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3 社會行為 學案【學習目標】(一)學習目標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明確社會行為的特征;闡明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2、通過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動,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合作、創新等能力。3、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增強集體意識。【學習重難點】(一)學習重難點重點:動物的社會行為具有的特征。難點:動物群體中的交流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預習新知】(一)預習新知任務一:舉例說明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和意義。1(1)白蟻群體中有:(2)狒狒群體中有:(3)敘述各種個體的功能是什么?2.總結“動物社會行為的特征”。3.結合“動物行為的意義”,嘗試總結動物“社會行為的意義”。社會行為使群體的力量 ,有利于較弱小的生物進行 。4.拓展反思:你能說出人類的社會行為與動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區別嗎?任務二:舉例說出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方式。1.分析下面現象,說說它們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信息交流的?(1)蜜蜂發現密源后通過舞蹈告知同伴密源的位置。(2)長尾猴的不同叫聲。(3)小狗通過小便記住走過的路。2.知識延伸:蝶蛾類昆蟲是通過 進行傳遞信息,我們可以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 作引誘劑或干擾劑,誘殺或干擾昆蟲進行交配,從而 害蟲的數量。任務三:探究螞蟻的通訊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2.作出假設:(根據教材中的提示作出假設。)3.制定實驗計劃;4.實施實驗計劃,觀察并記錄現象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易錯提示】(一)易錯提示1.社會行為的特征:(1)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間有分工。(如:螞蟻、蜜蜂)(3)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如:狒狒)2.螞蟻是逐氣味傳遞信息的,除此外動物還可以通過聲音、動作傳遞信息。【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1、一個白蟻群有哪幾種白蟻組成?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么?2、為什么許多動物都要過群體生活?3、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之間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鞏固訓練】(一)鞏固訓練1.動物能利用動作、聲音和氣味傳遞信息,以下不屬于動物個體間信息交流的是( )A.昆蟲分泌性外激素引誘異性 B.烏賊遇到敵害時釋放出墨汁C.蜜蜂發現蜜源后的各種舞蹈 D.老母雞“咯咯”地召喚小雞2.狒狒群體中,作為“首領”的雄狒狒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其他成員對它會作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并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衛這個群體。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狒狒群體具有社會行為 B.狒狒群體里年長者為“首領”C.狒狒群體中形成了等級 D.狒狒間可通過動作交流信息3.據2021年6月1日新聞報道,15頭來自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一路向北,已接近昆明。象群中其他成員跟著“首領”走的行為屬于( )A.社會行為 B.攻擊行為 C.貯食行為 D.繁殖行為4.長尾黑顎猴發現蛇時,會發出警戒聲,以提醒同伴躲避。這種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A.聲音 B.動作 C.氣味 D.身體接觸5.小東在院子里發現一只螞蟻用觸角碰了碰他掉落的一小塊糖,并在糖塊前轉了幾圈,然后急忙回窩。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從窩里出來。每只螞蟻從不同方向咬住這塊糖,齊心協力把糖塊慢慢挪向窩里。好奇心很強的小東想到一個問題:螞蟻是否在沿途留下了有氣味的物質呢?于是他把一些螞蟻帶回家進行了探究。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如下:①在盛有少許清水的水槽中放三塊小石頭A、B、C,形成三個“小島”(如圖)。用小木條連接A島與C島;B島和C島。這樣螞蟻只能通過“橋”從一個小島到達其他的小島。②先將螞蟻放在C島上,在A島上放一些紅糖,在B島上放等量食鹽,觀察螞蟻的通訊行為。發現大多數螞蟻會沿著“橋”1到達A島。③再用毛筆把螞蟻放回C島,將“橋”1和“橋”2調換位置,發現大多數螞蟻會沿著調換位置后的“橋”1到達B島。④最后,把螞蟻用另一支毛筆再次放回C島,在螞蟻爬過的“橋”1上噴一點香水,發現大多數螞蟻不再爬上“橋”1。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1)本實驗中小東作出的假設是______。(2)最好將這些室外捕獲的螞蟻飼養一段時間,并在實驗前和實驗過程中使這些螞蟻始終處于______(選填:“饑餓”或“飽食”)狀態。(3)實驗用的兩根小木條要選擇______(選填“有”或“無”)氣味的,材質和長度也都應該______,目的是______。(4)小東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螞蟻的觸上分布有大量的覺感受器。結合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螞蟻主要是靠觸角辨別______進行通信的。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A.昆蟲分泌性外激素吸引異性屬于信息交流;B.遇到敵害,烏賊迅速噴出墨汁不屬于信息交流,屬于防御行為;C.蜜蜂發現蜜源后跳圓形舞,這是用動作進行信息交流;D.老母雞咯咯召喚小雞,這是通過聲音進行信息交流。故選:B。2.答案:B解析:ABC.狒狒具有社會行為,在各個組成成員之間,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排成等級次序,其中只有一個雄性個體最占優勢,其為社群中的首領,AC正確、B錯誤。D. 動物通過動作、聲音、氣味、分泌物(性外激素)進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動作、聲音、氣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動物語言。狒狒間可通過動作交流信息,D正確。故選:B。3.答案:A解析:A.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體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所以象群中其他成員跟著“首領”走的行為屬于社會行為,故A符合題意。B.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動物個體之間由于爭奪地位、食物、配偶等而發生的一系列行為,故B不符合題意。C.貯食行為是指動物貯存食物的行為,有利于越過寒冬,有利于個體的生存,故C不符合題意。D.繁殖行為是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4.答案:A解析:分析題干可知,長尾黑顎猴發現蛇時,會發出警戒聲,以提醒同伴躲避,這是通過聲音來進行信息交流,可見A符合題意。故選A。5.答案:(1)螞蟻在沿途留下了有氣味的物質(2)饑餓(3)無;相同;排除無關因素對實驗的干擾(4)氣味解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