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陸地和海洋》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人民教育 出版社 陸地和海洋單元 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地球?水球? “大洲與大洋”第一課時2 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洲與大洋”第二課時3 滄海桑田 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海陸的變遷”第一課時4 板塊的運動 “海陸的變遷”第二課時二、單元分析(一) 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1 年版) 》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認識世 界”中“陸地與海洋”部分,屬于“世界地理”的范疇,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表 1 “陸地與海洋”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標 準 活 動 建 議1.海陸分布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 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 2.海陸變遷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 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 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 關系。 開展拼圖游戲、模擬演示 等活動。例如,開展七大洲、 四大洋拼圖游戲; 自選實驗材 料或使用計算機,模擬海底擴 張、大陸漂移。說明“知道板塊構造學說……”一項,要注意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的培養。(二) 教材分析1. 文本內容《大洲和大洋》、《海陸的變遷》一課出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題標準實驗教科 書《地理》七年級上冊中的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二節,第一節是學生認 識地球的開始,也是學習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礎,是對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總體描述。 內容包括海陸分布、陸地海洋一些基本概念、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需要熟練掌握 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分布對今后學習其它知識十分重要。第二節是第二章的重要組 成部分,是在第一節靜態分析海陸分布的基礎上,動態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其重點應該放在兩個學說上。編者的意圖是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地球 面貌的變化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2. 知識框架圖1“陸地和海洋”知識框架3. 內在邏輯區域地理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從不同的尺度劃分來看,人教版 初中地理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分別為: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內 容則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者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地理學一般的分析綜合、 歸納概括、區域對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國家 (地區) 的概貌及其內部差異, 并闡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點。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 海陸分布、海洋、地表、氣候、種族和民族。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作為世界地理總論、區域地理的基礎,本部分知識的內在邏輯如 圖 2 所示。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主要講 述世界的海陸分布。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與分布是本課的重點內容。第二 節《海陸的變遷》則側重于科學觀念和科學史教育,以及科學興趣和科學方法的培 養。內容包括“滄海桑田” 、“大陸漂移說” 、“板塊的運動”三部分。從橫向整 合的角度來看,這兩節內容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從縱向聯系來看,七年級下冊 世界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八年級下冊中國區域地理也是本章內容的細分, 也是學習七年級下冊世界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八年級下冊中國區域地理的 基礎。(板塊的運動陸地和海洋相互聯系海陸分布—大洲和大洋地球?水球?七大洲和四大洋板塊的運動七下、八上、八下海陸變遷滄海桑田大陸漂移說基礎細分)圖2“陸地和海洋”內在邏輯(三) 學情分析智力因素方面: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聽說或者了解過七大洲、四大洋,但不 系統。非智力因素方面:七年級學生剛接觸地理,對地理課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積 極性很高,熱衷參與課堂活動并喜歡表現自己,因此教學任務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 的學習興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1.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比較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到全球海陸分布 及海陸面積比例。能夠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通過學 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養成讀圖、填圖、拼圖、繪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地 理問題的習慣,達到靈活運用掌握的目的。2.通過運用地圖說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知道世界主要山系及 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能夠運用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學說解釋一些地理現 象,說出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3.通過教材的組圖和資料補充,能夠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增 強求知欲,得到一次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通過對“地球” “水球”名稱的理解,使學生養成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精神,體會 到要用科學的觀點去認識事物。通過在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中,體會團結協作的 力量。4.通過畫圖,拼圖這一實踐作業,讓學生通過繪一繪、認一認、拼一拼等實 踐活動考查了學生的繪圖、讀圖、用圖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增強地理實踐力, 實現活動育人目標,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5.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強化 世界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到地理各自然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著的,構建整體 性觀念。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選取的主題是“陸地與海洋” ,屬于世界地理,依據新課程標準, 緊扣教材內容。兼顧群體特點與個體差異,設計可供選擇的差異化作業,增強 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作業設計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讓學生學會交流, 培養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根據學情,合理確定作業難度,做到不同難度作業 題的題量比例分布適應,并且要符合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減負” ,設計合理的 地理作業,確保學生作業時間在合適的范圍內,充分保證學生睡眠時間。讓學 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為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本單元課時作業為四課時,每個課時都包含的有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主要注重基礎知識考 察,結合地圖,重在考查讀圖、填圖、析圖、用圖能力;實踐作業則主要注重 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繪圖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而單元作 業類型則有書面作業和綜合作業,其中書面作業有繪圖、選擇、填空、判斷、簡答等題型。并且基于雙減的背景下,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本單 元書面課時作業由 1-3組基礎性知識選擇題和 1 組能力綜合體題以及1組合作 實踐題組成;分別對應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提高,動手操作這三方面培 養。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由 3-4組題組成;選擇題和綜合題均以綜合形式呈現, 重在考查知識的整體關聯,對知識的運用遷移能力,學生的綜合素養。本單元 作業體例見表 2。表 2 “陸地和陸海洋”單元作業體例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 作業題量 地球?水球? 2—3 組 選擇題 2-3 組 判斷題1—2組 活動題 1 組七大洲和四大洋 2—3 組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 2—3 組板塊的運動 2—3 組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性作業繪圖、拼圖、選擇題、填空題、判讀題、活動題等時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明確作業目標、選取情境素材、設定問題 任務、評價標準和方式設計。五、課時作業第一節大洲和大洋第一課時 地球?水球?作業 1:題組A 夯基礎一、作業內容1. 2021年,我國在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酒泉衛星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 船。此次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的三名航天員也將在空間站進行時間長達6個月的在軌 任務。那么下圖中能正確表示航天員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海陸面積比例的是 ( )2. 下面四幅圖分別是東、西、南、北四個半球,其中屬于北半球的是( )二、時間要求:3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題正確知道海陸面積比例了解海陸半球分布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利用時事熱點為背景,考查地球海陸面積分布比例。通過圖片,結合不同半球 能夠描述出世界海陸分布不均勻的特點,進而加深一下,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 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作業 2:題組B 練能力一.作業內容根據下面的半球圖,比較各半球海陸面積的大?。?br/>(1) 南北半球對比,陸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而_____半球的海洋面積比較 廣闊。(2) 東西半球對比,陸地主要集中在_____半球,而_____半球的海洋面積比較 廣闊。(3) 任意半球中,陸地面積_____海洋面積。 (填“>”或“<”) 。(4) 北極周圍是_____,而南極周圍是_____ (陸地、海洋) 。二、時間要求:4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題正確能夠看圖、析圖答題正確歸納海陸分布特征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時內容主要是使學生認識世界的海陸分布,所 以本題目利用半球海陸分布圖來描述海陸分布特點,注重考查學生析圖、看圖、 用圖的過程及其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思維,延展學生思維, 進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掌握。作業 3:題組C 提素養實踐作業:設計地理手抄板:簡單繪制任一半球海陸分布地圖,并向其他組同學作簡要介 紹。在此處繪制各半球海陸分布圖 :介紹詞:二、時間要求:8 分鐘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地球海陸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其科學探究的精神。第二課時 七大洲和四大洋作業 1:題組A 夯基礎一、作業內容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20:30(2020年地球一 小時時間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 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共同表達呵護地球家園的決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活動凸顯"數字化"特色,也更顯保護自然的重要性。而2021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是"為地球發聲"。(1) 熄燈接力是從B____洲開始,經A____ 洲、D歐洲、E___洲、C___洲,最后 到F___洲西海岸結束。(2) 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大洲是___;面積最小的洲是___。(3) 因該處無人類定居,熄燈儀式未涉及的大洲是___洲。(4) ①是___洋,它的面積幾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②是___洋。(5) A大洲和E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運河;F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運河。二、時間要求:3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清楚認識七大洲輪廓圖,正確說出大洲名稱正確歸納七大洲四大洋面積大小清晰知道大洲分界線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讓學生關注一下“地球一小時”活動,然后通過大洲大洋圖片,結 合所學知識掌握大洲大洋的分布特點及面積大小,大洲分界線;進而加深一下大洲 輪廓印象,這也是課程標準要求作業掌握的要緊扣基礎性。作業 2:題組B 練能力一.作業內容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即2022年北 京冬季奧運會,計劃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開幕,2月20日星期日閉幕。屆時會有來自各大洲的選手來參加運動會。(1) 舉辦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大洲是________;主要位于_____ (半球) 。它與②___洲的分界線是_____、烏拉爾河、_____、_____、黑海、_____。(2) 北京冬季奧運會舉辦期間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________;全在北半球且無 陽光直射的大洲是________。(3) 七大洲中,被赤道穿過大陸的有________、________。(4)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____。(5) 下列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A.北半球陸地面積小于南半球陸地面積 B.西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東半球陸地面積C.西半球陸地面積大于北半球陸地面積 D.任一半球海洋面積大于其陸地面(6) 位于歐洲、非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的大洋是______。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二、時間要求:4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題正確能夠結合地球公轉答題能夠結合經緯度正確認識大洲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地圖是地理的語言,讀懂圖,理解圖是做題的關鍵,結合第一章地球和地 圖的內容和本節內容的知識學習,綜合開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效的把兩者內 容融合連接,做到知識遷移,才能更好的學習接下來的地理知識。作業 3:題組C 提素養實踐作業: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動手操作:拼圖游戲:按圖2.1尺寸準備一張白紙,再沿圖內分割線將白紙剪成6個三角形, 并將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四個洲的名稱填注在空白三角形內,最后將6個三 角形按目前大洲分布位置粘貼于下面方框內 (南極洲除外)。并要求在圖2.2畫出南 北回歸線、南北極圈、20°W、160°E經線。二、時間要求:8 分鐘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質,學 生要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讓學生掌握生存與發展的技能。因此,設計一些有 利于人際溝通的作業,讓學生學會交流,分享創意和成果,培養樂于合作的團隊精 神。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第一課時 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作業 1:題組A 夯基礎一、作業內容1.下列現象能說明海陸變遷的是 ( )A.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B.喜馬拉雅山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C.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D.南極洲分布的緯度最高大陸漂移假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經是統一的巨大陸塊,稱之為泛大陸,中生代開始分裂并漂移,逐漸達到現在的位置。據此,完成 2-3 題。2.下圖為海陸分布狀況圖,按時間先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3.下圖中海牛和鴕鳥的分布,證明了 ( )A.各大陸一直處于分離之中 B.大陸是在不斷漂移的C.兩個大陸的自然環境完全相同 D.各大陸一直都是一個整體二、時間要求:3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確規定時間內完成掌握基礎性海陸變遷知識點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本組題目的設計主要考查學生對海陸變遷這一節內容基礎知識 的掌握情況,知道海陸變遷的原因,并能夠學以致用,解釋有關地理現象。知道大 陸漂移假說的內容及證據,感受科學探究的魅力。作業 2:題組B 練能力一、作業內容運用大陸漂移假說解釋南極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的原因?二、時間要求:4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知道大陸漂移假說的內容運用大陸漂移說清楚的解釋相關地理現象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組題目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通過解釋南極煤炭資源豐富的原因, 加深對大陸漂移說的認識,掌握科學推理的過程與方法。作業 3:題組C 提素養一、作業內容模擬演示大陸漂移,步驟如下:(1) 準備 1 張紙,一盆水;(2) 把紙隨意撕出大小不同的幾塊,整體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水盆中,輕輕動一下水 盆,觀察七大洲的位置是否移動?二、時間要求:8 分鐘三、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根據課程標準的實施活動建議, 自選實驗材料,通過實際動手操作,模擬大陸 漂移的過程,讓學生感知教材P40圖2.18大陸的漂移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培養其科學探究的精神。第二課時 板塊的運動作業 1:題組A 夯基礎一、作業內容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 )A.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亞歐板塊 D.美洲板塊 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發生多次2.8級至6.4級地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此次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運動 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C.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D.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張裂運動3.下列哪個地理事物也是因為上述板塊運動所形成的 ( )A.地中海 B.阿爾卑斯山C.紅海 D.喜馬拉雅山二、時間要求:3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確規定時間內完成知道由于板塊運動方向不同會形成山地和海洋等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板塊構造學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地質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組成,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 震,六大板塊的名稱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 塊、南極洲板塊,板塊運動方式有碰撞擠壓和張裂拉伸,在六大板塊中,太平洋板 塊幾乎全部為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陸地,又包括海洋。作業 2:題組B 練能力一、作業內容下圖為板塊構造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 圖中①為亞非分界線________運河,位于非洲板塊和______板塊交界處。(2) 新西蘭位于________洲,地處________火山地震帶,多火山和地震。二、時間要求:4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答案正確準確讀圖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要能夠說出著名山系、海洋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 動的關系。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板塊運動學說的掌握,知道六大板塊的名稱、板塊 運動兩種形式及其與火山、地震帶的關系。通過讀圖填空,進一步提高學生獲取知 識的技能。作業 3:題組C 提素養提示: 以下題目,任選一題完成。1. 在課本P36已經畫完成的圖2.12 七大洲幾何輪廓圖上,參照課本P42圖2.22 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以下任務:(1) 簡單勾畫出六大板塊,并填寫板塊名稱;(2) 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分布。(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2. 某班同學在學習“板塊的運動”時,用紙張和書本做了一個實驗。閱讀實驗方法 及示意圖,回答問題。(實驗) 課桌上有一本書和一張紙如圖1,用手擠壓書本,觀察書本發生了什么變化;如圖2,用手向兩側撕拉紙張,觀察紙張發生了什么變化。(1) 實驗中的紙張 (書本) 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塊,圖1實驗反映了板塊的碰撞擠壓 運動,這一運動會形成山脈,如下面世界局部板塊示意圖中的A、B兩座山脈的形 成。A、B兩座山脈中,代表喜馬拉雅山脈的是____ (填字母) ;圖2實驗反映了板塊 的____運動。(2) 根據上面世界局部地區板塊示意圖回答問題。①圖中甲是____板塊,丙是____板塊;②C是____海,根據板塊運動方向來推斷,C 將會不斷____ (填“縮小”或“擴大”) ;③D是紅海,根據板塊運動方向推斷,D將會不斷____填“縮小”或“擴大”)二、時間要求:8 分鐘三、評價設計第1題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規范作圖清晰反映六大板塊及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分布第2題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操作規范準確讀圖答案正確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1題,考查板塊運動的掌握情況,通過學生自己畫圖、填圖,既增強學生的繪 圖能力,又能加深對六大板塊的名稱、位置的印象,為解釋相關地理現象夯實基礎。第2題, 以板塊運動為材料,考查板塊運動運動產生的影響,考查學生對板塊 構造學說及板塊運動產生影響的理解與掌握。本組題目的設計,主要是想通過動手 實踐,讓學生感受板塊運動的原理,并能借助身邊的材料加以實驗證明,活學活用,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其科學探究的精神。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一、選擇題1.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 )A.①大陸、②海灣、③島嶼、④海峽 B.①島嶼、②半島、③海峽、④海灣C.①半島、②海峽、③島嶼、④海灣 D.①大洲、②海峽、③半島、④洋2.讀下圖,X以東是大洋,以西為陸地;Y以東為北美洲,以西為大洋。XY之間為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日本和厄瓜多爾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讀日本和厄瓜多爾位置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圖2)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 ( )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 B.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 D.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洋板塊的張裂4.歸納世界地震頻發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塊交界處 B.位于板塊內部 C.位于大陸邊緣 D.位于海陸交界二、判斷題1.根據大陸漂移假說,大西洋的面積可能會縮小。 ( )2.大陸漂移學說發現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東岸與南美洲西岸的輪廓線十分 相似。 ( )三、填空題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1)(1) 寫出圖 1 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A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2) 北美洲與南美洲主要分布在______半球 (東或西),這兩大洲的分界線是 _____________運河;歐洲、_____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亞洲與非 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___運河;(3) 寫出圖2中板塊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4) 根據板塊理論分析,地中海的面積有不斷縮小的趨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活動題根據本章所學知識,嘗試設計“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思維導圖或知識結構圖,并在班級交流展示。(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1 選擇題 1,2 √ 易 改編 30 分鐘2 判斷題 2 √ 易 原創3 填空題 1,2.5 √ 中 改編4 論述題 1,2, 3,4, 5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