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 西北地區》一、單元信息——————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設計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八年級 第二學期 人教版 第八章西北地區單元性質 中國西北地區自然人文知識綜合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西北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 《西北地區》第一課時2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西北地區》第二課時二、單元分析(一) 課程要求《地理課程標準》具體到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 西北地區》的學習標準,其核心內容和活動建議如下表:第一課時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1.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 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2. 比較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差異。 3.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 活的影響。 1.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運用西 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與北方地 區、青藏地區的界線,找出西北地區的 范圍,并說出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組成。 2.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西 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 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 化規律。 3.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西 北地區受干旱氣候的影響,農牧業生產 和生活的特色。第二課時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 特點。 2.舉例說出區際聯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3.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 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1.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根 據地圖歸納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鎮的分 布特點。 2.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說 出西氣東輸工程對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 發展的意義。 3.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以 塔里木盆地為例,說明我國開發塔里木 盆地的有利條件及在開發過程中保護生 態環境的重要性。——————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二)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2. 內在聯系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西北地區是四大地理區域中第三個。該部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前 面南方、北方區域學習方法實現遷移、運用,引導學生提高對區域內自然和人文要素綜合分析、 歸納能力。對學生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認識區域差異有重要意義。《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分為“草原和荒漠”、“牧區和灌溉農業區”兩大框題。第 一框題首先穿插西北地區的“沙漠景觀圖”和“草原景觀圖”,通過視覺感知來吸引學生,然 后再利用“西北地區的地形圖”來引導認識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著引入“西 北地區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幫助學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區地表景觀變化規律及其原因。這一 章節是教學難點。第二框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農牧業介紹。配備的活——————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動題主旨在于通過“俯視圖”和“剖面圖”,來引導學生認識坎兒井這一古老飲水工程的結構、 設計原理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進而深刻體味古代人民的勤勞和勇敢,感知因地制宜、人地 協調的發展理念。《第二節 干旱的寶地》教材選擇了塔里木盆地作為西北地區的代表區域。首先,塔里木 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豐富的資源,在我國西北開發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 然環境特點對人口和城鎮的分布有較大的影響,其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也十分突 出,具有典型性。本節教材從內容選擇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環境特 征,突出它的“干旱”特征,并通過活動式課文,說明當地自然環境對人口、城鎮、交通線分 布的影響;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彰顯它是一塊寶地,這兩部分之間 具有關聯性,并以遞進的形式呈現, 自始至終貫穿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三)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過中國地理自然環境和農業,掌握了地理自然環境組成要素,以及農業相關地圖讀圖分析方法。學生已學過中國區域地理的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需要 系統學法的指導,實現地理區域學習方法的遷移、提升。學生雖已有自然地理環境相關知識, 但缺乏自然與人文環境綜合分析、對比、歸納等能力。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制定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1.通過讀《西北地區地形分布圖》,認識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和相關自然特征。掌握位置和范 圍的閱讀方式,懂得地理位置對自然特征的影響。 2.通過西北地區的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的相關練習,使得學生明白人類的生產活動與自然地理環 境之間的關系。3.通過《坎兒井》俯視圖和剖面圖,了解勞動人民如何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利用自己的智慧獲 得生存條件。4.通過《塔里木盆地簡圖》練習,讓學生認識到塔里木盆地的惡劣環境產生的原因 5.通過閱讀《讀西氣東輸管道線路圖》,完成相應練習,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資源賦存與需求不 匹配的現狀以及解決的措施。了解國家發展規劃,增強對國家發展成就的自豪感。 6.通過單元作業,加強單元學習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內各課時的聯系,強化區域地理的學習方 法:區域位置-區域特征-區域差異與聯系-區域發展,認識到區域發展是永恒的主題。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對我國西北地區的基礎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各種學習能 力?;A知識的認知屬于識記的內容,內容不多,難度不大,作業應該盡可能全覆蓋。需要培 養的能力有很多,但是不可能在一章的課后作業中全面體現出來,所以要有側重點。本節計劃 在學生發散思維鍛煉上做一定的嘗試。本單元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細化到每一個框題,作業形 式有選擇題、填圖題、論述題等多種形式?;陔p減大環境下,本著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原則出發,本單元每一個題目時間安排在 6 分鐘左右。作業內容如下表: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題量 自然特征與農業 3 題 7 題干旱的寶地 2 題題型 書面作業選擇題、填圖題、論述題、活動題 (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時間 每題 6 分鐘左右 20 分鐘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西北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作業 1:一、作業內容通過給出的西北地區相關圖示,認識和推導出西北地區相應的自然環境特征:——————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①據圖描述西北地區的位置和范圍。②讀圖說明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區及其分布特征。③讀圖分析西北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特點及其成因,指出高原山地氣候分布的位置。④找出本區主要的河流,并簡單描述本區的河流特征。⑤根據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特點,你認為該地的自然環境具有什么特點。二、時間要求:6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 問題是否能夠準確描述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是否能夠說明西北地區的地形分布,并總結地形特征。理解西北地區氣候類型。知道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聯系西北自然特征加以說明。總結西北地區“干旱”特征及原因。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①題:通過讀圖讓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同時回顧其他區域的位置和范圍,并 且掌握位置和范圍的答題模式。第②題:學生回顧中國地形分布狀況,了解西北地區主要地形 分布特征,讓學生懂得地形特征需要從主要地形、地形分布和地勢起伏等方面入手描述。第③——————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題:學會閱讀氣候統計圖,并且能夠分析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的原因,以及溫差大小的原因。得 出所處的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在講解分析的時候,能夠聯系其他地理位置的氣候及其 成因。第④題:本區主要是內流河,找出塔里木河并理解河水的補給形式,同時關注黃河和額 爾齊斯河這兩條外流河的存在。并由此推廣得出河流的特征的答題方向 (水文特征是關注的要 點) ,以及這些特征形成的影響因素。第⑤題:認識到位置決定性質的地理特征,并得出“干” 和“旱”,并能說明形成理由。推廣到讓學生說明東北的“冷濕”,南方的“濕熱”,甚至可 以聯系下一章青藏地區的“高寒”內容。作業 2:一、作業內容通過給出的西北地區相關圖示,認識和推導出西北地區相應的農業特征:——————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①觀察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你發現了什么問題?②景觀變化分界的大致位置在什么地方,降水量是多少?③對比賀蘭山東西的自然條件,說出賀蘭山東西兩側的牧場差異。④讀圖指出,你了解的西北地區優良畜種。二、時間要求: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 問題能否準確描述示意圖不同位置差異。知道自然景觀與降水量的分布關系。理解西北地區不同位置牧場形成的差異。了解中國西北地區知名的畜種。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①題:讓學生學會對比分析差異性。讀圖分析圖中的差異以及變化規律,認識到由東向 西依次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規律,最好能夠將降水量的變化聯系起來考慮。關注 400mm、200mm 年等降水量線的位置,以及和人類的生產生活的關系。第②題:使學生認識到 中國東西主要差異是由降水多少變化影響形成的,并且能夠聯系到影響氣候的形成因素。第③ 題:認識到我國西北地區以賀蘭山為界,分為溫帶草原牧區和山地牧區,并能夠延伸到哈薩克 民族的轉場放牧規律。第④題:了解中國主要畜種:三河牛、三河馬、細毛羊、伊犁馬等,吸引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知識面。作業 3:一、作業內容——————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通過給出坎兒井結構圖,認識和推導出西北地區坎兒井的特性:①思考坎兒井的開鑿利用了當地的哪些有利條件。②為什么當地引水是修暗渠而不是修明渠?③坎兒井工程是西北地區勞動人民利用自然的創舉,對此說說你的感想。二、時間要求:4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 問題了解坎兒井的修建是如何因地制宜的。理解地下暗渠修建的目的。是否能夠聯系生產生活需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①題:考查學生對圖形的認知能力,能認識到坎兒井內的水是由山頂的積雪融化自流而 下。第②題:學生學習了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的相關內容,得出關于干旱的內容,因此能夠分 析出地下引水與地表引水的差異性。第③題: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了解深入, 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然服務于人類社會發展。——————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第二課時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作業 1:一、作業內容展示西北塔里木盆地綠洲、聚落和交通線分布圖,理解其分布的原因。①你認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觀具有什么特點,分析原因。②綠洲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什么位置,受什么因素影響的?③塔里木盆地城鎮、交通線的分布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二、時間要求:5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 問題理解并學會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描述方法。知道西北地區的人類活動分布受到水源的分布影響。理解水—聚落—交通線的關系。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①題:由西北地區的干旱推及塔里木盆地的極端干旱 (距離海洋遠和高大的山脈地形阻 擋) 。得出海陸位置和地形是導致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第②題:通過本題的練習, 提高學生閱讀圖形的能力,并學會分析地理問題的形成原因。第③題: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生 產生活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進而影響區域的總體發展。——————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作業 2:一、作業內容閱讀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圖和中國西氣東輸線路分布圖,了解中國能源相關問題。①讀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圖,思考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②在圖上找到中國西氣東輸工程中一線工程,結合圖示分別指出經過了哪些典型地形區和省級 行政區。③討論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二、時間要求:10 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等級優秀 良好 合格 問題知道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掌握西氣東輸工程沿途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特征。理解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影響因素。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第①題:鍛煉學生對統計圖表的閱讀能力,掌握這種地理圖表的一般閱讀方法。得出結論: 中國東部能源需求多但賦存少,西部地區賦存多但需求少,能源需求與賦存不匹配。這是一個 問題,思考怎樣解決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②題:認識西氣東輸工程建設的困難程 度。西氣東輸工程所經過的地形區和省份,從而認識到這一工程的重要性。第③題:對西部地 區的影響:發揮西部地區能源優勢;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崗位,擴大就業;帶動西部地 區經濟發展。對東部地區的影響: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改善東部 地區環境質量。對全國的影響: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等。由此 樹立全面看問題的觀點。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內容1.下列幾組地形區是西北地區的是:A.天山、秦嶺、陰山、四川盆地 B.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秦嶺、大興安嶺 C.內蒙古高原、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D.天山、阿爾泰山、陰山、塔里木盆地2.西北地區農業主要以畜牧業為主的原因是:A.當地以肉食為主的生活習俗C.發展畜牧業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3.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B.草場廣布D.當地擁有許多優良的畜牧品種②緯度較高,氣溫較低③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④周圍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實現東西部雙贏的戰略工程——西氣東輸在建設時需要注意: A.資金的運用 B.技術的革新 C.人才的培養 D.生態的保護5.讀塔里木盆地簡圖,回答下列問題。(②)(①③④)①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新疆南部,圖中①是________ (山脈) ,圖中②________ (山脈) 是我 國地勢階梯的分界線,同一階梯分界線的山脈還有________________。②內流河③是__________河,河水來自 ,汛期發生在 (季節) 。③塔里木盆地分布著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④是__________沙漠,內部氣候極其干旱,嘗試分析 干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________,通過 工程將其運輸到我國東部地區。 6.下圖為蘭新鐵路分布示意圖及兩個城市氣候資料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①連云港是隴海線的起點,隴是_______省的簡稱,鐵路東部主要的地形區是________,蘭新 線穿越河西走廊,其南部的山脈是________。②與連云港相比,烏魯木齊的氣溫年較差__________;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③蘭新線沿途的農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否分析此位置農作物品質比較高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西北地區區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適合發展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_________。 7.西北地區的種植業:①據圖指出西北地區的種植業分布 A、B、C、D 的具體位置。②在西北地區發展種植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③思考圖中 A、B、C、D 在灌溉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處。④新疆的蘋果品質高,又紅又甜,分析一下具體的原因。請從地理角度分析農作物“品質高”——————人教版地理單元作業設計的影響因素。(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題型 對應學 難度 時間要求了解 理解 應用1 選擇題 √ 易 20 分鐘2 選擇題 √ 易3 選擇題 √ 中4 選擇題 √ 易5 填圖題 √ 中6 填圖題 √ 中7 論述題 √ 難(三)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1-6 題設計意圖:對西北地區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性練習,內容以識記性為主。強化地理 位置的確定和讀圖能力的鍛煉。第 7 題:①鞏固學生對西北地區地形的認知,知道河套平原、 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并考慮到種植業分布并不是連片分布,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 是水源的多少。②讓學生認識到分析問題要一分為二,事物的影響總是有利弊兩方面。針對西 北地區對種植業的影響同樣是有利也有弊。③根據提供的水源不同得出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是 引黃河水灌溉,而天山山麓和河西走廊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灌溉,同屬于灌溉農業。④ 由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特性推廣至所有農業農產品的品質受到的影響因素。關注學生給出的各種 答案,在關注答題內容的基礎上,注重分析學生答案得出的理由,在學生的認知范圍以內加以 評價,完善其答案的科學性,并對學生的認識加以引導、深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