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2012 版) .地理》“雙減”背景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作業設計目錄一、單元信息 1二、單元分析 1( 一) 課標要求 1(二) 教材分析 11.知識框架 12.內在邏輯 1(三) 學情分析 2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2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3五、課時作業 4第1課時 獨特的自然環境 4作業1 (必做) 4作業2 (選做) 跨課時作業 5第2課時 極地的科考與保護 7作業1 (必做) 7作業2 (選做) 跨學科作業 10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14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18七、作業設計小結 18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七年級 第二學期 統編人教版 極地地區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獨特的自然環境 “極地地區”第一課時2 極地的科考與保護 “極地地區”第二課時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本章教材內容對應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 》要求是:1.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從地 理位置、自然環境、氣候特征、自然資源等方面,說出南、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 特殊性。2.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二)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2.內在邏輯 (教學內容分析)區域地理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的主要內容,在認識區域中分為“認識世界” 和“認識中國”。《極地地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也是教材最后一章, 是所學世界地理區域的最后一個區域,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教材包括獨特的自(1)然環境、科學考察的寶地、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三方面內容。首先給出了極地地 區的概念,然后結合教材圖10.1南極地區和圖10.2北極地區示意圖,對南、北極 地區的位置與范圍作了簡要的敘述,這是理解“獨特的自然環境”的基礎,從而 引出極地自然環境的獨特性。又因為環境獨特,再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成 為“科學考察的寶地”,有巨大的科考價值。但人類的介入,尤其是一些不合理 的人類活動,導致極地地區遭受極大的破壞,引出“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使 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升華,有效增強了學生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三方面內容環環相扣。本章的學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區 域地理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同時,地理學科 所倡導的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觀在本章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認識區域認識世界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環境保護認識中國獨特的自然環境極地地區的寶地)(三) 學情分析極地地區是本冊課本的最后一章,學生通過前面區域地理的學習,已經基本 具備了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基本的地理現 象,并且了解了區域地理基本的學習方法,了解了各地理要素之間存在的聯系, 這是有利于學習的方面。但是由于極地地區離我們較遠,我們對極地地區的了解 不是太多,所以教師應適當提供充足的圖文資料和視頻資料,創設情境,降低難 度,必要時加以正確引導。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2依據課標、教材內容與結構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以地理核心素 養為導向,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1.能說出南、北極地區地理位置、范圍、自然資源、氣候特征及其自然環境 的特殊性。“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2.能簡單分析極地地區地理位置、地形、氣候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 綜合思維”。3.能在以兩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正確識別方向。“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4.了解人類對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對環境、資 源的保護意識及全球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人地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作業依據地理新課標,緊扣教材內容,參考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學業 水平考試綱要及其“雙減政策”的要求來設計。面向全體,兼顧差異,作業分為 基礎 (必做) 和提升拓展 (選做) 兩個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由易到難,分層設計。設計“高效優質”,“少而精”的作業,避免機械低效作 業。作業設計體現立德樹人的教學宗旨,關注育人價值。作業內容和形式能體現 正確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本單元作業課時為二課時, 課時作業為書面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兩種,重在考查讀圖、填圖、析圖、用圖、地 理實踐力及人地協調的能力。本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類型主要有選擇、填空、簡答 等題型,全部為原創。基于“雙減”的背景,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 本單元課時作業由 2 組題 (必做、選做各一組) 組成。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由 4 組題組成,3 組必做,1 組選做。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統等安排作業時間、難度、 類型,綜合考慮作業批改、分析、講評與輔導、增強作業的整體性、結構性、關 聯、遞進性。統籌確定目標。注重作業設計的探究性和合作性,鼓勵學生參與作 業設計及評價活動,做到作業多樣,評價多元。難度時間適宜,符合國家規定以 及學生身心特點,充分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本單元作業體例見表 1 。表 1“極地地區”單元作業體例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獨特的自然環境 2組 必做、選做各 1組 選擇題1組 (必做) 綜合題2組 (必做) 活動題1組 (選做)極地的科考與保護 2組 必做、選做各 1組時間 15分鐘以內 30分鐘以內題型 書面作業 實踐性作業選擇題 填圖題 填空題 簡答題 活動題(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明確作業目標問題任務設定評價指標和評價實施主體)選取情景素材 設定 進行作業和設計意圖分析3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獨特的自然環境作業1: (必做)(一)作業內容1.選擇題近年來,南極旅游,在我國興起,人們大都選擇在每年的十一月底至次年二 月底到南極地區旅游。據此完成 (1) — (4) 題。(1) 游客們在旅游過程中可能會看到______①北極熊在冰面上散步 ②因紐特人在捕魚③成群結隊的企鵝 ④漂浮的巨大冰川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2) 游客們到達南極大陸,親身體會到了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______A.酷寒、烈風、干燥 B.炎熱、雷雨、暴風雨C.地震、塌方、泥石流 D.干旱、缺水、沙塵暴(3) 游客們選擇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到南極旅游是因為南極此時______A. 處于暖季,有極晝 B. 此時有極夜可以見到極光C. 風力小 D. 降水多(4) 游客們在南極旅游時,了解了南極酷寒的原因______①氣溫低,蒸發量小,帶走的熱量少 ②地處高緯度,獲得的太陽光熱少③絕大部分被厚達2千米的冰層覆蓋,海拔高 ④受海洋影響大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2.綜合題讀兩極地區示意圖,回答 (1) — (3) 題。圖一:北極地區示意圖 圖二:南極地區示意圖(1) 北極地區主要位于______以北,包括______洋及其周邊的亞、歐、北 美三洲部分地區。(2) 在北極地區示意圖上準確標出亞洲、歐洲、北美洲的位置。(3) 在南極地區示意圖上,表示地球自轉的方向應是_____時針方向,假如 4你站在南極點上,那么你的前后左右都是______方。(二)時間要求: 8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規范答題、答案正確能說出南、北極地區地理位置、范圍能在以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識別方向能說出南、北極地區氣候特征及其自 然環境的特殊性能說出南、北極地區特有動物(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分析:1.擇題題(1) 南極地區代表性動物是企鵝;北極地區代表性動物是北極熊;因紐特 人在北極地區。所以本題答案選C。(2) 南極地區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烈風;南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 “白色荒漠”“風庫”之稱。所以本題答案選A。(3) 因為南北半球季節相反,這個時間剛好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 較高, 白晝時間較長,還有極晝現象。所以本題答案選A。屬于新舊知識銜接的 題目。(4) 南極洲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內,太陽高度小,且有漫長的極夜,所以 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小。南極洲被冰雪覆蓋,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很少。南極洲 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所以氣溫更低。故本題答案選B。屬于提升類題 目。2.綜合題(1) 北極地區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周邊的亞、 歐、北美三洲部分地區。(2) 略(3) 在南極上空看,地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極點上,任何一個方向 都是北方。設計意圖: 以上2組作業題主要考查極地地區的位置、范圍、方向判讀、 自 然環境特征、代表性動物等,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填圖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空 間想象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的能力。作業2 (選做) 跨課時作業( 一) 作業內容活動題:讀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問題。某中學七年級學生蒙蒙在“大俠的科普及游記”的公眾號中發現大俠去南極 旅行了 (如下圖) ,由此也萌生去南極旅行的想法。可是,他不知道該做哪些準 備,請你從以下幾方面幫他做個旅行手冊吧!5提示:制作旅行手冊中的注意事項: 1.南極旅行何時去比較合適? 2.考慮南極的自然環境特征,出發時應該準備哪些生活用品? 3.到達南極后將會看到哪些景觀? 4.登陸南極后,生活垃圾該如何處理? (二) 時間要求:10分鐘+ (三) 評價設計評價實施主體: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思路清晰,知識覆蓋面廣能說出南極地區氣候特征及其自然環 境的特殊性了解南極地區的自然及人文景觀認識南極地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分析:1.南極旅行最佳時間是在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因為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這個時間剛好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較長,還有極晝現象。2.去南極所需要準備的裝備有防風和防水的抓絨沖鋒衣,輕薄羽絨服;保暖 的褲子;雨褲;泳裝;防曬裝備;暈船藥品和個人常備藥;防水的攝影裝備等。 因為南極地區酷寒、大風、干燥等自然特征,需要準備與之相適應的生活物品。 本題考察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是本課的重點。63.將要在南極看到冰山、企鵝、科考站等景觀。考查南極地區的自然和人文 景觀。4.可以做好垃圾分類,產生的垃圾全部帶回等,言之有理即可。本題提示學 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也能起到讓學生以身作則,愛護環 境從我做起,從而達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的。完成本題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起到督促學生預習第二課時的作用。屬 于跨課時作業。作業展示:設計意圖:本題屬于原創,是提升、拓展性作業,旨在以“實踐探究性”活動來檢測學 生的學習效果。通過設計旅行手冊的方式,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分組完成,集思廣 益。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旅行手冊中需要考慮去南極的時間、隨身 攜帶的生活用品、將要在南極看到什么景觀以及生活垃圾怎么處理等問題,這些 問題考查書本中南極地區的自然特征、自然資源及其極地地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從現象到本質的升華。也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最后特別提出南極的生態保護, 要以身作則,反映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地 理核心思想。本題可作為長周期作業來布置,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利用周末 時間完成。本題也是單元質量檢測中的選做作業。第二課時 極地的科考與保護作業1: (必做)( 一) 作業內容1.選擇題極地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為科學考察提供了天然的實驗室,下面是部分科考7站在南極的位置圖和部分南極野生動物圖。據此完成 (1) — (3) 題。(圖1圖3) 圖2(1) 南極科考隊員,有時可能會遇到圖2、圖3中的企鵝和海豹等野生動物, 這些野生動物通常具有什么特點______A.善于飛翔 B.食草動物C.有較厚的脂肪層 D.有五彩斑斕的羽毛(2) 讀圖1,我國四個南極科考站的共性是______①位于高緯度地區 ②有極晝極夜現象③酷寒干燥的氣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 南極是進行科學考察的寶地,被譽為“天然實驗室”。因為這里______①地下儲存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②地上存有大量固體淡水資源③自然環境原始、獨特 ④陸地上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4) 在開發和利用南極的過程中,下列行為可取的是______A.去南極海域大量捕殺鯨魚 B.大規模開發南極礦產C.在冰雪中扔廢棄物 D.作為科研與和平利用基地2.綜合題材料一 2022年5月10日,新浪網報道,今年春季,北極地區的科研人員發現, 北極圈附近出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在這里的地面上發現了很多低緯度植物, 這里之前的低矮灌木如今卻出現了越長越高的趨勢。對于這件事,很多科學家表 示:情況不容樂觀。材料二 北極地區示意圖8(1) 產生材料一中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同學們,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以通過做哪些事情來緩解這種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2點)(2) 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的科考站是____,科學工作者在這里進行科考工 作時間一般選在我國的____ (季節)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假如今年6月份你有一項北極科考的任務,6月10日,你將乘坐“雪龍2” 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前往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雪龍2號最有可能是 ___________ (順風或逆向) 行駛;在北極地區,科考隊員偶爾能遇到北極主人。______________(二) 時間要求:10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規范答題、答案正確知道兩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了解兩極地區的科學考察站知道兩極地區資源豐富認識極地地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分析:1.選擇題(1) 南極地區氣候寒冷,動物都有較厚的脂肪層 ,這樣可以御寒。 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C。本題屬于跨課時作業。(2) 目前南極已經建成的四個科考站當中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無極晝 極夜現象,并且只有它位于西半球。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A。本題鞏固了七年 級所學極晝極夜及東西半球的知識點。(3) 南極地區氣候寒冷,陸地上不利于動植物的生長,所以陸地上動植物 資源并不豐富,海洋生物資源相對較好。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A。9(4) 由所學知識可知,南極的生態環境脆弱,在開發利用南極的過程中, 去南極海域大量捕殺鯨魚 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大規模開發南極礦產導致生態 環境遭到破壞;在冰雪中扔廢棄物,會使南極環境污染,ABC錯誤。所以要把南 極地區作為科研與和平利用基地。故選D。2.綜合題(1) 全球氣候變暖 綠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少使用紙張賀卡等。 (2) 黃河站 北極科學考察一般選擇我國夏季,此時的太陽直射北半球,是 北極地區的暖季,并且出現極晝,利于科學考察。(3) 本題考查了6月上海到北冰洋風向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這個知識點 有些難度,6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盛行夏季風,風向由海洋吹向陸地,所以 順風。北極的主人是企鵝,這問比較簡單。設計意圖:以上2組題旨在讓學生知道兩極地區是科學考察的寶地;了解兩極地區的科 學考察站;知道兩極地區資源豐富,進一步了解人類對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及全球意識。使學生初步 形成“人地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業2: (選做) 跨學科作業 (地理+美術+語文)( 一) 作業內容:材料一:為什么要開展南極科考?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從四個方面回答了我國研究南極的動機:第一,南極是一個資源庫,具有豐富的生物、礦產與水資源,可作為長遠的 后備資源加以開發利用。第二,南極是氣候的調節器,其冰雪氣候的變化影響全球,也影響中國。第三,南極是地球科學研究圣地,岡瓦那古陸的演化、大量隕石遺存、巨量 冰雪中氣候環境信息,以及極光、極端條件下的生命等,都為地球科學研究提供 了良好條件。第四,獨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點和地質遺存,為發展地學旅游的理想之地, 也是普及地學科學知識的良好場所。材料二:2022 年 2 月《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發現:南極的研究設施和 海岸旅游登陸點周圍積雪中的黑碳含量遠高于南極大陸其他地方。換算下來,每 位游客實際上約融化了高達 83 噸的雪。這讓更多環境保護者開始大聲呼吁:請 減少非必要的南極游,請保護自然生態。材料三:中國先后加入《南極條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公約》《關于環境保護 的南極條約議定書》等條約體系,依據相關條約開展南極科考、漁業等活動,作 為南極條約協商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員國全方位參與南極治理。 中國作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依據國際法參與北極事務,努力為北極發展貢獻 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書本內容,搜集相關材料,設計不同類型的特色作業。(1) 說一說 做一做我們初中生該如何以身作則為保護極地地區生態環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10(倡議書、演講)作業展示:11(2) 畫一畫 秀一秀提示:手抄報主題涉及的內容可參考以下問題:1.極地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2.為什么我們要保護極地地區 (極地地區面臨的問題) ?3.我們可以為極地生態環境保護做些什么?作業展示:12(二) 時間要求:10 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實施主體: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思路清晰;主題明確;知識覆蓋面廣; 繪圖清晰、美觀體現保護兩極地區的環境認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題屬于原創,是提升、拓展性作業,旨在以實踐探究性活動來檢測學生的 學習效果。《極地地區》的課程標準之一是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 境的重要性。屬于跨學科特色作業。學生通過搜集極地地區環境相關的資料,精 心設計繪制,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繪圖、 識圖能力,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體現,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力和人地協 調能力。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極 地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為了科學家研究地球的重要 場所。而科學考察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保護極地環境,實現可持續發 展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通過對手抄報內容的選擇,學生能更進一步意識到極 地地區環境的特殊性和保護極地地區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人人 有責。材料中也能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大國擔當的責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品德修 養,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本題可作為長周期作業來布 置,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完成。本題也是單元質量檢測中的選 做作業。13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作業內容1.選擇題我國去年派出兩艘極地科考船奔赴南極,踏上了第38次南極科考之路,“雪 龍”號極地科考船2021年11月5日從上海起航,“雪龍2”號于11月23日出發與“雪 龍”號在南極會合,聯合開展科考。結合材料及南極地區示意圖完成 (1) — (4) 題。圖 1 南極地區示意圖(1) 關于南、北兩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南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之稱B.南極地區的氣候比北極地區更溫暖C.南極地區指的是南極洲,北極地區指的是北冰洋。D.北極地區比南極地區的風速更大(2) 科考隊員能夠在南極地區看到的代表動物是______14(3) 圖 1 中位于南溫帶的科學考察站是______A.中山站 B. 昆侖站 C. 長城站 D.泰山站(4) 我國積極開展南極科學考察是為了______A.赴南極地區旅游 B.研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C.進行遠洋捕撈作業 D.大力開發南極礦產資源2.綜合題一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 2018 年 2 月選址奠基的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新站預計 于 2022 年建成。材料二 下圖為南極地區示意圖(1) 我國南極第五個科考站羅斯海新站位于南極第一個科考站的________ 方向。(2) 南極示意圖中的 A________洋、C________洋 (填寫大洋的名稱)(3) 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斯海新站在 2 月份選址奠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對于科考站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正確的處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南極地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請結合南極地區示意圖及課本所學內容 列舉出至少三種自然資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綜合題二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兩極地區氣溫、降水對比表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平均氣溫 -50℃ -18℃最低氣溫 -88.39℃ -66.7℃年平均降水 量 55mm 200mm年平均風速 18 米/秒 10 米/秒材料二 2022 年 3 月中旬,南極康格冰架發生了完全崩塌,其面積約為 120015平方公里,相當于安徽黃山占地面積的大小。冰川的變化是研究氣候變化的重要 指標之一。(1) 讀材料一可知,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的年平均氣溫要_____ (高/低)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讀材料二在下圖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詞語完成對冰架崩塌原因及其影 響的分析。1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④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實現正負抵消, 達到相對“零排放” 。我國預計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請你從生活中尋找具體的實例來說說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有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二點)。(二) 時間要求:25分鐘(三) 評價設計評價實施主體:教師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規范答題、答案準確能說出南、北極地區地理位置、范圍、 自然資源、氣候特征及其自然環境的 特殊性能簡單分析極地地區地理位置、地形、 氣候之間的相互聯系能在以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識別方向了解人類對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四)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選擇題作業分析:第 (1) 題把本節課極地地區的自然特征歸納出來,讓學生選擇正確的答案, 兩極地區的自然特征也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以選擇題的形式展現,綜合知識,降 低難度,正確答案是A。第 (2) 題南極具有代表性的動物是企鵝,正確答案是D。第 (3) 題考查科考站的知識,同時回顧了舊知,反映了新舊知識的承接。16圖1中4個科考站,只有長城站位于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故正確答案是C。 第 (4) 題我國積極開展南極考察是為了研究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對南極地 區的利用,僅限于科學考察的目的,故正確答案是B。設計意圖:本題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時事新聞,設計4道選擇題,主要是對極地地區基礎 知識的考查。2.綜合題綜合題一作業分析:第 (1) 小題答案是西南,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 南北方向,依據距離極點的遠近判斷相對的南北方向,依據地球自轉的方向判斷 相對的東西方向。讀圖可知,我國第五個科考站位于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的西南 方。本題是綜合性的問題,既有科考站知識的考查,又有方位知識的考查。反映 了新舊知識的承接。第 (2) 小題考查了南極地區的地理位置、范圍的知識點,A 是大西洋,C 是太平洋。第 (3) 小題考查了南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及科考站的知識點,又結合地球公 轉的影響知道 2 月是南半球的夏季,羅斯海新站位于南極圈內屬于南半球,此時 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也是南極地區的夏季,氣溫相對較高,白晝時間 長,有利于施工建設。第 (4) 小題答案是帶離南極,為了保護南極生態環境,對于科考站施工過 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應帶離南極,這也是南極嚴格的管理制度。第 (5) 小題,煤炭、石油、鐵礦、水資源等。考查的是南極地區的自然資 源。設計意圖:本題結合中國的時事,展示國家在南極的科考站,南極的第五個科考站即將 建成,向學生展示中國國力的強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本組題設計 5 個題目, 考查了極地地區的位置、范圍、方向判讀等,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鍛煉 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的能力。同時還考查了地球公轉的影響, 鞏固了舊知識,反映了新舊知識的承接,讓學生理解地球公轉的影響與實際生活 的關系,從而達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核心理念”。通過對科考站垃圾的 處理問題,讓學生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 調力。綜合題二作業分析:第 (1) 小題,根據表格南北極地區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對比,可知南極 氣溫低于北極氣溫,原因可從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表下墊面對比看出,北極 地區是海洋,而南極是陸地并且平均海拔最高,其表面覆蓋冰雪能反射太陽光。 本題第一問比較簡單,第二問是原因,這個難度偏難,需要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氣 溫知識去解答,反映了新舊知識的承接。第 (2) 題考查的是南極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屬于本節的重點內容。全球變 暖導致的一系列結果,圖表清晰明了,因大氣中的①二氧化碳增多,導致全球氣17候②變暖,從而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③上升,淹沒④沿海地區,生物多樣化發 生變化。第 (3) 題給出碳中和的問題,讓我們從生活中尋找具體的實例來實現碳中 和的目標,比較開放,意思符合即可。設計意圖:本組題設計 3 個題目,第 (1) 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極地地區自然 環境特征的掌握情況。題目由簡入難,逐漸提高難度。第 (2) 、 (3) 題旨在考 查極地地區的生態保護問題,以南極康格冰架發生了完全崩塌時事呈現,以表格 導圖形式出現,學生能輕松理解其中的因果關系,言簡意賅,也突破了本節的難 點,最后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生活中怎樣實現碳中和目標,時事熱點問題,也是國 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正在推行的目標,本題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 學會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透露著向學生傳遞可持續發展、自然與人文和諧相 處的重要思想,也是地理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4.活動題 (選做)作業內容: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選做題學有余力的同學繼續完善第一、二課時所選做的題目。時間要求、評價設計、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內容同上。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作 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1.(1) 選擇題 1 √ 中 原創 25分鐘1.(2) 選擇題 1 √ 易 原創1.(3) 選擇題 4 √ 中 原創1 (4) 選擇題 4 √ 易 原創2.(1) 填空題 3 √ 難 原創2.(2) 填圖題 1 √ 易 原創2.(3) 簡答題 2 √ 中 原創2.(4) 簡答題 4 √ 易 原創2.(5) 簡答題 1 √ 易 原創3.(1) 填空題 1 √ 易 原創簡答題 2 √ 難 原創3.(2) 填空題 4 √ 中 原創3.(3) 簡答題 4 √ 中 原創4 活動題 1,2,4 √ 難 原創 長周期作 業七、作業設計小結地理特色實踐類作業為學生們提供展示的 舞臺,同學們在完成特色實踐類作業的過程中,收獲了知識,提高了發現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及時給予點評,讓學生們信心倍增。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 特色作業,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享受地理 學習的快樂,真正做到落實“雙減政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