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題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理論基礎和依據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在社會主義社會,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改革不是改向,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的發展。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推動人類共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大批發揮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的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帶領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廣大人民群眾,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40年風雨同舟,40年披荊斬棘,40年砥礪奮進,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二、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2.2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2.3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教學提示:以“中國為什么能”為議題,探究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可講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意義,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在革命、建設時期付出各種代價,經過接力探索,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可結合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防疫抗疫等,討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巨變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評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三、學情分析在生活體驗方面,學生從個人、家人或長輩的成長歷程中,從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活動和改革開放大型展覽活動中,對改革開放前后家庭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有直觀而感性的認知,能對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有事實上的認同;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在初中歷史課的學習中已經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有基本的認知,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習過改革開放的意義。高中學生需要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進一步探究改革開放的意義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理解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進而達成政治認同。同時,以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突出示范引領作用的優秀代表為榜樣,為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繼續前行者而努力奮斗!四、教學目標(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查閱資料、講述分享,直觀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從歷史事實中探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樹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民族自信。2.科學精神通過對“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這一議題的深入探究,運用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多角度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正確思想指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擴大開放;在社會發展與進步過程中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最終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3.公共參與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師生、生生間交流與共享,理解中國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從而涵養家國情懷,樹立民族自信,進一步深刻認識新時代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及國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為什么要和如何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問題探討中,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樹立擔當意識。(二)學科能力目標1.學習理解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作出實行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決策的偉大意義;能夠闡述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中理解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實踐應用能結合具體材料分析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以及改革開放的意義。3.遷移創新能夠在理解中國改革開放主要成就及其取得原因的基礎上,明確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努力奮斗實現中國夢。五、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難點: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義結合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論述的寶貴經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等方面分析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理解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知道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六、教學方法1.議題式教學法本課教學以“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為議題,下設“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覺醒和創造”“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取得偉大成就”“改革開放為什么要進行到底”為子議題,引領學生在遞進式的探究思考中構建本課知識體系,最終理解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2.真實情境教學法本課教學從學生日常生活之衣食住行的體驗入手,真實展現改革開放給中國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巨變,引導學生關注家鄉人和家鄉事,達成情感共鳴,從而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從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國際發展新形勢中,引導學生理解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發展趨勢,形成在新時代浪潮中敢于創新、敢為人先的勇氣與責任擔當意識,培育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3.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一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本課教學中將班級分為“歷史研究組”“成就匯報組”“改革先鋒組”“機遇挑戰組”四個小組,分別布置課前資料梳理任務:改革開放的進程和重要節點及其影響、改革開放為你的家鄉帶來了哪些發展成就及其取得原因、改革先鋒事跡及啟發、新時代我國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及啟示。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依據任務清單查閱相關資料,通過信息交流、課件展示等形式實現共享,經由教師進行總結點撥,凝聚共識,在主體性學習中理解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七、教學流程(一)課堂導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開幕當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展覽中有一段視頻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這是一段什么樣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視頻《年夜飯的變遷》①)視頻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年夜飯的變遷,從滿足溫飽到豐盛美味,再到追求營養健康,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你家的年夜飯,或是日常生活的飯菜是否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體現在老百姓的一餐一飯中,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吸引總書記目光的不僅是年夜飯的變化,更是這40年的滄桑巨變。不僅是年夜飯,中國家庭“三大件”從20世紀70年代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80年代的電視機、冰箱、洗衣機,乃至90年代的空調、電腦、攝像機······也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是什么原因讓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題《偉大的改革開放》,圍繞子議題“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覺醒和創造”“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取得偉大成就”“改革開放為什么要進行到底”,探究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設計意圖】從能吸引總書記目光的視頻《年夜飯的變遷》、中國家庭“三大件”的變化和發展入手,激發學生探究改革開放的興趣,學生結合家庭日常衣食住行的變化體會改革開放為自家帶來的切實變化,初步感知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遷。(二)講授新課環節一:回望·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覺醒和創造?教師:要回答“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說起。這里有一個時間軸,分為1978年到1992年、1992年到2002年、2002年到2012年、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個階段。同時給大家準備了關鍵詞牌,包括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農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企業改革、經濟特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世界央視網:《年夜飯的變遷》,http://news.cctv. com/2018/11/17/VIDEoGedfliHitkIb8sDAC9d181117.shtml,2018-11-17。貿易組織、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深化改革、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請將以上詞牌分別填入時間軸的合適位置,再請歷史研究組從改革或開放的角度,選擇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并說明理由(可以從為什么會發生、背后的故事、對中國的影響等角度去談)。學生活動:一位學生代表將詞牌貼于黑板,其余學生在答題板(筆記本)上完成。學生結合所查閱的材料和經歷,從改革或開放的角度分享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學生1:學生2:我分享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改革開放的開端,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學生3:我分享的是“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初,它的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國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締約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歷史原因,中止了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的活動。1986年中國正式申請恢復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的地位,經過15年艱難談判,中國終于在2001年12月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要求,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學生4:我分享的是“經濟特區”。1980年后我國先后開辟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大綜合性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兩個新區。成立經濟特區是為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經濟特區為前沿帶動中國發展改革。學生5:我分享的是“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我國進一步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解決這些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對全黨全國發出的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教師: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教師:從時間軸上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回顧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思考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覺醒。材料一 播放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片段1978年,一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登在了《光明日報》的頭版上,這篇文章如同一聲驚雷,在全國掀起了激烈的討論。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這場討論成為實現黨和國家歷史性轉折的思想先導,讓每一位中國人的生命重新煥發出活力,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中國發出了改革開放的宣言。“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聲音,宛如一聲春雷,激蕩起滾滾春潮。-央視網:《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第一集 弄潮兒向濤頭立,https://tv./2018/12/07/VIDEcSI0XMwH1tbtEf5Srne3181207. shtml spm C55953877151.P5RmqTVOTiLV.0.0,2018-12-07學生活動:結合教材及所聞所歷所思回答問題。教師點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當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2)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3)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教師:忽如一夜春風來,改革在希望的田野上,打開國門搞建設,開放到世界的大海中。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了深化改革的問題,閱讀教材第33頁“相關鏈接”《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簡要回顧》,比較歷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的異同點,從改革開放的性質角度思考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創造。學生活動:閱讀比較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中心議題的異同點并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改革開放經歷了起步、逐步深化和全面深化改革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不同,三中全會的中心議題自然各有不同,但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不畏困難、挑戰與考驗,依據不同時期發展形勢不斷深化改革,彰顯了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精神。面對西方“和平演變”的攻勢,蘇聯放棄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我們卻始終堅持“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盡管經歷過曲折,我們的改革依然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改弦易轍,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偉大創造。教材第32頁“相關鏈接”中寫道: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不是改向,不是也不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能否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直接關系改革的成敗。習近平指出,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設計意圖】基于初中歷史知識儲備,學生對改革開放歷程是了解的。教師在學生課外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述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要節點及其背后的故事,加深學生對改革開放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條理清晰的表達能力。教師重點講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并進一步點撥提升: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促進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環節二:探究·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取得偉大成就?教師:實踐證明,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走得通,也走得好。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請成就匯報組結合所聞所歷所思和查閱的資料,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你的家鄉取得的發展成就,并思考成就背后的成因。學生活動:結合所聞所歷及查閱的資料,分享家鄉改革開放的成就故事。教師:無數小家的發展鑄就了國家的大發展,觀看央視財經視頻《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怎樣的奇跡》,總結改革開放的意義。材料二 播放《央視財經V講堂·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怎樣的奇跡?》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果,“奇跡”一詞最適合不過了。改革開放前,當時我們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如今40多年過去了,我國的經濟實現了從1978年到2017年,連續39年的快速增長。而在這期間,我國有7億多人擺脫了國際貧困線,對世界減貧的貢獻超過了70%。-央視網:《央視財經V講堂·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怎樣的奇跡?》,http:/2019/06/17/VIDEZy1bTIx8PfHNhw847hLm190617. shtml PA4L9aiEV13b.Ezufm7A0dzE0.65,2019-06-17。學生活動:結合教材及所聞所歷所思總結改革開放的意義。教師點撥:改革開放的意義:四個極大改變: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三次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2)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教師: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國家為何要頒授改革先鋒獎章?請“改革先鋒組”選取你最感興趣的一位改革先鋒,談談他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怎樣的貢獻,他為何能夠作出這樣的貢獻。學生活動:結合查閱資料分享一位改革先鋒的故事并回答問題。教師點撥: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結晶,是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升華,是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猛進的根本力量。國家頒授改革先鋒獎章,是為了弘揚偉大的改革開放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100名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他們在不同領域作出了不同的貢獻,但也都有共同之處:他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他們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奮斗在改革開放一線,引領思想觀念和機制體制變革,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風優良,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贊譽。他們身上體現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同時,他們的成功既得益于個人優秀的知識能力和意志品質,更得益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為他們提供的條件。由此可見,只有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教師:從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到了解改革開放的成就,再走近改革先鋒的事跡,你認為改革開放為什么能取得偉大成就?學生活動:思考總結并回答問題。教師點撥: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九點啟示,從歷史走來,為現實指引,向未來延展。【設計意圖】前置學習任務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身體力行了解和感悟改革開放的真實發生,學生通過了解家鄉人和家鄉事,充分感知改革開放的成就和意義。一方面避免了教師的一言堂,另一方面也引導學生養成主動關注身邊人身邊事的國家和社會意識。本課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停留在對改革開放取得了哪些成就的現象感知上,還有效地利用教材“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板塊的內容,深挖教材學理,多角度分析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引導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也為下一環節引導學生書寫啟示錄,引導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應該有什么樣的責任擔當作鋪墊。環節三:行動·改革開放為什么要進行到底?教師: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發展必然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請機遇挑戰組,分享新時代我國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選擇一個維度(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以小見大,分析新時代為什么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學生活動:學生結合查閱資料和所聞所歷所思回答問題。教師點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世界經濟重挫,新發展階段挑戰巨大,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立足國情,我國也有較多機遇。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形成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只有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學生活動:與老師共同總結書寫改革開放啟示錄之新時代我應如何追夢,張貼于班級主題活動欄中。【設計意圖】與第一環節借助時間軸回顧改革開放歷程一樣,本教學環節設計也遵循這樣的時間邏輯,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奮斗者,如何從過去的巨大成就中續寫未來的輝煌,成了當下師生要共同思考的問題。一方面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與自信已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如何具體落實到個人的行動當中也有了更大的實踐價值空間。本節課從查閱資料,講述故事,分析原因,再到本環節的書寫總結,充分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內在動力,培育了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三)課堂總結同學們,相信你們和我一樣,深深地為生長在中國而慶幸,為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為偉大的改革開放而驕傲!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我想已經有了答案。我們有黨和國家正確的領導和政策指引,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偉大的覺醒和創造;我們有充滿創新創造活力的人民群眾,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們有偉大的夢想精神、變革和開放精神,中國進行到底的改革開放必將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中國號這艘巨輪,必將吹著改革開放前行的號角,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設計意圖】總結教學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認識和情感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