堆滿垃 圾。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過《隔離乘車法》,要求在城市鐵路交通中分離黑人和白 人,不準黑人和白人乘坐同一車廂。— 商編自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紀美國城市問題探源》問題:根據材料,指出近代美國城市出現的社會問題。【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貧富分化加劇;種族歧視日益嚴重。【作業分析】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提取有效的題干內容,材料省略號后的 第一句,關鍵詞“富人區”、“窮人區”與第二句“黑人”、“白人”形成鮮明對 比,能夠幫助學生找出解題信息。【設計意圖】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是諸多方面的,消極影響也非常 明顯,通過材料閱讀不僅有利于加深對影響的回顧,也可以延伸和擴充這方面 的內容,從而達到全面客觀地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二、實踐型一一素養提升作業【作業目標】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 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查找資料,初步了解聯合利華公司的發展歷程,知道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關的新興工業部部門。制定詳細周密的調查走訪計劃,形成密切配合的團隊。完成實地調查報告,了解公司的發展階段、企業核心文化、產品專利、 勞動力結構、職工受教育程度及工薪水平、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等內容。通過實地走訪過程,發現企業發展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培養學生關注 社會發展的意識,以及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用內容】主題:尋百年名企、悟成功之道一一走訪合肥聯合利華公司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探尋合肥聯合利華公司,了解企業的發展歷 程、企業核心文化、新形勢下企業轉型、科技專利等奧秘,形成實地調查報 告,思考其百年成功之道。作業時間:利用寒暑假完成【設計意圖】活動以團隊形式展開,在實地走訪調查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 力,認識到團隊和協作精神的巨大潛力。在展開實地調查活動之前查找資料,制定周密的計劃,培養學生將理論 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的能力。本主題學習活動,不僅要求學生對歷史課程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還要創 新探究方式,要深入社區,走進社會,將資料解讀與實地調研結合起來,綜合 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在實地考察過程中,讓學生走出校園充分參與社會活 動,關注社會發展,積極投身社會中,形成社會主人翁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擔 當,并對于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作業反饋與評價】學生實地考察記錄后展開交流與討論,形成最終調查報告表,提交相關企 業部門。調查報告樣表合肥聯合利華公司實地調查報告公司簡介 (創始人、成立 時間、發展階 段)企業核心文化產品專利 第二次科技革命 有關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 有關成果最新科技成果勞動力結構受教育程度 及工薪水平公司發展規劃個人建議與感悟調查人 調查時間三、綜合型一一素養提升作業預計時間:利用傳統節假日完成(一周)【作業目標】1、 通過搜集與閱讀資料,初步了解女性受教育程度與社會角色的轉變。2、 通過探究與合作,編制微信問卷調查,熟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 分工合作,形成密切配合的團隊。3、 完成家庭調查與統計,了解女性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 發生的變化,認識社會歷史的變遷。【作業內容】主問題:工業化視域下不同年齡段女性社會角色的變化作業準備及要求:閱讀相關資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 數據報告(全國婦聯 國家統計局)、《東城工業之光一一記憶中的合肥老工業 基地》、《女性職業與近代城市社會》、《工業革命對婦女地位的歷史轉變》等搜集整理資料,分組合作,設計微信問卷調查表采訪家庭女性成員(三個年齡段:20世紀50年代出生、20世紀70年 代出生、20世紀90年代出生),完成問卷設計完成問卷結果統計與分析【設計意圖】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與社會歷史進步密切相關,尤其是工業化與城市化過 程中,社會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女性社會角色與分工改變。本主題的設計, 引導從學生探尋家庭中不同年齡段女性的角色和家庭分工變化的歷史,拉近學 生生活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知,發展歷史思維。【作業反饋及評價】反饋方式:通過班級主題班會,將收集的資料共享,就學生小組展開交流與討論,最終形成多媒體課件,小組代表匯報成果。評價主體及方式:師生共同投票,給予優秀小組獎勵。【課時作業屬性表】第2課時作業題目屬性匯總題目 序號 類型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一、1 選擇題 了解 易 引用 5分鐘一、2 判斷題 了解 易 改編一、3 材料題 理解 中等 改編二 實踐題(選做) 應用 中等 原創 寒暑假期三 綜合題(選做) 應用 中等 原創 一周第3課時 近代科學與文化一、綜合型一一跨學科單元作業作業時間: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月【作業目標】通過了解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學 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業。通過對文藝作品的鑒賞,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通過了解巴爾扎克、貝多芬和梵高等人的成就,了解文藝作品產生與發 展的歷程及特點,認識其對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 與史料實證素養。通過不同學科對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讀,置身于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加以理 解作者及作品,體會榜樣力量,形成責任擔當意識。在文藝節目的編排和匯演過程中,促進學生交流,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作業內容】主題: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根據不同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文學、音樂和美術3個小組,分別以巴爾扎 克、貝多芬和梵高三人的某一作品為對象,編寫劇本、編排表演,最后進行班 級文藝匯演。【設計意圖】改變單一的作業形式,實現歷史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多樣性、探究性 和可操作性,拓展作業空間,變單一作業為多元式作業。本主題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語文、藝術等跨學科知識。學生通過搜集相 關資料,從文學、音樂、美術三個角度進行賞析,分門別類列出若干歷史現 象,并從中遴選出某一具體的歷史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再查閱資料,弄清它的 來龍去脈,編寫劇本,最后以文藝匯演的形式呈現,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方方 面面的歷史細節,通過匯演和交流的方式,在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 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作業反饋與評價】反饋形式:結合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月進行展演。評價主體及方式:學生觀看展演并投票,年級部針對文藝匯演結果頒發 表彰獎勵。【課時作業屬性表】第3課時作業題目屬性匯總題目 序號 類型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一 綜合型 中等 引用與改編 1個月七、單元作業設計案例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能力型一一跨單元主題作業作業時間:15-20分鐘【作業目標】通過歷史地圖的解讀,知道新航路開辟及其路線。通過問題探究,對比兩 次工業革命進程,知道工業革命開展的基本史實。結合史料閱讀與提煉信息, 理解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關系。通過史料閱讀,理解工業革命與美國南北戰爭的聯系,認識工業革命對資 本主義國家發展進程的關系。通過中外史實的融會貫通,厘清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理解科學技術的進 步與生產力的發展之間的關系,理解世界各地的聯系逐漸加強,世界逐漸形成 一個整體。【作業內容】第二單元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記:小小的棉花撬動了并不短暫的一段世界史,這一段世界史還不是國別史的簡單 組合,而是把全球幾個大洲空前地關聯到了一起,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左右了歷 史的進程。棉花:跨越千年的傳播交流材料一(1) 根據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棉花種植主要分布的緯度為—_至 — 。請指出促使海島棉傳入歐洲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 期間英國所需大量的棉花可能來源于?(2)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棉花是如何撬動工業革命的進程的?棉花:文明與野蠻的見證者材料二1800-1860年間,棉產品占英國出口總值的40%至50%。I860年,棉花占美國 所有商品出口價值的近60%。這些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經濟體,棉花位于 其中心位置。—摘編自斯文 貝克特《棉花帝國》(3)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棉花位于全球經濟體中心位置的背 景。材料三:如下圖一執打標準:~~ 安全類別: GB/T14272 2002 GB18401 2OO3C類 PI 絨含■!>: 90% |色號:弁繊 1 克帝 42.4. ;,; V : 180/96AIim料成價:聚酯纖維m°* 乂料成份:聚酣纖維20% 脾料成份:聚,纖維100% 塩充物1: 灰鴨絨(脫卸膽)填鹿物2:聚酬纖維100%洗滌說明:曲* 區(4)材料三所述纖維材料最早出現在什么時期?結合所學,說說與棉織品相比,該材料有哪些優勢?材料四:19世紀中,歐洲與美國北方地區的工業革命達到高潮,棉花產區在美國南部地區不斷蔓延并達到頂峰,棉花出口額在內戰前十年內每年凈增長超過130%。在當時,南部 地區為英國提供了 77%份額的棉花,總金額達到800萬英鎊;法國有90%的棉花來源于南部地區;德意志地區消費南部地區的1.15億法郎棉花,占其消費比的60%;俄國的92%棉花進口來 源于南部地區。到1860年,肯塔基州等地已成為主要的種植園植棉區,黑奴數量激增。—趙建成《美國早期外交的商業性》(5)材料四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現象?結合所學分析該現象對美國產生的影 響。棉花:柔軟與厚重的思考者材料五:中國自設棉紡織廠始于洋務派所辦的民用企業,隨后,民族資產階級以抵制 外資為目的,開始授資棉紡織業,開啟了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的艱難之旅。一戰爆發后, 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時期,1914-1920年,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資本 年增長693.5萬元,是1894-1914年的4. 52倍。但是,由于外國在華工廠的擠壓和外國商 品的沖擊,1922年后,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被大規模擠出中國市場。20世紀30年代中 期,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恢復活躍發展到高峰,而從20世紀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 戰爭等各種因素影響,民族資本棉紡織工業陷入絕境,甚至處于破產的邊緣。—摘編自梁華《近代外國在華直接投資與民族資本的竟爭》(6 )根據材料分析中國棉紡織業發展受到哪些事件影響?(7)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么趨勢?你覺得中國該如何應對世界市場的挑戰?【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標準】(1)北緯45°、南緯30° ;事件:新航路開辟(或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源于:美洲大陸或美國(2) 隨著國內外市場擴大,對棉紡織品的需求增長,1733年,凱伊發明 飛梭,織布速度提高,使織布的原料棉紗發生緊缺,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效率,隨后在棉紡織領域出現了一系列的 發明創造,推動工業革命的進程。(3) 工業革命推動棉紡織業的發展。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為棉花貿易的發 展提供了條件。(4)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彌補棉花等材料的不足;更加便宜耐穿;(5) 現象:工業革命后美國棉花出口量不斷增加。影響:促使美國南方的 種植園經濟迅速發展,黑奴數量激增;激化了美國南北雙方對原料、市場、勞 動力爭奪的矛盾:最終爆發了內戰。(6) 洋務運動;實業救國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戰爭。(7) 趨勢:經濟全球化。中國應對: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堅持 “科教興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適時根據國情進行經濟政策調整;積極融入世界市場,趨利避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作業分析】第(1)問,學生可通過地圖上提示的時間與路線信息進行判斷;第(2) 問需要結合所學進行知識遷移,明確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領域等相關知識點; 第(3)問綜合性較強、難度大,需要對工業革命的過程影響等有整體認知,結 合材料得出結論;較強、難度大;第(4)問圖片展示的主要材料是纖維,迅 速回顧教材內容即可作答;第(5)問據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南北方”、“南方棉 花出口增長”、“北方工業革命”、“黑奴”等詞語,概括題干信息,建立知識遷 移,對應教材知識點,美國南北戰爭,即可解題;第(6)問依據材料時間信 息,關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幾個階段進行解題;第(7)問準確把握當今世 界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思考,提出合理建議即可。【設計意圖】本題旨在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出發,精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及相關國 家重大歷史事件,有機融入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如何應對這樣的重要教育 主題,內容方面選擇了富有啟發性的跨學科問題設計各類探究活動,通過跨學 科學習,使學生的歷史學習立體化。學生對歷史地圖的信息閱讀與理解薄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2022版課 標對歷史課程的目標做了具體闡述,要求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考察歷史。 了解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初步掌握計算歷史事件和識別歷史地圖 的方法,并能夠在歷史敘述中運用學些方法。能夠將事件、人物、現象等置于 歷史發展的特定或總體進程及具體的地理空間中加以考察,并從歷史發展的角 度認識其地位和作用。歷史學科是建構在時間和空間基礎上的學科,時序觀念 和空間觀念是進行歷史的思維活動和發展歷史意識的基礎。本題以歷史學科核 心素養中“時空觀念”為命題立意,結合初中地理學科的“區域認知”這一核 心素養,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將認識對象置于具體時空條件下考查的能力,也體 現了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的學科整合。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學會提煉并歸納材料,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在 提取、歸納概括歷史信息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觀點,體現開放性試題答案多 元化的特點和歷史學科的史鑒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通過對小小的棉花影響歷史進程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參與歷 史,體驗歷史,研究歷史,建立歷史知識的縱深聯系,培育歷史學科的綜合邏 輯思維。二、綜合型一一綜合能力提升作業主問題:工業化發展背景下的合肥城市生態環境的變化【作業目標】通過搜集與閱讀資料,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 題。通過團隊合作與配合,鍛煉組織與溝通能力,提高信息技術素養。【作業內容】作業:模擬新聞演播,說明合肥城市環境變化準備與要求:1、閱讀與查找相關資料:參考合肥市數字圖書館網址http://e.hflib.;采訪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等;2、分組安排任務:搜集 整理資料、采訪拍攝、編寫新聞稿、錄制新聞【設計意圖】“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18世紀中期以來,世界各國先后進入工業時代,帶社會生產力得到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環境問 題。本主題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對工業革命后的環境問題進行探究,通過模 擬新聞演播的方式,加深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學生需要結合地理、生物學、科學等知識,通過搜集整理資料、編寫新聞 稿、錄制新聞等活動,加強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 素養,涵養家國情懷,并發展共通性素養。【作業反饋及評價】反饋方式:利用學校周一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進行新聞演播評價反饋:全體師生響應倡議,保護環境,從身邊事做起【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目屬性匯總題目序 號 類型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一(1) 了解 易一(2) 理解 中等一(3) 理解 較難一(4) 材料題 了解 易 原創 15-20分鐘一(5) 應用 較難一(6) 應用 中等一(7) 應用 中等二 綜合題 應用 中等 引用與 改編 兩個周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