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課標要求】1.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2.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問題導學】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歷史任務2.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3.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4.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特點5.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7.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8.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9.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的意義10.中國八大關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判斷★11.探索時期取得的成就、結論和意義【體系構建】【難點突破】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過程1.開端:五四運動(1)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2)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2.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3.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4. 四個階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5. 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爭和解放戰爭,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黨的組織是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6. 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7.發展趨勢: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9.勝利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p251.原因: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指導。2.過程: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了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規律,發展了馬列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的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3.內涵:(附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化、民族化。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和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4.地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形成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理論基石2.意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一、過渡時期1.時間: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1949年-19562.原因:(1)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看(補充)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生產關系不可能直接在私有制條件下產生和發展,只有先推翻舊政權,建立人民的政權,才能在這個政權保護下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2)必然性:3.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4.勝利標志: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5.意義:(1)從中國發展來看:①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②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 ③社會秩序更加穩定④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2) 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交革。6.地位: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二次結合: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宏觀指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方向引領:中共八大,1956年9月(1)貢獻:為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方向。(2)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1)成就: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業方面)②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農業方面)③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基礎設施方面)④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2)意義:①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4.曲折: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5.艱辛探索的意義: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互動探究】1.(2022上·浙江杭州·高一校聯考期中)2023 年 10 月 1 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74 歲生日。某校高一同學以“牢記建國史,堅決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以下信息:【抉擇與奮斗】1921 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也影響了全球社會主義運動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解放運動。【改造與崛起】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這標志著中國進入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我國社會開始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材料,指出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并說明其關系。(2)結合材料,簡要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2.(2023上·安徽阜陽·高一阜陽市第三中學校考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來,為了救亡圖存、強國富民,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進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撓的探索和奮斗。但是,他們的努力都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黨在過渡時期“一化三改”的總路線,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在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落后的中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全新課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充分肯定黨中央“七大”以來的正確路線的基礎上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同時,大會肯定“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即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計劃生產、國家市場三者為主體,以個體經營、自由生產、自由市場三者為補充,這是我國在理論上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嘗試。(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說明黨的八大的成功之處。(2)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邏輯清晰;②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③總字數在250字左右。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易混辨析】1.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具有不同的革命對象和領導階級。(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3.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 )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社會主義的偉大飛躍。( )6.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 )7.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8.工農聯盟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9.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10.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標志著中國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11.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1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當堂達標】1.(2023上·江蘇宿遷·高一統考期中)某校打算利用暑假組織學生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傳統”游學主題教育活動,下列路線最適合的是( )A.虎門銷煙歷史遺跡—圓明園遺跡—北京故宮—孫中山先生紀念館B.新青年雜志編輯部舊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西柏坡—北京天安門C.山東曲阜孔廟—圓明園遺跡—南京總統府—革命圣地延安D.鄧小平故居—深圳經濟特區—安徽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上海浦東新區2.(2023上·廣東·高一校聯考期中)2023年10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新命名20個單位為第十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東湖旅店成功入選。1941年,東湖旅店見證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粵港秘密大營救”,轉移了1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東湖旅店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見證,是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見證。參觀東湖旅店的意義在于( )①加深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認識②深刻體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③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④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設統一戰線為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上·河北保定·高一校聯考期中)2023年是第74個五四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的第104周年。五四運動如一道光,照亮了黑暗中國前進的方向;如一聲驚雷,震醒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如一團火,點燃了我們尋求民族復興的動力。在五四運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五四運動( )①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②使中國人民的斗爭開始有了主心骨③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上·湖北武漢·高一統考期中)鴉片戰爭以后,針對中華民族遭受的“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歷史劫難,各種政治力量接連進行了反帝反封建斗爭,仁人志士們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實業救國”“科學救國”等方案,但都失敗了,引領現代中國發展方向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這表明( )①近代以來那些為探索復興之路的失敗嘗試是沒有意義的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③中國共產黨是人民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心骨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結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上·浙江湖州·高一吳興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2023年是新中國成立74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下列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說法正確的是( )①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③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④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上·江蘇宿遷·高一統考期中)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高一學生小華準備用手機拍攝一部反映我國過渡時期的微視頻。以下哪個鏡頭是最合理的( )A.遠景:村委會墻上印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紅色宣傳標語B.內景:村民擠在村委會觀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簽字儀式”的電視新聞C.近景:白石村通過實行“包干到戶”、“包產到戶”,實現糧食大豐收D.特寫:村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7.(2023上·廣東·高一校聯考期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這( )①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的首次結合②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④意味著我國建立起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上·四川涼山·高一校聯考期中)經過互助組、初級生產合作社、高級生產合作社的逐步過渡,1956年底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依托和平贖買政策,1956年底全國私營工業戶的99%、私營商業戶的82.2%分別納入了公私合營或合作社的軌道。通過這一系列措施,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這表明當時我國( )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②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③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④生產力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2023上·貴州遵義·高一校聯考期末)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黨取得全國執政地位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黨的八大召開后,我國( )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一次結合”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④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落后的農業國發展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上·重慶長壽·高一校聯考期中)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發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①使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②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③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④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3上·廣東東莞·高一校聯考期中)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考察“人工天河”紅旗渠時指出,要銘記上世紀60年代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林縣老一輩英雄。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如今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這告訴我們( )①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紅旗渠精神,是指引我們繼續前行的精神財富②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孕育的紅旗渠精神,決定了林縣建設事業的發展③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④要堅定信念,著眼于實現個人夢想,進而成就國家偉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3上·廣東東莞·高一校聯考期中)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這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標志著中國真正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③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④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3上·廣西·高一校聯考期中)中國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獨特國情,中國革命和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不能教條式地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馬克思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因此,搞好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必須( )①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②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回避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曲折③立足中國國情和社會矛盾變化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④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來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0上·山東濰坊·高一校考期末)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關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理解正確的是( )①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必須根據自身國情選擇合適道路②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的曲折,是因為沒有吸收借鑒蘇聯經驗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有利于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沒有任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抗性沖突和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上·湖北武漢·高一統考期中)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國家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重點發展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底,入社農戶已占農戶總數的96.3%,其中入高級社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87.8%,農業合作化基本完成。這表明( )①我國通過推進農業合作化在農村逐步建立起集體所有制經濟②農業合作化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結束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④我國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隨著農業合作化的完成而確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3上·湖北武漢·高一統考期中)在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 )①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④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正確開展的具體行動方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3上·云南·高一校聯考期中)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74周年,七十四載櫛風沐雨,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任人宰割到自立自強。其中,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我國的各項事業發展奠定重要基礎,這些成就( )①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②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③是在中共八大的正確指導下取得的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8.(2023上·云南·高一校聯考期中)2023年9月14日,駐羅馬尼亞使館舉行招待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羅政府、議會、地方政府多名政要、各國駐羅使節、羅各界友人、在羅中資機構、留學生及華僑華人代表等600余人出席。各界嘉賓盛贊中國發展成就、表示將致力于推進中羅友好,深化各領域合作夫系、招待會在熱烈喜慶的氣氛中進行。74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②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③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社會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完成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3上·山東濟寧·高一統考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來,中國成為世界工業文明的失敗者,在西方列強的侵襲之下,中華民族跌入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谷底。救亡圖存成為一代又一代民族覺悟者的歷史擔當和最高使命。怎樣才能救中國?這是每一個不甘于民族沉淪的中國人共同的叩問,無數的人在找尋這一條道路。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0年8月,多方探索、遠赴法國勤工儉學的蔡和森致信摯友毛澤東提出:“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諦,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挽救了中華民族的頹勢,滌蕩了舊社會的污泥濁水,改變了被肆意踐踏的命運,中華民族昂揚地站立了起來,奇跡般地拔地而起。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中武裝挑釁,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相關知識,說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參考答案:【易混辨析】1.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具有不同的革命對象和領導階級。( )【答案】錯誤【詳解】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具有相同的革命對象,都是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但是領導階級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故題中觀點錯誤。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答案】正確【詳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故本題觀點正確。3.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答案】正確【詳解】根據教材內容,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故該判斷正確。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 )【答案】正確【詳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故本題說法正確。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社會主義的偉大飛躍。( )【答案】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故本題說法錯誤。6.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 )【答案】錯誤【詳解】“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故說法錯誤。7.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答案】錯誤【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故題中觀點錯誤。8.工農聯盟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 )【答案】正確【詳解】工人和農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工農聯盟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所以本題觀點是正確的。9.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答案】錯誤【詳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故本題說法錯誤。10.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標志著中國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答案】錯誤【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五四運動的爆發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故本題說法錯誤。11.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答案】錯誤【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故該觀點錯誤。1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答案】錯誤【詳解】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故題目觀點錯誤。1.B【詳解】A: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虎門銷煙發生在1839年,火燒圓明園是1860年,北京故宮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的歷史文化,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到1912年,A不符合題意。B:新青年雜志編輯部舊址見證了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的蓬勃開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的歷程,南京大屠殺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西柏坡是解放戰爭后期的革命圣地,在北京天安門召開開國大典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上這些見證了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發展歷程及革命傳統,B符合題意。C:山東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圓明園遺跡,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無關,C不符合題意。D:本項反映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A【詳解】①③:東湖旅店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見證,是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見證。參觀東湖旅店有利于加深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認識,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故①③符合題意。②: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②與題意不符。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3.D【詳解】③④: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④正確。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而不是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①錯誤。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的斗爭開始有了主心骨,②排除。故本題選D。4.C【詳解】②③:鴉片戰爭以后,各位仁人志士的救國方案都失敗了,引領現代中國發展方向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這表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是人民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心骨,②③符合題意。①:近代以來那些為探索復興之路的失敗嘗試,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不能說其是沒有意義的,①錯誤。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結束,④錯誤。故本題選C。5.D【詳解】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①不符合題意。②: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符合題意。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③不符合題意。④: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D【詳解】D: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一化三改。“特寫:村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我國在過渡時期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體現,D符合題意。A:反映了我國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制度的標志性事件是1980年2月“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的建立和1982年憲法頒布實施,A不符合題意。B:反映了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不符合題意。C:反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C【詳解】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首次結合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①排除。②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③符合題意。④:新民主主義革命要建立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④排除。故本題選C。8.A【詳解】①②: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這表明當時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①②符合題意。③:三大改造完成后實行的是公有制經濟,還沒有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③說法錯誤。④:1956年我國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9.B【詳解】①: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①正確。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一次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做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②錯誤。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③錯誤。④: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落后的農業國發展為先進的工業國,④正確。故本題選B。10.D【詳解】③④: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③④正確。①:1956年,黨的八大提出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我國并沒有變成先進的工業國,①排除。②:改革開放后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②排除。故本題選D。11.A【詳解】①:上世紀60年屬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要銘記上世紀60年代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老一輩英雄,并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這表明紅旗渠精神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指引我們繼續前行的精神財富,①正確。②: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為1949年到1956年,而紅旗渠精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且紅旗渠精神對林縣建設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②錯誤。③: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這說明我們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③正確。④:我們要在成就國家偉業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夢想,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④錯誤。故本題選A。12.D【詳解】②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中國真正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②④符合題意。①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新民主主義,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①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3.A【詳解】①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立足中國國情和社會矛盾變化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①③符合題意。②:“回避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曲折”的說法明顯錯誤,②排除。④: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未必適合中國國情,要立足中國實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4.B【詳解】①③: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這表明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必須根據自身國情選擇合適道路,也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有利于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①③符合題意。②: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嚴重的曲折,不是沒有吸收借鑒蘇聯經驗,而是沒有真正從中國國情出發,②說法錯誤。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生產關系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曾出現過對抗性沖突和矛盾,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A【詳解】①③: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國家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重點發展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這表明我國通過推進農業合作化在農村逐步建立起集體所有制經濟,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①③符合題意。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過渡時期的終結,②錯誤。④:到1956年底,農業合作化基本完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所以我國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并不是隨著農業合作化的完成而確立的,④錯誤。故本題選A。16.A【詳解】①②:在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說明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①②符合題意。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不包括毛澤東思想,③排除。④:毛澤東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不是具體行動方案,④排除。故本題選A。17.C【詳解】①③:在中共八大的正確指導下,我國正確分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①③符合題意。②:黨的八大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但并未實現先進工業國,②錯誤。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④排除。故本題選C。18.B【詳解】①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社會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①③符合題意。②:新中國的成立并不意味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②錯誤。④: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而不是完成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④錯誤。故本題選B。19.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必須另辟新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新出路。②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③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分析】背景素材:從近代中國到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的歷程考點考查: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共產黨的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可轉化為中國為什么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運用所學結合材料作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怎樣才能救中國?這是每一個不甘于民族沉淪的中國人共同的叩問,無數的人在找尋這一條道路。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可聯系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新出路;關鍵詞②: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挽救了中華民族的頹勢,滌蕩了舊社會的污泥濁水,改變了被肆意踐踏的命運,中華民族昂揚地站立了起來,奇跡般地拔地而起→可聯系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關鍵詞③: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可聯系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關鍵詞④: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可聯系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0.(1)①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是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2)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新中國的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簡單明了,定知識點為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是什么。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可聯系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是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二者之間的關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簡單明了,定知識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聯系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關鍵詞②:新中國的成立,也影響了全球社會主義運動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解放運動→可聯系對世界的意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分析】背景素材:“牢記建國史,堅決跟黨走”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考點考查: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21.(1)①總結歷史經驗,正確把握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②對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規定,明確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③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敢于走自己的路。(2)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②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③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我國工業、農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科技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分析】背景素材: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考點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等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分析說明黨的八大的成功之處,要運用教材中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信息分析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鏈接教材知識。關鍵信息①:如何在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落后的中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全新課題,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充分肯定黨中央“七大”以來的正確路線→可聯系總結歷史經驗,正確把握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關鍵信息②: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可聯系對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規定,明確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關鍵信息③:大會肯定“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這是我國在理論上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嘗試→可聯系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敢于走自己的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信息相結合。(2)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要求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運用教材知識,主要從我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取得重大成就幾個角度進行論述。答案不固定,言之有理即可。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