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新課標)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單元作業設計(含答案) 2022-2023學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新課標)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單元作業設計(含答案) 2022-2023學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作業設計
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作業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八年級 第二學期 人教版 第五章中 國的地理 差異
單元組織 形式 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 信息 大任務 以真實的情境為切入 口,從自然環境和人類 活動角度分析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課時內容 指向學科核 心素養 課時
地理差異顯著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1
四大地理區域 區域認知、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1
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認 識區域”中“認識中國”中的“認識分區”部分,課標具體要求見表1。
表 1 中國的地理差異課程標準、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
標準 學業要求 教學提示
運用地圖、圖 像等資料,說 明秦嶺——淮 河等重要自然 地理界限在地 理分區中的意 義。 學習本主題后, 學 生能夠運用地圖及 其他地理工具,從 不同媒體及生活體 驗中獲取并運用有 關中國地理的信息 資料,描述和說明 中國基本的地理面 貌,表達熱愛祖國 的情感。 1、可以從中國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入 手,利用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學生已 有的常識、經驗,創設多樣的教學 情境。 2、要引導學生釆用觀察、描述、比 較、歸納、說明、分析、評價等方 法,認識中國地理環境的特點。 3、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利用生產 生活實例、時事熱點問題等激發學 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4、開展學具制作、地理實驗、社會 調查、野外考察、社會實踐、勞動, 以及防災避險緊急演練等實踐活 動,讓學生在做中學。
(二) 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2、內在邏輯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的內容以區域地理為主,展現各個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 點。因為標準不同,在認識區域部分中分為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中國地理內 容分為認識中國全貌、認識分區和認識家鄉三部分。八年級上冊主要了解中國 的整體面貌,下冊主要講述中國不同的分區。“中國的地理差異”這一章節內 容既是對認識中國全貌的總結,又是對認識中國分區部分的引領,因此其內容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讓學生順利從中國全貌學習過渡到分區學習,所以 安排了本節內容作為起始篇。在“中國的地理差異”教學內容中,主要包括地 理差異顯著和四大地理區域兩部分。從地理差異到重要地理界線到地理分區, 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分析區域差異的表現,探究不同區域之間自然和人文環境的 差異,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中國的地理差異,加深對了解中國,增強對祖 國的情感,同時也為后續分區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 學習目標
1、通過圖文資料,結合生活經驗,感知中國地理的差異,能夠對具體一方 面的地理差異進行描述,提高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人地協調觀和區域認 知素養。
2、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地圖收集相關信息,分析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 地理差異,認識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并能夠就具體某一差異簡要分析 影響因素,提高自身讀圖、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習地理綜合思 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素養。
3、通過繪圖、制圖等活動,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能夠在 地圖中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培養區域認知素養。
4、通過分組討論四大地理區域劃分原因,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形成 對中國區域的初步認知,培養綜合思維和區域人知素養。
(四) 學情分析
本章節的學習內容難度不大,比較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八年級的 學生學習了一年的世界地理和半年的中國地理,對世界的基礎知識和中國地理 的總論部分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讀圖、繪圖、運用和 分析地理知識的方法,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來從整體上認 識中國的地理差異。
三、單元要求與作業目標
依據課標,制定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
1、通過感受中國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異,增強對著中國整體的了解,從 而體會中國地理差異顯著的特點。
2、通過認識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差異,總結秦 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了解不同尺度上中國的地理差異。
3、通過對四大地理區域的了解,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之間的地理差異,從 而更全面認識中國。
4、通過單元作業,從整體上加強學生對中國地理差異的了解,以及在這種 差異的基礎上劃分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同時強化各個課時之間的聯系。通過練 習強化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方法,從而認識到中國的地理差異。
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是八年級下冊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主要依據的是人教版八 年級下冊地理教材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
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兩大部分組成。本單元課時作 業為兩課時,主要以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相結合。為了響應雙減政策,課時作 業中書面作業由2組選擇題和1組綜合題組成,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由2道綜合題組 成,均以題組的形式呈現,可以更好的體現出知識的連貫性,有助于學生進行 知識轉移,通過考查學生讀圖、填圖、析圖、用圖等能力,從培養和提高學生 綜合能力。本單元作業題例見表2
表 2 中國的地理差異單元作業題例
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題量 地理差異顯著 3 組 綜合題 2 組
四大地理區域 1 組
題型 書面作業、實踐作業
選擇題、綜合題、實踐題
時間 10分鐘 20分鐘
本單元作業設計的基本流程為:
五、課時作業
作業 1
作業內容
第一課時 地理差異顯著
1. 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主要反映了以下哪一特征( )
A.夏季普遍高溫 B.冬季南北溫差大
C.夏季內被降水差異大 D.南北地勢高低不同
2. 下面兩張照片都拍攝于 2021 年 2 月 8 日,造成兩地戶外運動方式不 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經度不同
C.距離海洋遠近不同
B. 緯度不同
D. 地形差異大
【時間要求】 2分鐘
【評價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B 2.B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古詩詞在地理學習中的運用
掌握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
根據地理景觀圖分析地理問題
【作業分析】
1.“南國”“北國"指的是地理位置不同, “南國”指南方地區, “北國” 指北方地區。 “春意”“冰封"指的是氣溫的不同造成了景觀的不同。該詩句反 映了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的差異大。
2.哈爾濱位于我國北方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海南位于我國南方 地區,緯度較低,冬季氣溫高,所以人們的戶外運動方式不同。
【設計意圖】
本組題充分發揮學生在自主、探究能力,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積累,根 據古詩詞描繪,以及地理景觀圖的不同,感受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讓學生認 識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 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2020 年 11 月,微博上的一張秦嶺航拍照(圖 1)登上了熱搜,山脈兩側云層 “涇渭分明”的景象引發了網友的大討論。中國氣象局發長文解釋: “當山脈阻 擋了暖濕氣流, 會在一側出現暖氣流抬升形成云, 而另一側氣流下沉, 出現晴空”。 圖 2 為我國主要山脈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 3~5題。
圖 1 圖 2
3.圖 2 中代表秦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據中國氣象局的解釋,圖 1 中有云一側位于( )
A.秦嶺以南,盛行暖濕氣流 B.秦嶺以北,盛行冷干氣流
C.秦嶺以南,盛行冷干氣流 D.秦嶺以北,盛行暖濕氣流
5.秦嶺大致經過我國( )
A.1 月 0 ℃等溫線穿過的地方 B.暖溫帶與寒溫帶分界線
C.400 mm 等降水量線穿過的地方 D.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
【時間要求】3 分鐘
【評價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3.C 4.A 5.A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熟練的運用地圖能力
我國地形圖的掌握情況
秦嶺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作業分析】
我國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小興安嶺等。我國東 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脈為: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中間的一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的一列是臺灣山脈;南北走向的山 脈主要是橫斷山脈。據圖中不同序號的位置解答。
3.由圖可知,①為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是南嶺,故A錯誤。 ②處于青藏高原的邊緣線,是祁連山脈,故B錯誤。 ③處于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交界,是秦嶺,故C正確。 ④位于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交界,是大興安嶺,故D錯誤。故選: C。 4.秦嶺和淮河構成了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根據中國氣象局對
秦嶺航拍照片的解釋,圖中有云一側位于秦嶺、淮河以南,該地盛行暖濕氣 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故選: A。
5.秦嶺是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是 800mm等降水量線穿過的地方,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故選項A正確, 符合題意。
【設計意圖】
根據材料、景觀圖以及地形圖,考查學生對影響我國地理環境非常重要的 山脈的考查,加深學生對于本知識點的印象,同時考查學生結合材料及地圖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新華社長沙2020年4月7日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 區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于糧食危機的擔憂。“雜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表示,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主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 荒”,大家不要擔心。
材料二:袁隆平團隊今年將在全國推廣精心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超優千 號”1000萬畝,預計每畝增產100公斤。此外,袁隆平在青島領銜的海水稻(就 是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的水稻)稻作改良試驗 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1)我國水稻集中產區大體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該線也是我_______ _____________氣候和_______________氣候的分界線。
(2)東北平原的耕地類型以______為主,糖料作物是________。我國長江中 下游地區的耕地類型以_________為主,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
(3)我國水稻優勢種植區的共同自然優勢條件是( )
A.地表起伏大 B.雨熱同期 C.植被茂密 D.人口稠密
(4)適合推廣海水稻的區域是( )
A.沿海地區 B.東北平原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5)海水稻試種、推廣將( )
A.解決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問題 B.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
C.使海洋面積大幅度減少 D.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時間要求】 5分鐘
【評價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亞熱帶季風 溫帶季風 (2)旱地耕作業 甜菜 水田耕作
業 油菜 (3)B (4)A (5)D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時政材料在地理學習中的運用
地理基礎知識的運用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
對于我國農作物的分布掌握情況
【作業分析】
我國疆域遼闊,地域差異顯著,所以我國農業分布有明顯的東西差異和南 北差異。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糧食生產歷史悠久,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特 征。南方屬水稻集中產區,北方屬小麥集中產區,玉米、豆類、薯類的種植則 相對分散。
(1)由圖可知,我國的水稻集中產區大體位千秦嶺-淮河以南,該線也是我 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我國東北地區是全球水稻緯度最高 的地區,主要是由于該地區屬于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適合水稻的生長。
(2)由圖可知,東北地區的水稻只能一年一熟,該地區主要位于中溫帶,其 耕地利用類型以旱地為主,糖料作物是甜菜;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位于亞熱帶,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其耕作制度是一年兩熟,油料作物是油菜。
(3)我國水稻種植區的共同優勢條件是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其余三個不 是共同特點,故選B。
(4)適合推廣海水稻的區域是沿海地區,故選A。
(5)海水稻的試種、推廣將擴大我國水稻種植范圍和面積,有利于保障我 國糧食安全,與其余三項敘述無關,故選D。
【設計意圖】
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補充、鞏固和延伸,在反饋教 情、學情,對教師調整教學方式、內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課時作業題目采用了填空題與選擇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成為知識 獲取的主動參與者。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結合材料及地圖來回 答問題。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第 2 課時 四大地理區域
作業 1
作業內容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和生活 產生顯著的影響。因此,我國不同的地區就有特色各異的民居。請你利用課余 時間查閱資料任選一地區的其中一種特色民居,描繪出特色民居的圖片并談一 談這一特色民居與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時間要求】 10 分鐘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根據學生舉例分析其當地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給出評 價。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特色民居與當地自然 環境的關系 知道一些特色 民居典型分布 地區。 知道特色民居受 當地自然環境的 影響。 準確說出民居的分 布以及和當地自然 環境的關系。
民居圖片 按要求描繪出 特色民居和知 道此特色民居 的分布地區。 能大致描繪出傳 統特色民居的特 征。 能具體描繪出傳統 特色民居典型的特 征。
【作業分析】
吊腳樓也叫吊樓,是我國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典型民居,在渝東 南、湘西、鄂西等地特別多。吊腳樓依山靠河而建,一邊靠實地,其余三面懸 空,靠柱子支撐,主要用材是木頭。吊腳樓多分布在南方地區,氣候濕熱,地 形多地山丘陵。吊腳樓高懸與地面,可以通風防潮,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區就地 取材,建筑方便。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特色民居,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 地方,便于游牧民族的搬遷。蒙古包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 非常適合于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根據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利用黃土深厚、 直立性強和當地氣候干燥,冬暖夏涼。
【設計意圖】
增強學生能從不同信息源及生活體驗中獲取并運用有關中國地理的相關 知識的能力,能描述和說明人們生產、生活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再一次體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傳統思想觀念。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
理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擴大視野和知識面,充分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同時在查閱資料和繪畫民居的過程中更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特色民居的魅 力,一方面體會民居的建筑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感受中國傳統 文化 (特色民居) 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傳承。 感受 中國特色民居的魅力來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 凝聚力,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
1.閱讀材料和安徽地區,回答下列問
題。
中國的飲食文化淵源而流長,兩位安徽
人給我們介紹了當地的美食。
甲:我們這里的人們平時喜歡吃面食,
蕭縣面皮是我們這里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乙:我們這里的人們平時喜歡吃米飯,
毛豆腐、臭鱖魚、黃山燒餅是我們這里的特
色美食。
(1)根據兩人的描述, A、B兩地中,甲
的家鄉在___________地區,乙的家鄉在____
_______地區。
(2)造成兩地人們飲食差異主要的自然
原因是 ( )
A、土壤 B、河流
C、氣候 D、光照
(3)兩地的飲食差異也反映出當地農業的差異,兩地農業差異大致以秦嶺 —___________一線為界,此線以北耕地類型以_________為主,以南耕地類型 以___________為主 。
【時間要求】 8分鐘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A B 2.C 3.淮河 4. 旱地 水田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我國不同地區 飲食習慣 知道安徽省不同地 區飲食存在差異。 知道安徽省不同地 區飲食存在差異, 并能進行簡單的描 述。 知道我國四大地 區飲食分布情 況,并能準確進 行描述。
影響農業分布 的因素 知道影響農業分布 的主要因素 知道影響農業分布 的主要因素,并能 簡要分析。 能根據材料分析 出影響農業分布 的因素
我國農業分布 能識記我國南、北 能識記我國南、北 知道四大地區農
及分界線 方地區的農業差異 方地區的農業差 異,知道劃分的依 據。 業分布差異,并 能根據相關材料 分析劃分的主導 因素。
【作業分析】
(1)根據材料可知,甲地主要以面食為主,乙地主要以米飯為主,我國農 業分布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此線以北主要種植小麥,以面食為主,此線 以北主要種植水稻,以米飯為主。故甲的家鄉是A地區,乙的家鄉是B地區。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冬季氣溫差異大,年 降水量差異大,因而該線南北兩側水熱條件差異大,氣候差異明顯,使得該線 南側耕地以水田為主,種植水稻,北側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種植小麥,故造 成兩地飲食差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氣候。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以種植業為主,農業南北差異明顯,以 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旱地,該線以南地區耕地多為 水田。
【設計意圖】
本組題目主要考查學生讀材料、提取信息、讀圖和析圖的能力,考查了學 生對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農業分布的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認識中國的 地理差異。聯系實際生活學習對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有人將中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命名為“綠色中國、銀色中國、黃色中國和 金色中國”
“綠色中國”指的是我國的南方地區。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 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自然帶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為主,這一地區的植被 常年披綠,郁郁蔥蔥,任何季節看去都是滿眼的綠色,所以把它稱為“綠色中
(


)。
(1)根據材料推測, “金色中國”對應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________。 (填名稱和對應數字)
(2) ③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是____________,其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
(3)四大地理區域中有一地區的植被景觀自東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
漠,它是哪個地區? ___________,形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4) 小小介紹員
選擇你最熟悉的四大地理區域中一個地區,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類活動 等方面向大家介紹它。
【時間要求】 12 分鐘
【評價實施主體】教師
【評價標準】 1.北方地區① 2.第一階梯邊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
橫斷山脈) 地形(地勢) 3.西北地區 降水 4.略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合格 良好 優秀
能夠識別四大地 理區域自然特征 了解四大地理區 域之間的差異。 知道四大地理區域 之間的差異,并能 簡要描述不同地區 之間的差異。 知道四大地理區域 之間的差異, 根據 材料分析出西北地 區主要的自然特征
識記四大地理區 域分界線和主導 因素 在地圖中說出四 大地理區域的名 稱,并能大致指 出其范圍。 能在地圖中準確說 出四大地理區域的 名稱,同時能準確 指出其范圍。 根據地圖指出四大 地理區域,并能正 確分析劃分的主導 因素。
判斷某一地區植 被變化和影響因 素 知道我國四大地 區域植被景觀分 布情況。 根據材料判斷出符 合西北地區植被景 觀變化。 根據材料判斷出符 合西北地區植被景 觀變化,并且正確 分析出影響因素。
介紹四大地理區 域 能從名稱、位置 等某一方面介紹 某一地區。 根據材料提示多角 度介紹某一地區。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 學知識,從地理位 置、自然環境、人 類活動等方面全面 介紹某一地區。
【作業分析】
(1) 根據材料可知,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蔥蘢——綠色中國;北 方地區有廣闊的東北和華北平原,小麥、水稻成熟時一片金黃——金色中國; 西北地區多為荒漠戈壁覆蓋,多為黃土——黃色中國;青藏地區,海拔高,氣 候寒冷,常年有冰雪覆蓋,一片銀裝素裹——銀色中國。從圖中可知①代表北 方地區,②代表西北地區,③代表青藏地區,④代表南方地區。
(2) 由圖可知, ③代表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與其他地區分界線為第一階梯 邊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青藏地區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 原地勢高聳,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與其他地區界限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
地勢。
(3) 根據題意可知, 西北地區由于降水少于400mm,屬于干旱、半干旱 區,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西北地區自東向西由于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 越少,植被呈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
(4) 主要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角度闡述,言之有理即可。 【設計意圖】
本組題目主要對四大地理分界線、特征等知識點的考查,通過繪圖、讀 圖、分析材料,鞏固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繪圖、讀 圖、分析等學習地理的能力。
(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
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時間
了解 理解 應用
1 (1) 填空題 1、2 √ 易 原創 20 分 鐘
1 (2) 選擇題 3 √ 中 原創
1 (3) 填空題 1、2 √ 易 原創
2 (1) 繪圖題 3 √ 中 原創
2 (2) 連線題 3 √ 易 原創
2 (3) 簡答題 1、3 √ 中 原創
2 (4) 簡答題 1、2、3、4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如东县| 松潘县| 桃江县| 巍山| 太原市| 无棣县| 河北省| 新安县| 德令哈市| 祁门县| 田阳县| 阳原县| 阜阳市| 汕头市| 错那县| 阿拉尔市| 丰宁| 宜君县| 盐边县| 五莲县| 隆化县| 沙湾县| 汨罗市| 敖汉旗| 雅江县| 吕梁市| 金溪县| 张掖市| 海兴县| 汝南县| 蒙山县| 云龙县| 高尔夫| 嵊州市| 石楼县| 汽车| 雷波县| 北海市| 长治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