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目標】5.2 薪火相傳有繼承 教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目標】5.2 薪火相傳有繼承 教案-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

資源簡介

5.2薪火相傳有繼承
一、基礎理論和依據
自人類產生,世界就由單一的自然界演變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三大領域的豐富多彩的世界。人類男女兩性結合,形成婚姻家庭,繁育后代,使人類種族得以繁衍生息。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有許多重要論述。他指出,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和睦的家庭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撫養、贍養,也離不開后人對前人的繼承、發展和延續。子女年幼時,父母有撫養、教育和監護的權利和義務;子女成年了,也同樣負有對年邁父
母贍養和監護的責任,而代際延續和傳承離不開繼承制度的參與。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繼承權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繼承是指將自然人死亡后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法轉移給他人所有,繼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代與代之間愛的延續和傳遞,是代際傳承的重要保障。繼承權首先是一種民事權利,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遺產的權利。繼承權還是一種財產性權利,繼承權只能由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享有,是基于身份關系而形成的財產權。繼承權取得的依據有兩種,即基于法律的規定或者基于被繼承人所立合法有效的遺囑的指定。前者就是法定繼承,后者是遺囑繼承。保護公民的繼承權是保護公民私有財產權的延伸和體現。
繼承制度是關于自然人死亡后財富傳承的基本制度。1985年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和家庭擁有的財產日益增多,因繼承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根據我國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民法典繼承編在繼承法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繼承制度,以滿足人民群眾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
二、課標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內容要求:2.1熟知監護、撫養、扶養、贍養、繼承等民事關系,培育家庭責任意識。
教學提示:以“常回家看看為什么要立法”為議題,引用自己的經驗或家人的感受,說明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三、學情分析
通過小學和初中道德與法治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有關婚姻與家庭的知識有所了解;在現實生活中,學生通過《今日說法》《法制進行時》《第三調解室》等電視欄目和互聯網等渠道了解與繼承相關的案例報道;通過身邊發生的一些婚姻家庭繼承案例,對民法典“繼承編”的有關知識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大多數學生對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撫養協議等知識缺乏理性系統認識,不清楚這些法律概念之間的區別與內在聯系;不了解相關的繼承原則和規則。這是教學中需要關注和提升的地方。
高中生獨立性日益增強,喜歡關注社會,他們對有關法律案例富有學習興趣,對于案例分析愿意暢所欲言。而且高中生思維漸趨成熟,對很多問題都能堅持從多角度、多主體出發加以分析。因此,本節課以“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有何不同”為議題,設計了多個案例分析,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討論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四、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1.政治認同
通過分析小潘替父還債的案例,引導學生了解繼承、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權等基本概念,以及繼承遺產與償還債務的關系;通過模擬法官審判和教材案例的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法定繼承的范圍和順序、遺囑的種類、遺囑繼承與遺囑等相關法律知識;通過學法明理,引導學生明確在處理繼承問題時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實現整個家庭的安寧幸福。
2.法治意識
通過對小潘替父還債等案例的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了解民法典“繼承編”的相關法律條文,增強法治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二)學科能力目標
1.學習理解
了解繼承、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權等基本概念;明確法定繼承有順序,遺囑繼承重意愿;能夠準確區分遺囑繼承與遺贈、遺贈撫養協議。
2.實踐應用
能夠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理解繼承權的取得、法定繼承的范圍和順序以及法定繼承的注意事項;結合遺產糾紛問題的典型案例,能用民法典中關于法定繼承與遺囑繼承的相關規定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并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理解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規則。
3.遷移創新
準確運用繼承的相關理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正確處理家庭利益關系,實現家庭的安寧幸福,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意識,堅定對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的認同。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依據民法典,取得繼承權的依據有兩種: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稱為法定繼承,即基于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扶養關系獲得繼承權;二是基于合法有效遺囑的指定,稱為遺囑繼承。因此,在明確繼承的相關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本節課圍繞經典案例探討法定繼承的范圍和順序、遺產分配原則、遺囑和遺囑繼承、遺贈等相關知識。
法定繼承是在被繼承人未立遺囑或者所立遺囑無效時,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進行繼承的方式。法定繼承并不直接體現被繼承人的意志,因為在法定繼承中,繼承人的范圍和順序、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份額即遺產的分配原則,都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一旦適用法定繼承,誰有繼承權、繼承什么、繼承多少等都是直接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的,因而具有強制性。
遺囑繼承是基于被繼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而發生的繼承。相較于法定繼承而言,遺囑繼承可以更好地尊重被繼承人的意愿,誰能繼承、繼承什么、繼承多少等都是按照被繼承人的意愿而發生的。遺囑繼承是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具體繼承人及份額,其法律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
2.教學難點:遺囑繼承和遺贈的區別與聯系
遺囑繼承和遺贈都是基于遺囑人的遺囑而對遺囑人的遺產進行分割,都很好地體現了遺囑人的意愿,是對遺囑人自由處分遺產的意思表示的尊重。遺囑繼承是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具體繼承人及份額;遺贈是指自然人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的單方意思表示。
六、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形成對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的理解,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精選案例、活動設計等,將經過加工的生活場景移入課堂,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2.合作探究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在本節課學習中,借助民法典的相關法律條文,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和解讀,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建構知識的能力。
3.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通過本節課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繼承、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權等基本概念;明確法定繼承有順序,遺囑繼承重意愿;能夠準確區分遺囑繼承與遺贈、遺贈撫養協議這些有關繼承的法律基本理論知識,更要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明確繼承權男女平等、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平等原則是民法典中平等和自愿原則在繼承法律關系中的具體體現,感受具體案例背后的法律精神和原則,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
七、教學流程
(一)課堂導入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家和萬事興”,了解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和監護的權利,成年子女對年邁的父母也有贍養的義務。父慈子孝,家庭幸福,但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逝去的親人留下的物質財富應該歸誰所有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繼承的知識。
【設計意圖】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親人故去必然面臨遺產分割問題,不可回避。遺產如何分割?誰能繼承?繼承多少份額?這些也是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教師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打開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興趣之門。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解析案例 了解繼承的法律知識
教師:結合教材第45頁的“探究與分享”,設計探究問題,指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材料一 小潘的父親去世時留下60多萬元的債務。父親臨終前希望小潘想辦法把債還上。此后,小潘學開挖掘機,沒日沒夜攬活掙錢還債。每年除夕前,他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債主家還債。五年后的除夕,小潘走出最后一戶債主的家門,還清了全部債務。
問題:(1)從繼承角度看,小潘和小潘父親之間是什么關系?什么是遺產?小潘父親是否真正留下了遺產?
(2)小潘父親留下的債務,小潘必須償還嗎?
(3)你如何看待小潘還債的行為?
(4)從父親要求小潘還債可以看出,小潘除了繼承債務,還繼承了什么?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并回答問題。
學生1:小潘與小潘父親是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關系。小潘的父親是被繼承人,小潘是繼承人。
繼承是指將公民死亡后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法轉移給他人所有。死者是被繼承人,依法承受遺產的人是繼承人,繼承人享有的財產性權利稱為繼承權。
學生2: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是遺產。繼承遺產需要先將個人合法財產從家庭共有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中析出,析產以后確定的被繼承人的個人合法財產才是遺產。小潘父親并沒有真正留下遺產,留下的是債務。
學生3:依據民法典規定,繼承人不僅會獲得被繼承人的遺產,還需要承擔被繼承人未償還的債務。本應由被繼承人償還的債務,應由繼承人在繼承的遺產范圍內承擔清償責任,超過部分不負清償責任,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除外。
由于小潘父親的60多萬元的債務,屬于債權人與小潘父親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小潘沒有義務必須償還。但小潘經過辛勤勞動,終于還清父親去世時留下的債務,是講誠信的表現,自覺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生4:小潘從父親那里還繼承了一種優良品質-誠信。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師總結:明確幾個法律概念。
被繼承人:遺留遺產的死者。
繼承人: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
繼承權:繼承人享有的繼承遺產的財產性權利。遺產: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作為遺產必須具備的條件:必須是公民死亡時留下的財產;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繼承遺產需要先將個人合法財產從家庭共有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中析出,析產以后確定的被繼承人的個人合法財產才是遺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條規定,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清償責任。
根據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民法典對于繼承遺產與清償債務實行限定繼承原則,即繼承多少遺產,償還多少債務。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債務的清償只以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的部分,繼承人不負清償責任。也就是說,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債務不負無限清償責任,而僅以繼承的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負有限清償責任,超過部分可以不予清償。小潘在未得到父親遺產的情況下,主動償還父親欠下的債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精神!這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優良品德。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展示典型案例,使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具體。通過案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形成對繼承、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等基本概念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環節二:模擬審判 理解法定繼承的規定
教師:展示法院判決案例,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材料二 2015年年底,某市梁老先生的老伴溫女士去世,一子三女也都單獨成家立業,梁家4間平房里只剩下梁老先生一個人居住。2017年9月,梁老先生主動與兒子商量達成一致意見后,將房子賣給了黃某。三個女兒知道此事后,將父親推上被告席。請求法院確認被告梁老先生和黃某之間的房屋買賣關系無效并依法繼承母親的遺產。梁老先生辯解說,該房屋是我和老伴共同建造,屬于我們的共同財產,按祖上規矩父母房產應由兒子繼承,如今賣房已經兒子同意,因此不同意三個女兒的訴訟請求。
小組合作探究:假設你是法院的審判法官,將如何進行判決?并說明法律依據。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查閱法律條文,為課堂展示作準備。
學生1:梁老先生與黃某之間的購房合同無效。梁老先生的4間平房屬原告、被告等人共有,依據法律規定,梁老先生未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無權處分共有房屋。
學生2:梁老先生認為父母房產應由兒子繼承的辯解錯誤。我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繼承權男女平等。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學生3:繼承開始時,首先要進行析產,即先確定哪些財產屬于梁老先生老伴溫女士的個人遺產,然后再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進行平均繼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教師:展示法院判決結果。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涉案的4間瓦房屬原告、被告等人共有,依據法律規定,梁老先生未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無權處分共有房屋,判決梁老先生與黃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被告梁老先生退還案外人黃某買房款,并對4間房屋進行了分割繼承。
教師總結:梁老先生老伴溫女士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因此溫女士的個人合法財產應按照法定繼承的范圍和順序繼承,我國民法典“繼承編”第二章“法定繼承”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設計意圖】法定繼承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不能僅停留在法律條文的灌輸層面。本環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案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深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通過“法官”角色定位,激發學生興趣,查閱相關法律條文,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環節三:合作探究 準確區分遺囑與遺贈
教師:展示教材第48頁“探究與分享”材料,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材料三 黃甲死后留有房屋一間和存款若干,法定繼承人為其子黃乙。黃甲生前立有遺囑,將其存款贈予侄女黃丙。
謝某生有兩子一女,置房五間。2010年,謝某立下自書遺囑,將東邊兩間房給大兒子、西邊兩間房給小兒子、北邊一間房給女兒。2014年2月15日清晨,謝某彌留之際,在神志清楚且有多個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立了口頭遺囑,將原本由大兒子繼承的東邊兩間房改由女兒繼承,西邊兩間房仍歸小兒子繼承。當日中午謝某去世。
小組討論交流:
(1)黃乙和黃丙在接受遺產的身份和條件上有什么區別?
(2)謝某的遺產應當如何處理?
學生活動:分析材料,探究問題。
學生1:在身份上,黃乙是黃甲的兒子,屬于黃甲的法定繼承人,黃丙是黃甲的侄女,不屬于法定繼承人,黃甲的遺囑中寫明將存款贈予侄女黃丙,故黃丙屬于受遺贈人。
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依法律規定處分其個人合法財產及與此相關的事務,并于其死亡時發生效力的單方意思表示。我國法律尊重死者生前通過遺囑處分個人合法財產的意愿。遺囑繼承是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具體繼承人及份額。
遺贈是自然人通過訂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故遺贈不屬于繼承。有遺囑不一定是遺囑繼承。
學生2:在接受遺產的條件上,法律規定受遺贈人不能是法定繼承人范圍內的人,即受遺贈人可以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任何人,甚至是國家、集體。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上述案例中,黃丙作為黃甲的侄女,不屬于法定繼承人,基于黃甲的遺囑而接受黃甲的存款,屬于遺贈。
黃甲合法財產中的房屋需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進行繼承,黃乙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有權繼承黃甲的房屋。因此,黃乙繼承黃甲的房屋是基于法定繼承。
學生3: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
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遺囑繼承是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具體繼承人及份額,其法律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
上述案例中,謝某通過立遺囑的方式處理自己的個人合法財產,且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每個繼承人的具體份額。謝某的子女取得遺產是基于遺囑繼承。
學生4:遺囑人立有內容相抵觸的數份遺囑,以最后的遺囑為準。這也體現了對遺囑人的意思表示的充分尊重。
上述案例中,謝某先立下自書遺囑,后謝某彌留之際,在神志清楚且有多個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立了口頭遺囑,這個口頭遺囑有效,按口頭遺囑處理遺產,因此,東邊兩間房和北邊一間房由女兒繼承,西邊兩間房由小兒子繼承。
遺產處理還可以按照遺贈撫養協議的方式辦理,目的是使孤寡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學生5: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條至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六種形式。
自書遺囑是指遺囑人本人親自用文字手寫出來的表達處分遺產的意思表示的遺囑。
代書遺囑是指根據遺囑人表達的遺囑內容,由他人代為書寫的遺囑。
打印遺囑是指由打印機等機器設備打印出遺囑內容的遺囑。
錄音錄像遺囑是用錄音或錄像的方式記錄遺囑人遺囑內容的遺囑。
口頭遺囑是指遺囑人用口述的方式表達其處分遺產的意思表示的遺囑。
公證遺囑是遺囑人經公證機構辦理的遺囑。
教師總結:我國公民的繼承方式除了有法定繼承外,還有遺囑繼承。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依法律規定處分其個人合法財產及與此相關的事務,并于其死亡時發生效力的單方意思表示。遺囑繼承需要在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內確定具體繼承人及份額。法律尊重遺囑人的意愿,通過遺囑處分財產,可以由自然人自主決定在其身故后如何對其個人財產進行分配與處置,在分配的對象、方式、份額、條件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程度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這是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在繼承領域的集中體現,充分體現了對自然人意思自治的尊重以及私有財產權利的保障。
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六種形式。民法典將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規定為新的法定遺囑形式,使得遺囑的法定形式更加豐富,同時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民法典的新規定適應了時代發展和民眾對遺囑形式靈活多樣的需要,更好體現了“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有效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自然人處理身故后的個人合法財產,還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這在法律上稱為遺贈。遺產處理還可以按照遺贈扶養協議的方式辦理,目的是使孤寡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可用下表總結:
繼承方式 法定繼承: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即基于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扶養關系獲得繼承權。 法定繼承的順序和范圍: 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喪偶女婿。 第二順序繼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遺囑繼承:基于合法有效遺囑的指定。遺囑繼承只能在法定繼承人范圍內指定繼承人。 形式有:①自書遺囑;②代書遺囑;③打印遺囑;④錄音錄像遺囑;⑤口頭遺囑;⑥公證 遺囑,
繼承權的喪失 ①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②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③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④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⑤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遺贈及 遺贈扶養協議 遺贈:通過遺囑指定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接受遺產。 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 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探究與分享”的案例,幫助學生了解遺囑、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的有關內容。本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查閱民法典“繼承編”相關法律條文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加深對遺囑繼承和遺贈的認識,明確相較于法定繼承,遺囑繼承更尊重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環節四:學法明理 領會繼承的基本原則
教師:展示法律條文,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材料四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
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小組討論交流:民法典的這些規定體現了哪些原則?
學生活動:分析法律條文,領會背后的基本原則。
學生1:體現了民法典的繼承權平等原則。繼承權男女平等,繼承權的取得不因自然人性別的不同而不同;在夫妻財產繼承中,夫妻繼承地位平等,處分所繼承的財產的權利平等。平等原則還體現在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平等原則集中地反映了民法典調整的社會主義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征。
學生2: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民法典賦予了那些對公婆、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或喪偶女婿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的法律地位。在分割遺產時,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或者盡了主要義務的繼承人可以多分遺產,而那些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但不盡扶養義務的繼承人則應當不分或少分遺產。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原則可以有效促進全民守法,推動全面依法治國。
學生3:養老育幼原則。法律規定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照顧是這一原則的體現。養老育幼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家庭的一項重要職能。它既是一項道德的要求,也是我國民法典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
學生4:互諒互讓、協商處理遺產的原則。繼承人在遺產處理的過程中能相互體諒、謙讓,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公平合理地分割遺產,這有利于繼承人的和睦團結和整個家庭的安寧幸福,也是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師總結:我國法律在對繼承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的同時,也明確了必須堅持男女平等、權利和義務相一致、養老育幼、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是對整個繼承法律制度起指導作用的法律準則,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有利于增強全社會對法治的普遍信仰,最大程度發揮法律的效力,也體現了我國法律倡導的情、理、法的有機統一。
教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個人合法財產的繼承,明確了我國法律對繼承的相關規定。在家庭繼承中,除了繼承被繼承人的個人合法財產外,還有哪些是可以傳承的?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交流。
學生5:可以繼承勤勞勇敢的美德,勤勞勇敢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需要繼承和弘揚。
學生6:繼承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的優良家風,優良家風可以促進社會和諧。
教師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是在家庭繼承中必須要傳承的重要內容。
【設計意圖】本環節內容既是家庭繼承的應有之意,也是學生情感升華之點。領會民法典“繼承編”堅持的基本原則,增強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普遍認同,實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目標,體會家庭生活中情理法的有機統一。設計本環節教學還在于要讓學生明確家庭美德的繼承,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重要載體。
(三)課堂總結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民法典中繼承的相關基本概念,明確了法定繼承有順序和遺囑繼承重意愿。知悉了遺贈、遺贈扶養協議不屬于繼承。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法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與家庭成員共同建設和睦家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新巴尔虎左旗| 怀化市| 镇康县| 西和县| 饶阳县| 松江区| 商丘市| 乐安县| 裕民县| 宜章县| 左贡县| 乌鲁木齐县| 广丰县| 五大连池市| 南部县| 天峨县| 萍乡市| 闵行区| 若尔盖县| 孟津县| 莫力| 景德镇市| 疏附县| 全椒县| 广安市| 新竹市| 石狮市| 津市市| 吉隆县| 南郑县| 鹿泉市| 新平| 定边县| 千阳县| 枞阳县| 囊谦县| 木里| 商丘市| 曲松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