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巧救小昆蟲》課型:造型 表現課時:2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是嶺南美術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內容,屬于 “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根據本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繪畫特點,設置為《小昆蟲》的故事進行添畫,讓孩子大膽創想和表現如何拯救小昆蟲等有情節的故事內容。課本中提供達爾文巧救小昆蟲的故事連環畫,設計成問題式的結局,以激發學生的聯想和創作。教學內容簡單有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又激發了學生樂于觀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二、學情分析:低年級孩子對大自然、昆蟲充滿了好奇,追求有趣的課堂形式,向往、敢于嘗試能夠表達自己情感的表現方式;連環畫的形式簡潔明了,取材于生活,深受孩子們喜歡。本課中,讓學生代入“小昆蟲的解救者”角色,培養了孩子愛護大自然的情感態度,也能更好地發展想象思維。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依據對于課本故事中“小昆蟲的故事”猜想,運用簡單的術語描述昆蟲的外形和特點,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過程與方法目標:感知達爾文巧救小昆蟲的過程,激發聯想故事情節;通過游戲環節感知昆蟲的結構和外形特點;培養學生愛護昆蟲,愛護大自然的美好心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故事情節的猜想和創作中,激發學生想象力,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昆蟲的身體結構與造型特點,想象創作出有特點的新奇的昆蟲和昆蟲故事,嘗試用畫筆表現故事。教學難點:有創意地用畫筆表現想象中的昆蟲故事。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示范法。六、教學準備:課件PPT、課本、彩筆等工具。七、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聽一聽,猜一猜”,介紹昆蟲“歌手”小蟋蟀,帶學生進入主題,由昆蟲朋友講述達爾文巧救小昆蟲的故事。小蟋蟀提問:猜一猜達爾文說了么,讓小女孩立刻把小昆蟲放生了?板書課題:《巧救小昆蟲》環節二:新課講授讓學生猜想達爾文如何救出小昆蟲,教師進行總結陳述。認識昆蟲的身體結構。課件展示拆分的昆蟲,由學生進行拼裝組合,看看得到怎樣的昆蟲。總結昆蟲的身體結構:觸角、頭、胸、腹、足、翅膀;外形特點:形狀、色彩、花紋。引導學生欣賞國內外畫家筆下的昆蟲,進一步感受昆蟲之美。讓學生猜想達爾文如何救出小昆蟲,教師進行總結陳述。認識昆蟲的身體結構。課件展示拆分的昆蟲,由學生進行拼裝組合,看看得到怎樣的昆蟲。總結昆蟲的身體結構:觸角、頭、胸、腹、足、翅膀;外形特點:形狀、色彩、花紋。引導學生欣賞國內外畫家筆下的昆蟲,進一步感受昆蟲之美。環節三:示范教師進行示范,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畫創作。環節四:創作作業要求:提問引發學生對結局的思考:小昆蟲長什么樣?逃生成功后,去了哪里?有什么經歷?引導學生創作小昆蟲的故事繪畫,并給作品起名。環節五:展示與評價進行學生優秀作品展示,提供評價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自評,簡談賞析體會,小組交流,運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作業。環節六:小結教師引導進行課堂總結:這節課我認識了昆蟲的哪些知識?結構,花紋……我創作了關于小昆蟲的什么故事?學習了這節課,我認識到昆蟲是我們的好朋友,要愛護大自然,愛護昆蟲……生活中融入昆蟲元素的藝術創作。八、板書設計巧救小昆蟲外形、色彩、花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