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作業設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九下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歷史單元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歷史 九年級 第二學期 統編人教版 第一次世 界大戰和 戰后初期 的世界
單元 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單元第1課
2 列寧與十月革命 第三單元第2課
3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 公約》 第三單元第3課
4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三單元第4課
5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 高漲 第三單元第5課
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
本單元內容是統編版《世界歷史》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單元標題是“中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 對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如下:
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十月革命
(1) 通過了解“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 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了解其基本進程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 大災難;
(2) 知道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背景與過程, 理解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歷 史意義;
(3) 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 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 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2.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世界政治與經濟
(1) 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 認識蘇
1
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
(2)通過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 德納斯改革,分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
(3)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 方經濟的影響
本單元主要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爆發,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動搖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體系。戰后簽署 的《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等一系列條約,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西 亞、非洲、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建立了被稱為“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國 際新秩序;戰爭還激化了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推動了 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此外,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了由列寧領導的十月 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 設。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 第10課《<凡爾賽條約) 和<九國公約》; 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12 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使學生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對戰 爭與和平等一系列關乎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問題展開性的思考。
課程標準在“教學提示”中,闡述為“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歐洲示意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世界歷史地圖,概括說明其中顯示的國際關系的變化,進 一步提高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提升時空觀念。”“開展深度閱讀活動,如閱讀、 理解論述革命領袖的資料,在讀書會上闡述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 用。”
(二) 教材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即第--次世界大戰 引起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的變化。主要有三條主線: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后 新秩序的建立、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學習, 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非正義性、 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認識到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建立的 戰后新秩序,具有強烈的不公平性和掠奪性;通過對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社會主義 建設的學習,認識到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它的發展充滿了曲折和艱難, 理解列寧作為杰出的革命領袖對推動歷史所起的重要作用,激發歷史責任感和使 命感; 通過對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學習, 認識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 立、實現民主進步的正當性和正義性。
本單元5課內容主要是圍繞20世紀初期的國際政治格局、政治制度、民族民 主的新變化來講述。從邏輯關系上看,第8課與第9、10、12課存在因果關系,第9、 11課既有先后關系,也有因果關系,第10、11、12課為并列關系。第8課與第10課 反映了進入20世紀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難以調和的各種矛盾,以及它對世界和平 造成的巨大威脅; 第9課與第11課通過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反映出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共產主義由理論成為現實,從此資本主義和社 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和競爭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歷史的進程。第12課說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激化了 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推動
2
了亞非拉地區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20世紀初期, 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完成, 人 類社會之間的聯系空前緊密,同時也充斥著前所未有的各種矛盾,人類在戰爭、抗 爭與探索中推動著文明前進的步伐。
根據以上分析,理清本單元知識聯系(如圖1)
2.知識框架
圖1 知識框架
(三) 學情分析
初中生從年齡段上看,正正處于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他們對各種事物充 滿好奇心,有強烈的求知欲,凡事總愛刨根問底。有現代教育心理學專家揭示出中 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不滿足于教材中關于某些事物的解釋, 常想進一步了解形成 某些現象的原因,對成年人或書本中的見解,常常提出疑問或不同的看法,喜歡 爭辯,好追問,思維的批判性日益增強。”九年級的學生在這些方面往往表現得更 突出一些。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 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2.通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 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 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
3.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 知道戰勝國建立了戰后世 界的新秩序。
4.從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
3
成就和主要問題。
5.知道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作業設計,緊扣單元主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在分析課標、教材、學情的基礎上制定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并將這些目標 分解、落實到 5 個課時教學中,再通過 5 個課時作業和 1 個單元檢測作業加 以檢測和鞏固。課時作業立足課時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習目標,以基礎題為 主,每課時作業在 10-15分鐘左右。在課時學習和課時作業的基礎上,緊扣 單元學習和作業目標,立足單元主題,落實核心素養,整體設計 30分鐘左右 的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五、課時作業
第 8 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作業時間: 15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1. 19 世紀末,某一同盟條約規定: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匈 兩國應全力援助, 如果德國遭受法國侵略, 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該同盟 是( )
A.三國協約
B.三國同盟
C.法西斯同盟
D.北約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一戰前, 形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和德意奧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 團,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匈兩國應全力援助,如果德國遭受法國 侵略, 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反映的是一戰前形成的德意奧三國同盟。故選 B。
【設計意圖】本題為基礎鞏固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是 本課的教學重點, 通過本題設計, 多角度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歷史事 件的理解, 本題考察學生對一站的基本史實的正確理解。本題根據層次較低的學 生,以鞏固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能力為主。
2.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 他兩締約國必須以它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的援助。 ”這里所說的“其 他兩締約國”是指( )
4
A.德國和奧匈帝國
B.德國和俄國
C.英國和奧匈帝國
D.英國和俄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據所學知,一戰前, 歐洲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個軍事 集團。三國同盟的成員是德國、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 三國協約的成員是英國、法 國和俄國。所以能給予意大利援助的締約國指的是三國同盟的另外兩個國家, 即 德國和奧匈帝國。故選 A。
【設計意圖】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個軍事集團中, 三國同盟的成員是德國、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 三國協約的成員是英國、法國和俄國, 本題重在考察學生對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正確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的第一次大規模沖突, 工業化帶來的第一次全 民性災難。這次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B.德國閃擊波蘭
C.德法爭奪歐洲霸權
D.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D
【作業分析】依據所學可知,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 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D 項符合題意; A 項是一戰爆發的主 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德國閃擊波蘭是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 B 項不符合題意; 德法爭奪歐洲霸權不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C 不符合題意。故 選 D。
【設計意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進入帝國主 義階段, 為重新瓜分殖民地, 爭奪世界霸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油然而生。第二次 工業革命后,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 發的根本原因。本題意在多角度考查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歷史事件的理 解,多維度考查、滲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4.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 人類自己創造的這場前所未有的大災難的緣起, 包 括歐洲主要國家“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和勢不兩 立的民族主義愿望”。材料主要指明了( )
A.一戰發生的背景
B.拿破侖對外戰爭的經過
C.二戰導致的結果
D.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5
【作業分析】依據材料“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相互沖突的聯盟體 系和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愿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大災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 戰,材料主要指明了一戰發生的背景,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導致了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 形成了三國同盟 和三國協約的全面對抗,最終導致一戰爆發,故 A 正確。故選 A。
【設計意圖】第一次世界大戰,由于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導致了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本題旨在考察學 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工業革命及拿破侖對外戰爭的正 確分析和理解。
5. 繪制知識簡圖能夠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明在復習歷史時整理繪制了下面一組歷史上的“三角關系”,按照時序排列正 確的是
6
①三國鼎立的形成
三足鼎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②三國同盟軍事集團 ③罪惡的三角貿易 ④資本主義
D.①③④②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220 年-280 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三國鼎立時期; 1914 年第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德意奧組成三國同盟軍事集團; 16 世紀,歐洲國家開 始早期的殖民擴張, 其中包括罪惡的三角貿易; 20 世紀 70 年代以后, 隨著西歐 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 形成了資本主義三足鼎立的局面。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③③④。故選 B。
【設計意圖】本題從歷史的時間線和亞歐美地域跨度出發,從三國鼎立到三 國同盟、三角貿易、資本主義的三足鼎立,涉及面廣,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在 鞏固的基礎上,有所拓展,以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
6.一戰爆發后, 意大利“見風使舵”對原盟友作戰。這最能說明“一戰”的
A.原因
B.性質 C.特點 D.影響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一戰爆發后, 意大利“見風使舵”對原盟 友作戰。這最能說明“一戰”的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主要力量是三國同 盟和三國協約, 它們參戰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 爭奪世界霸權, 即瓜分世 界。因此說“一戰爆發后,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見風使舵’對原盟友作戰。” 這最能說明“一戰”的性質是一場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所以 B 符合題意, ACD 不符合題意,故選擇 B。
【設計意圖】由于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導致了后起的資本 主義國家要求爭奪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 其本質就是利益。 在尸橫遍野的戰 場上, 帝國主義為一小撮統治者的自身利益不惜大動干戈。在談判桌上對弱國無 恥的魚肉和戰敗國無情的掠奪上更能體現帝國主義國家唯利是圖的本質。本題對 于學生梳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7.觀察下面兩幅歷史地圖。從(a) 圖到(b) 圖版圖的變化與下列哪一事件 密切相關
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德意法西斯在歐洲的擴張
D.美蘇冷戰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從“(a) 圖中奧匈帝國”到“(b) 圖匈牙利”版 圖的變化,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奧匈帝國是一戰戰敗國, 一戰后隨凡爾賽體系的 建立, 奧匈帝國解體, 分為奧地利、匈牙利。選項 B 符合題意; 而選項 ACD 與圖 片內容不符。因此只有選項 B 符合題意,故選 B。
【設計意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目標就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爭奪世界 霸權、重新瓜分世界。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地圖的準確理解和判斷, 從“(a)圖 中奧匈帝國”到“(b) 圖匈牙利”版圖的變化, 更加形象地理解帝國主義的戰爭
7
本質。
8.美國黑人領袖杜波依斯在 1918 年寫道:“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 也是一 個開端……在這些地方,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 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提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這反映了他認識到第一次 世界大戰 ( )
A.導致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遭到重大損失
B.推動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D.促使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依據題干“這場戰爭既是一個結局, 也是一個開端……在這些 地方, 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 是提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一戰 激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C 項符合題意; ABD 三項的內容不符合 題意;故選 C。
【設計意圖】本題為能力提升題。 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美國黑人領袖杜波依 斯的這段話的準確理解, 領會這段話中“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 及、非洲人的而不僅僅是提供他人進行商業剝削的非洲”所代表的正確內涵, 領 會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的真正含義,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 感。
二、材料解析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 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 經過去,我們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 在戰后應該受到審 判的是他們; 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 應該肯定; 美國是見義 勇為者,應該表揚。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德國提出了什么要求?這一要求的真實含義是什么?
8
(2)材料二向我們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3)材料三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三種勢力的評價是否正確?為什么?
(4)結合三則材料,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什么?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和法國都抱有盲目樂觀的情緒。
(3)不正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俄、美都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
和殖民地才參加戰爭的, 所以, 沒有所謂的“世界秩序的保護者”和“見義勇為 者”。
(4)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作業分析】
(1)依據材料一“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 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可知,德國提出了要求在日 光下的地盤。這一要求的真實含義是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2)根據圖片可知, 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 德國和法國都抱有盲 目樂觀的情緒。
(3)依據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 在戰后 應該受到審判的是他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 美國是見義勇為者,應該表揚。”可知,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三種勢力的評價 不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英、法、俄、美都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才 參加戰爭的,所以,沒有所謂的“世界秩序的保護者”和“見義勇為者”。
(4)結合三則材料, 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 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 義的掠奪戰爭。
【設計意圖】
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知識,注意掌握一戰的原因、性質、影響等。 本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第 9 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
作業時間: 10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1.帝國主義戰爭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 反抗運動日益高漲。一戰期間俄國 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革命是( )
A.二次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七月革命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題干中的“一戰期間”“俄國”“結束了君主專制統治”,
9
銜接所學可知, 1917 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 級臨時政府。故選答案 B。A 答案是中國近代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 C 答案推 翻的是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十月革命; D 答案是法國 1830 年推翻復辟波旁 王朝的七月革命,由題干的“俄國”可知,這三個選項均是錯誤的。
【設計意圖】本題的知識點比較簡單,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復習即可輕松得出 答案, 但是通過對不同答案的篩選, 又可以讓學生對中國近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識 點有所回顧,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從“1917 年 11 月”“列寧”“彼 得格勒武裝起義”等關鍵詞可以聯想到的是( )
A.俄國二月革命
B.俄國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國際成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A 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與 B 答案同是在俄國, 又同是在 1917 年。 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在列寧的領導下,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 7 日晚, 起義者攻占冬宮,臨時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最終取得勝利,故選答案 B。C 答 案與 D 答案分別在時間和地點上均不符合題意。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理解并識 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加深對俄國十月革命與二月革命的理解與區分。通 過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詞, 把握住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實, 也可以加深學生對 列寧在十月革命中發揮領導作用的理解。
3.如果 1917 年的俄國也有“年度十大流行語”排行榜,你認為排在前兩位 的應是( )
A.十月革命、人民委員會
B.蘇聯成立、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新憲法
D.一五計劃、赫魯曉夫改革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依據所學可知, 1917 年 11 月 7 日,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 利。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 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 式開幕。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 新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組建, 列寧任人民委 員會主席。故答案 A.
B 答案新經濟政策是 1921 年, 蘇聯成立是 1922 年; C 答案農業集體化是 20 世紀 30 年代, 新憲法是 1936 年; D 答案蘇聯一五計劃是 1928-1932 年, 赫魯曉 夫改革是 1953 年以后。由題干中“1917”年可知 B、C、D 答案均屬錯誤。
【設計意圖】俄國的十月革命是本課的重點,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 1917 年 11 月的十月革命的掌握和辨別能力,通過不同知識點的分析辨別從而加深對本
10
課知識點的掌握。
4.把社會主義由一種理論思潮、一種政治理想, 首次變成了現實, 變成了一 種嶄新的國家制度的革命事件是( )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巴黎公社革命
D. 法國大革命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由材料“把社會主義由一種理論思潮、一種政治理想,首次變 成了現實”可知,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 國家蘇維埃俄國從此誕生。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 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 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爭。選項 B 符合題意;選項 ACD 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知識,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 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通過關鍵信息 是“把社會主義由一種理論思潮、一種政治理想, 首次變成了現實”這個歷史結 論推導歷史史實是俄國十月革命,培養學生史論相結合的能力。
5.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生反對資本 家的革命。”對這一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社會矛盾,引發了俄國革命
B. 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和北美資本主義國家
C. 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
D. 農業集體化過程中農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 A 項材料“如果沒有戰爭, 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 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是強調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 成為俄國 革命的催化劑, 故選項 A 符合題意; B 項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和北 美資本主義國家 ,不符合題意; C 項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 , 不符合題意; D 項農業集體化過程中農民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不符合題意;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尤其是考查對 前一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性質的掌握情況, 學生在前一課知識學習的基 礎上, 進一步理解一戰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學生要正確回答本題, 既要對以 往的知識進行回顧,又要對本課中的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進行區分。
二、材料解析題
6.1917 年爆發震驚世界的俄國十月革命,將社會主義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11
材料一
(1)請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將上述圖片進行排序(只寫序號即可)。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圖 2、圖 3、圖 1。
【作業分析】(1) 由圖 1 “人民委員會成立”可知是在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 利后,圖 2 “列寧回到彼得格勒”是在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發生之前,圖 3 “攻占 冬官"發生在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期間,根據分析排序即可。
【設計意圖】本題為基礎鞏固題。歷史圖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 通過歷 史圖片的排序, 不但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又可以加 深對歷史人物活動軌跡的了解, 加深對歷史事件發展脈絡的理解。 本題中的三幅 圖片考查學生從圖片提取有效信息與課文內容相結合的能力, 另一方面幫助學生 掌握列寧領導十月革命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7.材料二 (1917 年 4 月) 列寧返回俄國并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 出了立即實現和平、將土地分給農民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要求。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2) 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分析列寧的政治主張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效果: 贏得民心。原因: 列寧的政治主張滿足了人民渴望和平 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作業分析】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 同 時也激化了俄國社會的種種矛盾, 再加上俄國比當時的西歐、北美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都要落后, 人們渴望和平, 渴望食物, 渴望土地。剛剛成立的資本主義臨時 政府依然參加一戰, 把人民的渴望熟視無睹, 而列寧的《四月提綱》的主張迎合 了人民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設計意圖】本題為基礎鞏固題。通過比較、歸納、概括、分析歷史知識, 形成歷史思維和理解歷史事件的能力。本題主要考查“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讓學生明白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列寧之所以在《四月提綱》中提出實現和平、 將土地分給農民, 就是希望得到人民的支持, 這也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的主要
12
原因之一。
8.材料三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從一開始就拒絕大多數俄國人所需要的東西 ——和平與土地 ······ 1917 年 11 月 7 日, 布爾什維克的軍隊幾乎沒有遇到任 何抵抗就占領了一些重要地點一一火車站 、橋梁、銀行和政府大廈 ······因為 11 月時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就如同 3 月時的尼古拉一樣,幾乎沒 有什么虔誠的支持者。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3) 材料三中, 作者認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幾乎沒有什么虔誠的支持者” 原因是什么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能滿足人民渴望土地與和平的要求。(答 出“拒絕人民和平與土地的要求”亦可)
【作業分析】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沒有滿足人民對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反而宣布繼續履行沙皇政府的“義務”,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引起了人 民的更大不滿,所以說“幾乎沒有什么虔誠的支持者”。
【設計意圖】本題為基礎鞏固題。通過布爾什維克軍隊的進攻沒有遇到任何 抵抗這一歷史事件的辨析, 不僅加深學生對十月革命的記憶, 還有助于揭示其表 象背后的深層次的因果關系, 因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無視人民的要求, 早已失去 了民心, 沒有什么支持者, 所以十月革命爆發后布爾什維克的軍隊幾乎沒有遇到 任何抵抗。本題啟發學生通過歷史解釋, 不斷地接近歷史事實, 從而得出歷史啟 示。
9.材料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
(4)依據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使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們逐 步從激進的民族主義者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李大釗高舉社 會主義旗幟, 頌揚俄國十月革命。從此, 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 用馬克思主義為 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 2、在俄國十月革命 的影響下,新文化運動發展到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3、列寧領導的共產國 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4、俄國十月革命是通過暴力奪取政 權的, 中國共產黨人在國民革命失敗后自發地走上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最終 在南昌起義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作業分析】影響應當從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道路的轉變; 促進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推動; 對 中國革命的指導等幾個方面分析。
【設計意圖】本題為能力提升題。本題除了需要熟練掌握本課的知識, 還要 有扎實的歷史基礎, 將世界近代史與中國近代史相聯系, 既加深了對本課知識的
13
理解, 又使學生明白很多歷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的; 同時 通過對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的分析、概括等認知活動, 使學生養成歷史思維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的升華,使學生認識到正是因為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 社會主義國家, 為我國的革命事業樹立了榜樣, 同時也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 解放運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這種革命首創精神應永載史冊。
第 10 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作業時間: 10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1.由于德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戰敗又賠款,國內經濟非常困難,普通民眾的生活 十分悲慘。人們怨恨《凡爾賽條約》和新政府,復仇情緒蔓延。這說明《凡爾賽
條約》 ( )
A.維持了長期的世界和平 B.為新的沖突埋下了隱患
C.導致了經濟大危機發生 D.為國內革命創造了條件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結合所學可知, 《凡爾賽條約》導致了德國人民的不滿情緒,為新的 沖突埋下了隱患
【設計意圖】 《凡爾賽條約》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題通過學生對《凡爾賽 條約》內容的理解,考查《凡爾賽條約》的影響。
2. 漫畫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夸張的手法、簡潔的筆鋒、豐富 的寓意展現著一定的社會背景。與如圖漫畫反映的社會背景有關的是 ( )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 《九國公約》 D. 《權利法案》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根據圖片信息“山東省”“沮喪的德國人”“得意的日本人”并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 題干反映的是巴黎和會上, 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 將德國在 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因此與漫畫反映的社會背景有關的是巴黎和會, A 項符合題意。 B、C、D 三項與漫畫無關,排除.故答案選 A。
【設計意圖】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史料, 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的能力,考查學生對《凡爾賽條約》內容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3.某條約規定: “施用各國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 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不得因中國狀況, 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 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簽訂該條約的會議是 ( )
14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所學知識, 1921 年 11 月,英美法日意荷比葡中 9 個國家的 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1922 年九國代表簽署《九國公約》針對中國問題而簽 署的條約。分析題干信息“施用各國之權勢, 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 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 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可知, 簽訂條約是《九國公 約》;簽訂條約的會議是華盛頓會議, B 項正確;巴黎和會對一戰戰敗德國的問 題, 把德國占領的山東給日本, 排除 A 項; 慕尼黑會議簽訂《慕尼黑協定》強行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 排除 C 項。世界反法西斯形勢發生 根本轉變,為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召開雅爾塔會議,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設計意圖】本題設置真實任務情境, 考查《九國公約》的內容與華盛頓會議的 相關知識。
4.2017 年 3 月 13 日起,韓美舉行了史上最大規模“關鍵決心”韓美聯合軍演, 美國借機想要將“薩德”強加給韓國, 其狼子野心與 20 世紀初的行為如出一轍。
20 世紀初,美國為爭奪亞太地區的霸權 ( ) A.簽署了《九國公約》 B.參加了巴黎和會
C.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D.加入了國際聯盟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20 世紀初,美國為爭奪在亞太地區的霸權, 主導了華盛頓會議。 1922 年,在華盛頓會議上九國代表簽署了針對中國問題的 《九國公約》。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 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 A 項符合題意。巴黎和會調整的是戰勝國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關系, 與亞太地區 無關, B 項排除; “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在 19 世紀末,而非 20 世紀初, C 項排除;美國并沒有加入國際聯盟, D 項排除.故答案選 A。
【設計意圖】 本題設置真實任務情境,考查《九國公約》。
5.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美、英等國從支持日本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到支持中
國收回山東主權。該轉變反映了 ( )
A.美英尊重維護中國主權 B. 日本的國力走向衰落
C.美英不愿日本獨霸中國 D.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在巴黎和會上, 列強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 將 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 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引發了五四 運動。華盛頓會議期間, 出于削弱日本在華勢力的考慮, 美、英兩國對中國收回 山東權益的要求表示支持, 這一轉變表明美、英兩國不愿日本獨霸中國, C 項符
15
合題意。 A、B、D 三項說法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 C。
【設計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考查華盛頓會議的相關知識。
6.下圖為某校九年級(2)班同學在學習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繪制的有關帝國
主義列強建立戰后新秩序的示意圖,圖中的空白處應填寫 ( )
A. 《九國公約》 B. 《凡爾賽體系》 C. 《獨立宣言》 D. 《共產黨宣言》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根據題干示意圖信息“華盛頓會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921 年 11 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 9 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 行會議。 1922 年,九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故答案選 A。
【設計意圖】 本題通過不確定性結構,考查《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等 條約構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7.列寧曾經說: “華盛頓會議為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的下一場戰爭埋下了第一
批火種。”這兩個大國指的是 ( )
A.英國與美國 B.英國與德國 C.美國與日本 D.法國與德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根據題干“華盛頓會議為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的下一場戰爭埋下 了第一批火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華盛頓會議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 《九國公約》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 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 圖未能實現。所以這兩個大國指的是美國與日本, C 項符合題意.故答案選 C。
【設計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考查華盛頓會議的相關國家。
二、材料解析題
8.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戰后帝國主 義統治世界的新秩序,資本主義世界暫時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的經濟“繁榮”一時。但是,這一“繁榮”的背后卻孕育著嚴重危機。閱讀下列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漫畫《爭吵與簽約》
16
材料二 屈辱的和約像一把利劍刺傷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 次戰爭的伏筆。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條約》簽字的消息后說: “這不是 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材料三 它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然而中國仍未擺脫被幾個帝國 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根據材料一的漫畫,請你判斷主宰巴黎和會的是哪幾個國家。他們最終 爭吵的結果怎樣 他們的爭吵體現了會議的性質是什么 (知識點訓練)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觀點嗎 為什么 (能力點訓練)
(3)材料三中的“它”指什么條約 根據材料三, 分析“它”對中國產生了什 么危害?(素養點訓練)
(4)英法操縱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是什么國際組織?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 識,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構建的國際新秩序是什么,全面評價這一體 系。(能力點訓練)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英、法、美三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勝國 的分贓會議。
(2)同意。《凡爾賽條約》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加深 了戰敗國對戰勝國的仇恨。同時,戰勝國內部因分贓不均,矛盾重重。因此不可能 給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
(3) 《九國公約》。中國仍未擺脫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國際聯盟。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雖然有利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 展和短暫的繁榮, 但并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不可能長久地維持下 去,同時也為新的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17
【作業分析】
問題(1)根據漫畫中各國的目的,鏈接巴黎和會的學習內容直接解答即可。
鏈接所學知識辨析材料二可知,《凡爾賽條約》中對德國的處置,埋下了德國 人仇恨的種子,因此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戰勝國 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同時,因戰勝國分贓不均,導致矛盾重重。因此《凡爾賽條 約》不僅沒有帶來世界的永久和平,反而埋下了戰爭的種子,據此分析解答問題 (2)。
結合所學知識可判斷導致材料三中局面出現的是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九國 公約》以及產生的影響, 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據此解答問題(3)。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 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際聯盟, 美國沒有加入, 國際聯盟 實際上是英法操縱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召開巴黎 和會,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操縱。 6月,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 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會議簽署了《九國公約》等條約。從巴黎和會到 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實質上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 界的體系, 它雖然有利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短暫的繁榮, 但并沒有消除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不可能長久地維持下去, 同時也為新的世界大戰埋下 了禍根。據此分析解答問題(4)即可。
【設計意圖】
《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是本課的重點, 新課標要求學生知道國際聯盟。 本題考查學生在掌握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內容的基礎上, 從歷史資料中提取信 息的能力、辨析能力、分析解答問題能力和學生對《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 影響的理解,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第 1 1 課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作業時間: 15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1.下列表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
A. 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
B. 在列寧的領導下,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C. 為了加速工業化建設,斯大林加快實行農業集體化
D. 1936 年,蘇聯宣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是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的, 逐步形 成了斯大林模式,故 B 說法錯誤。 ACD.聯系所學,這三項的表述符合史實,故 ACD 說法正確,故選 B。
【設計意圖】新經濟政策使小農經濟占優勢的蘇(俄)聯找到了向社會主義 經濟階段過渡的道路。是本科教學一個重點, 多角度考察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理 解,多維度考察、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18
2.在 1923-1924 年度, 國家共收工業稅 5800 萬盧布,其中私人企業就繳 納了 4110 萬盧布。在 1924-1925 年度, 從耐普曼(做買賣的商人, 包括: 工廠 主、金融家、投機商、店主、工匠等)中共征收工業企業直接稅 2.9 億元盧布(包 括工業稅、附加稅、所得稅),占當年度全國直接稅總額 6 億盧布的一半。這 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
A.蘇聯模式的形成
B.赫魯曉夫進行經濟改革
C.新經濟政策的實行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923-1925 年期間, 蘇聯的 私人企業和耐普曼上繳了大量的稅收, 說明這一時期蘇俄允許私人工商業的發 展,由此可知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新經濟政策的實行.故答案選 C。
【設計意圖】 本題滲透史料實證意識,考查新經濟政策。
3.赫魯曉夫在回憶 20 世紀 20 年代的蘇(俄)聯狀況時說: “混亂局面開始平 息, 饑荒逐漸減輕, 城市生活重新出現生氣, 農產品重新上了市場的攤頭, 物價 也下跌了。當時黨提出學會做買賣的口號。”蘇(俄)聯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是 ( )
A.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 蘇聯模式的推行
C. 赫魯曉夫改革
D. 戈爾巴喬夫改革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A.依據題干“20 世紀 20 年代”“農產品重新上了市場的攤頭” “學會做買賣”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21 年列寧在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 策, 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恢復發展經濟, 結果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促使 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故 A 正確。 B.1924 年列寧去世,此后斯大林執政時期形成 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即蘇聯模式, 這一模式在經濟上強調國家的指令性計 劃,排斥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故 B 錯誤。 C.赫魯曉夫改革開始于 20 世紀 50 年代, 不符合題意, 故 C 錯誤。 D.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不符 合題意,故 D 錯誤,故選 A。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史實。新經濟政策 是蘇(俄)聯于 1921 年 3 月開始實施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其中一項 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按照國家規定繳納一定糧 食稅, 超過稅額的余糧歸個人所有, 大大減輕農民負擔。并且允許本國和外國資 本經營某些中小企業。取消實物配給制恢復商品買賣。
19
4. 《大國崛起》里講述某國“把市場, 實際上等于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 引進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這一“重大的突破”( )
A. 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
B. 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有利于政權鞏固
C. 是斯大林作出的重大調整,符合該國國情
D. 使該國度過了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 1921 年,蘇俄在列寧領導下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 行新經濟政策。廢除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時的余糧收集制, 實現糧食稅, 允許多種 經濟并存, 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到 1925 年底, 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 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 對小農 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據“把市場, 實際上等于把 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 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 這 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可知, 這一“重大的突破”是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 有利 于政權鞏固。故 B 正確。 A.本項體現的是斯大林模式。故 A 錯誤。 B.是列寧作出 的重大調整, 符合該國國情。故 B 錯誤。 D.本項不符合史實。故 D 錯誤。故選 B。
【設計意圖】 本題立足歷史解釋, 考查蘇俄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 策轉變的相關史實。突出重點掌握新經濟政策的意義。
5. “它實質上是(列寧) 以社會主義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的一種 ‘混合經濟’的創造性實驗”。材料中的“實驗”( )
A. 壯大了公有制經濟的力量
B. 促進了蘇俄社會經濟恢復
C. 開創了工業化建設新道路
D. 加速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國內戰爭結束后, 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為了迅速恢復被戰 爭破壞了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 1921 年,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 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到 1925 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 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 對小農占優勢的 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鞏固 了蘇維埃政權。據“它實質上是(列寧) 以社會主義體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 結合的一種‘混合經濟’的創造性實驗”。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實驗” 是指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促進了蘇俄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選項 B 符合題意。 故選 B。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史實。“以社會主義體 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是解題的關鍵。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 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史實。
20
6. 1954 年, 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 1957 年, 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 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1 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蘇聯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 方一號”進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市場經濟體制
C.新經濟政策
D.蘇聯模式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 D
【作業分析】 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 蘇聯的這些成就都 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的。它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 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這些成就,故 D 正確;戰時共 產主義政策是蘇俄在 1918—1920 年實行的經濟政策,故 A 錯誤; 1954-1961 年,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 政治體制, 未實行市場經濟體制, 故 B 錯誤; 蘇俄在 1921 年 3 月 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經濟政策,故 C 錯誤。綜上故選 D。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蘇聯模式的相關知識點。本題考查學生 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蘇聯模式的有關內 容。
二、材料解析題
7.俄國是當今世界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 俄國(蘇聯) 的歷史發展進程 對它的國際地位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4——1917 年間,俄國有一千五百多萬人被強征入伍;未成年 人和婦女被趕進工廠, 工人們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時以上。列寧曾經說: “假如沒 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內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
(1)俄國“反對資本家的革命”是指什么歷史事件? 它和以往革命相比, 在性質上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根據“沙俄→蘇俄→蘇聯”的經濟發展歷程, 解讀下列數據,運用 相關史實回答。
21
(2)根據圖一說明蘇俄 1921 年到 1925 年農業產量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2 分)
(3)圖二中我們得到有關蘇聯的哪些信息? 指出蘇聯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的 消極因素。 (2 分)
(4) 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俄國(蘇聯)的發展崛起給我們的啟 示。 (1 分)
【評價實施主體】 教師
【評價標準】(1)十月革命。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實施新經濟政策。 (3)蘇聯工業產值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注重發展重工業,忽視農業、 輕工業發展。(4) 要堅持改革開放, 不斷改革創新; 改革要依據本國國情; 經濟中要農、輕、重有比例協調發展。
【作業分析】第(1) 題,第一小問,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 是俄國 十月革命。第二小問, 結合所學可知, 俄國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 義革命。第(2) 題,根據圖一可以看出 1921—1925 年間, 蘇俄(聯) 糧食產量 大幅上升,結合所學可知是因為實施了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3) 題, 第一小問, 根據圖二可以看出 1937 年蘇聯工業產值在世界的比重達 到了 13.7%,僅次于美國, 故可知: 蘇聯工業產值居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第二 小問,結合所學可知,在蘇聯工業化過程中,片面注重發展重工業,忽視農業、 輕工業發展。第(4) 題,結合所學從改革開放、創新、國情和經濟結構等方面 進行回答即可。
【設計意圖】第(1) 問, 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 要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第(2)問,本題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要求 具備準確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識的識記能力。第(3)問,本題考查蘇聯模式,要 求具備準確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第(3) 問,本題考查俄國(蘇 聯) 的發展崛起給我們的啟示, 要求具備綜合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的能力。
22
第 1 2 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作業時間: 15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
1.學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與“斗爭方式不同”這一關 鍵詞相吻合的民族英雄是(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爾
C.圣馬丁
D.甘地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D
【作業分析】 根據所學可知:章西女王、玻利瓦爾、圣馬丁均是武裝斗爭, 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 甘地注意的創始人, 他是印度資產階 級政黨國名大會黨的領袖, 甘地主義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 他領導的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基礎。故 D 符合題意, ABC 均不符合題意。
【設計意圖】本題以學會抓住關鍵字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為依托, 考 查亞非拉美的奮起。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 問題的能力,靈活掌握二戰后亞非拉美的奮起的相關史實以及影響。
2.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共 同點是( )
A.由民族資產階級組織和領導
B.都采用暴力斗爭反對殖民統治
C.都結成反帝統一戰線進行斗爭
D.都采用高明的外交手段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 納斯改革都是由民族資產階級組織和領導的, 都在尋覓資本主義化、現代化的道 路,故 A 符合題意。 B.本項只適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故 B 不符合題意。 兩者沒有結成反帝統一戰線進行斗爭, 也沒有采取高明外交手段, CD 也不符合 題意故排除。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亞非拉國家奮起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 革命的勝利, 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深入開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能力以 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亞非拉國家奮起以及影響。
23
3.在反抗殖民壓迫時, 主張“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 家庭 的糾紛與分歧, 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的”,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 盲目”的運動是( )
A.華夫脫運動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巴拿馬收回運河 D.納米比亞獨立運動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 依據所學可知, 認為“以眼還眼, 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涵最確切的理解應該是采取 和平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甘地認為以眼還眼, 世界只會更加盲目, 報復 的本質只是增加了邪惡, 因劍得到的亦將因劍失去, 所以甘地主張采取非暴力不 合作運動。1920 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包括:抵 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 提倡手工紡織以抵制英國商 品;拒絕納稅; 等等。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 年發生了農民焚 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 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增強了印度的民族 自尊心, 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 所以 B 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 ACD 三項均不符 合題意,排除,故選 B。
【設計意圖】本題關鍵字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解題的關鍵是學 生具備較高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識記與靈活掌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的相關史實以及影響。
4.下列事件不屬于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表現的是( )
A.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蘇聯集體化運動
D.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依據所學可知, 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 漲的表現的是①埃及的華夫脫運動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④墨西哥的卡德 納斯改革。而③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是私有制轉化為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運動, 不屬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所以 C 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 ABD 三項均不符合題 意,排除,故選 C。
【設計意圖】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有哪些是本課的重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 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一些亞非國家民族資本主義有較 大發展, 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增長。戰爭削弱了帝國主義力量, 為民族 解放運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中國等國家成立的無產階級革 命政黨; 印度、埃及等國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和組織得到建立和發展。一戰 后, 戰勝國重新瓜分殖民地, 導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
24
進一步激化。亞非拉發生了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墨西哥 的卡德納斯改革。通過不同知識點的分析從而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掌握。
5.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結果是( )
A.英國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
B.取消了英國在埃及的特權 C.埃及爭得徹底獨立
D.運動遭到英國當局的殘暴鎮壓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 依據課本所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 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918 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 獨立的要求,后發展稱華夫脫運動。經過埃及人民的反復抗爭,1922 年英國政 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 定了基礎。 A 項符合題意。 BCD 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 A。
【設計意圖】 本題主要考查埃及“華夫脫運動”,華夫脫黨的創始人是扎格 魯爾等。英國在承認埃及形式上獨立的同時,又作了一些“保留”:英軍繼續主 宰埃及; 英國保留在埃及的某些特權, 如保持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等。本題幫助 學生掌握“華夫脫運動”的結果,培養學生史論相結合的能力。
6.下列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
B.以和平手段抗議英國殖民當局的壓迫 C.以不合作的態度抗議抵制英國殖民者 D.以和平和合法手段贏得印度自治獨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1920 年,甘地號召印度民眾開展非暴力 不合作運動,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 動, 內容包括: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 提倡手工 紡織以抵制英國商品; 拒絕納稅等等, 群眾斗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1922 年 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 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 決 定停止運動, 在運動中, 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 采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 重要的有四次。非暴力不 合作運動創立并宣傳甘地主義思想指導了民族解放運動, 打擊英國殖民統治, 增 強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知, 對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全部內涵理解最準確的是以和平手段抗議英 國殖民當局的壓迫, B 項符合題意; ACD 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 B。
【設計意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本題的學習, 使學生明白甘地把非暴力抵抗看成是實現政治理想的主要手段, 認為這是勇敢者 的武器。他在一篇題為“武力政策”的文章中說過: “我并不是因為印度衰弱才 號召印度實行非暴力主義, 而正是因為認識了印度的力量我才號召印度實行非暴 力主義”。甘地代表印度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從印度的實際出發,根據當時的形
25
勢和印度的傳統, 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爭策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未帶來印 度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 但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當局, 為印度在二戰后獨立奠定 了基礎。多角度考察學生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理解。
二、材料解析題
7.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業非拉民族民主運 動,請你加入他們的探究隊伍中去,回答下列問題。
26
材料一
印度甘地紀念館
圖 1
圖 2
圖 1:印度甘地紀念館,位于老德里的亞穆納河畔。幾乎每一位重要外國來 賓都要到此獻花或種植一棵常青樹。
圖 2:2018 年 7 月 9 日,正在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的韓國總統文在寅同印度 總理鈉倫德拉 莫迪一道訪問甘地紀念館。
材料二
材料三
(1)從材料一中, 你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請結合所學知識, 簡單回答甘地的貢 獻。
(2) 材料二中的人物領導了哪一運動 結果怎樣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誰 請結合所學知識,對他做一簡單介紹。
(4)請你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個主題。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信息:人們對甘地無比尊敬。貢獻:甘地領導的印度非力不 合作運動, 動員了廣大群眾, 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 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 心和自信心;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 保證了資產階級對 運動的領導權。 (2)埃及華夫脫運動。 1922 年, 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 獨立。 (3)卡德納斯。 1934 年, 當選墨西哥總統。為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 保 證憲法的實施, 他推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卡德納斯改革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 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高漲。
【作業分析】 (1)依據材料一可感受到人們對甘地無比尊敬。歸納甘地領導 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及其影響解答即可。問題(2)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二中 的人物是扎格魯爾, 扎格魯爾領導了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據此分析鏈接華夫脫運 動的結果解答即可。問題(3)依據所學可知, 圖片中的人物是卡德納斯,他領導 了墨西哥資產階級民主改革,歸納卡德納斯改革及其影響解答即可。問題(4)依 據材料內容的探究可知,主題可以為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設計意圖】歷史圖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 處理能力及依托圖片信息分析說明歷史問題的歷史闡述能力。這類試題不僅提供 直觀形象的試題意境, 使試題呈現圖文并茂的效果, 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 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 為命題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要求學生弄清 圖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 然后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本題圍繞三幅人物圖設計 了 4 個問題,考查學生讀取歷史圖片有效信息能力和“圖”“史”結合能力, 著力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作業時間: 30分鐘
一、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4 分,共 40 分)
1.依據右圖中的信息判斷,該地圖的標題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歐洲 B.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
C.蘇聯解體后的歐洲 D.歐盟成員國分布圖
27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題目給出的圖片中不同顏色的相關國家為德國、奧匈帝國、意 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 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 這個圖片反映了第一 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歐洲。題干沒有詳細解述的圖片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圖片 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了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后 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 形成兩大軍事集團。
2.“大多數德國人相信, 戰爭在圣誕節前就會結束。但由于機槍、毒氣、坦 克在戰爭中相繼應用, 因此戰爭遠沒有人們預計的那樣順利。至年底, 德國在東 西兩線都隱入焦灼對峙的狀態。”這段文字描寫的是( )
A.普法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據“大多數德國人相信, 戰爭在圣誕節前就會結束。但由于機 槍、毒氣、坦克在戰爭中相繼應用, 因此戰爭遠沒有人們預計的那樣順利。至年 底,德國在東西兩線都進入焦灼對峙的狀態。”可知,這段文字描寫的是第一次 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德國采取閃電戰, 東西兩線作戰, 都取得了突破 性進展,但后來兩線都進入焦灼對峙的狀態,凡爾登戰役后,德軍進攻被遏止, 法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本題以“大多數德國人相信, 戰爭在圣誕節前就會結束。但由于機槍、毒氣、坦克在戰爭中相繼應用, 因此戰 爭遠沒有人們預計的那樣順利。至年底,德國在東西兩線都隱入焦灼對峙的狀 態。”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
3.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表格反映出第一次世界 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4 年多
參與國家 30 多個
死傷人數 3000 多萬
經濟損失 3400 多億美元
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28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分析圖表, 可以看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時間長, 參加國家 多, 死傷人數大, 經濟損失嚴重, 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 破壞和人員傷亡。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注意準確識記一戰的影響。
【設計意圖】本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為切入點, 考查一戰的相 關史實。由表中數據說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4.11 月 7 日晚, 彼得格勒的赤衛隊和革命士兵占領了除冬宮以外的重要據
點, 9 時 45 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向冬宮進攻的信號, 起義部隊于次日 凌晨攻占冬宮。以上所描述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1917 年 B.1918 年 C.1919 年 D.1921 年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A
【作業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 彼得格勒的赤衛隊和 革命士兵占領了除冬宮以外的重要據點, 9 時 45 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 向冬宮進攻的信號, 起義部隊于次日凌晨攻占冬宮。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列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本題主要考查 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 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1917 年,列寧親自領導起義。起義者迅速占領彼 得格勒火車站、中央發電站、電話總局和國家銀行等站略要點, 攻克臨時政府盤 踞的最大據點—冬宮。“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了攻打信號,彼得格勒武裝起 義取得勝利,列寧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5.俄國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沒有把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生存與 和平的問題, 作為穩定政局的問題來解決, 結果被群眾拋棄。為了解決人民生存 與和平的問題,新建立的蘇維埃政府采取的具體措施是( )
①把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②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 分給農民耕 種
③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④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府機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所學可知, ②③④均是蘇維埃政府采取的措施, 其中為了 解決人民生存與和平的問題而采取的措施是②③。①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措 施,排除。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掌握蘇維埃政府鞏固政權 的措施。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史實, 掌握蘇維埃政府鞏固政權的措施。解題 關鍵是“解決人民生存與和平的問題”。
29
6.俄國十月革命在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地位( )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標志著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形成
C.是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 D.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
義革命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D
【作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在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地位。 1917 年, 列寧領導十月革命, 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 義國家。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 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動了國際 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開辟了人類歷 史的新紀元, 打破了帝國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俄國十月革命在共產主義運動史 上的地位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 識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1917 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 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7.列寧曾將十月革命的主觀動機設定為“引爆“西方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 晚年, 他又重新詮釋其實際功能, 其中包括面向東方落后的民族解放運動, 列寧 眼中的十月革命是( )
A.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C.造成了廣泛的世界影響 D.改變了俄國的工作重心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據“列寧曾將十月革命的主觀動機設定為‘引爆’西方世界的 無產階級革命。晚年, 他又重新詮釋其實際功能, 其中包括面向東方落后的民族 解放運動。”可知, 列寧眼中的十月革命是造成了廣泛的世界影響。 1917 年, 列 寧領導十月革命, 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 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 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 元,打破了帝國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 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打破了帝國主義 一統天下的局面。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 力。理解并識記俄國十月革命的相關史實。
30
8.一位美國當代史作家在看到巴黎和會的歷史資料后說:“戰勝國在瓜分戰 敗國殖民地的同時, 創造出殖民統治的新理論”。這里的“戰敗國”主要是指( )
A.英國 B.法國 C.中國 D.德國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D
【作業分析】 1919 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對戰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 開了巴黎和會, 簽訂了對德的《凡爾賽和約》和一系列的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 確立帝國主義在西方的體系。題干中的“戰敗國”是德國。本題以美國當代史學 家“殖民統治的新理論”為依托,考查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知識。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巴黎和會的相關知識, 把握題干中“戰敗國”所指的 國家。
9.與如圖漫畫場景有關的條約是( )
A.《尼布楚條約》 B.《凡爾賽和約》
C.《九國公約》 D.《聯合國家宣言》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B
【作業分析】根據漫畫內容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和會。 1919 年 1 月協約國集 團在巴黎召開會議, 討論對戰敗國的處置問題。美、英、 法三國均為協約國集團 成員, 是戰勝國, 德國作為戰敗國在會上處于被處置的地位。會上, 協約國與德 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領土、軍事、政治、賠款、殖民地等問題做出 了規定。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巴黎和會。 1919 年 1 月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會議, 討論對戰敗國的處置問題。掌握巴黎和會的內容和簽訂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10.埃及華夫脫運動是華夫脫黨在 1918 年發動的和平獨立運動。下列對其 評價正確的是( )
A.是一戰期間埃及人民的抗英斗爭
B.是一場和平的示威抗議運動
C.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D.體現了埃及工人階級斗爭的成果
31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C
【作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相關史實。華夫脫運動是一場 以爭取民族獨立為目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1922 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 認埃及獨立。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故答案 選 C 項。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 掌握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相關史實。
二、材料解析題
11. (30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0 年 8 月, 甘地第一次發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合作”的 內容包括: 受封者退回爵位封號、抵制立法機構選舉……在運動后期提出拒絕納 稅的要求。
材料二: 1930 年,甘地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次主要采取不服從 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一系列要求,遭到拒 絕。
材料三:以他為首的組織就叫華夫脫黨,他們要求埃及脫離英國完全獨立。 他組織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英民主統一戰線,制訂 26 條《民族要求憲章》, 廣大人民熱烈支持他。
材料四: 1910 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917 年制定了新……1934 年 7 月,拉薩羅 卡德納斯當選總統, 依照新憲法原則實行改革。他實施廢除封建…… 逐漸成為各地區商人的組織。
—摘自《商會的歷史演變》
(1)材料一甘地第一次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其“不合作”綱領的目標 是什么?這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結果怎樣?簡析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6 分)
(2) 材料二甘地發起的“文明不服從運動”,其中“不服從”的措施有哪些? 該運動最終結果怎樣?(6 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他”指的是誰?與材料二相比,就斗 爭形式來看,他領導的運動和甘地領導的運動有何相似之處?(6 分)
(4) 就斗爭結果來看, 印度與埃及反殖民統治斗爭有何不同?就影響來看, 兩國反對英國殖民統治斗爭有何共同影響?(6 分)
(5)材料四中卡德納斯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在關注“民生”方面,他采取 了怎樣的改革措施?(6 分)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 印度自治。結果: 運動被下令停止。原因: 1922 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 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
(2)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印度總督與 甘地談判,雙方妥協。
32
(3)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扎格魯爾。都是以非暴力的形式進行的斗爭。
(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失敗,印度沒有實現獨立。埃及華夫脫運動取 得勝利, 埃及實現了有條件的獨立。都打擊了英國的殖民勢力, 促進了亞非拉民 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5)為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 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作業分析】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材料一甘地第一次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 動, 其“不合作”綱領的目標是印度自治。這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結果是運動 被下令停止。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是: 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 甘 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 決定停止運動。
(2)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 材料二甘地發起的“文明不服從運動”,其中“不 服從”的措施是: 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該運 動最終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
(3)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 材料三反映了埃及的華夫脫運動。“他”指的是扎 格魯爾。與材料二相比, 就斗爭形式來看, 他領導的運動和甘地領導的運動都是 以非暴力的形式進行的斗爭。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就斗爭結果來看,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失敗, 印度沒有實現獨立。埃及華夫脫運動取得勝利, 埃及實現了有條件的獨立。都打 擊了英國的殖民勢力,促進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5)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材料四中卡德納斯改革的原因是:為改變墨西哥 的落后狀況, 保證憲法的實施。在關注“民生”方面, 他推行土地改革, 在全國 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設計意圖】 本題以四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華夫脫 運動、卡德納斯改革, 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 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 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 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華夫脫運動、卡德納斯改革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 分析作答。史料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對史料的解讀與解釋,除了需要學生具 有扎實的歷史基礎外, 還需要運用亞非拉地理知識,具備史地、史論結合能力, 是跨學科考查的重要載體,因此是學生歷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題作業圍繞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選取情境史料,并設計了多個梯度 層次問題,考查學生讀取史料有效信息能力和“史”“論”結合能力,著力培育 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
三、探究拓展題(選做題, 屬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拓展提升學生綜合 探究能力,可利用假期完成)
10.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是 20 世紀影響最為廣泛的事件,蘇聯(俄)作為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其作用舉足輕重。讓我們一起回顧輝煌, 反思教訓。
任務一 【順勢而為,破舊立新】
(1)材料中的俄國由“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到“能夠拄著拐杖走動 了”,與列寧開出的哪一“處方”有關?
國內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
33
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 ———列寧
任務二 【一心一意,謀求發展】
(2)根據下列表格信息,概括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
任務三 【體制僵化,弊端顯現】
(3)下面圖片和表格反映了蘇聯在經濟建設中存在什么問題?給我國 的經濟建設帶來哪些啟示?
任務四 【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4)綜合以上探究,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為題,寫一篇 150 字左右 的小短文。
【評價實施主體】 師生共同完成
【評價標準】師生共評,均為主體。按優、良、合格、基本合格 4個等級進行 評價。有矯正措施,并設計了具體的矯正訓練,評定等級為“優秀”。記錄次數 符合要求,每次作業都有批閱記錄;記錄內容全面,能及時記錄學生錯例,并對 錯因進行歸類分析;有矯正措施,但沒有設計具體的矯正訓練,評定等級為“良 好”。記錄次數符合規定,每次批閱都有批閱記錄;記錄內容不全面,有錯例記 錄和矯正措施,缺少錯因分析和具體的矯正訓練,評定等級為“合格”。
(1)新經濟政策。
(2)蘇聯建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 國;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西方資
34
本主義國家的差距大大縮小。(3)問題:片面發展重工業,農業、輕工業長期落后。
啟示:國家的發展要符合國情,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 求是;改革推動社會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等。
(4)示例: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經歷了數年戰爭,蘇維埃俄國滿目瘡痍,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1921 年春,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恢復自 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等,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 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 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 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進行 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農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致使蘇聯農業生產長期停 滯。 1936年,蘇聯公布新憲法,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
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 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 隨著時間推 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
【作業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寧實施了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 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生產取得巨大成就,建成 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已躍 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大 大縮小。
(3)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農業、輕工業長期 落后。啟示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展開論述,注意史論結合、 語言流暢、邏輯清楚,言之有理即可。
【設計意圖】本題設置真實任務情境,立足歷史解釋,滲透史料實證意識, 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本題是選做題, 屬于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拓展提升 學生綜合探究能力,可引導學生利用假期去完成。
3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根河市| 土默特右旗| 塘沽区| 新干县| 雅安市| 余江县| 安庆市| 临武县| 芒康县| 西吉县| 浦江县| 巢湖市| 克拉玛依市| 和政县| 恩平市| 德庆县| 旬邑县| 宁强县| 金坛市| 武义县| 敦煌市| 宜宾市| 汝阳县| 英吉沙县| 宝应县| 万荣县| 奉新县| 科技| 乐昌市| 洱源县| 玛纳斯县| 安化县| 石阡县| 南安市| 宜兰市| 淮北市| 贡嘎县| 黑龙江省| 太保市|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