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

資源簡介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七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陸地和海洋
單元 組織方式 重組單元 自然單元
課時 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及對應的教材內容
1 大洲和大洋 1 課時
2 海陸的變遷 1 課時
二、單元分析
( 一) 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認識世界地 理中的海洋與陸地部分,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
表 1“海洋與陸地”的課程標準和活動建議
標準 活動建議
1. 海陸分布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 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的 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 的分布。 2. 海陸變遷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 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 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 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開展拼圖游戲、模擬演示等活動。 例如,開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圖游戲; 自選實驗材料或使用計算機,模擬海底 擴張、大陸漂移
(二) 教材分析
1. 知識框架
2. 內在邏輯
本節內容是從地理角度讓學生去認識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知識, 為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做好必需的準備,其中陸地和海洋貫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終, 是學習陸地和海洋、海陸的變遷乃至整個世界地理的基礎與鋪墊。在第一節介紹 了海陸輪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之后,可能學生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地球表面的 海陸輪廓是怎樣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變的嗎?第二節以海陸 變遷為主體,著重闡明了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一些基本觀點,因此,第二節教 材可視為第一節陸地和海洋的延續和深化。同時通過學習海陸的變遷也讓學生了 解到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位置和范圍不是固定不變的,海陸是在變遷的,板塊是 在運動的,科學是在不斷探索不斷質疑不斷求證中進步的。
(三)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的基本知識,尤其是地球人造衛星照片,半球分 布圖等,使學生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學習 方法、讀圖習慣等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應用地圖, 并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地圖記 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
1. 能夠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的特點。
2. 通過識圖,讓學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況和名稱,加深對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圖的印象。
3. 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有關的實例,說明地球表面的海陸位置在不斷運動和變 化之中,使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開闊視野。
4. 通過實例分析,搜集相關的證據,掌握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 觀點。
5. 通過時事分析火山的形成與板塊運動的關系以及掌握一定逃生知識。
6. 通過實例和動手制作火山地震分布圖解釋說明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與板塊 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落實核心素養。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選取的主題“陸地和海洋”,屬于世界地理的一部分,結合《義務教 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 的要求和其他部分課標要求。
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本單元課時作業由 2 課時組成。 基于雙減的背景,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出發點,每個課時由9 道題組成,其 中 4 道 A 組基礎知識選擇題。4 道 B 組能力提高選擇題和 1 道 C 組素養擴展綜合 題?;A知識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重在考查基礎知識的記憶 能力,能力提高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遷移能力,培養推理能力,想 象能力,素養擴展綜合題主要考查知識的整體關聯,遷移,同時考查學生的動手
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精神。
本單元作業體例見表 2。
表 2“陸地與海洋”單元作業體例
課時作業 單 元 質 量 檢 測 作 業
題量 大洲和大洋 9 題 選擇題5 題 綜合題3 題
海陸的變遷第 1 課時 9 題
海陸的變遷第 1 課時 9 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8 題
題型 繪圖、填圖、選擇題、實踐題、活動題
10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
五、課時作業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作業 1:
一、作業內容
【A 組基礎知識題】
1. 地球從外太空俯瞰就像一顆美麗的藍色彈珠,你認為 下面關于這顆藍色彈珠表面海陸分布說法正確的是 ( )
A.表面 21%被海水覆蓋。
B.表面海陸分布非常均勻。
C.海洋集中分布在南半球,而且南極附近也是一片海
洋。
D.無論我們怎樣平分這顆彈珠,其中任何一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上面 積。
設計意圖:本題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海陸分布的學習,了解并掌握世界海洋 和陸地的分布特點。
本題答案為 D。
七大洲的外部輪廓是我們認識大洲的基礎,下面是其中四個大洲的輪廓,請依據 你的判斷回答下面 2-4 小題。
2. 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 ( )
A.北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
B.北美洲、亞洲、大洋洲、歐洲
C.亞洲、北美洲、大洋洲、歐洲
D.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3. 圖中①大洲東臨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
冰洋
4. 圖中全部在北半球的的大洲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設計意圖:本題設計主要考察學生對大洲、大洋輪廓,位置等基礎性識記情況。 本題答案為 1.D 2.D、3.B、4.B。
【B 組能力提高題】
讀南半球大洲和大洋分布圖,回答 1-4 題
1. 圖示四個大洲中哪一個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 ( )
A. D B. C C. B D. A
2. 圖中①②③分別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
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 依圖可判定地球的自傳方向為 (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①→②→③
4. 圖中C 大洲與我們生活的大洲的分界線是 ( )
A. 白令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巴拿馬運河 D.土耳其海峽
設計意圖:本題設計主要考察學生大洲、大洋空間思維的構建,能夠讀懂半球 圖,并通過半球圖聯想另一半球大洲大洋的空間位置分布狀況。根據半球中大
洲、大洋的位置判定半球自傳方向,檢測學生地理知識綜合能力的運用。 本題答案為 1.A、2.A、3.D、4.B。
【C 組素養擴展題】
1. 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于 2022 年 2 月 4 日晚在國家體育館 隆重舉行。開幕式上“冰雪五環”代表五大洲,五環中,黃色代表亞洲,黑 色代表非洲,藍色代表歐洲,紅色代表美洲,綠色代表大洋洲,五環環環相 扣,象征著五大洲人民的團結,共振奧運精神!據此完成下列各小題。
(1) 如果根據奧運五環的顏色給右圖的大洲圖著色,圖中哪一個大洲沒有 被著上顏色________ (填字母和名稱),它是跨________最廣的大洲 (選填“經 度”或“緯度”)。
(2) 被稱為“青蛙公主”的我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出生在美國,她 出生地所在的大洲屬于________洲(填字母和名稱),該大洲與我國隔著________ 洋(填字母和名稱);與谷愛凌出生地屬于五環顏色中同一顏色的大洲是________ (填字母和名稱),這兩個“紅色”大洲在它們中部的最窄出開通了一條________ 運河,成為了這兩大洲的分界線。
(3) 冬奧會上有一位來自“藍色”大洲的運動員,你能說一說該運動員所 在大洲與“黃色”大洲的分界線嗎?
①_______ 山脈 → 烏拉爾河 →②_______海 →③_______ 山脈 → 黑海 →④ _______海峽
本題答案:(1) G 南極洲 經度
(2) E 北美洲 M 太平洋 B 南美洲 巴拿馬運河
(3) ①烏拉爾 ②里 ③大高加索 ④土耳其
二、時間要求:10 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答題正確
知道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
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知道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世界地理海陸分布部分的課標要求:一是“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 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二是“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通過基礎題的設計讓學生初步掌握地球表面基本海陸分布特點,識 記大洲和大洋的名稱、輪廓等基本知識。其次,通過能力提升練習,讓學生構建 大洲、大洋的空閑思維,并注重學生讀圖能力和相關地理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 養。第三,綜合題,意在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事例相結合,學以致用, 并通過冬奧會這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國家、世界時事,增強地理素養, 和愛國主義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作業 2
一、作業內容
【A 組基礎知識題】
1. 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南海永暑礁從一塊隨時會被潮水淹沒的 礁石,經過圍海造田,到 2015 年時,永暑礁的島陸面積僅次于美濟礁和渚 碧礁的,為南沙群島第三大島,面積約達 2.8 平方公里。據此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 )
A. 人類對地球表面的改造是海陸變遷最主要的原因
B. 圍海造陸的事例說明人類活動也可以引起海陸的變化
C.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
D. 地殼的變動不會造成海陸的變遷
設計意圖:本題設計主要考察海陸變遷的原因。
本題答案為 1.B
2. 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是大陸漂移學說的創始 人。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依據不包括 ( )
A. 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輪廓幾乎是吻合的
B. 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古老底層相似
C. 海牛、鴕鳥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
D. 海洋在縮小,陸地在擴大
設計意圖:本題設計主要考察大陸漂移提出的依據,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科學 論證精神。
本題答案為 2.D
3. 20 世紀 60 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關 于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地球表層是整體一塊
B. 全球大致分為七大板塊
C. 板塊內部地殼活躍
D. 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
4. 圖 1 中六大板塊的名稱全都被字母覆蓋了,你還記得它們的名稱嗎?那么板 塊 F 為 ( )
圖 1
A. 亞歐板塊 B .南美洲板塊 C .太平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
設計意圖:本題組設計主要考察板塊構造假說的主要內容和六大板塊的輪廓, 位置等基礎性識記情況。
本題答案為 3.D 4.D
【B 組能力提高題】
1. 在中國河南省登封嵩山中發現了古老海洋生物三葉蟲化石,說明 ( )
A.嵩山是由海洋演化為陸地的
B.嵩山今后將會從陸地轉變為海洋
C.三葉蟲從海洋里爬到嵩山去的
D.古老海洋生物三葉蟲一直生活在陸地上
設計意圖:本題主要考查海陸變遷的原因,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位置在不斷運 動和變化之中,使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開闊視野。
本題答案為 1.A
2. 2005 年珠峰測量,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2020 年 12 月 8 日,測得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 8848.86 米。喜馬拉雅山脈在不 斷升高是因為 ( )
A. 非洲版塊和亞歐板塊在不斷碰撞擠壓
B. 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在不斷碰撞擠壓
C. 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在不斷張裂
D.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在不斷碰撞擠壓
3. 全球主要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 洋火山地震帶,其中與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形成無關的板塊是 ( )
A. 亞歐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美洲板塊 D.非洲板塊
4. 2021 年,當地時間 1 月 23 日,南美洲西海岸國家智利發生 7.0 級地震,隨 后發生多次余震。智利此次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 )
A. 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相互張裂分離
B. 南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碰撞擠壓
C. 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
D.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設計意圖:本題組主要考查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以及對板塊構造學說內容的應 用。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本題答案為 2.D 3.D 4.B
【C 組素養擴展題】
1. 當地時間 14 日、15 日,太平洋島國湯加連續兩天發生劇烈火山噴發,多個 衛星捕捉到火山噴發的瞬間:海面大面積“炸開”,巨大波紋向外迅速擴散。 湯加火山噴發后,當地華人華僑的生命安全牽動人心。下圖 2 是湯加的地理 位置圖。
圖 2 湯加地理位置圖
(1) 湯加位于四大洋中的__________洋,本次地震的發生,是由于湯加位于 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碰撞擠壓地帶,恰好位于________________ 火山地震帶上,地殼不穩定引起的。
(2) 火山爆發后,由于互聯網和通訊網全部中斷,湯加長時間處于“失聯”狀態, 無法報告詳細的傷亡數字,當火山發生時,當地的居民應該 ( ) (多選) A.用口罩、濕毛巾或者潮濕的東西捂住口鼻
B.逃離的過程中要用其他物品保護頭部,例如頭盔,防止被砸傷、燙傷。 C.站著不動,等待救援
D.盡快離開火山噴發區
(3) 湯加和英國同是島嶼國家,而英國卻很少地震發生火山噴發,請用板塊構造 學說對此進行解釋。
設計意圖:意在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事例相結合,學以致用, 并通過湯加火山噴發這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國家、世界時事,增強 地理素養,增強正確逃生思路。
本題組答案為:
(1) 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 (順序可調換);環太平洋。
(2) ABD
(3) 湯加位于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而英國位于亞歐板塊的內部,地殼較為穩定。
二、時間要求:10 分鐘
三、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答題正確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和板塊的分布
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 動的關系
知道正確的逃生技能
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根據課標海陸的變遷部分的課標要求要求:一是“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 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倍恰爸腊鍓K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 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蓖ㄟ^ A 組基礎題的設 計讓學生初步掌握海陸變遷的原因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以及六大板 塊的分布、名稱、位置的識記。其次通過 B 組能力提高題,讓學生學會分析 海陸變遷的原因 ,以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主要考查的是板塊運動的應用。C 組素養擴展題通過填空題、選擇題和論述 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整合能力,以及對在危險情況下能做 出正確反應的選擇。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1.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稱,也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美洲東西兩岸 瀕臨的海洋分別是 ()
A. 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大西洋 C.北冰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
2. 下圖中①②③④中,①是北冰洋,②是太平洋,③是亞洲,④是美洲,則 A
地是 ()
A. 馬六甲海峽
B. 蘇伊士運河
C. 巴拿馬運河
D. 白令海峽
3. 地球自從形成以來,在地表和內部就進行著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下列地形 變化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是 ( )
A. 臺灣海峽的形成
B. 荷蘭的圍海工業壩
C. 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
D.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
4.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判斷,下列地形單元中,與喜馬拉雅山脈成因相同的是( )
A. 臺灣海峽
B. 長江三角洲平原
C. 紅海
D. 科迪勒拉山系
5. 地震具有突發性,使人措手不及,我們應該及早掌握地震逃生技能,為自己 的生命安全健康做好保護措施。在學校里,一旦發生地震,不幸被埋在廢墟 里,我們應該 ( )
A. 冷靜觀察,盡量自救,保存實力,等待救援
B. 大聲喊叫,拼命掙扎
C. 不需要救援, 自力更生
D. 驚慌失措,聽天由命
參考答案:1.D 2.D3.B 4.D 5.A
二、綜合題
6. 畫一畫
繪制示意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將七大洲抽象呈幾何圖像繪制在地圖上, 有助于認識七大洲的位置及各洲之間的相對關系。請你仿照教材 P36 頁的活動題, 繪制一幅簡單的七大洲分布圖,并在圖中表明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7. 同學們經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你對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了更深的了 解,現有艘貨輪從地中海出發來到我國的東海岸,共有幾條線路?對照世界 地形圖,說出每條線路其途徑的海、洋、海峽。
(1) 請將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寫在圖 1 相應位置。
圖 1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2) 請在下圖中畫出路線圖。
(3) 你畫出了幾條線路?依照你畫出的路線圖,該貨輪依次經過的海、洋、海峽 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略
(2) 略
(3)
線路一: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 我國東部海岸;
線路二: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 洋-我國東部海岸;
線路三: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北冰洋- 白令海峽-太平洋-我國東 部海岸
8. 根據圖 2 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 小明教科書上的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不小心被墨水污染了看不清,請你幫它 在空白處填上正確的板塊名稱。
圖 2 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
(2) 就大陸的分布而言,A 地屬于_________大陸;就板塊的范圍而言,A 地屬于 ________板塊;從大洲的分布角度而言,A 地屬于______洲。
(3) 溝壑縱橫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是圖中數碼______代表的山脈,山脈②是由_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_板 塊相互________ (運動方式) 形成的。
(4) 請登錄“中國地震臺網”,查閱近一年以來 6 級以上的地震,并將發生 6 級 以上的地震點根據經緯度,在上圖中標出大致位置,最后參照你標出的地震 分布圖,說明地震分布于板塊運動的關系。
參考答案:
(1) 略
(2) 亞歐大陸;印度洋板塊;亞洲
(3) ①;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
(4) 略
序號 類型 對 應 單 元 作 業 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 成 時間
了解 理解 應用
1 (

) 選 題 1 √ 易 改編 5
2 (

) 選 題 2 √ 中 原創
3 (

) 選 題 3 √ 易 改編
4 (

) 選 題 4 √ 中 原創 25
5 (

) 選 題 5 √ 易 原創
6 (

) 綜 題 2 √ 易 原創
7 (

) 綜 題 2 √ 難 原創
8 (

) 綜 題 6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台东市| 波密县| 大庆市| 衢州市| 佛学| 洞口县| 安顺市| 苍梧县| 会东县| 宁陕县| 海丰县| 辽宁省| 横山县| 荣昌县| 泰来县| 突泉县| 桂平市| 文山县| 苗栗市| 黄石市| 龙门县| 临高县| 云南省| 康乐县| 邯郸市| 赣州市| 博罗县| 辽源市| 射阳县| 澜沧| 平邑县| 奈曼旗| 长子县| 镇宁| 东丰县| 自治县| 玛沁县| 通榆县| 广灵县|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