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地球的運動 學案【學習目標】(一)學習目標1、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及特點。2、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學習重難點】(一)學習重難點1.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預習新知】(一)預習新知觀察AR教學板演示地球公轉,公轉與自轉的關系:復習回顧: 自轉:方向: 周期: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公轉:旋轉中心: 方向: 周期:地軸狀態:討論:觀察地球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并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假設地球公轉時地軸不傾斜,會出現什么現象?達成目標2:自主學習:1.觀察地球公轉,找出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陽光直射點及對應的日期。標出圖中地球在公轉軌道中的位置的節氣和日期,并描出各點陽光直射的緯線。季節劃分: 春季: 夏季:秋季: 冬季:觀察: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光直射點是如何移動的?太陽光直射點在 和 之間做往返運動,也稱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探究思考】1.晝夜交替與晝夜現象有什么區別?【鞏固訓練】(一)鞏固訓練1.地球公轉一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是( )A.23.5°N—23.5°S B.66.5°N—66.5°SC.90°N—90°S D.始終直射赤道2.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是( )A.自西向東、一天 B.自東向西、一天C.自西向東、一年 D.自東向西、一年3.下列地理現象中,不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是( )A.四季變化 B.晝夜長短的變化C.極晝與極夜 D.時差4.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每90分鐘自西向東繞地球一圈。那么,地球自轉一圈宇航員可以看到日出( )A.1次 B.2次 C.4次 D.16次數九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天的方法,從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間有描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人們用墨筆每天暈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點遍,春回大地。左圖是九九消寒圖,右圖是太陽直射點移動路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當九九消寒圖暈染第一瓣梅花時,泰安晝(空白部分)夜(黑色部分)長短的狀況是( )A.B.C.D.【小題2】“數九”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右圖中的(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④—①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移動地球儀,公轉一周。我們觀察到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是23.5°N~23.5°S。故A符合題意。選A。2.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其周期為一天,我們每天經歷的晝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轉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象。故選:A。3.答案:D解析:四季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極晝極夜都是地球的公轉運動形成的,時差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形成的。故選:D。4.答案:D解析:地球的自轉是地球繞地軸不停旋轉,地球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時;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每90分鐘自西向東繞地球一圈。那么,地球。自轉一圈宇航員可以看到日出24小時÷1.5(90分鐘=1.5小時)16次。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