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新課標)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新課標)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作業設計 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學期人教版

資源簡介

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從世界看中國》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業設計
目 錄
一、單元信息 1
二、單元分析 1
(一) 課標要求 1
(二) 教材分析 2
(三) 學情分析 3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3
四、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 3
五、課時作業 5
第一節 疆域 第一課時 優越的地理位置 5
第一節 疆域 第二課時 中國的行政區劃 8
第二節 人口 10
第三節 民族 13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17
學習小組交流匯報 17
一、單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
地理 八年級 第一學期 人教版 從世界看中國
單元 組織方式 團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
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
1 優越的地理位置 “疆域”第一課時
2 中國的行政區劃 “疆域”第二課時
3 人口 人口
4 民族 民族
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的要求,本章內容屬于“中國地理” 中“疆域與人口”部分,根據《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章內 容屬于“認識中國”中“認識中國全貌”的部分,將兩個不同版本的課標具體要求進行 比較分析,具體內容見表 1。
表 1 “疆域與人口”2011 年版和 2022 年版課標具體要求比較分析
版 本 2011 年版 2022 年版
內 容 要 求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 點。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 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 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1.運用地圖,描述中國地理位置與疆域特 征,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 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 土,增強國家版圖意識與海洋權益意識。
2.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 34 個省級行 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 心。 2.運用中國行政區劃圖,識別 34 個省級 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3.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 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運用中國人口分布 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人口的 基本狀況和變化。
4.運用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 布特征。 4.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的 民族分布特點,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識。
比 較 分 析 相同點:1.兩個版本的課標都對我國地理位置和特征、34 個省級行政區域的識別、 人口基本狀況和民族分布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本次作業設計中應全面覆 蓋。 2.均強調對地圖的運用能力和相關資料的分析能力。 不同點:1.相比較 2021 年版課程標準,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國家版圖意識與海洋 權益意識,強調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重對人口變化的分析。這部分 要求在本章節的作業設計中應重點體現。 2.新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意識形態教育,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 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這些在作業設計中都有所側重。
(二) 教材分析
1.思維導圖
2.知識內在邏輯
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作為世界第三領土大國和第一人口大國,是當今世界上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確認識和了解中國, 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觀念,增強國家認同感,增強對中國在世界中作用或是地位 的認識,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中國新生 代打下基礎。
本單元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包括“疆域”“人口”和“民 族”三部分內容,學好第一章這個開篇之章,才能更好的學好中國地理。第一節內容由 “位置優越”“國土遼闊”和“34 個省級行政區劃”三個部分組成,對中國疆域基本概 況的了解和認識,與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第二節內容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東多西少”組成,是對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增長、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等問題的 簡單闡述,應充分結合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和人口政策的改變進行補充學習。第三 節內容由“56 個民族”“民族分布”組成,是對我國多民族國情的簡單闡述,從樹立中 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國家認同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本章內容在全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對我國最基本的地理國情的了解,同時也使 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從而逐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和初步的可持續發展觀,并為學習以后各章內容打下基礎。
(
從世界看中

中國的疆域
中國的人口

越的地理位置
中國的行政

中國的民族
)
(三)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七年級地理的學習,已對學習地理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方法,并且已具備 基本的讀圖用圖能力,初步掌握了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但是,學生在利用資料和圖表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形轉化能力,抽象思維、概括歸納能力還比較薄弱,有 待加強。在世界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對世界的人口增長特點和分布規律有了一定 的認識,但是對于中國人口,只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我國人口的增長 趨勢、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點還不是很了解,對民族和疆域的了解亦是如此。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 (2022 年版)》,結合章節知識, 設置了如下作業目標:
1.學生閱讀地圖和描畫地圖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 土的組成部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增強國家版圖意識與海洋權益意 識;實現對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考查,更關注社會,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讓核 心素養落地生根。
2.通過練習熟悉并記憶 34 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及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3.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運用中國人口分布 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結合全國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分析并描述 中國人口變化;提高數據圖表的分析能力,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科 學的人口觀。
4.了解中國各民族文化特點和分布特點,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5.激發愛國之情,培養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責任感;增強民族情感; 關注自然與社會,逐步形成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構建開放的問題,實現對學 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和考查。
四、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
在單元學習與作業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對本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思路如下:
(一) 基礎加拓展,習題要精選
課后的作業是課堂作業的延續和補充,此類作業設計要做到質高而量精,要讓學生 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所以每課時的作業時間盡量限制在 10 分鐘內,其中基礎型作 業須全員完成,拓展型作業可以有選擇的完成,減少機械性、死記硬背性作業,做到不 重復考查知識點。習題的選擇上,結合學情特點,既有對經典問題的改編,也有結合時 事新聞的創編題,更有立足于社會生活的調查題,力求提高習題質量,豐富習題種類。
(二) 能力和情感,素養得體現
本次作業設計,增設畫圖題、調查題,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可加強知識與生活的的 聯系,較好的提升了學生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等方面的素養;在中國的行政區劃這一課 時中,設計了自主調查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相關知識,加強記憶的同時,可以增強地 理實踐力;在人口這一課時中,結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關于人口現狀和人口 政策的分析,學生的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都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科學 的人口觀都滲透在作業設計的很多角落里。
(三) 類型多樣化,題目層階性
地理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地理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 學習需求。”本次作業設計在拓展性作業中都設計了兩到三個的題目可供學生選擇,從 畫圖題到自主調查,從獨立探究到小組合作,在形式上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從 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實現作業“要我 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四) 批改有標準,評價要全面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 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等。依據多渠道評價, 設置 A、B、C 標準;評價主體與手段上,設置了教師評價、同學自評和同學互評等環節。 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地肯定學生的成績,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及 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五、課時作業
第一節 疆域 第一課時 優越的地理位置
【時長】基礎型作業預計 5 分鐘,建議當堂完成;拓展型作業 6-8 分鐘,建 議課后完成。
【作業目標】
①學生閱讀地圖和描畫地圖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②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 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③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
土,增強國家版圖意識與海洋權益意識;
④實現對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考查,更關注社會,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 公民打下基礎,形成熱愛祖國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
【作業內容】
基礎型作業
讀圖 1,回答下列各題。
圖 1 中國疆域圖
1.“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2021 年 12 月 9 日是戍邊烈士陳祥榕 20 歲生
日,該同志于 2020 年 6 月在中印邊境沖突中犧牲,印度是 (填序號) ;據 悉,陳祥榕烈士是福建南屏人,福建是④地,其瀕臨中國 海;中國海岸 線的長度是 千米;中國陸地領土面積約為 平方千米,中國的國家 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 (作業目標②④)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作業目標①②④)
A.我國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區域位于北回歸線以北,以熱帶為主
C.我國東部和北部均瀕臨太平洋
D.我國最西端位于帕米爾高原上
3.2017 年 8 月 21 日, 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14 部門聯合啟 動全國范圍的“問題地圖”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明確表示錯繪、漏繪我國臺灣島、
海南島、釣魚島、赤尾嶼、南海諸島等重要島嶼不
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南海諸島是我國最南方的領土,是南海中許多
島、礁、沙、灘的總稱。北起北衛灘,西起萬安灘,
南至曾母暗沙,東至黃巖島。按其所處位置一般分
為四個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
沙群島。其中,東沙群島歸廣東省管轄,其余都屬
海南省管轄。
請你在圖 1 中圈出臺灣島、釣魚島和東沙群島
的位置。 (作業目標①③④)
(
圖 2
南海諸島位置示意圖
)拓展型作業 (在 1 和 2 中選擇一道題完成)
【作圖題】
1.請畫出中國疆域圖。 (作業目標①②③)
要求:①畫出中國疆域輪廓;
②用▲標注出中國四至點;
③標注出北回歸線、40°N 緯線、90°E 經線和 120°E 經線;
④保存好此圖并分享。
提示:可以找到相應大小的地圖描畫,避免錯繪、漏繪。
【資料分析】
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表。 (作業目標③④)
材料一 釣魚島附近海域水深不足 150 米,是我國東海主要漁場之一,歷史 上臺灣、福建、浙江漁民經常在此捕魚,還上島休憩。釣魚島是我國東南沿海從 海上到日本的必經之地,也是我國海軍通向太平洋縱深地區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按照《大陸架公約》確立的“同
在一個大陸架上之島嶼歸該國所有”之原則,
釣魚列島毫無疑問歸屬中國。釣魚島,黃尾嶼
和赤尾嶼卻與臺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
百米的大陸架上。
材料三 1562 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憲編
纂的《籌海圖編》一書中,繪有地圖《沿海山
沙圖》,上面標明了中國福建省沿海各島,其中
就有“釣魚嶼 (釣魚島)”、“黃毛山 (黃尾嶼)”、
“赤嶼 (赤尾嶼)”等島嶼。可見早在明代,中
國政府就已經把釣魚島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列入其海防區域。
材料四 《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國際法律文件規定, 日本必須無條件歸還其竊
取的中國領土。上述文件還對日本領土范圍作
了明確界定,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 日本試
圖侵占釣魚島,實質是對《開羅宣言》和《波
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所確立的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嚴重違背了日本應承擔的 國際法義務。
請你結合材料,從以下維度分析為什么說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情感上
地理上
歷史上
法理上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礎型作業由教師根據正確率進行評價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業 1 (規范 作圖) 由學生依據作 圖要求進行自評 畫出疆域輪廓
準確標出四至點
準確標出經緯度
完成度
拓展型作業 2 由學 生互評 分析準確
表達完整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學科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區域認知
給出中國疆域及鄰國分布圖,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分析地圖去獲取中國的空 間范圍和位置信息,同時提高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和瀕臨的 海域的考查,幫助理解并建立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海陸兼備的國家。
將時事熱點與地理知識相結合,在完成作業目標的同時,為培養熱愛祖國、 有責任感和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礎。作圖題增加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 提供更多的選擇;通過畫圖可以更直接了解到中國的疆域輪廓,標注出關鍵經緯 線,可以直觀了解中國的緯度位置。資料分析以釣魚島為載體,多維度分析釣魚 島是中國固有領土,落實課標中增強國家版圖意識和海洋權益意識的要求。
第一節 疆域 第二課時 中國的行政區劃
【時長】基礎型作業 4 分鐘,拓展型作業 1 約 5 分鐘,建議當堂完成;拓展 型作業 2,時間不限,課后完成。
【作業目標】
①通過練習熟悉并記憶 34 個省級行政區域名稱及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②在生活中將遇到的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名稱和行政中心一一對應上。 【作業內容】
基礎型作業
1.下列我國行政區域劃分,我國有 23 個省,5 個自治區,4 個直轄市和 2 個特別行政區。請你舉例寫出兩個直轄市和兩個自治區。 (作業目標①)
直轄市:
自治區:
2.生活中處處都蘊藏著地理知識。
從四幅圖所顯示的信息,判斷其所屬省區的簡稱正確的一項是 ( ) (作
業目標①②)
A. 甲一藏 B.乙一渝 C.丙一冀 D.丁一皖
3.2022 年 4 月,上海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來自全國各地的溫暖援助持 續抵達,共克時艱,共同守“滬”。據此完成下題 (作業目標①②)
下列援滬醫療隊中,省級行政單位簡稱與其省級行政中心相一致的是( )
A.“鄂”滬同心,愛滬有珈——鄭州 B.滬“皖”一家親,抗疫一體化——貴陽 C.“蘇”滬同心,眾志成城——南京 D.滬“陜”連心,守望相助——沈陽
拓展型作業
【小組合作】
1.小組合作完成下圖展示的省級行政區域拼圖小游戲后,回答下列各題。 (游戲資料教師可自行查找,也可以在以下百度網盤中下載) (作業目標①②)
(https://pan./s/1Ux675fYbhUWS-iArYBpLdA pwd=qmx4 提取碼 qmx4)
(1) 拼圖游戲準確完成后,進行下一輪問題回答。
(2) 找鄰省 (寫全稱) 。
①找內蒙古自治區的鄰省:
②找陜西省的鄰省:
③找安徽省的鄰省:
(3) 看沿線 (寫簡稱) 。
①長江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②黃河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③110°E 經線穿過的省級行政區:
(4) 比輪廓 (寫簡稱) 。
①找出輪廓像動物的省級行政區:
②找出輪廓像食物的省級行政區:
③找出輪廓像四邊形的省級行政區:
注: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數量自行增加或刪減問題。
【生活調查】
2.在家里或學校找到來自不同省區的 5 件生活物品,完成下表。 (作業目標 ①②)
物品名稱 顯示地區 該地簡稱 該地行政中心
(舉例) 教室的門 浙江永康 浙 杭州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教師和同學合作,完成評價)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礎型作業由教師根據正確率進行評價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業 1 由學 生進行自評 游戲拼圖時間
答案準確程度
拓展型作業 2 同學 互評 準確程度
完整程度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區域認知
基礎型作業主要用于考查我國行政區劃劃分的識記和掌握情況,將生活中常 見的現象與地理知識相結合,在完成作業目標的同時,讓學生感知到地理是對生 活息息相關的,并且是有用的。結合疫情,考查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幫助學生養成關注社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拓展型作業,增加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通過拼圖小 游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找鄰省”“看沿線”和“比輪廓”進一步熟悉 各省級行政區的位置,落實課標要求,將簡稱和各省級行政區域更好的對應,減 少后續學習中混淆。在開放的作業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可以切實加強地理知識 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去實踐,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 能力;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以致用,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有利于增 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節 人口
【時長】基礎型作業 5 分鐘,建議當堂完成;拓展型作業 6-8 分鐘,建議課 后完成。
【作業目標】
①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②運用中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③結合全國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分析并描述中國人口變化;
④提高學生對數據圖表題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
題,幫助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作業內容】
2021 年 5 月 11 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 141178 萬
人,比 2010 年增加 7206 萬人,年平均增長率 0.53% ,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 平均增長率下降 0.04 個百分點。其中 60 歲及以上人口占 18.7% ,65 歲及以上人 口占 13.5%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數據表明,我國人口近 10 年來的變化趨勢是 ( ) (作業目標①③④)
A.總數減少 B.總數不變 C.高速增長 D.低速增長
以國際通用的老齡化標準來衡量,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
口, 占到了該國家和地區人口總數的 10% ,或者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了 該國家和地區人口總數的 7% ,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整體處在老齡化 的階段。
2.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 (加深/緩解),下列措施對緩解老齡 化有積極作用的是 ( ) 作業目標①③④)
A.提升醫療水平 B.倡導男女平等
C.推進三孩政策 D.保護生態環境
2021 年 8 月 20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 育法的決定,修改后的人口計生法規定,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
3.該人口政策的制定與調整,說明了 ( ) 作業目標①④)
A.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B.人口政策只能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問題,導致人口迅速減少
C.人口政策的調整無需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D.人口政策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圖為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級行政區常住人口數量分布圖(單位:千萬人)。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我國人口數量超過 1 億的省級行政區簡稱是 ( ) (作業目標②④)
A .魯 、冀 B .冀 、鄂 C .豫 、 川 D .魯 、粵
5.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從黑龍江 市到云南 市,該線 人 口稠密,西北部人口 。(作業目標②④)
拓展型作業 (在 1、2 和中選擇一道題完成)
【作圖題】
1.在中國疆域圖的基礎上畫出中國人口的分布圖。
要求:①找到云南省騰沖市和黑龍江省黑河市,用黑色直線連接兩地;
②根據左圖數據找到人口超過 5 千萬的省級行政區,并用鉛筆在圖上相應 位置畫斜線標注;
③根據左圖數據找到人口低于 1 千萬的省級行政區,并用鉛筆在圖上相應 位置畫網格線標注;
④思考:比較一下標注區域與人口地理分界線的關系;
⑤保存好此圖并分享。
地區 人口數量 (單位:人) 地區 人口數量 (單位:人) 地區 人口數量 (單位:人)
北京 21893095 山東 101527453 安徽 61027171
天津 13866009 河南 99365519 福建 41540086
河北 74610235 湖北 57752557 江西 45188635
山西 34915616 湖南 66444864 青海 5923957
內蒙古 24049155 廣東 126012510 新疆 25852345
遼寧 42591407 廣西 50126804 西藏 3648100
吉林 24073453 海南 10081232 陜西 39528999
黑龍江 31850088 重慶 32054159 甘肅 25019831
上海 24870895 四川 83674866 寧夏 7202654
江蘇 84748016 貴州 38562148 云南 47209277
浙江 64567588 (注:不含港澳臺)
提示:①找準兩個城市,畫直線即可。
②應標注的區域是河北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和四川省;
③應標注的區域是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寧夏自治區;
④人口超過七千萬的省級行政區域基本都位于人口分界線以東,人口低于 一千萬的都位于人口分界線以西。
【家庭調查】
2.在父母和其他家家庭成員的幫助下,結合下圖做一個關于家庭人口的小調 查。
注:文化程度這一欄按按實際學習程度填寫: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 中專、大專、大學本科、研究生等。
提示:對于出現差異原因思考可結合新中國成立,計劃生育等人口政策考慮。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教師同學合作,完成評價)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礎型作業由教師根據正確率進行評價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業 1 (規 范作圖) 由學生自 評 畫出人口分界線
準確填涂省級行政區域
完成度
拓展型作業 2 由學 生互評 填寫完整
思考全面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區域認知
基礎型題目系改編,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對于完善我國人口發展戰略、 政策體系和人口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題結合最新調查結果和人口相關政策 進行作業目標的考查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地理素養,也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 1 問重點考查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人口增長趨勢;第 2 問通過相關知識拓展, 分析中國現階段主要的人口問題及人口政策的變化;第 3 問,結合中國當前具體 的人口政策,深度理解“三孩政策”只是計劃生育國策下的調整;從趨勢現狀到 問題到解決措施,問題的完整呈現有助于幫助學生較為全面的認識中國人口現狀。
拓展性題目系原創,增加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通過 畫圖可以更直觀看到中國人口分布的空間差異,對于人口稠密和人口稀少的地區 建立了初步印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同時實現對作業目標的考查;結 合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數據較新,具有現實討論意義。第 (2) 題主 要考查的內容是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在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方面的 作用,實現對作業目標的考查;作業形式上選擇家庭調查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 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加孩子與家庭成員的交流;加強學科知識 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根據調查 結果寫出相應的思考,構建開放的作業形式,較大程度開發校外資源,培養了學 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內容上,文化程度,是表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口素質的 重要指標,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發展程度,對文化程度的考查是 對人口概況的拓展學習。
第三節 民族
【時長】基礎型作業 5 分鐘,建議當堂完成;拓展型作業 6-8 分鐘,建議課 后完成。
【作業目標】
①通過資料分析, 了解中國各民族文化特點;
②讀中國民族分布圖,找出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位置;
③通過圖表、資料分析,獲取各民族分布特點,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業內容】
基礎型作業
2021 年 3 月 6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內蒙古代表團全團會議上, 一名頭戴“小鹿”樣式帽子的全國人大代表被現場鏡頭捕捉到。有網友留言:“帽 子太可愛了,真想摸摸看。” 會場上這頂“鹿角”樣式帽子的主人名叫代喜院, 是內蒙古鄂倫春族人。
1.下列關于我國民族知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作業目標①②③)
A.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B.我國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C.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國東北、東南和西南地區
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讀四 幅圖回答問題:
2.A 圖主要分布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________,B 圖主要位于我國 ________ (西北/東北/西南) 地區,C 圖的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 D 圖的少數 民族是________族,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民族是圖中________ (填字母)。
拓展型作業 (在 1、2 中選擇一道題完成)
【作圖題】
1.結合下表按要求完成。 (作業目標②③)
部分省級行政區少數民族人口數量
河北 3221143 江西 219266 福建 1121470
山西 121855 山東 904959 西藏 3204730
內 蒙 5113618 河南 1155481 新疆 1493224
遼寧 6421790 湖北 2771099 寧夏 2589690
吉林 2087614 湖南 6685216 陜西 222744
黑 龍 1121476 廣東 4752138 甘肅 2656393
江蘇 621214 廣西 1880798 青海 2930423
浙江 2217714 貴州 1405026 海南 1582991
安徽 432548 云南 1563603 (注:上表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21)
要求:①之前選了作圖題的可選本題;
②結合上表找出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六百萬的省級行政區;
③在找到的省級行政區上用鉛筆涂色;
④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它們的位置特點,
⑤保存好此圖并分享。
提示: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六百萬的有遼寧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 貴州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他答案略。
【資料分析】
讀下列三則材料,淺談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
材料一 大理洞經音樂文化是一種由中原、四川等地傳入,蘊含著古代中原文 化內涵的文化事項。關于洞經音樂的樂譜,當地采用洞經會的曲子來填詞,如元 始腔、奉圣樂等,但其詞譜卻不是《大洞仙經》的內容,而是換成了白族文化中 “詞記山花碑”的文字內容。
材料三 自秦始皇用兵嶺南以來,漢族文化慢慢進入壯族世
居的嶺南地區。當壯族人發覺漢字并不能較好地記錄壯語時,
他們便以漢字為形體基礎、仿“六書”為造字法來創制古壯字,
使得古壯字與漢字在形體上呈現出“書近文”現象。
材料二 1917 年 3 月刊行的《籌邊紀略》是清末民初西藏
方志的典型代表,作者蕭劍秋在書中寫到 “四川為中國極要屏
藩,而西藏又為蜀西第一門戶” ,又指出如若外敵人侵出現邊
陲危機,“則救藏即所以救川,救川即所以救中國”。
提示:從音樂、文字和制度三個方面強調自古以來,各民族在文化交流和交往中 不斷融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多方面呈現。洞經會樂曲已經被運用于當地其他 組織活動,并且融入了白族文化“山花碑”的內容,這是洞經音樂文化傳入大理 后,與白族文化交融,形成大理白族洞經音樂文化的具體表現,大理白族洞經音
樂文化是漢族文化與白族文化交融后形成的。
壯族作為擁有自己悠久語言的少數民族,創造與漢字“書近文”的古壯字就 體現了其維護中華民族這個“自在的民族實體”的文化自覺,更是其共同體意識 萌生的體現。
蕭劍秋在西藏險象環生之時上書,他將我國川邊藏地面臨的危機與四川、與 全國聯系起來,高瞻遠矚地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號召,期待青年為中 華民族四萬萬同胞而抵御外辱、固守邊疆、振興中華。在民族危亡之際,蕭劍秋 富有強烈家國情懷的號召,體現了對中華各民族共同命運的深刻認識,不僅增進 了民族間的情感,還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展。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水平
優秀 良好 合格
基礎型作業由教師根據正確率進行評價 90%以上 75%-89% 60%-74%
拓展型作業 1 (規 范作圖) 由學生自 評 涂色區域準確
美觀
完成度
拓展型作業2 由同 學互評 材料理解
描述全面 (音樂、文字、制 度)
表達準確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區域認知
基礎型作業側重于考查各民族的服飾特點和分布特點,完成了對作業目標的 考查,通過填空的方式可以加深記憶和對困難字體的練習,增加多少數民族的認 識。
拓展性題目系原創,作業形式上,在作圖題的基礎上加入了思考,培養學生 實踐能力的同時,可以增強問題的啟發性,既能獲取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 維品質;作業內容上,結合官方最新數據,更直觀明確的考查了少數民族分布的 特點;能力培養上,26 個省級行政區數據的比較對于部分八年級學生來說有一 定難度,考查并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拓展型作業 2 是一道材料分析題, 結合相關史實材料,地理與歷史相結合,多維度認識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 體。材料理解和文字表達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完成難度較大,是挑戰也是提升,有 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提升書面表達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
學習小組交流匯報
【作業目標】 ①能夠系統性的整理某一區域或國家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識;
②準確陳述整理某一區域或國家疆域、人口和民族等知識;
③結合除語言陳述外的其他形式完成小組匯報,形成創新探究精神;
④組內成員確定選題后,合作學習,提升歸納總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主題選擇】
在父母或其他途徑的幫助下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印度、 美國和日本四個國家中選擇一個國家做關于關鍵詞的一個知識梳理和報告,并嘗 試建立三者間的聯系。
【關鍵詞】 疆域 人口 民族
【時長】準備時間一周,匯報時間約 10 分鐘。
【組隊】五人一組, 自行組隊,完成關于關鍵詞的匯報。
【匯報方式】小組成員可采取演講、表演等多種方式在班級匯報,匯報完成
后需提交紙質版材料。
【組內分工】各位同學根據小組分工進行資料收集與梳理,組長可參照以下 模式進行分工:
①組長給每位同學編號:一號同學、二號同學、三號同學、四號同學和五號
同學;
②一號同學負責收集匯報國家疆域方面信息;
③二號同學負責收集匯報國家人口方面信息;
④三號同學負責收集匯報國家民族方面信息;
⑤四號和五號同學負責匯總、整理前三位同學收集的信息,對于遺漏的重要
信息進行必要補充;
⑥五位同學根據整理的信息合理推測該國家疆域、民族和人口之間的聯系,
共同商議后確定匯報方式。
注:①分工模式僅供組長參考,組長可根據組員自身特色進行合理高效分工;
②紙質版材料需要按照附件中的格式完成,請各小組在以下附件中找到本組
匯報的國家,按要求規范填寫。
【評價設計】
評價指標 (教師和同學合作,完成評價) 水平
優秀 90%以上 良好 75%-89% 合格 60%-74%
學生自評(10%)
教師評價 (40%) 紙質材料內容完整 (20%)
形式豐富 (10%)
表達流暢 (10%)
同學互評 (50%) 每位同學有一票投票權,可 以選擇投或是不投
【作業分析與設計意圖】
學科核心素養: 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區域認知
該作業設計綜合考慮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要求,落實中國疆域、人口和民族 等核心知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可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知識整合能力、語言 表達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為 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 起集體中心意識,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在學生匯報過程 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思考,搜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重 視信息反饋。
加強對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的了解,有助于培育學生的區域認知,有助于學 生建立地理空間觀念,認識不同的區域極有既有特色又相互聯系,增強國家認同 感,增進對世界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初步分析不同區域的能力,逐步形成人類 命運共同體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曲靖市| 通许县| 湘乡市| 翼城县| 扎鲁特旗| 孝义市| 清徐县| 贺兰县| 竹溪县| 五常市| 牟定县| 辽宁省| 稻城县| 白城市| 河南省| 自贡市| 宜兰市| 手机| 华池县| 榆中县| 碌曲县| 伊通| 库车县| 车险| 定安县| 五大连池市| 抚顺市| 南江县| 凉城县| 临洮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太湖县| 德江县| 和田市| 航空| 宝坻区| 玉龙| 凯里市| 仙游县|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