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學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生物學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生物多樣性 及其保護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2 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二節 從種到界3 第六單元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4 第六單元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二、單元分析(一)課標要求本單元內容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1 版)》中屬于“第八主題 生物的多樣性”。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動物和植物的分類方法,列舉動物和植物主要類群。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具體內容和活動建議如下: 1.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具體內容 活動建議說出生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樹立分類的意義 準備各種不同生物的卡片,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其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2.認識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具體內容 活動建議認識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知道人類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采取的措施 學生分析課本提供的資料,并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全面了解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們努力的措施,了解各項措 施的優點。學生課后向身邊人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和作業設計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并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三)學情分析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生物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已經可以獨立思考問題,敢于質疑和討論,但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老師引導分析。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已經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對植物和動物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群的特征。但對這些生物的分類方法還沒有系統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一些分類的方法,對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應重要的向學生傳授分類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指示和技能。對等級分類,學生需要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語言表達、與人合作等的能力已經大大加強。學習態度更加主動,參與意識有所增強,初步具備了關注生物圈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同時,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較大提高,渴望表達和被人認可。這些都為自主探究學習創造了條件。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能夠列舉出生物的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難點)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重點)學會正確進行網頁瀏覽,并能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關生物的多樣性的圖片、視頻、百科和科研等方面的資料。能使用信息技術搜集學習研究所需的資料和信息,并進行分析,作出判斷。能夠樂于和小組成員在學習研究過程中團結合作,互相交流。對我國生物的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各課時作業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等題型。作業設計的目的是通過情境鍛煉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題干信息相結合來解決實際問題,在認知中探索知識的深層含義,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和素養本位,達到知識、情感、素養和能力的綜合提升。各課時作業之間相輔相成、逐步遞進,對學生認知與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單元作業目標不宜過多,不僅要有知識技能,而且要有能力和態度等。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作業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作業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與教學價值互補,是推動學生獨立學習、培養恒心毅力、自我約束、學會時間管理和快速進步的重要途徑。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其實我們從研究上來說,作業時間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很多老師預估布置的作業完成時間會高于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其實這說明老師心里面是沒有太多的學生概念的。老師在布置作業時 ,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老師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復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這幾個要素是緊密相關的。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作業內容原創題自 2020 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該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請問引起新型冠狀肺炎的病毒屬于以下哪一類生物 A.動物 B.植物 C.微生物 D.不屬于生物原創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近一半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我國每 2個人中約有 1 人攜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 40%至 60%。為了杜絕病從口入,保護身體健康,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已經成了當下餐飲新風尚。下列選項中,可以與幽門螺旋桿菌分為一類的生物是( )A.酵母菌 B.T2 噬菌體 C.青霉 D.乳酸菌改編題某同學按如圖所示對生物進行分類,下列選項中與圖示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 )綠蘿,酵母菌,木耳天竺葵,大腸桿菌,青霉 C.菠菜,蘑菇,艾滋病病毒 D.衣藻,乳酸菌,新冠病毒改編題(4)依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將我們學過的生物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分類,閱讀并分析下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中類群 1 的生物名稱是 ,其生活方式為 ,當生存環境不利時,會形成 。構成類群 2 的細胞內的遺傳物質裸露,無核膜包被,因此被稱之為生物。酵母菌屬于哪一類群 ,在環境適宜的時候,它的繁殖方式是。時間要求:20 分鐘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C(2)D(3)D(4)生物根據有無細胞結構可以分為兩大類,無細胞結構的一類為病毒,有細胞結構且有成型的細胞核稱之為真核生物,有細胞結構但無成型的細胞核的稱之為原核生物。酵母菌有細胞結構且細胞內有成型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環境事宜時進行出芽生殖。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動物以及細菌和真菌的主要類群的特征,通過對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回顧總結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可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應用科學的分類方法,有利于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本質及其意義。所以本課時作業內容重點在于讓學生學習生物的分類方法,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從而總結出生物分類的依據。第二課時作業內容必做題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的生物分門別類,劃分了 7 個等級,遵循原則是 ( )A.生物形態結構的相似程度 B.生物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 C.外貌特征的差異大小D. A 和 B 都是下列有關“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同種的生物必同科 B.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生物 C.同種生物的親緣關系最近 D.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下列按照從大到小順序進行分類的單位依次是( )A.界、門、綱、目、屬、科、種 B.界、門、綱、目、科、屬、種 C.界、門、目、屬、綱、種、科 D.界、屬、門、科、目、綱、種觀察動物分類系統圖解,回答下列問題。生物學家根據生物之間在 和 上的相似程度,把它們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圖中的動物中, 與豹的親緣關系最近;與豹的親緣關系最遠。抹香鯨屬于哺乳動物,通過 (填“卵生”或“胎生”)產下幼患。選做題(原創)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生物多樣性逐漸成為全球環境保護的熱點問題。國際社會于 1992 年制定了《生物多樣性公約》。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強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我國于 1992 年 6 月 11 日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同時,每年組織開展的 5.22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活動成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 2014-2015 年中國行動方案》確定的一項重大活動。請你以“多樣生物 一同守護”為主題,查閱相關文字或視頻材料,繪制一幅手抄報。時間要求:必做題:20 分鐘;選做題:時間上不做硬性要求。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D(2)B(3)B(4)生物學家根據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將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從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等級越小,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反之,生物分類等級越大,親緣關系越遠,共同特征越少。由圖可知,豹和虎同屬于豹屬,親緣關系最近,虎鯊與豹親緣關系最遠。抹香鯨屬于哺乳動物,生殖方式為胎生,體溫恒定。作業分析及設計意圖:本課時順承第一課時“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內容,在對生物類群進行整理歸納的基礎上,深入生物分類等級單位、等級分類的依據和意義的學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復雜多樣性,理解研究生物必須依據生物共同特征進行科學分類的重要性,為后續理解生物種類多樣性打下基礎。 所以在作業設計上要求學生能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生物分類的依據和意義,通過對圖片內容的分析和總結,提高學生總結和歸納能力,通過對生物物種的認識,初步形成進化觀點,感悟科學探索發展歷程,加強科學分類思想意識。同時還設計了選做題部分,通過繪制手抄報,融入保護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生物分類地位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身邊的生物。第三課時1、作業內容(1).每年 5 月 22 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內涵不包括( )A. 物種多樣性 B. 環境多樣性C. 基因多樣性 D. 生態系統多樣性(2).新華社 10 月 14 日電,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農業技術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 802.9 公斤,再次刷新了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海水稻”的培育,利用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基因多樣性 B.生物種類多樣性C.生物棲息地多樣性 D.生態系統多樣性(3).2020 年春節期間,武漢市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與 SARS 病毒、MERS 病毒是同屬于冠狀病毒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B.基因的多樣性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D.生物數量的多樣性(4).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由于人們不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資源,所以,我國也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生物多樣性僅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一般來說,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就越穩定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作“裸子植物的故鄉”生態系統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5).“物種一旦滅絕,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將造成農業、醫院衛生保健、工業方面的根本危機,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威脅人類自身生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 )A.保護生物種類多樣性 B.保護細胞多樣性C.保護基因多樣性D.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和生態系統多樣性(6).概念圖是一種直觀形象地表達知識結構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現知識關聯,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快速記憶。圖 6-2-2 是“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 系”,A、B、C 三項共同組成了生物多樣性。請分析并回答下列相關問題。圖 6-2-2(a)A 指的是 多樣性;B 指的是 多樣性;C 指的是多樣性。可愛的狗狗們長相各異,屬于不同的品種,這是由 多樣性造成的。走進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我們對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認識。這是指 多樣性。2、時間要求:20 分鐘3、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 B (2).A (3).B (4).A (5).D(6).生物種類 基因 生態系統 基因 生物種類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作業突出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察。 “認識生物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概念圖讓學生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以及各層面之間的關系。通過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同時滲透愛護自然保護動物和植物的意識。第四課時1、作業內容(1).2021 年 5 月 22 日是第 28 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其主題是“呵護自然,人人有責”。下列做法與這一主題相違背的是( )A.對生態林進行合理的采伐利用 B.對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C.為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圍湖造田D.為保護野生動植物建立自然保護區:(2).小明參加 “讓生活走進自然”活動,活動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理念,下列敘述 中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提倡騎自行車或步行的方式出行發展生態農業,提高廢棄物的再循環率 C.多開采森林木材,改善我們的生活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3).建立東北虎繁育中心保護東北虎,建立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保護斑頭雁等鳥類,對捕殺藏羚羊者繩之以法,以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分別屬于( )A.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法制管理 B.遷地保護、就地保護、法制管理 C.自然保護、就地保護、法制管理 D.就地保護、自然保護、法制管理(4).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OP15)經國務院批準于 2021 年 5 月 17 日至 30 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會議總結過去 10 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履約工作,審議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 2030 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新目標。如圖大會圖標以不同元素組成一滴水,也是一粒種子的形狀。水滴意味著水是生命之源是萬物之源,水滴中包含身著民族服飾的小女孩、大熊貓、孔雀、蝴蝶、梅花和海浪等元素以甲骨文為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表達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 2050 年愿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共建生態文明。COP15 將制定的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就像一粒種子在各締約方和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培育下,未來 10 年將開出絢麗的花朵,并結出豐碩的果實。作為大會的東道主,我們應該大力宣傳: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非常豐富,它不僅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 多樣性和 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而從長遠角度來看,最根本措施是 。作為中學生,你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些什么?。(5).課外實踐:設計并安放人工鳥巢或飼喂器。 2、時間要求:20 分鐘3、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 C (2).C (3).B (4)(a)基因 生態系統 (b)建立自然保護區 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c)由于各種原因,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作為個人我們除了要響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之外,我們還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等。(言之有理即可)(5). 可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完成,設計并安放人工鳥巢或飼喂器,但要注意安全。4、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本章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的同時,能夠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中來。通過活動,學生既能形成愛護動物的情感,又能獲得一定的技能。讓學生將習得的知識化為具體的行為,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自己的力量。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同學們在調查校園生物種類時,發現了甲、乙、丙、丁四種植物。它們的分類情況如下:甲和乙同“科”不同“屬”,乙和丙同“綱”不同“目”,丁和甲不在同一個“目”里。據你推斷,共同特征最多的兩種植物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甲 D.都一樣多生物分類就是依據某一標準將生物分門別類,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結構歸為一類,這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圖是將不同生物分為 A、B、 C、D 四類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除病毒外,圖中的其他生物都劃歸到 D 類,依據是它們都具有 結構。圖中將細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蟲歸為 A 類,依據是它們都是 生物。圖中將衣藻和葫蘆蘚、小麥、大豆歸為 B 類,依據是它們都屬于 類群。如果把 C 類生物分為草履蟲、蝗蟲和鯽魚、家兔兩類,則分類依據是體內有無 。若是將 C 類生物依據體溫是否恒定劃分,則屬于恒溫動物的有 。 3.閱讀資料,分析回答問題。《中國自然觀察 2016》評估了近 15 年間 1 085 個瀕危物種的保護狀況(如圖所示)。大熊貓是狀況好轉物種之一,生活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中的小熊貓、川金絲猴、羚牛等也同時得到了保護,這種現象稱為“傘護效應”。狀況變差的瀕危物種受到最主要的威脅,來自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喪失。(1)資料中提及的動物所屬類群特有的生殖特點是 。 (2)圖中大多數瀕危物種的生存狀況是 。(3) 生物多樣性包括 的多樣性、 的多樣性和的多樣性,“傘護效應”最直接的表現是保護了 的多樣性,同時也體現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根據本章所學習的知識,嘗試設計“生物的分類”思維導圖,要求用文字描述各類生物的基本特征。周末和同學們一起參觀西湖濕地公園,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你所觀察到的植物名稱、描述它們的顏色、氣味等形態結構特點。列舉發生在你身邊的兩種威脅生物多樣性的行為,作為中學生你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些什么?(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對應單元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解 理解 應用1 一 √ 易 選編 20 分鐘2 一 √ 易 創編3 一、二 √ 較難 選編4 一、二 √ √ 較難 選編5 一、二、三 √ √ 難 原創(三)評價設計參考答案或提示:1.A 2. (1)細胞 (2)單細胞 (3)植物 (4)脊椎骨組成的脊柱 (5)家兔 3.(1)胎生哺乳 (2)變差 (3)生物種類 基因 生態系統 生物種類 建立自然保護區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4.(1)思維導圖示例“生物的分類”思維導圖評價量表維度 評價指標 自評 互評 師評科學性 (30 分) 1.全面反映主體的內容2.文字表述準確、清晰3.概念之間的關聯詞使用恰當規范性 (30 分) 1.主題中心突出鮮明2.層次清晰合理3.布局合理,書寫工整邏輯性 (20 分) 1.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2.各分支內容與主題關系密切創新性 (20 分) 1.色彩豐富、美觀2.有跨學科的知識、觀點和方法融合實施建議:教師指導、學生設計、開展評價、交流展示。5.植物 圖片 名稱 特征 顏色 氣味 類別一二三四...威脅生物多樣性的行為有:棲息地破壞、偷獵(濫捕亂殺)、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毀林開荒、圍湖造田;作為中學生我們除了相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此外,我們還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等(結合題意,答案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