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年版) 》《天氣與氣候》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業設計目錄一、單元信息............................................................................................................2二、單元分析............................................................................................................2(一)課標要求........................................................................................................2(二)教材分析........................................................................................................3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3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4五、 課時作業........................................................................................................... 5第一課時 多變的天氣 5第二課時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6第三課時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8第四課時 世界的氣候 9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11(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11(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13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地方課程+ 校本課程 天氣與氣候單元 組織方式 團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多變的天氣 多變的天氣2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3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4 世界的氣候 世界的氣候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的要求,學生需要初步認識 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和工具,面對世界、中 國出現的資源、環境和發展的問題。本章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與人類 生活的關系,也是屬于學習區域地理的根底,屬于地理后續學習的基礎。課標具 體要求見表 1。表 1 “天氣與氣候”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標 準 活 動 建 議1、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看懂氣溫曲線與降水柱狀圖 3、掌握世界氣候分布規律 4、看懂等溫線與等降水量線的分布規律 5、能初步說明天氣與氣候在地理環境形 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舉例說 明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總結出各種氣溫曲線和降水 柱狀圖的情況,題目中展現出 對其的考察 3、作業中體現2022年3月31日 實踐活動環節,讓學生自己動 手去測量出氣溫。并且感受在 此溫度影響下,人類生活受到 什么影響。((二)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2、內容分析《天氣與氣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的內容,主要涉 及到天氣和氣候定義、特點及區別、衛星云圖、天氣符號和天氣預報、氣溫和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及成因等要點。《天氣與氣候》是七年級地理的基礎章節,是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基礎之 一,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經驗和年齡特點,盡可能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生動化。 教材通過大量與天氣、氣候有關的圖片、課堂活動讓學生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 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通過對祖國、家鄉天氣情況的查找和預報, 加強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能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 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加強人地協調發展的意識,從此學會關注環境與人類 的密切關系。3、學情分析當前初一學生的思維發展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 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積極動腦 。天氣與氣候學生在小學 的自然課中有一定積累,但由于不同學生的觀察積累素養不同,所以作業設計 中要突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學會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1.通過聯系本地的天氣變化、氣候特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比學習 天氣和氣候,培養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介紹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產生 的影響,認識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落實人地協調觀,培養環保意識。2.通 過閱讀氣溫曲線圖以及世界氣溫的分布圖,了解氣溫變化和分布規律,通過閱 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圖,說明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異,培養觀察、分析、推 理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地理實踐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變化, 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3.通過觀看世界氣候分布圖及相應景觀,感受不同氣候 的差異,在頭腦中建立世界氣候分布的空間概念,聯系氣溫和降水特點,結合 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和地形因素,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某一地區氣候特點的能力, 提高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熱愛自然的能力。4.通過單元學習,加強單元知識的整體性,養成觀察、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自然, 熱愛自然的的能力。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選取的主題是“天氣與氣候” 依據的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另外結合一些天氣與氣候的課程資源。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相關課標為基礎,結合其他部分課標要求。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本單元課時作業為四課時,以書面作業為主,書面作業以天氣與氣候為主題,結合中國地理,重在考 查讀圖、析圖、用圖能力。本單元作業類型有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 有選擇、填空等題型,基于雙減的背景,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單 元作業由3組選擇題和1組填空題合題組成,實踐作業1組。重在考查知識的整 體關聯,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學生的綜合素養。本單元作業體例見表 2。表 2 “天氣與氣候”單元作業體例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多變的天氣 6題 選擇題3題 填空題1題 實踐題1題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6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6題世界的氣候 6題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選擇題、填空題、活動題等時 間 10分鐘以內 15分鐘以內(A) (D) (B) (C)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多變的天氣一、作業內容第一部分:基礎作業1.小華同學看到下列天氣符號,其中做法正確的是( )(.)野外露營(.)出海捕魚(.)減少外出(.)室外踢球2.2022年1月19日早晨,小華出行,發現受大霧影響,滁州周邊多條高速公路采 取封閉措施。此事說明( )A.天氣影響生產 B.天氣影響汽車生產C.天氣影響戰爭 D.天氣影響交通3.2022年1月17日,受霧霾天氣影響,安徽省多地空氣質量持續惡化,下列做法 對減輕霧霾有效的是( )①節約用水 ②大量燃放煙花爆竹③綠色出行 ④盡量少吃路邊燒烤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衛星云圖上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 白色表示云雨區。當滁州為綠色時,說明滁州地區當時是( )A.晴朗天氣 B.陰雨天氣C.陰轉晴天氣 D.晴轉陰天氣第二部分 拓展性作業1.讀“下面合肥天氣預報圖” ,回答問題。合肥市5月4日的溫差是__________, 5月6日的溫差是___________,由此可 以發現晴天與陰天相比較,溫差較大的是_________2.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天氣的諺語? (寫出3個)二、時間要求:10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認識天氣符號會讀天氣預報圖能看懂衛星云圖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天氣符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 學習地理的興趣 ,培養學生們的人地協調觀;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提升學生 們的區域認知能力,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思維能力。通過他們的實踐活動,使他 們學會判讀簡易的天氣預報圖,促進他們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第二課時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一、作業內容第一部分:基礎作業1.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年變化B.一個月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叫月平均氣溫C.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日變化D.氣溫日較差是指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2.地理課上,老師告訴同學們“白天外出一定要避免這個時候,通常這個時候的氣溫是一天中最高的,同學們要注意防暑。 ”老師說的“這個時候”最有可能的是 ( )A.2 點 B.1 點 C.14 點 D.11 點3.讀“滁州市7月某日天氣預報圖” ,回答下列兩題。周一 7月12日 周二 7月13日 周三 7月14日 周五 7月15日 周六 7月16日27~34℃ 27~33℃ 26~35℃ 26~36℃ 24~37℃(1) 該時間段,最低氣溫可能出現在 ( ) 日A.12 B.13 C.15 D.16(2) 根據天氣預報圖并依據你的生活體驗判斷,這段時期所處的季節可能會出現 ( )A.寒風瑟瑟隨雨雪B.山花爛漫C.赤日炎炎似火燒D.楓葉紅了第二部分:拓展性作業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回答下列問題。1.讀圖可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_____ ,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 (地形、緯度、海陸) 的差異。2.某登山團隊準備開展登山活動,出發時測得山腳處氣溫是 30℃,登上山頂后測 得山頂的氣溫是 18 ℃,根據所學知識,此次活動登高了( )A.2000 米 B.800 米 C.600 米 D.100 米二、時間要求:10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氣溫的概念讀懂等溫線分布圖計算溫差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讓初中學生理解氣溫的相關概念,通過對日常現象的感受讓學生掌握氣溫知識, 發現地理規律,通過生活中具體事例,感受氣溫的變化規律,通過地圖創設情境,讓 同學們掌握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及氣溫垂直變化的計算方法。第三課時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一、作業內容第一部分 基礎作業1.下圖為安徽省滁州市2021年全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其降水季節分配特點是 ( )A.各月降水分配較均勻 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幾乎無降水2.寒假小華坐大巴回奶奶家,正好坐在靠窗的位置,他用嘴對著窗玻璃呵一口氣,窗玻 璃上會出現 ( )A.水汽 B.什么也沒有 C.小水滴 D.一層冰3.小華觀察地理書上的降水分布圖,其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沿海地區降水少 B.赤道地區降水少C.大陸內部地區降水少 D.山地背風坡降水多4.小華在哪個地區能夠感受到海陸分布對降水的有明顯影響 ( ) 。A.低緯度地區 B.中緯度地區C.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 D.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第二部分 拓展性訓練1.讀下面四幅降水量柱狀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圖是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B.②圖是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較少,這類地區分布在大陸內部C.③圖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分布規律是回歸線附近大陸內部和西岸D.④圖是熱帶沙漠氣候,在世界上的分布僅限于亞洲的南部和東南亞2.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 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上。兩極地區年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下。(2)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降水 (多、少) 。(3)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比沿海地區降水 (多、少) 。(4) 安徽省位于中國的東部地區,降水的分布特點是 ; 水汽主要來自于海洋的 季風輸送。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降水柱狀圖分析特點世界降水分布特點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節內容旨在讓學生知道降水的定義及降水量的測量方法,會觀察降水量柱狀圖, 說明降水的變化規律及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 通過閱讀、繪制降水量柱狀圖,進 一步學習將數字信息加工成圖像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降水對生產、生活的重要影響, 關心并樂于探究現實中的地理問題。第四課時 世界的氣候一、作業內容第一部分:基礎作業1.《晏子使楚》中有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桎”,其原因 是 ( )A.氣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2.“才從塞北踏雪來,又向江南看杏花”,詩中南北景觀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海陸位置C.經度位置B.緯度位置D.地形地勢3.2022年冬奧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北京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4.此圖為早春時節西藏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附近的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1) 我國西藏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 )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高原山地氣候(2)圖片中“山上雪連綿,谷中桃花源”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海陸位置C.經度位置B.緯度位置D.地形地勢第二部分:拓展性訓練1.2022年1月15日,從全球衛星云圖上看到,南太平洋上綻放出了一朵“花” ,原來 這是太平洋島國湯加發生了罕見的火山噴發(1) 此時,湯加所處的季節以及地中海沿岸對應的氣候特點是 ( )A.冬季;低溫少雨 B.冬季;高溫多雨C.夏季;溫和多雨 D.夏季;炎熱干燥(2) 湯加容易發生火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讀下面兩種氣候類型圖,回答問題:AB(1) 圖中兩種氣候類型的名稱是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2) A氣候降水集中在______季,這種氣候對種植水稻_______ (有利/不利)。(3) 圖中兩種氣候類型中位于大陸東岸的是_____,位于大陸西岸的是_____ (填字母)。(4) 在2022年春晚中,音舞詩話節目《憶江南》被譽為”唱念俱佳,賞心悅目的春晚 清流” 。我國江南對應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作業時間:15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影響氣候的因素考察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布了解氣候類型的特點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諺語考察了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在農業中的 應用,將語文中的詩句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利于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考察了影響氣 候的主要因素。最新時事熱點考察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 感。考察學生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的能力,即氣候類型圖的判讀。及主要氣 候類型的分布和特點及其對農業的影響。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第一部分 基礎訓練 1.在某日的中國城市天氣預報圖上,滁州的天氣符號和氣溫狀況如圖所示,說明滁州 的天氣情況( )0℃—8℃A.多云轉晴,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8℃B.晴轉多云,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8℃C.多云轉陰,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8℃D.晴轉陰,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8℃2.下圖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7月等溫線圖,甲、乙位于同一緯線上,虛線為陸地與海洋的 分界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處氣溫高于乙處B.甲、乙兩處氣溫相同C.甲處為海洋,乙處為陸地D.甲處為陸地,乙處為海洋3.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意大利的氣候特點是 ( )A.溫和少雨B.寒冷干燥C.溫和濕潤D.炎熱多雨4.讀世界氣候圖,回答下列問題(1) A地區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B、C、D四種氣候中屬于夏雨型的是________屬于年雨型的是________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 (填字母);(3) 造成C、D兩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拓展性訓練1.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鳥巢上空現“立春SPRING”焰火,此時非洲赤道以南的大草原上的景觀是 (A.草木枯黃C.冰天雪地)B.草木蔥綠D.高溫多雨2.每天晚間播報的天氣預報中,各地的氣溫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請學生們結合書本 中的講解以及查閱相關資料,選擇滁州市的某一天,測量出日平均氣溫,并繪制氣 溫曲線圖。(二)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滁州市某天的天氣預報來考察學生對天氣符號的掌握情況,并且與最近發 生的熱點話題相結合來了解世界各地的氣候特點,讓學生可以將學習的知識與實際 生活相聯系。組織學生測量每日平均氣溫,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基礎1 選擇題 1 √ 易 原創 15分鐘基礎2 選擇題 2 √ 中 原創基礎3 選擇題 4 √ 中 原創基礎4 填空題 4 √ 中 原創拓展1 選擇題 4 √ 中 原創拓展2 實踐題 2 √ 中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