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上冊復習知識點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8%。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他體內的血量約為3.5~4.0升。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環,為人體細胞輸送各種營養物質。血 細 胞 紅 細 胞 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盤形。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稱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特點: 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又易與氧分離。血紅蛋白的功能:幫助紅細胞運輸氧,也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白 細 胞 有細胞核,比紅細胞數量少。人體內有多種白細胞白細胞的功能:能保護身體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內的病菌;淋巴細胞還參與機體的抗傳染功能有關3)傷口處出現的膿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細胞與細菌血小板 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細菌入侵的作用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癥2、 紅骨髓 擔負血細胞的再生任務。3、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輸送氧、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還能起預防保護作用,血液對調節體溫也有重要作用。二、心臟1、位于人體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臟能自主地節律性收縮舒張,是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動力來源。2、心臟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部分。左右兩部分又被能夠控制血液定向流動的、只能向一個方向開的瓣膜(房室瓣)分別隔成上下兩個腔,整個心臟可分為4個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3、心室與動脈間的瓣膜(動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4、圍繞在心臟上的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營養物質和氧氣。5、心臟連著上、下腔靜脈(2根)、肺動脈(1根)、肺靜脈(4根)、主動脈(1根)共8根血管。左心房、左心室流動脈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靜脈血。三、血管血管類型 管壁特點 管腔特點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動脈 厚、彈性大 小 快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全身各處靜脈 較薄、彈性小 大,內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較慢 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毛細血管 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最小 最慢 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四、血液循環血液在由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流經心臟兩次,血液循環可分為體循環(為組織細胞提供氧氣、養料,把廢物排出)和肺循環(進行氣體交換)。(1)體循環過程: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2) 肺循環過程: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2、重要提示:肺循環中動脈流靜脈血,靜脈流動脈血;體循環中動脈流動脈血,靜脈流靜脈血。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將血液輸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較心房壁厚,同時由于體循環路線較肺循環長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較右心室的壁厚。3、動脈血:含氧量高,血呈鮮紅色; 靜脈血:含氧低,血呈暗紅色。4、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不斷將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等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并將器官組織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帶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以保證生理活動正常進行。五、脈搏與血壓1、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稱為心率。健康的成人安靜時心率約為每分鐘75次。2、脈搏:心臟每次收縮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此壓力沿著動脈向前推動血液,使所有動脈都受到壓力,形成脈搏。脈搏和心率是相同。中醫在診斷疾病時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橈動脈處來診斷疾病。3、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推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強叫血壓(一般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定,單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