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2運動與健康(1)教學設計課題 4.2運動與健康(1)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華師大版九下第四章第2節內容;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健康的內容及非傳染性疾病等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在潛意識中已經形成人體的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這時安排學習運動與健康的相關內容,就顯得順理成章。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學生認識人體運動系統的結構、骨骼功能、骨的成分結構、關節的結構組成、骨骼肌的結構組成,以及運動對骨骼和肌肉的影響,同時特點關注運動中的保健作用。 本節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第1課時主要介紹骨骼的組成、關節;第2課時主要介紹骨骼肌和運動對骨骼肌肉的影響。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了解骨骼的構造和功能;了解關節的構成及對運動的作用;科學思維: 理解骨骼、關節等協調對運動的作用;理解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探究實踐: 通過探究骨的組成,了解骨骼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態度責任: 知道骨骼、關節與運動的關系;樹立合理鍛煉的意識。重點 運動系統的組成;骨骼、關節與人體運動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難點 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動作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人體幾十千克的體重靠什么來支持? 體形靠什么來維持? 人體為什么會升高? 身體運動靠什么? 這些都與人體運動系統有關。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1、運動系統的組成: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骨骼肌組成。 其中骨和骨之間由骨連接聯系起來形成骨骼。2、運動系統的功能: 運動系統具有運動、保持體形、承受體重、保護內臟器官等功能。 二、骨和骨骼 1、骨: 由堅硬而具彈性的骨組織構成的器官; 2、骨骼: 骨與骨之間通過韌帶、關節互相連接起來構成骨骼。 3、骨架:全身骨互相連接構成骨架,是運動 系統的組成部分。 4、骨骼分類: 骨骼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 (1)頭骨: 頭骨包括腦顱骨和面顱骨。腦顱骨圍成顱腔,容納和保護腦。面顱骨構成面部的支架,保護面部的感覺器官。 (2)軀干骨: 軀干骨軀干骨包括脊柱、胸骨和肋骨。 ①脊柱: 人體的脊柱由26塊椎骨連接起來構成,每塊椎骨中間有一個椎孔,所有椎孔相連構成一條椎管。 脊柱縱貫于人體背部的中央,從側面看,整條脊柱呈“S”形,出現四個生理彎曲;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長期直立行走的結果。“S”形脊柱既能維持直立姿勢、支持體重,又能減輕由運動引起的對腦的震蕩。 ②胸骨和肋骨: 胸骨一塊,位于胸前壁正中央。 肋骨共有12對,呈彎弓形。 胸椎、胸骨和肋骨組成籠狀的胸廓,保護心、肺等重要器官。 (3)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一對上肢骨和一對下肢骨。 上肢:主要擔負勞動操作,顯得輕巧靈活; 下肢:主要擔負直立行走和支持體重,顯得粗壯有力。 閱讀:骨的結構(附視頻)活動:骨的成分鑒定(煅燒、鹽酸浸泡)視頻:骨的物理特性鑒定閱讀:骨的物理特性 三、關節 1、骨連接: (1)骨連接: 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為骨連接。 (2)骨連接的形式: 骨連接的形式有三種,即不活動連接、半活動連接和活動連接。 2、關節: (1)關節: 活動連接又叫關節,四肢骨的連接就是這種連接。(2)關節的主要類型 上肢主要有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 下肢主要有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3)關節的功能: 關節在運動中起著支點的作用,能作較大幅度的活動。 (4)關節的結構: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 ①關節面: 關節面關節面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關節頭,略凹進的一面叫做關節窩。 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可以減少運動時兩骨的關節面的摩擦,并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②關節囊: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 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囊的里面和外面還有許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 ③關節腔: 關節腔是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 靈活自如。 (5)脫臼與急救: ①原因:由于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使關節頭從關節窩里滑脫出來,造成脫臼。 ②后果:脫臼的部位往往出現腫脹、疼痛,并且失去運動功能。 ③急救: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活動,以免傷勢加重。同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3、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 人體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最明顯的例子是脊柱和足弓。 (1)脊柱: 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功能:這些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同時有利于身體平衡。 保護脊柱:要減少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玩電腦、打麻將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要減少長時間的久坐久站以及彎腰負重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2)足弓: 足弓是足部凸向上方的弓,由一些骨、韌帶和肌腱共同構成。 功能:足弓的存在,可以使人站立時只是前足掌的內、外兩側和足跟同時著地,這就像三腳架的三足著地一樣,增加了人站立時的穩定性。因足弓具有彈性,故還可以減輕人在行走和運動時對腦的震蕩,并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 運動系統的組成是人體八大系統之一,也是重要的系統脊柱是軀干骨的一部分,起到支撐等作用,使人直立行走,起重要作用頭骨與胸骨也各有功能,所以人體的骨骼種類多,功能多但是骨的結構組成相似活動、閱讀和實驗等都是讓學生了解骨骼為什么是運動系統中的重要成分骨之所以成為骨骼與骨連接有關,尤其是關節,在人體的運動中起重要作用保護關節顯得尤其重要了解脫臼的處理方法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人體運動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A.運動系統由骨骼、關節、骨骼肌組成 B.關節由關節頭、關節腔和關節軟骨組成 C.骨骼肌既可以牽拉骨,又能推開骨 D.人體的運動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的 2、人體的運動由運動系統來完成,運動系統的功能是( B ) A.促進血液循環 B.運動、支持和保護 C.促使心肌發達 D.提高肺的通氣能力3、小明投籃動作優美,完成此動作必須參與的結構有( D ) A.關節、骨骼肌 B.關節、骨骼肌、神經系統C.骨、關節、骨骼肌 D.骨、關節、骨骼肌、神經系統 4、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時,用稀鹽酸浸泡魚骨的原因( A ) A.溶解無機物 B.溶解有機物 C.增加骨的硬度 D.降低骨的韌性5、下列有關骨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 A.幼年時,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B.成年人的骨松質內,始終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C.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髓腔骨的紅骨髓逐漸變為黃骨髓 D.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質內終生具有紅骨髓 6、下列關于“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 A.用鹽酸浸泡的魚骨對折易斷 B.煅燒后的魚骨輕敲即碎 C.不作處理的魚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 D.用鹽酸浸泡魚骨,表面會有氣泡產生 7、如圖表示人骨中某種物質在各年齡段含量的變化,據圖回答:(1)這類物質是: 。 (2)當骨受到外力沖擊時,最容易發生骨折的是 階段,原因是: 。 (3)骨的柔韌性、彈性較強的時期是圖中的 階段,原因是: 。 [答案:(1)有機物 (2)C;有機物少于1/3,無機物超過2/3,骨的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 (3)B;有機物約占1/3,而無機物約占2/3,骨既堅硬又有韌性]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運動系統由骨骼、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 2、一個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塊骨。骨骼可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骨的結構主要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4、幼年時,骨髓呈紅色,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變黃色,失去了造血功能。但是當身體大量失血時,黃骨髓又會變成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 5、關節是活動連接,在運動中起著支點的作用,能作較大幅度的活動。 6、脊柱和足弓都體現了人體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4張PPT)第四章 健康與保健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2節 運動與健康(1)---骨骼的組成、關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了解骨骼的構造和功能;了解關節的構成及對運動的作用;科學思維:理解骨骼、關節等協調對運動的作用;理解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探究實踐:通過探究骨的組成,了解骨骼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態度責任:知道骨骼、關節與運動的關系;樹立健康鍛煉的意識。新知導入人體幾十千克的體重靠什么來支持?體形靠什么來維持?人體為什么會升高?身體運動靠什么?這些都與人體運動系統有關。新知講解一、運動系統的組成1、運動系統的組成: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骨骼肌組成。其中骨和骨之間由骨連接聯系起來形成骨骼。2、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系統具有運動、保持體形、承受體重、保護內臟器官等功能。新知講解二、骨和骨骼1、骨:由堅硬而具彈性的骨組織構成的器官;2、骨骼:骨與骨之間通過韌帶、關節互相連接起來構成骨骼。3、骨架:全身骨互相連接構成骨架,是運動系統的組成部分。4、骨骼分類:骨骼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1)頭骨:頭骨包括腦顱骨和面顱骨。腦顱骨圍成顱腔,容納和保護腦。面顱骨構成面部的支架,保護面部的感覺器官。(2)軀干骨:軀干骨軀干骨包括脊柱、胸骨和肋骨。①脊柱:人體的脊柱由26塊椎骨連接起來構成,每塊椎骨中間有一個椎孔,所有椎孔相連構成一條椎管。脊柱縱貫于人體背部的中央,從側面看,整條脊柱呈“S”形,出現四個生理彎曲;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長期直立行走的結果。“S”形脊柱既能維持直立姿勢、支持體重,又能減輕由運動引起的對腦的震蕩。新知講解②胸骨和肋骨:胸骨一塊,位于胸前壁正中央。肋骨共有12對,呈彎弓形。胸椎、胸骨和肋骨組成籠狀的胸廓,保護心、肺等重要器官。新知講解(3)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一對上肢骨和一對下肢骨。上肢:主要擔負勞動操作,顯得輕巧靈活;下肢:主要擔負直立行走和支持體重,顯得粗壯有力。閱讀:骨的結構視頻:長骨的結構(點擊圖片播放)活動:骨成分的鑒定1)骨的煅燒:用鑷子夾住一段骨,放在酒精燈上煅燒,觀察骨的顏色變化。待骨呈灰白色時,將酒精燈移開,輕輕敲打這段煅燒過的骨,結果如何?2)骨的脫鈣:將大魚的一根肋骨浸入試管里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中,過15 min左右,用鑷子夾起肋骨,發現 。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去鹽酸。試一試,是否能將這根肋骨彎曲或打成結?輕輕敲打這段煅燒過的骨,結果很容易就碎了。骨變得柔軟了能輕松地彎曲、打結實驗分析討論:1)煅燒骨和脫鈣骨各有什么物理特性?2) 實驗結果說明什么?骨成分包括無機質和有機質。鍛燒除去了骨中的可燃燒的有機質,剩下無機質;而脫鈣除去的是含鈣的無機質,剩下有機物。有機質使骨柔軟有韌性,無機質使骨堅硬。視頻:骨的物理特性鑒定(點擊圖片播放)閱讀:骨的物理特性新知講解三、關節1、骨連接:(1)骨連接: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為骨連接。(2)骨連接的形式:骨連接的形式有三種,即不活動連接、半活動連接和活動連接。如頭骨如脊柱如肘關節、膝關節不活動連接 半活動連接 活動連接新知講解2、關節:(1)關節:活動連接又叫關節,四肢骨的連接就是這種連接。(2)關節的主要類型上肢主要有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下肢主要有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3)關節的功能:關節在運動中起著支點的作用,能作較大幅度的活動。新知講解(4)關節的結構: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①關節面:關節面關節面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關節頭,略凹進的一面叫做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可以減少運動時兩骨的關節面的摩擦,并緩沖運動時的震動。新知講解②關節囊: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囊的里面和外面還有許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③關節腔:關節腔是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新知講解(5)脫臼與急救:①原因:由于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使關節頭從關節窩里滑脫出來,造成脫臼。②后果:脫臼的部位往往出現腫脹、疼痛,并且失去運動功能。③急救: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活動,以免傷勢加重。同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新知講解3、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人體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最明顯的例子是脊柱和足弓。(1)脊柱: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功能:這些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同時有利于身體平衡。保護脊柱:要減少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玩電腦、打麻將等不良的生活習慣;要減少長時間的久坐久站以及彎腰負重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新知講解(2)足弓:足弓是足部凸向上方的弓,由一些骨、韌帶和肌腱共同構成。功能:足弓的存在,可以使人站立時只是前足掌的內、外兩側和足跟同時著地,這就像三腳架的三足著地一樣,增加了人站立時的穩定性。因足弓具有彈性,故還可以減輕人在行走和運動時對腦的震蕩,并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隨堂練習1、下列關于人體運動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運動系統由骨骼、關節、骨骼肌組成B.關節由關節頭、關節腔和關節軟骨組成C.骨骼肌既可以牽拉骨,又能推開骨D.人體的運動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的D隨堂練習2、人體的運動由運動系統來完成,運動系統的功能是( )A.促進血液循環B.運動、支持和保護C.促使心肌發達D.提高肺的通氣能力B隨堂練習3、小明投籃動作優美,完成此動作必須參與的結構有( )A.關節、骨骼肌B.關節、骨骼肌、神經系統C.骨、關節、骨骼肌D.骨、關節、骨骼肌、神經系統D隨堂練習4、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時,用稀鹽酸浸泡魚骨的原因( )A.溶解無機物B.溶解有機物C.增加骨的硬度D.降低骨的韌性A隨堂練習5、下列有關骨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幼年時,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B.成年人的骨松質內,始終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C.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髓腔骨的紅骨髓逐漸變為黃骨髓D.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質內終生具有紅骨髓D隨堂練習6、下列關于“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用鹽酸浸泡的魚骨對折易斷B.煅燒后的魚骨輕敲即碎C.不作處理的魚骨既有硬度又有彈性D.用鹽酸浸泡魚骨,表面會有氣泡產生A隨堂練習7、如圖表示人骨中某種物質在各年齡段含量的變化,據圖回答:(1)這類物質是: 。(2)當骨受到外力沖擊時,最容易發生骨折的是 階段,原因是: 。(3)骨的柔韌性、彈性較強的時期是圖中的 階段,原因是: 。有機物C有機物少于1/3,無機物超過2/3,骨的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B有機物約占1/3,而無機物約占2/3,骨既堅硬又有韌性課堂總結1、運動系統由骨骼、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2、一個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塊骨。骨骼可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骨的結構主要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4、幼年時,骨髓呈紅色,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變黃色,失去了造血功能。但是當身體大量失血時,黃骨髓又會變成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5、關節是活動連接,在運動中起著支點的作用,能作較大幅度的活動。6、脊柱和足弓都體現了人體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板書設計4.2 運動和健康(2)1、運動系統:骨骼、骨連接、骨骼肌2、骨骼: 206塊: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長骨:骨膜、骨質和骨髓;紅骨髓能造血4、關節:活動連接,支點: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5、骨骼與直接行走相適應:脊柱、足弓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4.2運動與健康(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2、了解骨骼的構造和功能;3、了解關節的構成及對運動的作用。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骨骼的組成1、骨骼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為 、 和 。全身共有 塊骨組成身體的骨架;2、脊柱呈“ ”形,出現四個生理彎曲。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長期 的結果。“S”形脊柱既能維持 姿勢、支持 ,又能 由運動引起的對腦的震蕩。3、四肢骨中,上肢主要擔負 ,顯得輕巧靈活;下肢主要擔負 和支持體重,顯得粗壯有力。4、骨的基本結構包括 、 和 三部分;骨膜內含有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骨髓充填在 和 的空隙內;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知識點2、關節1、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為 ; 屬于活動連接;2、關節一般由 、 和 三部分組成;3、關節 從關節 里滑脫出來,造成脫臼;這時必須注意不要讓受傷的關節 ,以免傷勢加重。4、人體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最明顯的例子是 和 。二、例題講解例題1、使骨長長、長粗分別是骨的( )①骨髓 ②骨松質 ③骨密質 ④骨端軟骨層 ⑤骨膜A.①② B.③② C.③④ D.④⑤例題2、根據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心臟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能將動脈血和靜脈血分離B.草履蟲的體表布滿纖毛,有利于草履蟲在水中前進C.葉片中豐富的篩管有利于將水和無機鹽運送到其他部位D.由關節軟骨分泌的滑液有利于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例題3、醫生給骨折病人做手術時,需要特別保護的是( )A.骨折 B.骨膜 C.骨密質 D.骨松質例題4、生物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生物學知識運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食物保存在冰箱內不易腐敗,是因為微生物在低溫中不能生存B.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是為了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C.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牢固性D.飯后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例題5、完成“鑒定骨的成分”實驗報告并回答問題:(1)請將下表補充完整。實驗材料 魚肋骨實驗處理 Ⅰ.用15%的稀鹽酸浸泡 Ⅱ.煅燒觀察結果 ① ; 冒煙變黑,燃燒,變成灰白色,敲打易碎實驗涉及的原理 ② ; ③ ;實驗結論 骨中含有柔韌的有機物 ④ ;(2)實驗結果表明了骨是由硬脆的 和柔韌的 組成的。骨中 的含量越高,骨的柔韌性越大。(3)在本實驗中,將骨放在酒精燈上燒的目的是 ;用稀鹽酸浸泡骨的目的是 。三、隨堂練習:1、決定骨具有硬度和彈性的是( )A.骨的粗細程度 B.骨的長短C.骨內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含量比例 D.骨在人體內的位置2、骨骼支撐著身體并支持運動.人體的骨骼是由多少塊骨連接而成的( )A.180塊 B.206塊 C.500多塊 D.600塊3、在關節的結構中,能把相鄰的骨牢固地連接起來的是( )A. 關節囊 B. 關節腔 C. 關節軟骨 D. 關節頭和關節窩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是骨骼肌 B.老年人的骨中缺鈣,所以無機物含量降低C.骨組織的營養物質供應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D.成人骨,有機物約占1/3,無機物約占2/35、下列關于脊椎動物運動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 B.骨連接是骨與骨之間的連結C.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主要部分 D.運動系統受到神經系統的支配6、關節是能活動的骨連結,在運動中起支點的作用。如圖是關節結構模式圖,下列不正確的是( )A.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 B.運動時至少是由兩組肌肉配合活動C.②內的滑液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D.③和⑤共同圍成②(第6題圖) (第7題圖)7、如圖為關節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關節由[f]關節面、[b] 和[a]關節腔組成;(2)關節腔內含有 ,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3)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還需要消化、循環等系統的配合。人體消化系統是由 和消化腺組成的。四、課后練習:1、2020東京奧運會上,我國體操運動員管晨辰獲得了平衡木冠軍,她在比賽時,起調節軀體平衡、控制動作姿勢和協調作用的主要結構是( )A.小腦 B.大腦 C.腦干 D.脊髓2、下列有關骨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幼年時,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B.成年人的骨松質內,始終具有紅骨髓C.成長過程,骨髓腔骨的紅骨髓逐漸變為黃骨髓 D.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質內終生有紅骨髓3、骨的基本結構包括( )A.骨膜,骨質,骨髓 B.骨膜、肌腱、肌腹 C.骨質、肌腱、肌腹 D.骨髓、肌腱、肌腹4、足弓是足部凸向上方的弓,由一些骨、韌帶和肌腱共同構成。它的作用是( )A.增加了人站立時的穩定性 B.可以減輕人在行走和運動時對腦的震蕩C.保護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 D.以上說法都對5、人在狂笑時若用力過猛,會出現上下頜不能合攏的現象,這是由于( )A.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脫出 B.關節頭從關節囊中脫出C.關節軟骨發生病變 D.關節腔內有滑液6、跳繩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連續跳了一段時間,跳繩者呼吸、心跳明顯加快.跳繩時( )A.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增加B.會出大量的汗,應及時喝水來補充能量C.體內消耗的化學能全部轉化為人和繩子的機械能D.呼吸、心跳加快,可以為運動系統提供更多的氧氣7、健康的成年人終身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于( )A.骨密質 B.骨松質 C.骨髓腔 D.骨膜內8、骨中對骨的長粗和骨折后的修復起著重要作用的結構是( )A.骨松質 B.骨密質 C.骨膜 D.骨髓腔9、長骨適于人體運動的結構特點是( )A.骨密質致密堅硬,抗壓力強 B.骨松質呈蜂窩狀,能承受一定壓力C.呈管狀結構,既堅固又輕便 D.以上三項全是10、下列各項,可以成為骨骼的是( )A.一根肋骨 B.脛骨 C.一塊脊椎骨 D.脊柱11、骨的基本結構中,血管、神經和成骨細胞主要分布在( )A.骨密質中 B.骨膜中 C.骨髓里 D.骨松質中12、表中是“骨成分的鑒定”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表中:A.骨剩余的物質為無機物 B.骨剩余的物質為有機物C.灰白色的物質,質脆 D.柔軟的物質,可任意彎曲鑒定方法 骨在稀鹽酸中浸泡 骨在酒精燈下煅燒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2)實驗結果說明了骨是由脆硬的 和柔韌的 組成的。(3)人骨中某類物質在各年齡段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這類物質是____(填字母)。A.有機物 B.無機物 C.鈣 D.骨髓(4)結合(3)中圖示,在兒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機物 ,無機物 ,骨的 ,因此要注意坐、立、行等姿勢。(均填字母)A.多于1/3 B.少于1/3 C.多于2/3 D.少于2/3E.彈性大,硬度小,易變形 F.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骨在動物的運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對哺乳動物骨的解剖研究發現,動物體內的長骨結構是由骨膜、骨質、骨髓三部分構成的。骨膜上面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材料二:有人用家鴿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家鴿身體上一段長骨的骨質、骨髓剝離掉,保留完整的骨膜,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發現家鴿被剝離去掉的那一段長骨又重新長好了。材料三: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功能不正常,也就是不能產生正常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徹底根除白血病需要移植同型的骨髓,恢復身體的造血功能。(1)骨膜具有的生理功能: 。(2)骨髓移植能根治白血病的原因: 。(3)當發生骨折時,會感覺到非常疼痛的原因: 。(4)骨折后,對骨的修復起重要作用的是 。(5)我們發現動物的長骨中間是一個腔,里面有骨髓,長骨中間的骨質也非常堅硬。這些特點對于動物的運動具有的影響: 。(6)給你一塊骨,請判斷它屬于組織還是器官? 。理由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 頭骨 軀干骨 四肢骨 206 2、 S 四 直立行走 直立 體重 減輕3、 勞動操作 直立行走 4、 骨膜 骨質 骨髓 骨膜 骨髓腔 骨松質 紅知識點2、1、 骨連接 關節 2、 關節面 關節囊 關節腔3、 頭 窩 再活動 4、 脊柱 足弓二、例題講解:例題1、D解析:骨端和骨干之間有軟骨層,軟骨層的細胞不斷分裂、生長使骨增長;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也能不斷地分裂、生長使骨表面增厚,骨加粗;故D符合題意。例題2、B解析:A. 心臟的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能夠是血液永遠從心房流向心室,A錯誤;B. 草履蟲的體表布滿纖毛,有利于草履蟲在水中前進,正確;C. 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所以葉片中豐富的篩管有利于將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送到其他部位,C錯誤; D. 由關節軟骨不分泌的滑液,所以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骨膜內層形成層具有造骨細胞的功能,對骨的生長(長長,長粗)和增生(斷裂愈合)有重要作用.醫生在給骨折病人做手術時,為了斷骨盡快愈合,需要特別注意保護的結構是對骨的生長(長長,長粗)和增生(斷裂愈合)有重要作用的骨膜。故B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A、將食品放入冰箱中能保存一段時間不會腐爛、變質,主要是因為冰箱內溫度低抑制了細菌和真菌繁殖生長速度,不是不能生存.B符合題意;B、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A不符合題意;C、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牢固性,C不符合題意;D、飯后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不符合題意。例題5、(1)變軟,可以彎曲打結;無機物溶于酸;有機物能燃燒;骨中含有硬脆的無機物(2)無機物;有機物;有機物 (3)去除有機物;去除無機物解析:(1)骨的成分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能夠使骨具有彈性、無機物能夠增加骨的硬度;其中有機物能夠燃燒,無機物能夠被鹽酸溶解;故用15%的稀鹽酸浸泡魚肋骨,能夠使魚肋骨中的無機物溶解到鹽酸中,只剩下有機物,使骨變得柔韌,能夠彎曲打結;而煅燒能夠使魚肋骨中的有機物全部燒完,剩下不能燃燒的無機物,故會慢慢變成灰白色,變得脆硬;(2)實驗結果表明了骨是由硬脆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的。骨中有機物的含量越高,骨的柔韌性越大;(3)在本實驗中,將骨放在酒精燈上燒的目的是去除有機物;用稀鹽酸浸泡骨的目的是去除無機物。三、隨堂練習:1、C 2、B 3、A 4、B 5、C 6、D 7、(1)關節囊(2)滑液(3)消化道四、課后練習:1、A 2、D 3、A 4、D 5、A 6、D 7、B 8、C9、D 10、D 11、B12、(1)D;C;B;A(2)無機物;有機物(3)A(4)A;D;E13、(1)骨膜對骨的生長、營養及損傷后的修復具有重要作用(2)骨髓有產生血細胞的作用,即造血功能(3)骨膜內有豐富的神經,骨折時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因此感到疼痛(4)骨膜(5)長骨中空,減輕了骨的重量;中間堅硬而且整個長骨呈管狀,增強了骨的強度,因此,長骨既輕便又堅固,利于動物的運動(6)器官;構成骨的結構有結締組織、血管、神經等,它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支持、保護、運動等功能的結構單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2運動與健康(1) 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2運動與健康(1).pptx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2運動與健康(1)學案.doc 長骨.wmv 骨的物理特性鑒定.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