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2022課程標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2022課程標準)

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第二章《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陸地和海洋
單元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單元大任務 課時內容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 課時安排
運用地圖及其他 地理工具,觀察 并描述地球表層 陸地、海洋的基 本面貌,解釋世 界火山、地震的 分布與板塊運動 的關系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 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 綜合思維 1
七大洲四大洋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1
板塊構造學說 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綜 合思維 1
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 “世界地 理”的范疇,課標具體要求見表1。
表 1 《陸地和海洋》內容要求
1.海陸分布 · 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陸變遷 ·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 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
大洲和大

) (
七大
洲和四大洋
) (
滄海
桑田
大陸漂移

塊的運動
) (
海陸的變

)(二) 教材分析
1. 知識框架
(
地球?
水球?
)
(
陸地和海洋
)
2.內在邏輯
本單元的知識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圖》的拓展, 是實際運用地圖知識的基礎性 實踐活動,特別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 是學生建立全球海陸空間分布 構架的基礎, 為今后地理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大洲大 洋”一節主要介紹了世界的海陸分布,是從靜態視角認識全球的海陸面貌,“海陸 變遷”是從歷史長河中以動態視角認識地球表面海陸的運動和變化。
本章教材設置了兩節內容:大洲和大洋、海陸的變遷。本單元設計把這兩節內 容整合為三個專題:專題一——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專題二—— “七大洲四 大洋”;專題三—— “板塊構造學說”。這三個專題始終圍繞著“認識地球表面的 海陸分布狀況以及它是不斷變化的”這一主題進行。
3.學情分析
有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知識作為鋪墊,且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 力豐富,對未知世界和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容易接受具體的、直觀的事物和 現象, 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新知識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 但是他們歸納 總結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強,認知水平有限,知識的遷移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還有 待提高,讀圖的方法還沒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重點在學習方 法、讀圖、析圖、用圖、繪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依據課標、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表2。
表2 《陸地和海洋》的單元作業目標
單 元 作 業 目 標 要 求
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意圖,知道全 球海陸分布的特點和面積比例 了解(★)
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了解(★)
在世界地圖上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并說 出分布特征以及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 能力。通過畫世界地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解(★★★)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的 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探索自然 界奧秘的精神
應用(★★★)
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 聯系,強化地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增加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地 理學習打下基礎
應用(★★★)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陸地和海洋作業結構:
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
題量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 2組 3組
七大洲四大洋 1組
板塊構造學說 1組
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作業
選擇題、填空題、判斷改錯題、綜合題、操作實踐題
時間 15分鐘以內 30分鐘以內
五、單元作業設計流程
(

價設

和作
業解析
) (






) (






)選 取
情 境
素 材
六、課時作業
第一課時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
作業1
(一) 作業內容:
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是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我國從烏克蘭大量進口玉米,滿載玉米的貨船由烏克蘭的黑海港口出發,一般經 土耳其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南 海,到達我國沿海港口。請在上圖中畫出貨船從烏克蘭到中國的海上航線,并觀察 沿線經過的海峽、島嶼和半島的形態特征,用文字描述。
答:海峽: ; 島嶼: ;
半島: 。 2.中烏之間有鐵路相連,而中國進口烏克蘭的糧食基本采用海上運輸的方式,請參 考下表“長距離運輸時鐵路運輸與海運在載貨量和運價方面的比較”,并結合所學 海陸比例相關內容分析海運的主要優勢。
運輸方式 載貨量 運價
鐵路運輸 單次運量可達上千噸 比較低
海運 單次運量可達幾萬至幾十萬噸 低
答:
(二)時間要求: 10分鐘
(三)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認識海峽、 島嶼和半島 等,總結它 們的形態特 征 能在圖中找出烏克 蘭、中國和沿途經 過的海峽、海、運 河等 (6分) 找到部分信息 2分 A等級: 10-12分 B等級: 6-9分 C等級: 0-5分
找到全部信息 2分
準確、規范、美觀 的畫出航線 2分
能在圖中找出貨船 沿線所經過海峽、 島嶼和半島,觀察 它們的形態特征并 用地理語言準確描 述出來 (6分) 找到沿線經過的海 峽、島嶼和半島 2分
觀察海峽、島嶼和 半島的形態特征 2分
用地理語言準確描 述海峽、島嶼和半 島的形態特征 2分
2 結合實例, 說出海洋對 人們生產生 活的影響 能通過表格觀察得出長距離運輸時海運 的載貨量比鐵路的大 (2分) 2分 A等級: 6-8分 B等級: 3-5分 C等級: 0-2分
能通過表格觀察得出長距離運輸時海運 的運價比鐵路的低 (2分) 2分
知道海洋比陸地面積大,海洋是相互聯 通的,陸地不完全相互聯通,由此推測 得出:海運到達的范圍比鐵路大 (2分) 2分
用規范的語言有條理的寫出答案 (2分) 2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2A; 良好: 1A1B; 合格: 1A1C或2B; 不合格: 2C或1B1C。 評分說明:兩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四)作業解析:
1.航行路線:從烏克蘭出發,沿著題干所給出的海洋、海峽、運河一直畫到中國。 (航線繪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航線除了起點與終點處和陸地相連,其他部分不能 與陸地連接;海上航線要用虛線表示;繪畫航線時要清晰;航線要按照題干經過地 區的順序繪制)。
海峽、島嶼和半島的形態特征:①海峽:兩塊陸地之間狹窄的水上通道;②島嶼: 四周被水包圍的面積較小的陸地;③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環水的陸地。 2.海運運載量大,運價低(從表中對比可以得出),海運能到達的地區比鐵路運輸 更多(因為海洋面積比陸地大,且相互聯通,通過海洋運輸和港口中轉,貨物可以 到達全球大多數國家;而陸地被海洋阻隔成不同區域,有些區域不能相互聯通,鐵 路無法到達)。
(五)設計意圖:
①提升學生讀圖、析圖和繪圖能力;
②通過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海陸各種形態特征;
③通過時事設計情境,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④結合實例,讓學生感悟到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作業2
(一)作業內容:
伸出右手食指(或者右手握筆,如圖所示),閉上眼睛,用左手隨意轉動地球 儀,右手食指或筆在地球儀上隨意指,每指一次,睜開眼睛看看指向的是陸地還是 海洋。十次以后,和同學相互交流,看看是指到陸地的次數多還是海洋的次數多? 陸地和海洋分別是多少次?如果重復100次,你能估算出指中海洋的次數大概是多少 嗎?
(二)時間要求: 5分鐘
(三)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認識全球海陸分 布的特點和面積 比例 按照要求正確操作實驗 (10分) 10分 A等級: 15-20分 B等級: 10-14分 C等級: 6-9分 D等級: 0-5分
能用數學學科估值統計方法估算 出海陸大致比例 (5分) 5分
能通過實驗得出海陸分布特點并 能用地理語言描述出海陸面積的 比例 (5分) 5分
等級評分: 優秀: A; 良好: B; 合格: C; 不合格: D。 評分說明:根據具體能力體現評分劃分等級。
(四) 作業解析: 多組實驗證實當轉動十次時: 平均指向陸地三次,海洋七次。
根據數學估值統計方法得出:如果轉動100次指中海洋大約70次(操作時應注意轉動 地球儀時要勻速且不宜過快)。
(五) 設計意圖:
①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②通過實驗幫助學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陸比例;
③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
④利用數學中的估算知識,加深學生對學科交融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七大洲四大洋
(一) 作業內容
天時地利綠色冬奧, 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下圖 是世界歷屆冬奧會舉辦地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判一判:從圖中可以看出,歷屆冬奧會的舉辦地分布在 (北/南)半球,其 中 洲最為集中。因為這里發達國家眾多,能為冬奧會的舉辦提供資金和技 術支持,同時,這里地處 (中低/中高)緯地區,冬季氣溫 ,滿足冬 奧會舉辦地對氣溫的要求。 2.繪一繪:上圖是一副不完整的世界地圖,請先在圖中畫出赤道和南、北回歸線, 然后將剩余的大洲輪廓補充完整,并將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寫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3.填一填:我是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 的大洲,與歐洲合稱為 大 陸,我們之間以 為界;西南部與 洲 相連, 運河開通后,運河成為我和它之間的分界線;東北以 海峽為界與 洲隔海相望;東南與世界上面積最小的 洲隔海相望; 北臨 洋;南臨 洋;東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 洋。 4.說一說:仿照第三題的方法,任選一個大洲向你的同學介紹。
(二) 時間要求: 15分鐘
(三) 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讀圖、析 圖、用圖 能力 根據地圖 判斷冬奧 會舉辦地 所在位置 (8分) 讀圖判斷出冬奧會舉辦地點分 布在北半球 2分 A等級: 7-8分 B等級: 4-6分 C等級: 0-3分
讀圖判斷出冬奧會舉辦地點最 集中的大洲是歐洲 2分
根據地圖判斷冬奧會舉辦地集 中在中高緯度地區,得出冬季 氣溫低的特點 4分
2 七大洲、 四大洋的 分布 畫出重要 緯線和缺 失大洲的 輪廓 (18分) 比較規范的畫出赤道和南、北 回歸線 6分 A等級: 14-18分 B等級: 9-13分 C等級: 0-8分
大致畫出非洲、南美洲、大洋 洲的輪廓 3分
比較精確的畫出非洲、南美洲 和大洋洲的輪廓 3分
準確標出部分大洲、大洋名稱 3分
準確標出全部大洲、大洋名稱 3分
掌握大洲 大洋的相 對位置關 系 (8分) 知道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2分 A等級: 13-16分 B等級: 7-12分 C等級: 0-6分
寫出部分與亞洲相鄰的大洲名 稱及其洲界和相鄰的大洋 2分
完整寫出與亞洲相鄰的大洲名 稱及其洲界和相鄰的大洋 4分
描述所選 大洲和其 他大洲、 大洋相對 位置關系 (8分) 能大致描述選定的大洲與周邊 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 4分
用地理語言準確描述所選大洲 與周邊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 關系 4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3A; 良好: 2A1B或1A2B; 合格: 3B或1A1B1C; 不合格: 3C或2B1C或1B2C。 評分說明:三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四) 作業解析:
1.北,歐,中高,低(根據地圖,可以判斷從南北半球來看冬奧會舉辦地集中在北半 球且在歐洲最為集中,從緯度位置來看,主要位于中高緯度,因為這里冬季氣溫較 低,有利于冰雪項目的進行)。 2.根據所給大洲尤其是亞洲的位置可以判斷出赤道和北回歸線的大致位置,再根據 赤道與北回歸線的距離判斷南回歸線的位置,然后在相應的位置作出大洲輪廓圖。 3.大,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士耳其海峽,
非,蘇伊士,白令,北美洲,大洋洲,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根據亞洲與周圍大 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準確填寫)。
4. 從面積排序、與周邊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以及洲界幾個方面來說明,若能說 出大洲與赤道、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等特殊緯線的關系更佳。
(五) 設計意圖:
①提高學生讀圖、析圖、繪圖能力,進一步強化大洲、 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
②養成空間定位、空間感知、空間想象力;
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課時 板塊構造學說
(一) 作業內容:
2022年5月4日,我國“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并在珠穆朗瑪峰 成功架設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珠穆朗瑪峰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 。結合 “世界部分地區板塊分布圖”,完成下面各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地殼最活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喜馬拉雅山脈位于A 板塊和B 板塊的 (碰撞擠壓/張裂)地帶,因此其海拔處于緩慢 (上升/下降)狀態。 3.仿照上圖,并結合所學板塊知識,畫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形成的示意圖。
(
撞擊前
) (
撞擊時
)4.通過實驗分析板塊交界地帶多地震的原因。 (1)實驗準備:兩塊木板、兩個裝有小半杯水的透明杯子。 (2)實驗過程:將其中一個杯子放在木板中間,另一個杯子放在木板的右側邊緣, 用另一塊木板從右側撞擊放有杯子的木板,觀察撞擊時哪杯水波動幅度更大,撞擊 后哪杯水先恢復平靜。
(3) 通過實驗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板塊交界處地震多發的原因。
撞擊后
(二) 作業時間: 15分鐘
(三) 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結合實例,說 出板塊構造學 說的基本觀點 ,并解釋世界 火山、地震帶 的分布及山脈 的形成與板塊 運動的關系 運用板塊構 造學說的基 本觀點解釋 地理現象 (10分) 知道板塊交界處地殼較活躍 2分 A等級: 12-16分 B等級: 6-11分 C等級: 0-5分
能寫出一個與喜馬拉雅山脈 相關的板塊名稱 2分
能寫出兩個與喜馬拉雅山脈 相關的板塊名稱 2分
讀圖判斷板塊的運動方向 2分
能根據板塊的運動方向,推 測板塊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 響 2分
繪制北美洲 西部落基山 脈形成的板 塊示意圖 (6分) 能寫出與落基山脈形成相關 的兩個板塊名稱 3分
能標出與落基山脈形成相關 板塊的運動方向 3分
2 用實驗解釋板 塊交界處地震 多發的原因 實驗操作能 力 (10分) 按照要求準備實驗物品 2分 A等級: 7-10分 B等級: 4-6分 C等級: 0-3分
按照要求正確操作實驗 6分
通過實驗并結合所學知識解 釋板塊交界處地震多發原因 2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2A; 良好: 1A1B; 合格: 1A1C或2B; 不合格: 2C或1B1C。 評分說明:兩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

一 聯合國徽
)(四) 作業解析:
1.D (由圖可知只有丁處在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2.亞歐,印度洋,碰撞擠壓,上升(由板塊分布圖可知喜馬拉雅山脈地處亞歐板塊 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根據圖中板塊運動方向可知其屬于板塊擠壓碰撞地帶并推其 未來海拔會繼續抬升)。 3.第一步:寫出與落基山脈相關的兩個板塊名稱;第二步標出與落基山脈相關板塊 的運動方向。 4.第一步:準備實驗物品;第二步:按照要求正確演示實驗;第三步:仔細觀察實 驗過程,通過實驗并結合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得出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使 得地震多發。
(五) 設計意圖:
①通過“觀察世界部分地區板塊分布圖”,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②通過對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原因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③通過畫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板塊運動對地貌形態的影響,同時增加趣味性;
④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七、 單元質量檢測 作業1
(一) 作業內容: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是中 國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而提出的一項重要舉措。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 ·古特雷斯曾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推動 了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公平的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 下圖為 聯合國的徽章和“一帶一路”路線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圖二 “一帶一路”路線圖
1.聯合國徽章由一副世界地圖和兩條橄欖枝組成,代表著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與團 結的夢想和希望。它是以( )為中心,方位角等距離的平面投影世界地圖。
A赤道 B北極 C南極 D北回歸線
2.將圖二中的大洲在圖一中用 圈出來,并在圖一中相應位置寫出大洲名稱。 3.聯合徽章中沒有顯示的大洲是: ___________。試推測沒有顯示該大洲的主要原因

4.讀圖一,判斷下列句子是否正確。正確的在()內打√,錯誤的在()內打×,
并在后面的橫線上對劃線部分進行改正。
①從H洲開始向東環繞北冰洋依次經過歐洲、亞洲、北美洲。( )
②F所在的大洋為太平洋。 ( )
③D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 )
④B大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三帶。( )
5. (選做)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境內發生8.1級強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 亡和財產損失。為了切實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中 國地震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地震監測、震害防御、基礎研究等領域開展合 作。請從國家層面說說應該如何應對地震災害。
答:
(二) 作業時間: 10分鐘
(三) 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七大洲、 四大洋的 分布 在變式圖上 準確識別大 洲和大洋 (16分) 根據大洲大洋的輪廓和相對 位置判斷此圖的中心為北極 2分 A等級: 12-16分 B等級: 7-11分 C等級: 0-6分
在不同形式的地圖上根據大 洲輪廓來識別大洲并準確圈 出和填寫其名稱 6分
根據輪廓用排除法得出未顯 示的大洲,并根據溫度帶相 關知識分析其原因 4分
利用地圖判斷大洲大洋之間 的相對位置 4分
2 增強防災 減災意識 從國家層面 分析如何應 對地震災害 (8分) 能說出部分應對措施 4分 A等級: 5-8分 B等級: 3-4分 C等級: 0-2分
能從震前和震后兩個角度說 出應對措施 4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2A; 良好: 1A1B; 合格: 1A1C或2B; 不合格: 2C或1B1C。 評分說明:兩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四) 作業解析:
1. B (根據大洲輪廓得出中心點周圍的大洲為亞洲、歐洲、北美洲,且中心位于海 洋,由此得出中心應為北極點)。
2. 右圖中所展示的大洲為亞洲、歐洲和非洲,根據大洲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可知左圖 中B為亞洲, H為歐洲, A為非洲。
3. 南極洲。原因:由于南極洲氣候嚴寒,沒有常住人口。 4.①√ (由輪廓可知H洲為歐洲,圖一為北極點俯視圖,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即 逆時針方向為東,由此可知從H洲向東繞北冰洋依次經過歐洲、亞洲、北美洲);② ×,印度洋(由輪廓可知F大洋位于非洲以東,應為印度洋);③×,大部分位于南 半球(由輪廓可知D大洲為南美洲,赤道橫穿該大洲北部,因此可得出D大洲應大部
分位于南半球);④ √ (由輪廓可知B大洲為亞洲,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均經過,因此 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 5.地震前:加強對地震的監測;定期舉行地震演習;儲備救災物資;地震發生后: 迅速確定震中;根據地震實際情況及時調派救災人員和物資;及時進行災后救援和 重建工作 (言之有理即可) 。
(五) 設計意圖:
①通過變式圖強化大洲大洋的名稱、輪廓、相對位置和大洲分界線等基礎知識;
②進一步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為以后的地理學習打下基礎;
③體現現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④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作業2
(一) 作業內容:
據報道:北京時間2022年1月15日,島國湯加海底火山發生猛烈噴發,引發地震 和海嘯, 造成多人死亡。 1月18日,湯加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這場突如其 來的災難。結合下圖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湯加是位于 洋上的島嶼國家,屬于 洲。 2.湯加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和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 屬于五帶中的 。
3.根據板塊構造學說, 火山、地震多發生在板塊的交界地帶。湯加地處 板塊和 板塊交界地帶,屬于 火山、地震帶。 4.當地震發生時個人可以采取哪些應急措施?(根據地震時可能所處的環境分析)
5. (選做)試推測火山地震可能帶來的影響。
(二) 時間要求: 12分鐘
(三) 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 能在局部世界地圖中準確判斷并寫出大洲 大洋的名稱 (4分) 4分 A等級: 4分 B等級: 2分 C等級: 0分
2 南北半球、東 西半球和溫度 帶的判斷 能根據經度準確判斷東西半球;能根據緯 度準確判斷南北半球和所屬溫度帶 (6分) 6分 A等級: 6分 B等級: 4分 C等級: 0或2分
3 結合實例解釋 火山、地震帶 的分布與板塊 運動的關系 在地圖中判斷并寫出板塊名稱 (4分) 4分 A等級: 12-18分 B等級: 6-11分 C等級: 0-5分
識記兩大火山地震帶,并判斷圖中所屬的 火山地震帶 (2分) 2分
地震發 生時根 據當時 所處環 境準確 選擇自 救措施 (4分) 能說出地震發生時可能所處的一 種環境類型和所采取的應急措施 2分
能說出地震發生時可能所處的兩 種及以上環境類型和所采取的應 急措施 2分
能結合 所學知 識和課 外知識 分析推 測火山 地震可 能帶來 的影響 (8分) 能寫出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或造 成財產損失 2分
能具體寫出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或財產損失的原因,如:地震時 建筑物倒塌,火山爆發時熾熱熔 流、有毒氣體、巨量火山灰等 2分
能拓展,如:山區地震導致滑坡 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海底地震引 發海嘯淹沒沿海村莊農田,火山 灰導致太陽光照削弱影響莊稼生 長等 2分
能寫出一些有利影響,如:地震 釋放地球內部過多的能量從而保 持某種平衡,火山爆發帶來地下 物質,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可 以發展旅游業,海底火山爆發可 能會塑造新的陸地等 2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3A; 良好: 2A1B或1A2B; 合格: 3B或1A1B1C; 不合格: 3C或2B1C或1B2C。 評分說明:三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四) 作業解析:
1.太平洋,大洋洲(通過澳大利亞作為參照判斷出湯加所屬大洲和所在的大洋)。 2.南,西,熱帶(根據湯加在180°經線附近可得出湯加屬于西半球;根據湯加位于 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可得出湯加屬于南半球且位于熱帶地區)。
3.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順序不限),環太平洋(已知澳大利亞屬于印度洋板 塊和湯加是位于太平洋上的島嶼,推測出湯加是位于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 地帶,且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4.如果是在教室,迅速躲在課桌底下,用書包護住頭部;如果是在高層,迅速躲在 廁所、廚房或墻角,并用棉被或枕頭保護頭部;如果是在一樓或戶外,迅速到空曠 的地方(言之有理即可)。 5.地震的不利影響:建筑物倒塌威脅人生安全;如果發生在山區可能會導致滑坡泥 石流等次生災害;如果發生在海底可能會引發海嘯,淹沒沿海地區等;地震的有利 影響:釋放地球內部過多的能量從而保持某種平衡。火山的不利影響:熾熱熔流; 有毒氣體;巨量火山灰等;火山的有利影響:火山爆發帶來地下物質;火山灰是天 然肥料;可以發展旅游業; 海底火山爆發可能會塑造新的陸地等(從有利影響和不 利影響兩個角度分析,并能發散思維推測一些次生災害。言之有理即可)。
(五) 設計意圖:
①考查學生對大洋洲輪廓的識記程度;
②考查學生能否根據經緯度準確判斷某地區所屬半球和溫度帶;
③利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現實中的地理現象;
④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作業3
(一) 作業內容:
2021年3月23日,“長賜號”貨輪在從中國深圳駛向荷蘭鹿特丹的途中, 駛入 蘇伊士運河后不久擱淺,造成“世紀大堵塞”,影響了廁紙、咖啡等多種產品的全 球供應,國際油價也大幅上升。 根據材料和豎版《世界地圖》完成下列問題。
1.輪船從中國沿海港口城市駛向荷蘭鹿特丹,傳統的航線是從中國(以深圳為例) 出發,進入我國南海(屬太平洋),再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 通過紅海、蘇伊 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從而到達鹿特丹。請在上面的豎版世 界地圖中畫出此航線。 2. “長賜號”的擱淺讓俄羅斯認識到應該繼續開發與其北極海岸平行的航道(如圖 中我國大連走北極航線到鹿特丹),讀圖回答北極航線相對于傳統航線最大的優勢 是什么?試分析北極航線開發困難的主要原因(僅從自然原因分析)。
(二) 時間要求: 8分鐘
(三) 評價設計:
能力表現項目 具體能力體現 賦分 等級
1 七 大 洲 、 四 大 洋 的 分布 能準確在圖中找 到相應的國家、 城市、海、洋、 海峽、運河等并 規范畫出航行路 線 (6分) 能找到中國深圳和荷蘭鹿 特丹以及題干中部分海、 洋、海峽、運河等 2分 A等級: 5-6分 B等級: 3-4分 C等級: 0-2分
能找到中國深圳和荷蘭鹿 特丹以及題干中全部海、 洋、海峽、運河等 2分
找到題干地理事物的基礎 上能規范準確畫出航線 2分
2 海洋對生 產生活的 影響 能從圖中獲取有 用信息 (2分) 直接從圖中所給信息“比 傳統航道減少12-15天” 得出北極航道最大優勢: 航行時間大大縮短 2分 A等級: 7-8分 B等級: 4-6分 C等級: 0-3分
能從自然角度分 析北極航線開發 困難的主要原因 (6分) 能觀察出北極航線大部分 經過北冰洋沿岸 2分
知道北冰洋沿岸屬于北寒 帶,氣溫低海水易結冰 2分
能用地理語言準確表達 2分
綜合等級評分: 優秀: 2A; 良好: 1A1B; 合格: 1A1C或2B; 不合格: 2C或1B1C。 評分說明:兩個能力表現項目先進行分項評分,然后進行總評。
(四) 作業解析:
1.航線繪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航線除了起點與終點處和陸地相連,其他部分不能 與陸地連接;海上航線要用虛線表示;繪畫航線時要清晰;航線要按照題干經過地 區的順序繪制。 2.最大優勢:航行時間大大縮短(從圖中所給的信息“比傳統航道減少12-15天”可 以得出北極航道的最大優勢是航行時間大大縮短) 。主要原因:地處北寒帶,終年 寒冷, 海水結冰時間教長(從圖中可以看出北極航線大部分路段經過北冰洋沿岸海 域,這里屬于北寒帶,最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氣溫低導致海水長時間結冰,給航 運帶來很大的困難。言之有理即可)。
(五) 設計意圖:
①進一步提高學生讀圖、析圖、繪圖能力;
②通過變式圖強化學生對大洲、大洋相對位置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定位和空間 想象能力;
③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④感受海洋開發的重要性。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對應單元 目標 學
完成 時間
序號 類型 難度 來源
了 解 理 解 應 用
1 (1) 選擇 3 √ 易 原創 30分鐘
1 (2) 填空 3 √ 易 原創
1 (3) 簡答 3、5 √ 中 原創
1 (4) 判斷 3 √ 中 原創
1 (5) 論述 4、5 √ 難 原創
2 (1) 填空 3、5 √ 易 原創
2 (2) 填空 5 √ 易 原創
2 (3) 填空 4 √ 易 原創
2 (4) 論述 4、5 √ 中 原創
2 (5) 論述 4、5 √ 難 原創
3 (1) 繪圖 1、3、5 √ 易 原創
3 (2) 論述 2、5 √ 中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安西县| 宁国市| 普兰县| 临江市| 威海市| 张家界市| 丘北县| 思茅市| 福鼎市| 张北县| 门源| 木兰县| 中山市| 灵宝市| 牟定县| 乌审旗| 凤城市| 荣昌县| 开江县| 柞水县| 通渭县| 东辽县| 从化市| 汝阳县| 林州市| 吉林省| 化隆| 天镇县| 贡觉县| 西乡县| 宝应县| 庆城县| 岢岚县| 临湘市| 芒康县| 达孜县| 申扎县| 永川市| 邵阳市|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