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地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中國的經 濟發展單元 組織方式 自然單元 團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1 第一節 交通運輸2 第二節 農 業3 第三節 工 業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認識中 國”中“認識中國全貌”部分,課標具體要求見表 1。表 1 “認識中國全貌”中有關第四章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標 準 活 動 建 議1. 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中國 農業、工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并用實例說明 科學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中國交通 運輸線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 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 通過課前預習,了解交通 運輸業、農業、工業的歷史進程。 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了 解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理解科學 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促進 作用。 3.通過開展實踐調查,了解 菜園地里常見蔬菜的生長習性。(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社會、經濟條件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二) 教材分析1.知識框架(★鐵路線公路線航線航空線) (五縱三橫東北“T”型) (單一型綜合型) (靈活的交通樞紐) (先行官)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交通運輸業(方式路線) (選擇合適交通運輸主要農業部門)運費、運量、運速等(四大牧區)西部地區:畜牧業為主(中國的經濟發展)農業地區(種植業:南北方的差異) (基礎)分布差異(東部地區) (農業) 林業:三大林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漁業工業的定義和分類沿交通線(工業空間分布大勢) (主導) (影響因素資源、交通、市場、科技等) (工業)沿河沿海合理布局(分布特點)定義及特點(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地區發展差異2.內在邏輯中國地理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中國地理教 學中必不可少。“中國的經濟發展”包括交通運輸、農業、工業三部分。交通運 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又對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 源,生存之本,同時又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工業是國民經濟 的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是現代國際經 濟科技競爭的焦點,是知識時代的支柱產業。社會經濟發展與地理教學有著千絲 萬縷的聯系,在此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觀主旨內容早已通過各種形式滲透與中 學地理教學中,同時也在地理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應用,最終通過地理教學這一過 程與知識的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經濟發展觀,使得學生對經濟的可持續發 展觀有著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三)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通過七年級世界地理的學習,對初中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技能上,學生基本具備一定的讀圖、繪圖、析圖、用圖的方法。八年級在“中 國地理”中已經學習了“中國的疆域、人口”及“中國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 全部內容,對于中國地理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基本具備一定地理的學習方法和 分析能力,并能夠運用已學的知識來進行方法的遷移。本章學習內容與生活息息 相關,學生頗感興趣。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依據課標,制定的本單元作業目標如下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一說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生產 和生活的影響。3.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我國農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 4.借助地圖和相關資料,舉例描述我國工業等生產活動的分布。 5.用實例說明科學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單元選取的主題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屬于中國地理。以《義務教育地 理課程標準 (2022年版) 》“認識中國全貌”相關課標為基礎,結合其他部分課 標要求。本單元作業由課時作業和單元質量檢測作業組成,課時作業為3課時,3課時 作業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課前預習讓學生初步感受經濟的發展對交通、農 業、工業帶來的變化,課后練習以中國的經濟發展為主題,重在考查學生的讀圖、 析圖、用圖能力。單元作業分為基礎型、拓展型、實踐型三類,其中基礎型作業 3組;拓展型作業3組;實踐型作業1題。題目基本以資料的形式出現,不僅能夠 潛移默化的讓學生關注時事熱點,也能夠明白生活與地理之間的密切聯系。本單 元作業見表1。表 1 “中國的經濟發展”單元作業體例課時作業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題量 交通運輸 2組 7組農 業 2組工 業 2組題型 課前預習、課后練習選擇題、綜合題等時間 15 分鐘以內 30 分鐘以內五、課時作業第一節 交通運輸作業1:課前預習一、作業內容課前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詢問身邊的長輩,了解過去年代人們出行 一般采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由組長匯總并匯報本組的調查結果。二、時間要求:10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交通工具發展歷史知道交通工具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在課前開展小調查是本著地理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答,通過長輩對以前 交通工具的描述,對比現在的交通工具,可以讓學生體會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 快速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交通的興趣。作業2:課后練習一、作業內容——選擇題1.2020年武漢發生重大疫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中國各地的支援物 資和醫療隊快速馳援武漢,請你根據實際選擇最佳的運輸方式。(1) 1月24日中國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 160名醫務人員及急需藥品急馳武漢。 ( )(2) 北京大量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約120噸運往武漢。 ( )(3) 1月30日,合肥市委決定由合肥百大集團組織第一批300噸蔬菜捐援武漢。 ( )A. 航空運輸 B.水路運輸 C. 鐵路運輸 D.管道運輸 E.公路運輸 參考答案:(1) A (2) C (3) E二、作業內容 (2) ——綜合題讀圖1我國部分鐵路網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圖11.一列車從鄭州開往上海,最近線路依次經過的鐵路干線名稱是 線 和 線,這兩條鐵路干線交匯的城市是 。2.贛深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級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后,可以緩解圖中 鐵路南昌至深圳間運輸的緊張 狀況。參考答案:1.隴海線、京滬線;徐州;2.京九線三、時間要求:10分鐘四、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根據情景選擇最合理的運輸方式了解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征運用中國交通運輸線分布圖選擇乘坐鐵路干線五、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選擇題選用了2020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勝武漢疫情,各種物資馳援武漢采 用了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此題考查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小問題包 含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對客運和貨運考慮的因素,有助提升學生學習的動 力。綜合題考查的是運用中國交通運輸線分布圖知道中國交通運輸線的分布特 征東密西疏,同時通過研學旅行活動線路設計讓學生選擇乘坐的鐵路干線,此題 考查了重要的二橫 (隴海線和滬昆線) 一縱 (京滬線) 鐵路干線,同時重溫紅色 經典,增加學生對上海和南昌革命了解,加強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第二節 農 業作業1——課前預習一、作業內容課前小調查:通過詢問身邊的長輩,了解餐桌上菜肴的變化,通過對比你有 什么發現? 由組長分享調查結果。二、時間要求:5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通過調查餐桌上菜肴的變化,了解我國農業取得的進步。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通過詢問長輩們,了解餐桌上菜肴的變化,初步讓學生感受我國農業在新中 國成立之后取得的進步,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 通過調查詢問,也能感受到現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從吃不飽到吃得好這種巨 大的轉變,樹立學生民族的自豪感。作業2——課后練習一、作業內容——選擇題又到一年春耕備播時,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近日石家莊開展了農業排灌線路 隱患排查活動,為農田灌溉提供便捷服務。結合材料完成1-2題。1.石家莊市在春耕過程中不利的自然條件是 ( )A. 耕地資源少 B. 熱量不足 C. 水資源不足 D. 春季風沙嚴重“不負春日好時節,智慧春耕促豐收” 。圖1為“無人機噴灑農藥” ,圖2 為“無人旋耕機翻地作業”。圖1 圖22.“智慧春耕”體現了我國 ( ) 。①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②農業人口的素質不斷提高③農業的地域差異逐 漸縮小④農作物的成長過程變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參考答案:1.C;2.A二、時間要求:5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不同區域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因素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起到的作用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我國地理差異顯著,不同地區農業類型有差異。北方地區在春耕時節,降水 較小,對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通過石家莊春耕遇到的問題,了解農業地 區的差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農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農業的方向,所 以設計此題是讓學生明白科技在農業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作業內容——綜合題材料一:海水稻是一種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 具有耐鹽堿的水稻。青島作為海水稻培育基地,有望成為中國的糧倉。材料二:圖3“我國2020年春耕春播示意圖”和圖4“中國水稻優勢區域分布 圖”。圖3 圖4(1) 讀圖可知,我國最早全省均進入春耕春播的省份是___________,最晚進入 春播春種的地區是東北地區。影響我國春耕春播時間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2) 我國東北平原水稻優勢區是全球水稻種植最北地區,這里水稻種植只能一 年___________熟,種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_。我國長江流域水稻優勢區耕 地類型以___________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___。(3) 適合推廣海水稻的區域是___________。A.東北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沿海地區 D.四川盆地二、時間要求:10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長環境我國不同地區農作物分布的特點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我國農作物在南北方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主要受到氣候的影響。不同地區 水稻的播種時間也存在差異。通過設計此題,讓學生明白我國地域遼闊,農作物 的分布有明顯的差異。第三節 工 業作業1——課前預習一、作業內容課前小調查: “時光穿梭機”---聽祖輩們說說“糧票、布票、食用油票、 肉票、工業劵”的故事。方寸票劵,見證歷史,深刻感知我國經濟、工業的發展。 談談自己的內心感受。二、時間要求:5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我國特殊年代的時代產物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了解我國特殊年代的時代產物,方寸票劵見證歷史,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 尊心和自豪感,激勵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責任感。要讓學生嘗試著表達, 不僅要動腦、動手還要動口;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大膽參與。作業2——課后練習二、作業內容——選擇題1.我國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于2021年2月25日上市,是全球第一個進入臨床 的新冠疫苗。這一生物技術屬于 ( )A. 輕工業 B. 制造業 C. 高新技術產業 D. 畜牧業2021年,珠三角迎來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GDP總量突破10萬億。珠三角是 廣東乃至全國的制造業中心,近年來科技創新加上先進制造的發展,進一步促進 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2.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 )A.靠近香港和東南亞 B.許多地方是僑鄉,有利于吸引外資C.礦產資源豐富 D.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參考答案:1.C ; 2.B二、時間設計: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知道分析某一區域工業發展的條件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結合實例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利用生產實例和資料分析,引導 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分析某一區域發展工業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一、作業內容——綜合題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 渤海經濟圈已初步形成,它將帶動北方地區經濟迅速開展。材料一:圖1為環渤海地區礦產、交通示意圖。圖1材料二:環渤海地區人口、國民消費總值、水資源約占全國比例表。內容 人口 國民消費總值 水資源約占全國比例 (%) 17.5 26.2 3.541. 從圖中看出,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包括京、 、 (填寫上簡稱) 、魯、 遼五個級行政區。2. 從圖中可以直觀看出,環渤海地區經濟開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3. 通過材料二分析可知,限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是 。 參考答案:1、津、冀 2、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3、水資源短缺二、時間設計:10分鐘三、評價設計:評價指標 水平優秀 良好 合格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學會描述環渤海工業的分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知道分析環渤海工業發展的條件四、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和說明中國工業的分布特點,從區域的視角說明 工業分布與自然環境和資源的關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的觀念;利用豐富方 圖文資料引導學生分析、說明工業分布的特點和工業發展的條件,培養學生綜合 思維能力。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基礎型作業1.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北京和張家口同時舉辦,張家口離北京市約為190公 里,某國運動員8:00在北京吃完早餐,要在9:30到達張家口奧運小鎮參加比賽, 圖1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干線圖。請你為某國運動員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 )A. 公路 B. 航空 C. 海運 D. 鐵路圖1參考答案:D 2.光伏農業大棚是集太陽能光伏發電、智能溫控系統、現代高科技種植為一體的溫室大棚。圖2為我國某地光伏農業大棚。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 — (2)圖2(1) 影響光伏發電最直接的自然因素是 ( )A. 日照強弱 B.海拔高低 C.距海遠近 D.科技水平的高低(2) 光伏農業大棚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屬于 ( )①自然資源 ②可再生資源 ③非可再生資源 ④礦產資源 ⑤氣候資源 ⑥生物資源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⑥3.2022年3月20日,湖北東湖科學城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正式啟動, 武漢東湖高新區,實現了從“一束光”到“一座創新城”的發展跨越。這里不僅 有高等學府18所,還有科技專業人才近20萬人。據此回答(1)- (2)(1) 湖北東湖科學城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屬于 ( ) 。A. 輕工業 B. 重工業 C. 第三產業 D. 高新技術產業(2) 武漢東湖區被譽為中國的光谷,其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 和 。參考答案:1.D;2 (1) A; (2) C;3 (1) D; (2) 科技、人才拓展型作業 1.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合肥市吸引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項目50多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重點企業累計獲發明專利3000余項主導或參與相關標準 31項。圖1為“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1(1) 結合圖4,說一說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 。(2) 鋰是新能源電動汽車中鋰電池的主要原料。合肥市某電動汽車廠每年需要 從國外購買鋰礦生產鋰電池。電動汽車廠臨近的工業基地 ( )A.位于黃河三角洲地區B.有水路運輸便利的顯著優勢C.比遼中南工業基地水資源少D.與京津唐工業基地同臨渤海(3) 我國推廣電動汽車 ( )①會消耗更多的石油資源②可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③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 展④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4) (選做題) 試分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對合肥的影響。參考答案:1. (1) 沿海分布; (2) B; (3) D;(4) 有利影響: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城市整體競爭力;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 業機會:擴大城市規模,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影響:帶來一定的環境污 染占用大量的耕地,加劇用地矛盾。2.圖2為中國主要鐵路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 (1) — (2)圖2(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鐵路網的分布特點是西密東疏B.在中國第一級階梯沒有鐵路分布C.我國有很多城市分布在鐵路沿線D.京廣線是中國東西向的鐵路干線(2) 重溫紅色經典研學旅行活動方案為了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創新精神,西安某中學組織九年級學生到上海、南昌重溫紅色經典研學旅行活動。【線路設計】第一站:由西安乘坐 (填鐵路干線) 到徐州,再轉乘 (填鐵 路干線) 到達上海。第二站: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第三站:參觀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淞滬抗日紀念館。第四站:由上海乘坐 (填鐵路干線) 到南昌參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江西革命烈士紀念館等第五站: 由南昌乘坐 (填鐵路干線) 到商丘回西安。參考答案: (1) C; (2) 隴海線,京滬線;滬昆線;京九線3.連一連:請將下列詩句與對應的農業部門連線。①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A 漁業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B 林業③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C 種植業④山中蝶曼舞,林里鳥輕鳴。 D 畜牧業參考答案:①—C;②—D;③—A;④—B實踐型作業一、調查主題:菜地里的“小可愛們”調查報告二、研究背景: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對許多常見蔬菜的認識不準確,更不了解 它們的生長習性。因此,開展一次對菜地里蔬菜品種的調查非常有必要,不僅能 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蔬菜種類,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對培養學生愛 勞動、愛家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活動目標:1.通過本次實地調查,了解常見蔬菜的名稱,并知道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的 重要性。2.通過體驗農作物生長的魅力和神奇,感悟生命珍愛大自然。 四、活動過程:1.以小組為單位,指導教師進行輔助,組長進行組內分工。2.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達學校蔬菜勞動實踐基地,每組根據組內人員各選 一種蔬菜品種進行調查。3.實地調查可以拍照、取樣、品嘗等方式。 4.討論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蔬菜生長的生長習性,并記錄下來。 5.分組撰寫調查報告。(蔬菜的名稱、播種的時間、成熟的時間、我國主要分布地區、生長的環境 等)6.小組匯報調查結果。五、完成時限:從調查之日起兩周類完成。(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類型 序號 題型 對應單元 作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了 解 理 解 應 用基礎型 1 選擇題 1 √ 易 原創 10分鐘2 (1) 選擇題 4 √ 易 原創2 (2) 選擇題 4.6 √ 中 原創3 (1) 選擇題 5.6 √ 易 原創3 (2) 填空題 6 √ 易 原創拓展型 1 (1) 填空題 5 √ 易 原創 15分鐘1 (2) 選擇題 6 √ 易 原創1 (3) 選擇題 5.6 √ 從 原創1 (4) 簡答題 5.6 √ 中 原創2 (1) 選擇題 2 √ 易 原創2 (2) 填空題 2.3 √ 中 原創3 連線題 4 √ 易 原創實踐型 1 調查題 4 √ 難 原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