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期末復習重點知識點1.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 流域(東北非),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金字塔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國王的無限權力。3.古巴比倫國王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 第一部較為完整 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 傳統源遠流長。4.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 流域,主要文明成就有種姓制度 、佛教 、阿拉伯數字 等。5.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6.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婆羅門 、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其特點是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 、互不通婚 。種姓制度對以后印度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7.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創立佛教,提出“眾生平等 ”,宣揚“忍耐順從”。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外傳。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入 中國 。8.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許多城邦,最強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 小國寡民 ”。9.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 伯里克利 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 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10.羅馬 城邦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 建立。11.公元前27年, 屋大維 首創“元首制”,建立羅馬帝國。12.《荷馬史詩》是了解早期希臘 社會的主要文獻,是寶貴的文學遺產。13.羅馬的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石拱門 、穹頂等,具有華麗宏偉的特點。代表性建筑有 羅馬大競技場 、引水道工程、凱旋門 、萬神廟 等。14.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 這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 歐洲法學 的淵源。15.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了“ 儒略歷 ”,是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16.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 ,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17.1世紀, 基督教 (宗教名稱)興起于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 是“救世主”。4世紀末, 羅馬 皇帝確定該宗教為國教,促進了它的傳播。18.11世紀,以土地的封賜 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君封臣制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君要保護封臣,封臣要效忠于 封君。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 ,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 意義。19.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 的經濟、政治單位,是西歐中世紀鄉村 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20.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 。其作用是維護莊園公共秩序,既維護了領主 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21.從10世紀起,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 金錢贖買 和 武力斗爭 。22.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為歐洲教育和學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3.527年,查士丁尼 繼任為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編成《查士丁尼法典 》,穩固了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了皇帝的專制權力。24.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 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 國家。25.7世紀初,穆罕默德 在阿拉伯半島麥加創立伊斯蘭教,教義是“獨尊安拉 ”。26.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 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27.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 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阿拉伯數字”,并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編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1.14世紀中葉以后,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一些富裕農民 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 。2.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 ,之后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在手工工場中工人和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 關系。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 ,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富裕農民 、騎士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 ,富商巨賈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 力量。3.14世紀中葉,文藝復興首先興起于意大利,15、16世紀,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4.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強調以人為中心,提倡個性解放。5.但丁 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神曲》抨擊教會的貪腐,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6.達·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等。7.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戲劇《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8.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 王室的支持下,帶領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1492年始,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先后三次西航,橫渡大西洋,“發現” 美洲新大陸 ,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1497-1498年,達伽馬向東航行,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9.麥哲倫向西航行,跨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又返回歐洲,第一次完成了 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 的正確。10.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11.16世紀,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 ”。荷蘭有“海上馬車夫 ”之稱。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相繼打敗荷蘭、法國,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 ”。12.三角貿易是以販賣黑奴 為中心的貿易。三角貿易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掠奪和奴役,是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 的過程。13.殖民擴張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 逐漸形成,但給殖民地 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見資本原始積累具有野蠻性和殘酷性 。二、問答題1.簡述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及其歷史意義。(1)實質: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2)意義:①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②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③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簡述新航路開辟的客觀條件和影響。(1)客觀條件:①地圓說的流行;②地理知識日益豐富;③羅盤針的應用;④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2)影響:①對歐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對世界: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的雛形顯現,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1.17世紀初,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 發展,議會與王權 的矛盾激化。2.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議會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女婿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 ”。3.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 》,確立了議會 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君主立憲制 ,為英國的資本主義 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4.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 ,委任華盛頓 為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 》,這份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它的發表標志著美國誕生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 民族解放 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 革命。5.美國1787年憲法依據分權制衡 原則設計了一個 聯邦制 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 分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和議員由選舉產生。6.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占巴士底獄 ,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7.1789年8月,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 》,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 私有財產 等基本原則。8.1799年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為《拿破侖法典 》,體現了自由平等和 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等原則。9.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 珍妮機 ,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10.1785年,瓦特 改進了蒸汽機,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11.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 成為主要動力來源,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現代工廠 制度最終確立。12.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 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共產黨宣言 》,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 的誕生。13.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成立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 ”,協會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 聯合起來,進行經濟斗爭。14.馬克思是第一國際 (國際工人協會)的創始人之一。15.1871年,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 反動統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巴黎公社 。二、問答題1.簡述英國首先進行工業革命的條件以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意義。(1)條件①政治前提: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政局穩定。②必要條件: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充足的勞動力;雄厚的資本;豐富的原材料。(2)意義:①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了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簡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1)對英國:推翻了英國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2)對世界: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