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中國的經濟發展單元組織 方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第一節 交通運輸 第四章 第一節第二節 農業 第四章 第二節第三節 工業 第四章 第三節二、單元分析(一)依據 2022 年課標,參考 2011 年課標要求如下: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快速 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和科學技術在發展 農業中的重要性。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中國工業、農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并用實例說明科學技 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2.教學內容分析第一節交通運輸主要講述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和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分布。交通運輸與 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又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根據需要恰當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 是提高生活、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了解我國 鐵路干線的分布,才能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高速公路、高 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第二節農業本節主要展現四個方面的內容——“農業及其重要性”“我國農業的地區分 布”“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強農之路” 。通過這四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會對 農業的概念、農業的重要作用、農業在我國的地區分布差異、科學技術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 要意義以及農業的發展趨勢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第三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后一部分內容。本節教材與前兩節相互呼應,既有一致的介 紹思路,又巧妙地將工業與其他經濟部門的差異和聯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本節課主要以“工 業及其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和“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三個內容呈現,重點以 讀“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 ,歸納出我國工業的分布特點,并認識四大工業 基地。最后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增長折線圖” ,描繪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近年來的 發展及取得的成果。(三)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在前半學期已經學習了中國地理概況,了解了中國氣候、地形、河流等基 本自然環境特征及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分析 能力,并能夠運用世界地理的方法來學習中國的經濟,了解三大產業的發展,在技能上,學 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析圖,用圖的方法,在學習內容上貼近我們實際,難度較小,學生 也非常感興趣,也有要了解祖國經濟發展狀況和前景的欲望。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對應本條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通過列表比較,明確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再結合生活實例或真實情境,選擇 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并說明理由。另外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對應 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名稱、起止站點及 沿途主要交通樞紐,讀圖分析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并能依據鐵路干線分布圖設計合理、 經濟的旅游線路。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狀況。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圖文資料了解我國農業的發 展現狀和農業的重要性。并且會運用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 學生讀圖和資料說出我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的差異,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自然原因。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實例分析理解因地 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舉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 的重要性。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通過資料認識到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作用, 樹立科技才能興農的意識。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對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說出我國工業分布 的特點及基本格局,認識一些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對 應本條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知道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成果、 認識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四、單元設計思路本單元作業設計,緊扣單元主題“中國的經濟發展” ,在分析課標、教材、學情的基礎 上制定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并將這些目標分解、落實到 3 個課時教學中,再通過 3 個課時 作業和 1 個單元檢測作業加以檢測和鞏固。課時作業立足課時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習目標, 以基礎題為主,每課時作業在 10 分鐘左右。在課時學習和課時作業的基礎上,緊扣單元學習和作業目標,立足單元主題,落實核心素養,整體設計 30 分鐘左右的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五、課時作業第一課 交通運輸作業 1(一)作業內容一.單項選擇題設計意圖:本道題是讓學生通過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初步學會選擇恰當的交通運 輸方式。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 2022 年 3 月 5 日在北京舉行。昆明某花商接到來自北京的鮮花訂單,要求 3 月 5 日前送達。花商運送鮮花的最佳選擇是( )A.水路運輸 B.鐵路運輸C.公路運輸 D.航空運輸設計意圖: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的分布。 2.關于下圖中我國鐵路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線和③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B.①線和⑤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C.⑥線和②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D.⑥線和④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二.非選擇題設計意圖:主要是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以高速鐵路的快速 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感受高速鐵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同時 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滄桑巨變七十載,民族復興鑄輝煌” 。高速鐵路承擔客運服務,發展迅速,“中國品牌” 的高鐵響徹世界,并以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 規模最大,令世人對中國刮目相看,已成為國家名片。下圖為中國高速鐵路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3.根據所學知識和上圖說出我國高速鐵路分布特征? 以及這樣分布的原因?4.列舉兩條我國南北走向的高速鐵路?5.與普通鐵路運輸相比,高速鐵路的優勢有哪些? (寫出兩點)6.說說我國高鐵快速發展有何意義? (寫出兩點)(二)答案及解析1.D解析:一方面從昆明到北京路途較遠,另一方面鮮花需要保鮮,且要求 3 月 5 日前送達,時 間比較緊,應選擇航空運輸。2.B解析:根據鐵路干線的方向和鐵路樞紐,判斷鐵路線名稱。鄭州位于京廣線與隴海線交匯處, ①②分別是京廣線和隴海線;徐州位于京滬線與隴海線交匯處,③是隴海線;蘭州到連云港 是隴海線,④是隴海線;株洲位于京廣線和滬昆線交匯處,⑤⑥分別是京廣線、滬昆線。所 以②③④屬于隴海線,①⑤屬于京廣線。故選 B。3.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勻,東密西疏。原因:①東部地形以平原為主,較為平坦。②東部人口稠密,城市廣布。③東部經濟發展水平高。④東部開發歷史悠久 (任答二點)4.京滬高鐵、京廣高鐵5.速度快,安全性好、正點率高、舒適方便、能耗低等 (任答二點)6.①縮短人們旅程時間,加強辦事效率。②推動了各區域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③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中的影響力。④帶動就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⑤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任答二點)(三)時間要求:15 分鐘(四)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比較運輸方式特點, 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說出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及原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人們 生產生活的影響。第二課 農業(一)作業內容設計意圖:本題意在考查學生對農業東西部和南方分布的差異,農業布局以及農業的因地制宜 的掌握。在新農業發展中,發揮農業資源和景觀優勢發展相關的加工業和旅游觀光業,從而 提高農業效益。[因地制宜 特色發展]材料:中國南方有丙、乙兩個村莊,家家戶戶都有在自己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種植李樹的傳統, 兩村農田普遍種植油菜。丙村利用油菜、李樹花期相近的特點,積極發展觀光農業。三、四 月間,萬畝油菜花好似金海,千頃雪白的梨花、李花就像雪山,真是“金海雪山”;七月, 李子成熟,九月,梨子成熟,沉甸甸的李兒,黃澄澄的梨兒掛滿枝頭。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 來觀景賞花,摘果品果,“農家樂”生意火爆,農產品一直暢銷。近日來,乙地區的地方政府加強聯系,中國農業合作促進會對接電商平臺,助力廣大農 企入駐電商,地方政府同時還邀請專家和網紅舉辦了多場線上培訓、直播賣貨,幫助農民緩 解疫情影響所遇到的銷售難題。中國局部區域某月氣溫線圖1.讀圖,判斷該圖顯示的時間是__________ (1、7) 月,此時丙地農田里種植的是__________, 兩三個月會陸續開花。2.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圖示大部分地區以__________為主。A.畜牧業 B.漁業 C.種植業 D.林業 3.我國一些地區的耕地經歷了“水稻田—甘蔗—魚塘—花卉棚”的農業變遷,這種農業景觀 變遷最有可能出現在圖中的_________,這里也是很適合推廣海水稻種植。 4.乙地方政府一系列解決農民銷售難題的舉措,有助于__________。①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 ②增加農民收入③提高農產品知名度 ④提高銷售茶葉銷售成本,降低銷量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倡導“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 ,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念。如下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__________。A.甲地大面積種植蘋果 B. 丁地大力發展林業C.丙地保護林場 D. 戊地區增加放牧牲畜的數量6.閱讀材料,乙和丙兩個村莊,經濟效益較好的是__________村。試分析我們從中可以獲得 哪些啟示?(二)答案及解析1.1 月 油菜解析:判斷該圖顯示的是 1 月的氣溫,秦嶺淮河一線附近達到0℃ ,兩三個月油菜花開放。 2. C解析:我國農業的分布格局是東耕西牧,此地區是東部的種植業,考察學生對東部地區種植 業的了解。3. 甲解析: 甲地珠江三角洲水熱條件好,適合甘蔗,花卉種植業,漁業發達,也是各地因地制宜 發展農業的表現。4. D解析:采用新興的發展措施來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而不會想要降低銷量。5. C解析: 甲地珠江三角洲不適合溫帶水果種植;丁地華北平原最適宜種植業,而不適合大力發 展林業;戊地在東北山區不適合加大放牧。丙地云高貴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保護林場,發展 林業,有利于保護生態。6. 丙解析:經濟效益較好的是丙地。農業的發展,可以通過加大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投入,從 而獲得更優質,高產的物質產品,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和景觀優勢發展相關的加工 業和旅游觀光業,從而提高農業效益。(三)時間要求:20 分鐘(四)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農業的分類農業的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第三課 工業(一)作業內容一.單項選擇題設計意圖:本題旨在考察讀圖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及意義。2021 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工業, 尤其以高性能芯片制造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國產芯片制造已步入快車道。截至 2021 年七月份,國內總共生產了接近 1400 億顆芯片。讀我國主要各省區芯片的產量圖,完成 1-2小題。1. 目前我國芯片項目產量最大的地區是 (A.遼中南地區C.長江三角洲地區)B.珠江三角洲地區D.京津冀地區2.有關高新技術產業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含量高,產品更新換代快。B.“中國芯”的研發將推動我國科技的自主創新。C.“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帶回月球土壤,標志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在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 重大突破。D.北京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最密集的城市,是因為北京是政治中心。二.非選擇題設計意圖:本題旨在以我國工業基地圖為材料,考察我國各工業基地的地位、發展工業的有 利條件和限制因素以及如何有針對性的緩解問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綜合思維、 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素養。3.讀我國各工業基地圖,完成下列小題。甲 乙 丙(1)甲乙丙工業基地中, _______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_______工業基地是 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_______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2)制約乙丙工業基地發展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__,為緩解這一問題我國實施的資源跨區域 調配工程是_________。(3)甲乙兩個工業基地都分布有鋼鐵工業,但建設的基礎不同。甲工業基地建立鋼鐵工業是因 為有豐 富 的_________ 、_________等礦產 資源; 乙工業基地有鐵路干線_________線與 _________線交會于此,故該工業基地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之一是_________。(4)與其他工業基地相比,丙工業基地發展的獨有優勢條件是 ( ) 。A.交通便利 B.毗鄰港澳,多僑鄉 C.工業基礎雄厚 D.勞動力豐富(二)答案及解析1.C解析:讀圖可知,我國芯片產量最大的省區在江蘇省,江蘇省南部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 上海市和浙江省也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故選 C。2.D解析:本題考查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含量高,產品更新換代快,資源消 耗少等,故 A 對,“中國芯”的研發將推動我國科技的自主創新,“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 帶回月球土壤,標志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在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BC 對。北京是我 國高新技術產業最密集的城市,是因為北京是文化及科研中心,D 錯誤。3. (1)乙 甲 丙解析:甲乙丙工業基地中, 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遼中難工業基 地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2)能源和礦產資源短缺 西氣東輸解析:制約乙丙工業基地發展的共同因素是能源和礦產資源短缺 ,為緩解這一問題我國實施 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是西氣東輸,把西部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調到能源短缺的東部地區。(3)煤、 鐵 京滬 滬杭 交通便利解析:圖中甲為遼中南工業基地,結合圖例可看出,該工業基地煤、鐵等資源豐富。乙為長 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京滬鐵路和滬杭鐵路在此交會,故該工業基地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 之一是交通便利。(4)B解析:圖中丙為珠三角工業基地,發展的獨特優勢是毗鄰港澳,多僑鄉,B 正確。交通便利、 勞動力豐富是其他工業基地也有的優勢,A、D 錯;珠三角工業發展晚,工業基礎不如其他工 業基地雄厚,C 錯。故選 B。(三)時間要求:20 分鐘(四)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工業及其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六、單元練習(一)作業內容設計意圖:本題旨在考察我國主要的交通干線和交通樞紐城市。1.下圖為我國部分鐵路干線分布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①線是隴海線,被稱為第一亞歐大陸橋。B.①線和②線交匯于鄭州。C.③線可以直達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D.④線是京滬線。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溫帶水果蘋果的分布特點以及東部和中西部分布條件差異。 讀“我國某水果主產區分布圖” ,完成 2-3 題。2.圖中所示水果為 ( )A.柑橘 B.蘋果 C.香蕉 D.櫻桃3.在我國中西部和東部都種植了此種水果,東部主產區的優勢社會經濟條件是 ( )A.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B.勞動力豐富且成本低。C.蘋果主要分布于平原區。D.技術水平高,交通運輸便利。設計意圖:本題旨在通過對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農業、工業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對比 和聯系,從而更全面的掌握這兩個地區的整體經濟情況,考察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 分析能力。4.讀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題。材料一 2022 年春節,在蘇州務工的小明回河北老家過年,臨行前小明準備為爸爸媽媽購買 一些過節的禮品,以下是他計劃好的禮品清單:a.內蒙古伊利牛奶,b.廣東汕頭帶魚,c.河 北滄州紅棗,d.青海產的荔枝,e.蘇州的碧螺春。材料二京津冀地區示意圖 長三角地區示意圖(1).連接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鐵路干線名稱是 ( )A.京九線 B.京滬線 C.京廣線 D.京哈線(2).長江和京滬鐵路交匯的城市是 ( )A.武漢 B.九江 C.南京 D.杭州(3).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京津唐地區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 地,兩地區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條件是 ( )①兩地區都具有便利的海運和發達的鐵路運輸②兩地區的煤、鐵等礦產資源都十分豐富③兩地區的鋼鐵工業都靠近原料產地④兩地區都城市、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大⑤兩地去均位于我國農業發達地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4)禮品清單中所列產品與產地不相符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屬于小明工作所在省區位于 材料二中的________地區,當地盛產的產品是______ (填字母) ,小明家鄉所在的省區位于 材料二中的________地區,盛產的產品是______ (填字母) 。(5)小明工作所在的地區與其家鄉的農業生產存在較大差異。他工作地區的耕地以______為 主,作物______________ (熟制) ,而他家鄉的耕地以__________為主,作物________ (熟 制) ,二者大致以____________ (地理界線)為界。(6)此次回家小明產生了一“憂”:春節期間,正逢北方的春旱,這次春旱將會對他家鄉的 ______ (農作物)生長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次返鄉,他打算留在家投身農業發展,為家鄉經濟 發展貢獻力量,對于可持續的發展農產品經濟,你有什么建議 設計意圖:本題旨在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了解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格局。鍛煉學生的動手 實踐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 5.家住合肥的小明同學,在學完《交通運輸》這一節后,想假期乘坐火車去昆明旅游,旅途 中想參觀黃鶴樓。根據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分布圖,請為小明繪制出一條合適的鐵路干線(用 筆描繪) ,并寫出依次經過的鐵路干線名稱。依次經過的鐵路干線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計意圖:本題旨在考察在地圖上識別工業基地,讀圖分析某地區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結 合材料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6.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形成,它將帶 動我國北方地區經濟迅速發展,這里人口占全國的 17.5%,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 26.25%, 水資源占全國的 3.54%。 讀“環渤海經濟圈簡圖” ,完成下列題目。(1)位于環渤海經濟圈的兩個工業基地是_________工業基地和_________工業基地。(2)讀圖分析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3)結合材料分析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制約因素是什么?針對這一問題,請提出合理化建議。(二)答案及解析 1.A解析:從圖中可看出,從連云港經過徐州、鄭州、西安到蘭州的鐵路干線①是隴海線,但不 是第一亞歐大陸橋,第一亞歐大陸橋是西伯利亞大鐵路所以 A 錯。與隴海線交匯于鄭州的鐵 路干線②是京廣線,與隴海線交匯于徐州的鐵路干線④是京滬線,位于京滬線與京廣線之間 的鐵路干線③是京九線,可以達到香港九龍。這題要選不正確的故選 A。2.B解析: 由圖中可看出,該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國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黃土高原地區,適合蘋 果的生長;菠蘿、香蕉均為熱帶水果,柑橘為亞熱帶、熱帶水果,只有蘋果為溫帶水果,故 D 正確;3.D解析:西部主產區由于距海洋遠,氣候大陸性強,光照比東部充足,晝夜溫差更大,A 為西 部的優勢;東部地區勞動力素質高,成本高,較豐富,而西部地區有大量廉價勞動力,B 錯 誤。東部主產區主要位于山東丘陵和遼東丘陵,地形并不平坦,且這是自然條件,故 B 錯; 東部地區較西部經濟、科技更發達,交通更加便利,D 正確;4. (1) B解析:連接京津唐工業基地和滬寧杭工業基地的鐵路干線是京滬線,是連接北京與上海的鐵 路干線,B 正確。京九線是連接北京市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鐵路,A 錯誤;京廣線是連接北京 市與廣州市的鐵路,C 錯誤;京哈線連接北京市與哈爾濱市的鐵路,D 錯誤。故選 B。(2) .C解析:圖中縱向鐵路有京滬線、京九線、京哈—京廣線,這三條分別和長江交匯的城市有南 京、九江、武漢,答案中只有南京這個城市在圖中出現在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所以選 C。 (3) .D解析:兩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條件是兩地都位于沿海地區海運便利,鐵路網密集陸 路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大,且均位于我國農業發達地區,①④⑤正確;其 中滬寧杭工業基地礦產資源與原料貧乏,②③錯誤。故選 D。(4)d e 長三角地區 c 京津冀地區解析:荔枝是南方的亞熱帶水果,故 d 不對,小明的家鄉河北在京津冀地區,打工地蘇州在長 三角地區。(5)水田 一年三熟或兩熟 旱地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秦嶺—淮河一線解析: 由于氣候條件影響,蘇州在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作物熟制一年三熟或兩熟;河北在 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作物熟制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 (6)小麥 小明的家鄉主要生產的水果等水果以及小麥等糧食,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打造 品牌,提升知名度,擴展市場;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秸稈等發酵成有機 肥,提高資源利用率。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合理即可。5.從合肥到武漢,沿京廣線到株洲,再沿湘黔—貴昆線經貴陽到昆明 (把以上鐵路干線用筆 描繪出)依次經過的鐵路干線名稱:京廣線、湘黔—貴昆線 (滬昆線) 6. (1)位于環渤海經濟圈的兩個工業基地是遼中南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2)結合材料和環渤海經濟圈圖,可知該區域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礦產資源豐富、科技力量 雄厚、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等。(3)結合材料可知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制約因素是水資源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采取跨流 域調水、興修水庫、工業用水重復使用等。 (言之有理即可)(三)時間要求:30 分鐘(四)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交通運輸農業工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