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7課《動物樂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動物樂園》
教材分析:
《動物樂園》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課程,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動物樂園”為課題強調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通過本課的學習,學會揉、捏、切、刻、劃、粘接等泥塑技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立體造型技能,而且培養了學生審美評價能力,給予他們成功的自信;創設的“送動物回歸大自然”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在體驗中提高了審美,在實踐中得到激情創造,而且深刻地認識到人類要善待動物,要保護自然環境和諧的重要意義,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
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想象力培養的重要時期。本課教學中,卡通可愛的動物造型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動手欲望強烈,但他們受身心發展限制,不一定能捏造出新穎、生動的泥塑作品,因此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觀察、欣賞、對比、拆裝、等多個環節,擴充學生思維,鼓勵其大膽創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泥塑動物造型簡潔、質樸的表現手法。觀察分析動物的形象特征,運用已學的泥塑造型方法及夸張的表現手法表現動物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和教師示范中了解動物特征和泥塑動物的基本表現方法,啟發學生大膽表現。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泥塑造型的樂趣,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
觀察分析動物的外形特征,采用簡化、夸張的手法,運用泥塑造型的基本技法,表現自己喜歡的動物造型。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思考設計制作的動物造型具有整體感及穩定性。
教具準備:
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簽等材料。
學具準備:
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簽、小棍、剪刀等材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 3分鐘展示。
背誦有關動物的古詩。
1、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一、導入
師:同學們剛才背誦的古詩棒極了!你們剛才背誦的兩首古詩,都和什么有關呀?
生:動物
師:今天,董老師講的這節課也和動物有關。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樂園,和小動物們做朋友吧。
出示課題:動物樂園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三分鐘展示,讓學生做好準備;創設情景,在體驗中感知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二、初步探究
1.師:請同學們認真仔細的觀察,看看視頻中都有哪些小動物?(播放小動物視頻)
師:哪位小朋友想要說一說?請你......
生:有大象、熊貓.......
師: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生齊說:喜歡!
2.課前呀,老師讓同學們去動物園并和小動物合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學生與小動物合影的圖片),這是誰?
生:
師:你說一說
生:(介紹這個小動物和它的習性)
師:這又是誰?
生:
師:請你也介紹一個這個小動物......
師:是呀,每種小動物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所以吸引了很多藝術家去創作它。(出示藝術家的泥塑作品,,師有詩意的介紹,配音樂)同學們喜歡這些藝術作品嗎?今天,就讓我們化身小小藝術家,用泥塑的方式去創作可愛的它們。
2、師:要想把動物捏好,我們要共同創四關,你們有信心嗎
生:有!
第一關:看一看出示羊、兔、烏龜、老虎、長頸鹿等動物的圖片對比圖,探究:捏制的動物與生活中的動物有什么不同?
師:捏出來的小白兔與生活中的小白兔顏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顏色更鮮艷......
師;捏出來的小豬與生活中的小豬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簡單)(簡潔)......
師;蛇與雞各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特點更夸張......
師小結:泥塑動物造型-----概括、夸張、突出特點(板書)色彩------更加豐富、圖案裝飾更漂亮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動物形象特征,引領學生感受自然的美與圓雕藝術作品的美,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提高審美意識。
2、第二關:想一想
(1)以前我們捏過橡皮泥,你們都會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今天,我要為大家展示一種新方法:“剪”把老鼠變成刺猬。還有很多方法等待我們大家去發現,大家一會兒制作時動動腦筋吧!
(2)以前我們制作過橡皮泥太陽,它與動物泥塑有什么不同?生: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怎樣去做立體的呢?我們進入下一關。
(設計意圖:開闊學生思維,挖掘更多方法創作立體動物。)
3、第三關:賽一賽
(1)小組比賽:拆一拆泥塑動物,再裝一裝泥塑動物,看誰動作最快?討論一下完成泥塑動物需要幾個步驟?
學生總結: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體刻畫-----美化裝飾(設計意圖:學生在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動物的制作方法。)
教師示范:
(2)老師按照學生總結出的步驟想做一個平面大象,請學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體不起來了。
教師改正做法。
師:瞧,小馬虎本來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變成了小豬。長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長鼻子是大象的特點。師總結:所以我們在做小動物時,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體,抓住小動物的特征,可不要讓你的動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讓大家認不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找毛病明白了立體基本型和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3)鞏固知識老師這里做了一些動物,看看你會做嗎?
(出示泥塑小動物)
(設計意圖:擴充視野,提高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由于剛才的表演很多小動物都沒有參加,所以獅子大王決定在森林中在為這些小觀眾表演一次,讓我們一起幫忙邀請小動物們去觀看精彩的演出吧。出示森林舞臺展板。
4、第四關:做一做說一說
你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動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點?教師鼓勵學生盡可能夸張動物的動作表情,讓手中的動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觀、生動、新穎。互幫互助捏塑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讓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樂的生活。相信在你靈巧的手下泥塑動物一定能跳起來,笑起來,活動起來。有沒有信心?
作業要求:
1:造型新穎。
2:注意色彩搭配。小組內成員每人制作一個小動物,并組成動物樂園,并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
學生進行彩泥制作,教師進行巡視輔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彩泥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否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師生質疑解惑。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豐富創作,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探究學習,在實踐中激發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
三、交流評價感受成功。
1、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請學生自評互評:我的動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對它說......
四、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觀看用其它藝術形式制作的小動物。
2、在兒歌中結束本課。動物樂園真熱鬧,各個動物來報道。
立體動物咪咪笑,造型夸張顏色好。
小朋友們手真巧,捏的動物真是妙。
朋友之間多友好,保護動物要記牢。
大家記牢了嗎
(設計意圖:滲透環保意識,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審美評價能力,增強自信和體驗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動物樂園
方法:揉,搓,捏
制作步驟
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上提倡主動的、體驗的、發現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在教學指導中,充分利用多種媒材、多種教學手段充實學生的知識積累,啟發鼓勵學生的想象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夫討論、去創作,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意圖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想,真正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想象,提高興趣,創出佳作并非易事。只有讓大膽放手地讓學生學會積極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非常重要。本節課是要抓住動物的形態特征,用粘、接技法進行創作。參考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等技法,臨摹或創作泥塑動物形象。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藝術,增強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探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基本完成了本課的內容,師生較配合,大部分學生都能捏出小動物,知道自己捏的小動物的形態。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一個泥團變成有頭、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動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關鍵。所以在示范時我特意舉了幾個典型例子,講、練結合的進行,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并可以用揉捏粘等技法完成作品,培養了熱愛生活,關注藝術,增強審美能力。在作品展示環節,我運用小組之間講故事的形式來展示本小組的作品。學生在組內交流后,再登臺展示提高了學生之間學習的積極性也讓這節課更加有意義。拓展延伸環節,我用一首兒歌強化了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生們在兒歌中學會了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