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問題導學】1.經營主體的形態主要有哪些?2.創辦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經營者要遵守哪些市場規則?4.不正當競爭主要有哪些行為表現?5.為什么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6.為什么要依法納稅?7.稅收的種類有哪些?各自適用的范圍是什么?【體系構建】【必備知識】第一框 自主創業 公平競爭一、邁出創業第一步 1.創業過程(1)類型:創業的第一步,需要考慮創辦什么樣的經營主體。①形式:創業者可以采取 、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形式。②差異:根據法律的規定,這些不同形態的經營主體在成立條件、出資人的 等方面有所不同。③合法:創辦企業應當符合 ,并準備相應的文件。(2)登記(了解)①創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 ,領取營業執照。②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 負責。③未經相關主管部門登記的,不得以 名義從事經營活動。④企業發生變更、終止的,也應當辦理相應的 。⑤企業登記的相關信息應當依法及時 。⑥國家實行企業信息公示制度。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信息,以及政府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能夠反映企業狀況的信息,應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開。2.創業風險(1)風險:在實踐中,創業項目雖然很多,但創業成功并不容易。導致創業失敗的原因各種各樣,創業者缺乏 是其中之一。(2)要求:創業者有必要在創業之前了解相關 ,學會 管理。二、市場競爭講公平1.競爭和經營規則:我國法律確立了有關市場 和 的規則。2.不正當競爭的表現(1)假冒或仿冒表現:經營者利用他人已經建立的 ,通過某種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這種混淆行為就是典型的“ ”危害:這種行為既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又可能對消費者構成欺詐,損害社會 ,屬于不正當競爭規定:經營者不得實施 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虛假宣傳廣告作用:廣告是重要的企業 與產品推廣手段法律規定:經營者的廣告行為應當遵守 規定。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3)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還規定,禁止實施 行為、不當有獎銷售行為、 行為、妨礙或者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二框 誠信經營 依法納稅一、誠信經營 保護消費者1.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和意義(1)必要性: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上商品種類的不斷增多,消費者僅憑一己之力很難分辨商品的實際品質。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一種“ ”狀態,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損害。(2)法規: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要求經營者 、 經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意義:這不僅有利于平衡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助于守法誠信的經營者擴大市場,并最終增進社會 。2.保護消費者權利(1)經營者應當保證消費者 的權利①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并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 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②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 、無害化處理、 、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2)經營者應當保障消費者的①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②對消費者就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提出的詢問,經營者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③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還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3)經營者應當尊重消費者的①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②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3.消費者維權(1)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 ,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 ,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2)消費者還可以通過 或者 的方式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二、依法納稅是義務1.稅收(1)作用: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2)性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依法納稅的重要性:個人或者企業均應當依法履行 義務。納稅人自覺履行納稅義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企業依法誠信納稅,既是企業信用的最好體現,也是企業最好的市場名片。3.稅種(1)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稅制不斷改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稅種。目前,我國主要有 、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2)類型:增值稅:增值稅是以商品流轉過程中產生的 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稅。增值額就是生產經營者在一定期間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增值稅的最大特點是減少 征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除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外,其他企業統一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個人所得稅:含義:個人所得稅是針對居民個人在境內外取得的收入或者非居民個人從境內取得的收入而依法征收的一種稅作用和意義: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改革由最初的注重效率轉變為更加關注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不僅提高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了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而且采用綜合征收的方式。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增強公民的 和法治觀念。【當堂達標】1.王先生與家人在某餐廳用餐,自帶了兩瓶紅酒,由餐廳人員開啟后發現賬單上多了200元的服務費,詢問后被告知是開瓶費,王先生表示不認可,要求退還費用,卻被酒店拒絕。此后,經消保委調解,雙方協商一致,經營者將收取的開瓶費退還給消費者。本案中( )①商家事先未主動告知消費者“開瓶費”,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②商家的行為屬于強迫消費者接受商品或服務,是一種“霸王條款”,是無效且違法的行為③消費者接納了開瓶服務,說明二者的口頭合同成立,消費者行為違背了公序良俗④商家的收費方式、標準、服務的內容屬于商業秘密,受到法律保護,不能隨便對外公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王某到張某開辦的知名培訓機構甲公司上班,工作三周后,王某離職。一個月后,王某在甲培訓機構所在位置西側,開了一家乙培訓機構,其裝修風格、品牌logo均與甲培訓機構十分類似。張某當即在乙培訓機構門口對王某進行詆毀、指責,且印制成傳單散發。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王某的虛假宣傳對消費者構成欺詐②雙方可以向法院申請仲裁或者訴訟③王某使用類似品牌是一種混淆行為④張某的言行侵犯了王某的名譽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提高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對虛假填報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稅務機關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等有關規定處理。這表明( )①所有納稅人都可以扣除更多的應納稅額,有利于增加人們的收入②我國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③國家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更好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④我國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有利于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和法治觀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劉某通過淘寶在“某方太旗艦小店”買了一套方太牌生活抽油煙機。收到包裹后,拆開發現該產品做工粗糙,遂聯系方太公司確認抽油煙機真假,方太公司給劉某開具了《產品鑒定書》,證實劉某買的是假貨。劉某遂將“某方太旗艦小店”告上了法院。本案中( )①劉某與“某方太旗艦小店”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②方太公司開具的《產品鑒定書》屬于實物證據③劉某可要求“某方太旗艦小店”承擔違約責任④“某方太旗艦小店”侵犯了劉某安全消費的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電影《封神》熱映后,片中質子團角色因健壯身材引發關注,有商家擅自將電影演員的劇作照印制在鼠標墊上,個別商家為博人眼球,對劇照進行了夸張甚至于丑化處理,并在網上銷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企業經營要遵循誠信守法、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則②商家的行為侵犯了影視劇作品著作權人的改編權③電影公映后,商家做法是對作品合理使用不需承擔侵權責任④商家行為侵害演員的肖像權和作品著作權人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趙女士在住處附近的某美容店充值9.8萬元購買20次美容服務,美容店承諾后期額外贈送5次服務。趙女士接受3次服務后,美容店因業務發展,在未通知趙女士的情況下將該區域店鋪和趙女士的充值費一并轉讓給他人,并在距離趙女士住處70多千米之外的某地重新開張經營。因受讓店鋪不愿向趙女士繼續贈送美容服務,趙女士遂起訴要求美容院解除服務協議,退還充值未消費金額7.35萬元。關于本案( )①美容店單方面變更合同需承擔違約責任②美容店的后期額外贈送5次服務屬于承諾③該美容店侵犯了趙女士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④受讓店鋪不愿贈送美容服務需要承擔違約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近期,網絡平臺上所謂開“無人認領”行李箱盲盒的視頻直播不在少數,許多博主將行李箱中的物品一一展示,并聲稱花幾百元就有可能開出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以獵奇和窺探隱私的心理來吸引流量。“無人認領”的行李箱能擅自售賣嗎?視頻內容可靠嗎?一系列問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直播平臺對發布的信息有審查義務,否則可能構成虛假宣傳或欺詐②拾金不昧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同時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③動產按照法律規定交付完成所有權轉移,行李箱的所有權已經轉移④擅自售賣“無人認領”的行李箱,侵犯了失主的他物權,構成侵權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2年6月以來,吳某租賃位于某街道的住房為經營場所,招聘鐘某等6人為員工(即“刷手”),通過虛假交易和空包快遞等方式,為226戶商家提供了“刷單”和好評服務,共計3416單,虛構交易金額73.10萬元,違法所得共計6832元,當地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作出處罰,沒收違法所得6832元,并處罰款30萬元。當事人被處罰是因為①“刷單”是不正當競爭行為,誤導了消費者②違背了公平競爭和依法誠信經營的市場規則③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中不得實施混淆行為的規定④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全權,是商業詆毀壟斷市場的行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08年,絕味公司注冊成立并申請注冊了5款商標。到2019年12月,“絕味”已成為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的餐飲品牌。2022年,絕味公司發現在市場上出現多家名為“純味”的店鋪,不僅門店的裝修風格與絕味近似,連使用的商標相似度都很高——均為手握紅辣椒的鴨子與文字組合,其官方網站還將門店照片與商標置于顯著位置宣傳。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①“純味”公司不構成不正當競爭,因為“純”與“絕”二字字形明顯不同,不會產生混淆②“絕味”公司在經營中建立了良好的商業信譽,“純味”公司的行為屬于典型的“搭便車”③“純味”的經營行為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選擇,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④“純味”通過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0.甲公司未經許可,采用技術手段和人工方式獲取來源于乙公司運營的短視頻平臺發布的5萬余條視頻文件、1萬多個用戶的公開信息、127條評論內容,并通過該公司運營的APP向公眾進行展示和傳播,造成乙公司用戶流量的流失及廣告收益的減少。乙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消除影響,并賠償損失。本案中甲公司( )①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乙公司數據資源,已構成侵權②違規獲取用戶個人信息,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③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乙公司的專利權④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構成不正當競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原告郭某與被告劉某口頭協商,于2015年承攬了三被告李某、劉某、趙某合伙承建的建筑工程中泥工清包勞務。經結算,由被告李某一人于2020年向原告出具承諾書,承諾原告10萬元款項在2020年春節前付清。被告趙某于2022年初支付了7萬元,尚欠3萬元至今未付。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法院發現承諾書上只有被告李某的簽名,并且三被告沒有向法院提交其簽訂的書面合伙協議,原告郭某以及被告李某均未提交證據證明三被告為合伙關系。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被告李某應當承擔舉證不利后果②郭某有權主張三被告共同承擔給付責任③此款項最后只能由李某一人承擔④李某可向合伙人主張共同承擔此款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A電器有限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洗衣機產品、產品外包裝及相關宣傳活動中使用了“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字樣。西門子股份公司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將A公司及其銷售商B電器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請求賠償經濟損失1億元及合理開支163000元。下列對此案認識正確的是( )①“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屬于商標范疇②被告并不存在侵犯西門子公司商標權的行為③被告存在利用他人商業信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④被告的欺詐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年9月9日,某連鎖經營店被曝未明碼標價的鴨舌賣出528.8元/kg的“天價”,在市場引發熱議。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在該店遭遇“零食刺客”的事件,一時間網絡聲浪不斷。而從日前披露的中報來看,該店“高端”的定價并未抬起其失速的業績……拔除違法侵權的“刺”,需要( )①國家依法保護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②消費者通過合法渠道和手段積極維權③執法部門嚴格執法,打擊違法經營行為④國家保護知識產權,激發改革創新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小劉參加拼多多“砍價免費拿”活動,他按照平臺提示的操作,挑選了一款手機進行砍價。不久系統顯示,他已達成“砍價進度第一名”,只需再邀請幾位好友就可以免費得到商品。小劉于是便邀請同事們幫忙砍價,但他很快發現,無論邀請多少好友,最終進度都停留在只差0.9%不動,為此,小劉與該電商平臺產生糾紛。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劉可先單方面申請商事仲裁,再提起訴訟②若提起訴訟,電商平臺可委托訴訟辯護人③小劉若提起訴訟,需承擔舉證責任④電商平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5.2023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單位在北京進行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的工作部署,迎來廣大網友的點贊。電視“套娃”是指打開視頻軟件就是先看廣告,甚至想看電視劇節目,還得充會員,電視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上述電視“套娃”行為( )①影響了收看體驗,侵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②破壞市場秩序,廣告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監管③植入內容隨意,侵犯了消費者的人格權和身份權④突破法律邊界,經營者應該承擔無過錯侵權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混辨析】16.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時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訴訟。( )17.創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企業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主管部門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18.假冒或者仿冒行為,對被仿冒者構成傷害,但對消費者有利。( )19.辦理營業執照后,企業法人在執照有限期內不得變更。( )20.經營者應當維護消費者的所有利益。( )21.創業者缺乏法律意識,是導致創業者失敗的原因之一。( )22.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有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正常的。( )23.出資人需要對經營主體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24.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改革由最初的注重效率轉變為更加關注公平。( )25.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一種“信息不對稱”狀態,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損害。( )【典題分析】26.2022年雙十一,張女士在某商家網店下單一款茶幾,該茶幾當時標價1800元,張女士支付了1000元定金,待送貨上門組裝完畢再支付800元尾款。然而下單后近一年,商家一直沒有發貨,一年里,張女士幾乎每個月都提醒商家發貨,商家每次都說下個月發貨,又都以各種理由不予發貨。2023年雙十一臨近時,張女士再次提醒商家,雙方的對話如下:客服小美:親,實在抱歉,您的這款茶幾,我們還是沒辦法出貨呢~張女士:啊?都一年了……客服小美:是啊,一年了,您訂購的這款茶幾款式太老、太難看,廠家說怎么這種老式家具還有人訂。所以,廠家已經不生產了,這個屬于不可抗力,我們也實在沒有辦法唉……張女士:啊?你說啥?客服小美:親!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們為親挑選了一款非常時尚,性價比極高的實木智能茶幾。親您補一個600元的差價即可。張女士:你說啥??我不要。客服小美:額……那您選擇退款吧,親反正還有800元尾款沒有支付,所以這個單子也沒完成對吧,我們保證全額退還親的定金。如果你是張女士,請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回復該商家。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國內某知名兒童智能手表公司發現,戴某黎開網店銷售兒童智能手表,在網頁多處標注的商標名稱僅僅在公司品牌名稱前加了3個字。該公司認為此行為侵害了其商標專用權,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戴某黎賠償經濟損失15萬元,以及維權開支11588元。戴某黎辯稱,其僅在網頁上使用了商標,并未在商品及包裝上使用商標,而且被訴侵權產品與原告公司電話手表的售價、做工及功能不同,不會導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法院審理后認為,戴某黎作為主營智能手表的商家,理應知曉原告品牌在先注冊以及其知名度,被告在原告公司商標前加3個字,且在尚未獲準注冊時便進行使用,構成商標侵權。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對這一案件進行分析。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修訂并公布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辦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禁止使用“生鮮燈”(農貿市場及商超內專門用來給生鮮產品提色增亮的燈具設施,俗稱“生鮮燈”)。某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全省廣大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在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蔬菜類、水果類、禽蛋類、畜禽肉類、水產品類等)時,不得通過照明等方式改變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否則將面臨最高三萬元的處罰。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中“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的知識,評析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使用“生鮮燈”的行為。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原告江某以1800元在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聯某誠品數碼”店鋪購買某品牌兩部手機,購買成功后,賣家通過快遞送達了兩部手機。經查詢,兩部手機的標志信息均為假,店鋪“聯某誠品數碼”的實際經營主體為田某,“聯某誠品數碼”店鋪也不是某品牌手機公司授權的線上店鋪。“聯某誠品數碼”店鋪商品網頁顯眼位置承諾“假一賠十”。江某:田某出售假冒商品,應當返還貨款并按其十倍進行賠償。田某:“假一賠十”的承諾是電商平臺做出的,與自己無關。“假一罰十”條款加大了店鋪一方的責任,顯失公正,屬于無效格式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十條平臺內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其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于相關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1)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回答,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裁決,并說明理由。(2)消費者和商家出現糾紛,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列舉兩條)參考答案:1.A【詳解】①②:消費者有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經營者需要事先就商品或服務的收費標準給予消費者真實、明確的答復,題中商家未事先告知有“開瓶費”這一收費項目,屬于強迫消費的行為,是一種霸王條款,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①②正確。③:商家事先未主動告知消費者有“開瓶費”這一收費項目,二者未呈現訂立口頭合同的內容與形式,③錯誤。④:商家的收費方式、標準、服務的內容不屬于商業秘密,需讓消費者知情,④錯誤。故本題選A。2.D【詳解】①:王某并未虛假宣傳,①說法錯誤。②:仲裁需向仲裁委員會申請,②說法錯誤。③:王某開的乙培訓機構,其裝修風格、品牌logo均與甲培訓機構十分類似,是通過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是一種混淆行為,③符合題意。④:張某對王某進行詆毀、指責,且印制成傳單散發,對王某的社會評價造成不利影響,侵犯了王某的名譽權,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D【詳解】①:材料是針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提高了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而不是所有納稅人都可以扣除更多的應納稅額,①排除。②:材料是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不屬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②排除。③④:國務院發布了提高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對虛假填報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稅務機關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這表明我國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有利于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和法治觀念,國家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更好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4.B【詳解】①:劉某與“某方太旗艦小店”雙方自愿訂立,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因此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①說法正確。②:方太公司開具的《產品鑒定書》屬于書證,②說法錯誤。③:劉某與“某方太旗艦小店”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而方太公司給劉某開具了《產品鑒定書》,證實劉某買的是假貨,因此劉某可要求“某方太旗艦小店”承擔違約責任,③說法正確。④:“某方太旗艦小店”侵犯了劉某的知情權,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還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B【詳解】①:個別商家為博人眼球,對劇照進行了夸張甚至于丑化處理,并在網上銷售。企業經營要遵循誠信守法、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則,①正確。②:對于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權中的改編權指的是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依法享有的,對現有作品進行改變,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一種權利。材料不涉及侵犯影視劇作品著作權人的改編權,②錯誤。③:電影公映后,商家未取得授權,擅自將電影演員的劇作照印制在鼠標墊上用于銷售,商家做法是違法行為,不是對作品合理使用,③錯誤。④:自然人的肖像權、名譽權等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未經本人同意,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影視劇作品的著作權人享有影視劇作品人物、道具、布景等的著作權,各類周邊產品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利益,同樣歸影視劇著作權人所有。他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在自己的商品中使用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等智力成果。 本案中,商家未取得授權,擅自將電影演員的劇作照印制在鼠標墊上用于銷售,同時侵害演員的肖像權和影視劇作品著作權人的利益,④正確。故本題選B。6.A【詳解】①:根據法律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不能單方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美容店在未通知趙女士的情況下私自將其充值費轉讓給他人,需承擔合同違約責任,①正確。②:美容店承諾后期額外贈送5次服務屬于要約,②錯誤。③:美容店的店鋪轉讓行為構成合同服務內容的實質性變更,并未得到趙女士的追認,侵犯了其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③正確。④:趙女士與美容院存在合同關系,與受讓店鋪沒有合同關系,受讓店鋪不愿贈送美容服務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④錯誤。故本題選A。7.A【詳解】①:對于網絡平臺呈現的內容,平臺具有信息審查的義務,需要對用戶交流的內容進行嚴格把控,否則可能構成虛假宣傳或欺詐,①符合題意。②: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②符合題意。③:動產按照法律規定交付完成所有權轉移,但遺失物和贓物不適用此項內容,③說法錯誤。④:自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權,他物權是所有權之外的物權。擅自售賣“無人認領”的行李箱,侵犯了失主的自物權,不是他物權,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8.A【詳解】①②:吳某租賃位于某街道的住房為經營場所,招聘鐘某等6人為員工(即“刷手”),通過虛假交易和空包快遞等方式,為226戶商家提供了“刷單”和好評服務,表明“刷單”是不正當競爭行為,誤導了消費者,違背了公平競爭和依法誠信經營的市場規則,①②符合題意。③: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混淆行為主要包括: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相近似的標識,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社會組織名稱、姓名,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材料未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混淆行為,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未侵犯消費者的安全權,未涉及商業詆毀壟斷市場的行為,④排除。故本題選A。9.C【詳解】①:雖然二者整體上只有“純”與“絕”一字之差,但使用相似的門店裝修風格和商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已經造成了較大的混淆可能性,構成對絕味公司商標專用權的侵害,“純味”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①錯誤。②:“絕味”在經營中建立了良好的商業信譽,“純味”的行為屬于典型的“搭便車”,②正確。③:“純味”使用的商業標識與“絕味”很相似,容易誤導消費者,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造成不正當競爭,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③錯誤。④:“純味”通過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④正確。故本題選C。10.C【詳解】①:甲公司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乙公司的數據資源,已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①符合題意。②:甲公司違規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公開信息,未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應當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②不符合題意。③:甲公司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權,不是專利權,③不符合題意。④:甲公司未經許可,采用技術手段和人工獲取方式造成乙公司用戶流量的流失及廣告收益的減少,該行為不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構成了不正當競爭,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1.B【詳解】①:因為是李某一人出具的承諾書,而且又拿不出證據三被告的合伙關系,所以應承擔舉證不利后果,①正確。②:法院發現承諾書上只有被告李某的簽名,并且三被告沒有向法院提交其簽訂的書面合伙協議,原告郭某以及被告李某均未提交證據證明三被告為合伙關系,郭某無權主張三被告共同承擔給付責任,②錯誤。③:由于被告李某、劉某、趙某合伙承建的建筑工程中泥工清包勞務,李某還清欠款后,可以向其他二人主張共同承擔此款項,③錯誤。④:由于郭某承攬了三被告李某、劉某、趙某合伙承建的建筑工程中泥工清包勞務,由此產生的糾紛,李某可向合伙人主張共同承擔此款項,④正確。故本題選B。12.B【詳解】①:“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屬于商標范疇,①正確。②:A電器有限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洗衣機產品、產品外包裝及相關宣傳活動中使用了“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字樣,“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屬于商標范疇,被告在侵犯西門子公司商標權,②排除。③:題干中被告在其生產銷售的洗衣機產品、產品外包裝及相關宣傳活動中使用了“上海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字樣,該行為屬于利用他人商業信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③符合題意。④:材料沒有涉及被告的欺詐行為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④排除。故本題選B。13.C【詳解】①:未明碼標價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①排除。②:拔除違法侵權的“刺”,經營者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依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要有維權意識,通過合法渠道和手段理性維權,②符合題意。③:要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需要執法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嚴格執法打擊違法經營行為,③符合題意。④:材料沒有涉及知識產權,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4.C【詳解】①:當事人申請仲裁,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為前提,商事仲裁與訴訟只能選擇其一加以適用,①說法錯誤。②:此案屬于民事糾紛,若提起訴訟,電商平臺可委托訴訟代理人,刑事訴訟中被告委托的是辯護人,②說法錯誤。③: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小劉若提起訴訟,需承擔舉證責任,③說法正確。④:不久系統顯示,他已達成“砍價進度第一名”,只需再邀請幾位好友就可以免費得到商品。小劉于是便邀請同事們幫忙砍價,但他很快發現,無論邀請多少好友,最終進度都停留在只差0.9%不動,說明了電商平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5.A【詳解】①②:電視“套娃”是指打開視頻軟件就是先看廣告,甚至想看電視劇節目,還得充會員,電視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上述電視“套娃”行為影響了收看體驗,侵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破壞市場秩序,廣告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監管,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中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并未涉及侵犯消費者的人格權和隱私權,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中經營者是有意為之,不適用無過錯侵權,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6.錯誤【詳解】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時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消費者還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訴訟應該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故題中觀點錯誤。17.錯誤【詳解】創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企業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而不是由主管部門負責,故題中觀點錯誤。18.錯誤【詳解】假冒或者仿冒行為,既損害被仿冒者的商業信譽,也可能對消費者構成欺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故題中觀點錯誤。19.錯誤【詳解】在營業執照的有限期內,企業發生終止、變更的,也應當辦理相應的登記。故題中觀點錯誤。20.錯誤【詳解】利益有合法和非法之分。經營者應當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即使是合法利益,也不是全部都應當由經營者維護。故題目觀點錯誤。21.正確【詳解】創業之路,法律相伴。在實踐中,創業項目雖然很多,但創業成功并不容易。導致創業失敗的原因各種各樣,創業者缺乏法律意識是其中之一。因此,創業者有必要在創業之前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學會風險管理。故題目觀點正確。22.錯誤【詳解】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為了獲得利潤,可能會產生不正當競爭行為,這是市場調節弊端的體現。但是,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律不允許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作為企業,應該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故題目觀點錯誤。23.錯誤【詳解】根據法律規定,不同形態的經營主體在成立條件、出資人的責任承擔等方面有所不同。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出資人承擔的是無限責任;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人承擔的是有限責任。故題干說法錯誤。24.正確【詳解】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改革由最初的注重效率轉變為更加關注公平,故說法正確。25.正確【詳解】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一種“信息不對稱”狀態,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損害。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要求經營者應當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故本題正確。26.示例:商家應以誠信為本,守法經營。2022年我下單支付定金時我們的買賣合同完成了邀約和承諾,合同已經訂立,合同雙方行為人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合法,800元尾款沒有支付不影響合同的合法有效。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與您合作的廠家不再生產我訂購的商品不屬于不可抗力。一年來,您以各種理由拒絕發貨,已構成合同違約,侵犯了我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賠償違約金或支付雙倍定金。如果無法和解,我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我們的對話記錄是我維權的重要證據。 27.①商標表現為文字、圖案等形式,體現的是經營者在商品或者服務上的信譽。案例中某知名兒童智能手表公司的注冊商標受法律保護。②未經權利人許可,他人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的構成侵權。戴某黎在網頁上使用了某知名兒童智能手表公司的商標,屬于侵權行為,應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其損失并消除不利影響。③經營者不得實施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戴某黎的行為具有明顯傍名牌、搭便車的惡意。這種行為既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又可能對消費者構成欺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則。28.我國法律確立了有關市場公平競爭和依法經營、誠信的規則,同時要求經營者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生鮮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使用“生鮮燈”違反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屬于不正當競爭,會誤導消費者,干擾消費者的自主選擇,侵害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和知情權。29.(1)①人民法院會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等有關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判處被告田某返還錢款1800元,并賠償十倍價款18000元。②民事活動必須遵循誠信原則,不得違反法律。經營者應當守法誠信經營,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電商平臺屬于交易平臺,而非交易的當事人,“假一罰十”是商家對商品質量的一種誠信保證,合同一旦訂立即發生法律效力。③法院如此判決還有利于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裁不正當競爭,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2)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和解,可以強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還可以仲裁的方式解決與商家的糾紛。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