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書寫說明教案又稱課時授課計劃,是任課教師的教學實施方案。任課教師應遵循專業教學計劃制訂的培養目標,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教材為藍本,在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提前編寫設計好每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教案書寫應包括以下內容:⒈ 課題:所授課的章、節。⒉ 課型:分理論講授課、實驗(實訓)課、實習(見習)課等。講授課又分新授課或復習課。⒊ 教學目的:本課題教學應達到的目的。⒋ 教學重點:本課題(章節)的教學重點分別列出。⒌ 教學難點:本課題(章節)的教學難點分別列出。⒍ 教學方法:指本課題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⒎ 課時安排:本課題(章節)總計劃課時數。⒏ 教學內容:本課題(章節)主要內容。⒐ 作業及實踐:包括思考題、討論題、實驗題目、實訓題目等。⒑ 教學后記:授課結束后的教學小結、心得體會等。思想政治 教案授課題目 3.7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第 7 次課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奮斗目標和執政理念;熱愛中國共產黨,自覺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 2.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 堅定理想信念,學好本領,勇于擔當。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理解黨的性質、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根本宗旨、初心和使命等,堅定理想信念,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 難點: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的意識和自覺性。教學方法 情景設置 問題探究 自主探究 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時間分配 教學內容 時間分配(分)一、組織教學 5二、課程導入 10三、新課講授 50四、小結 15五、作業布置 10板書設計 3.7 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 業 拓展訓練:1.復習教材P66-P72內容 2.完成填空題 選擇題 簡答題教學反思 要進一步加強通過“啟思導 行”活動, 進一步 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 向優秀共產黨員學習。附------教案講稿教學環節導入新課【情境創設】播放視頻《我是誰》:“我是誰,是什么樣的人,也許你從來沒有想過。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 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 我是 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 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 我 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 公益廣告《我是誰》用溫暖樸實的鏡頭記錄了普通平凡 的身邊人物故事: 大學生、環衛工人、醫生、交警、村 干部等是他們的不同身份,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共產黨員。講授新課【議題描述】《我是誰》鏡頭記錄的中國共產黨人, 有哪些共同 的特點和品格?【小組討論】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 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 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總結建構】教師整合學生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為他人著想、 堅守到最后、遇事沖在前面、默默承擔奉獻、全心全意 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共同的特點和品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同時是中國 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 領導核心,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代表中國 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情境創設】資料一:張思德的故事張思德, 四川儀隴人, 18 歲參加紅軍,22 歲入黨, 經歷長征,多次負傷。 1944 年 9 月 5 日,他在陜北安 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不幸犧牲,年僅 29 歲。按照 毛澤東的指示, 9 月 8 日下午, 張思德的追悼會在棗園后院的干河溝上召開,會場上懸掛著毛澤東親筆寫的 “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聯, 毛 澤東在講話中號召全黨全軍學習和發揚張思德為人民 服務的革命精神。之后, 講話壓縮整理成一篇文章, 以 《為人民服務》為題第一次發表在 1944 年 9 月 21 日出 版的延安《解放日報》上。資料二:《為人民服務》(節選)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 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 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 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人總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 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 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替法西斯賣力, 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 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 比泰山還要重的。中國人民正在受難, 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 我們要努力奮斗。【分享感悟】結合資料及教材第 67 頁“相關鏈接”,談一談:什么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總結建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黨 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沒有任何 自己特殊的利益, 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 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 共, 始終保持血肉聯系, 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 本保證。【資料研學】資料一:古語云: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馬克思、恩格 斯指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是社會物質財富 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毛澤 東也指出: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從古至今, 人民群眾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覷, 人民群眾的 主體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中國共產黨是從人民中來, 根 植于人民, 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與人民血肉相連的政 黨。“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存在和發展的根本 條件, 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體現, 共產黨人 自始至終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 這個初 心和使命是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刻在自己的旗幟上: 人民 利益高于一切; 共產黨人的身上始終肩負著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資料二:數十年如一日守初心楊善洲從 1953 年擔任區委副書記起,先后擔任過 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1977 年擔任保山地委書記, 直至 1988 年退休。1988 年 3 月楊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級安排他到省 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進施甸縣大亮山,與 15 名職工 一道開始了起早貪黑植樹造林的生活。22 個寒暑過去,大亮山林場人工林面積達 5.6 萬畝, 經濟價值超過 3 億元。 2009 年, 82 歲的楊善洲把大亮 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施甸縣政府決定 獎勵楊善洲 10 萬元,被他當場謝絕。經再三勸說,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獎勵的 20 萬元,并捐出 16 萬元 用于公益事業。【議題描述】結合上述資料,小組討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的意義是什么, 并通過例舉事實來說明黨踐行初心和使 命的重要性。【小組討論】學生分享和討論觀點, 說明理由。在小組交流的基 礎上,每組安排一名代表進行分享。【總結建構】為什么人的問題, 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 的試金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 命運的根本力量, 無產階級政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 的政黨。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黨才能夠始終得到 人民擁護和支持,才能夠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小結新時代青年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作業拓展訓練:1.復習教材P66-P72內容2.完成填空題 選擇題 簡答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