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目標】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目標】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教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一框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一、理論基礎和依據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并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的一條救亡圖存之路。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些重要論述不僅簡要回顧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更彰顯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中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也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二、課標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2.1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教學提示:以“社會主義為什么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為議題,探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可列舉基本事實,反映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證實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三、學情分析
通過學習小學和初中歷史課相關內容以及日常收看電視影片,學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史實有較多認識,但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概念的界定和革命的背景、特點、性質和意義缺乏系統性認知和學理性分析。
為了更好地開展本課的教學,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任務,讓學生觀看一些相關的影片和閱讀相關圖書資料,根據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
四、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1.政治認同
通過對“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處境”的探究與分享,深刻認識那段苦痛的歷史,明白在當時處境下無數仁人志士追尋民族復興的拳拳愛國之情,感知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通過了解近代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境遇所做的種種努力以及對最后結果的分析,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通過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對今日中國乃至我們每個人的影響,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文化追根溯源,提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以無數革命先鋒為榜樣,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達成政治認同,實現公共參與。
2.科學精神
通過對“為什么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的深入探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探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理解中國革命分兩步走是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尊重,更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遇決定的。辯證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培育科學精神。
(二)學科能力目標
1.學習理解
知道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以及仁人志士的探索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簡要過程;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特點和意義。
2.實踐應用
能結合具體材料說明為什么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3.遷移創新
形成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必然性的認同,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具體實際選擇的一條適合自身的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繼承無數革命先賢的夢想與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其目的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教學難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曾經進行過多次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些斗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對推動中國社會走向進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每一次都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都不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近代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以及世界形勢的新變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客觀條件。中國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無法完成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必須過渡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以最先進最有戰斗力的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實現革命階級的大聯合,以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為最終奮斗目標,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
六、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背景、性質、特征、歷史必然性以及重大意義,這都需要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體驗。因此,本課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組織學生探究及分享近代中國和人民的處境、了解代表性歷史人物等,讓學生在具體情境、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本課的開頭和結尾借助青年的角色認同實現情感的碰撞,共同的身份、不同的時代、接續的使命實現跨越百年的對話。
2.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本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更要讓學生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的,是在無數仁人志士各種方案探索失敗之后必須開辟的一條新路。要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讓學生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之前民主革命的區別。
七、教學流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知道屬于我們青年人自己的節日是哪一天嗎?青年節的設立有哪些歷史淵源?“青年”二字對我們每個人,對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有什么重要意義?
五四青年節源于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對于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青年代表著希望和未來。100多年前正是當時中國無數青年人懷著對國家的深厚情感與責任,探尋解救民族危亡之路。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樣一份崇敬之心走進那段歷史,共同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我們的課將從幾幅青年人的照片開始。
【設計意圖】從高中生共同的節日五四青年節及其歷史淵源,以及對“青年”二字的理解入手,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內容。通過學生身邊的例子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百年前風云激蕩的日子里,無數青年人探尋解救民族危亡之路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教師: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幅有年代感的青年人照片攝于1872年。一群肩負解救民族危亡使命的青年人不遠萬里赴美留學,為實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宏愿。這群青年人當中的很多人后來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比如,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學校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民初交通總長梁敦彥等等。他們見證了中國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興衰榮辱,他們的經歷曲折坎坷,他們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團體,記住他們的名字-留美幼童,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
圖1 留美幼童
結合歷史史實,談一談留美幼童背后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
學生活動:結合歷史史實就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展開討論與分享。
學生1:帝國主義日益成為統治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帝國主義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們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軍事、文化,使本來已經落后的經濟文化更加落后,成為阻礙近代中國獨立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處境更加惡劣。
學生2:我知道近代有一幅漫畫最能代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它就是《時局圖》。它把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圖中熊代表俄羅斯,犬代表英國,蛤蟆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香腸代表德國,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封建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現實。
圖2《時局圖》
學生3;“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反映的是《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的形勢。《辛丑條約》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入內。當時的中國人還被侮辱性地稱為“東亞病夫”,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
教師:從鴉片戰爭開始,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多次野蠻的侵略戰爭,強迫中國清朝政府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割地、賠款和開辟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列強用輸出資本的辦法,直接榨取中國人民的血汗,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帝國主義列強采用這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使一個獨立的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中國廣大人民,不僅工人、農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就連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也受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迫。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就成為近代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
【設計意圖】政治認同必然體現為情感上的認同,而情感總是處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歷史上每一個重大事件和每一次歷史抉擇都離不開相應的歷史背景。學生只有在深刻了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才能對當時人們的艱難抉擇、對國家的前途命運等問題感同身受。通過回望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與人民的苦痛記憶,將學生帶到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以中國人共同的身份特征去感悟那段歷史,傷痛能讓我們對無數仁人志士民族復興之路的追求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理解得更加深刻,只有回望歷史才能不忘初心使命,堅定今天的道路。
教師:面對苦難與傷痛,中國人民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無數仁人志士在救亡圖存之路上不斷探索。派遣赴美留學生是當時清政府洋務運動的重要舉措之一。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70多年間,不同階層的仁人志士作出了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重要探索。請同學們分小組選取一個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談一談為了探索復興之路,這位歷史人物作了哪些嘗試,最后有沒有改變舊中國的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從多維度進行解釋和論證。組長負責,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言,指定記錄員作好記錄和整理,確定小組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幫助學生小組協調分配好代表性歷史人物,指導學生從人物背景、身份、主張以及最后的結果等角度進行分析和展示。
學生1: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領袖。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發動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制定了按人口平分土地的辦法,力圖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這場由千百萬群眾參加的偉大戰爭,由于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地封建化,太平天國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以及小農意識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后遭到內外鎮壓,陷于失敗。
學生2:康有為,領導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晚清時期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但這場變法運動最終失敗,因為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頑固派掌握實權,實力強大。
學生3:張之洞,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主要宗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原則。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所能辦的,只是局限于從西方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進行不徹底的經濟改革,始終不可能觸動封建主義的政治體制,注定是要失敗的。
學生4:孫中山,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其領導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教師總結: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都接連失敗了。
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我們必須另辟一條新路。
【設計意圖】苦難中的中國及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新道路,這不是偶然,而是在無數仁人志士失敗的實踐之后得出的一個必然結論。本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讓每個小組選擇一位歷史人物,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認識歷史人物的主張、貢獻以及后果,更在彼此分享中實現觀點的互識互辨,從仁人志士一次次實踐嘗試中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該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去分析、識別、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
環節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幅青年人的照片。1921年7月的上海望志路106號,青年人為改變國家前途與命運聚集于此。會議出席者中,最為年長的“何胡子”何叔衡45歲,最為年輕的劉仁靜19歲。13位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恰巧是毛澤東當時的年齡。一個全新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圖3 中共一大會議場景再現
在此之前還發生了兩件大事,1917年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請同學們在這三個重大歷史事件中任選其一談一談該事件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選取三個重大歷史事件之一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回答。
學生1:在舊式的農民戰爭走到盡頭、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屢屢碰壁、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紛紛破產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學生2: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轉折點,區分了中國近代歷史的不同階段,是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屢次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點,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民主革命過程中,五四以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是舊民主主義的,五四以后則是新民主主義的。
學生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承擔起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使命。
教師總結: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讓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則讓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的領導力量,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走向解救民族危亡,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教師:閱讀教材第22至24頁,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并結合材料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談一談為什么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哪些特點。
材料一 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是分為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步驟,而其第一步現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義,而是中國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那末,這個歷史特點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一百年來就有了的,還是后來才發生的呢?
只要研究一下中國的和世界的歷史發展,就知道這個歷史特點,并不是從鴉片戰爭以來就有了的,而是在后來,在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個形成過程。
很清楚的,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小組討論,思考回答。
學生1:我們的革命必須分為兩步走,這是由我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與蘇聯不同,蘇聯在社會主義革命之前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革命,所以可以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而我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并在鴉片戰爭之后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而這也更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學生2: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探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全新道路。同時,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的一個過渡,其目的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教師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而言,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而言,它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教師: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之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請同學們談一談新中國建立對于我國乃至世界歷史的重大意義。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思考回答。
學生1:新民主主義革命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新中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同時為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復興偉業鋪平了道路。
學生2: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領導我們“站起來”,為后面我們的“富起來”,以及今天的“強起來”打下了基礎。
學生3:新中國的建立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是世界人民爭取解放斗爭的偉大勝利。
教師總結:(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設計意圖】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以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己任,不斷在中國革命道路上進行艱辛探索,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的過程。
為什么必然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何處?這些問題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必須引導學生回到歷史的背景之中,結合毛澤東同志當時的經典著作《新民主主義論》進一步深刻認識,理解我們黨從來都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回顧走過的路,才能更好認識和走好今天的路,才能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我們黨在道路探索上作出的一次偉大嘗試,為后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必須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認識它的意義與價值。
正確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理解我們從一開始就將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明確我們走過的是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對歷史的回顧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如何走上了今天這樣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更加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自信。
環節三:不變的行程-接力民族復興的偉業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最后一幅青年人的照片,在這張照片當中雖然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但我想同學們不會忘記他們的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不同的時代,同樣的青年;不同的“戰斗”,同樣的一往無前。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有一組數字特別值得關注: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疫情如水火,尤有始終;青年似花木,朝氣蓬勃。青年所在,就是高地。
圖4 最美逆行者
同學們,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多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多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多年。今天,當時代的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手上時,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新時代的節點之上,我們應該向革命前輩學習些什么?我們今后的路應該怎么走?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思考回答。
學生1: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前輩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的精神,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
學生2:我們應該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但同時也應該腳踏實地,現階段好好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在未來實現人生價值。
學生3:我們應該堅定信心,相信我們走的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朝著民族復興的偉業前進。
教師總結:我們要時刻銘記黨走過的道路,增強我們開拓前進的力量和勇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那樣,唯有踏著前人修出的路,走完他們沒有走完的路,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才能走得更遠,走出更加光輝的路。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和中國整個近代史中感受中國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同時遷移到現實生活之中,就站在新時代的重要節點之上作為青年人應該怎樣去傳承這樣一份精神和力量、如何將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緊密相連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從而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出有價值的思考。
(三)課堂總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前夜,毛澤東同志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
70多年過去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的主人公成了在座的你我他。不同的時代同樣的夢想,不同的局面同樣的使命,我們也必將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為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和人民作出我們的選擇,貢獻我們的力量。
【設計意圖】總結教學核心內容,促進學生認識和情感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江市| 喜德县| 大厂| 旬邑县| 桑植县| 博野县| 海盐县| 周口市| 安康市| 湾仔区| 平凉市| 电白县| 平乐县| 勃利县| 阿图什市| 马尔康县| 崇义县| 彝良县| 开封县| 晴隆县| 江山市| 绥江县| 育儿| 武川县| 金阳县| 出国| 曲阳县| 温宿县| 昌黎县| 曲水县| 江口县| 顺昌县| 沈阳市| 公主岭市| 天祝| 方城县| 荔波县| 石河子市| 昆山市| 聊城市|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