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教學設計章節 第五課 中國的外交課題 5.1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課型 新授課一、教材分析: 第一框“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包括兩目。第一目“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闡明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宗旨、基本目標和基本準則。第二目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闡述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進程中,要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 兩目分別從一般和特殊兩個角度闡釋了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目從“是什么”和“為什么”兩個方面談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目重點闡述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二、學情分析: 本框書的教學對象是高二的學生,首先,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高中政治知識儲備,對于國際社會的各種現象都有自己的判斷力,形成了基本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當代中學生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高中學生的抽思維能力、價值判斷能力逐步提高。 其次,在信息化社會,學生接觸、接受信息的渠道明顯增多,社會上的一些思想觀念等會影響學生的認知和價值判斷。因此教師需要選取經典的案例對本框內容加以解析,以便學生掌握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形成和發展,增強政治認同。三、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的形成。 2.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立場、基本目標、基本準則,懂得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認識中國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懂得中國的和平發展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4.了解我國大國外交的重大舉措。四、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新時代中國外交實踐,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培養政治認同。 科學精神:懂得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公共參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共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五、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教學難點: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六、議學活動設計:導入新課: 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回答,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外交所做的事情,在學生心中樹立我們國家良好的大國形象。(過渡語:剛剛同學們提到了很多關于中國外交的關鍵詞,這些都體現了我國的大國外交特色外交,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尋本逐源,了解中國的外交!)議學活動1: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揚帆起航教師活動1: 1.展示材料: 舊中國奉行的是屈辱外交,如周恩來所說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 ,國民黨的蔣介石 ,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呢 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是一 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國的外交工作 ,應該有自己的鮮明特點 ,那就是獨立自主,這是中國人民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 。 1949年1月19日,中央在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說 :“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政府,尤其是帝國主義政府 ,是幫助國民黨政府反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因此,我們不能承認這些國家現在派在中國的代表為正式的外交人員,實為理所當然。我們采取這種態度 ,可使我們在外交上立于主動地位 ,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 傳統所束縛。在原則上 ,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必須取消 ,中華 民族的獨立解放必須實現,這種立場是堅定不移的。”這就是新中國的外交工作的嶄新風格 ,使人耳目一新 。 2.展示議學問題:新中國的外交工作呈現出嶄新的風格,與舊中國奉行的外交不一樣,這反映了新中國實行的是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為什么要奉行這一外交政策? (提示:(這個設問比較簡單,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解決該問題。)這反映了中國實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這一政策的原因有三個(引出下一頁) 3.議學活動要求:結合材料思考問題,列出發言要點,小組中心發言人匯總本組成員觀點,做好發言準備。注意術語的規范使用。 學生活動1: 1.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做好議學準備。 2.認真研讀議學問題,列出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合作探究,每一小組中心發言人歸納整理本組成員的觀點,做好分享準備。 3.根據議學提示,在課本對應位置將基本觀點備注清楚。設計意圖: 要想了解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及發展,必須了解其形成和發展的相關背景,分析其原因,這樣才能科學地、辯證地看待和分析我國的外交政策。本環節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結合材料辯證分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國際國內形勢,深入了解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依據,對我國外交政策進行正確的評判,認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議學活動2: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風帆正舉教師活動2: 1.展示材料: 中國外交在五個方面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一是時代主題上,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超越意識形態發展國家間關系,主動創建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二是政治格局上,“從對抗格局的成員轉變為基于和平與發展的全球伙伴”,編織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三是經濟全球化上,“從游離于經濟全球化之外到成為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推手”,成為約13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推動并引領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四是國際角色上,從國際公共產品的一般消費者轉變為重要提供者,中國外交的全球貢獻日益顯現。五是世界方位上,從一開始被孤立封鎖,到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自身成為國際秩序演變關鍵因素,中國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2.展示議學問題:結合課本知識和中國外交五個方面的歷史性轉變,思考我國外交政策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提示: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找出我國外交政策的三個發展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十八大以來、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引出下一頁) 展示視頻和材料: 視頻《習近平外交思想》 材料: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的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地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我們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贏得廣泛國際贊譽。 4.議學活動要求:結合材料思考問題,列出發言要點,小組中心發言人匯總本組成員觀點,做好發言準備。注意術語的規范使用。 學生活動2: 1.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做好議學準備。 2.認真研讀議學問題,列出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合作探究,每一小組中心發言人歸納整理本組成員的觀點,做好分享準備。 3.根據議學提示,在課本對應位置將基本觀點備注清楚。設計意圖: 通過對我國外交政策發展歷程的梳理,引導學生宏觀把握外交發展歷程,了解并感受中國外交發展的艱辛與不易。通過觀看視頻和閱讀材料,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內涵的豐富。培養學生從時間、空間等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自覺性。知識總結:學以致用: 1.1.《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墨子》云:“義,利也。”我國將外交實踐與傳統智慧相結合,強調“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下列選項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 A.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合作與發展 B.把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為出發點落腳點 C.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升科技和經濟實力 D.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解決各國的發展難題 【詳解】.A 【詳解】A:“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說明我國在外交活動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合作與發展,A符合題意。 B:我國外交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B錯誤。 C:材料不涉及綜合國力的較量,C排除。 D:我國在對外活動中要維護自身利益,但不可能解決各國的發展難題,D錯誤。 故本題選A。 2.我國歷來主張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國人民商量決定。這表明( ) ①獨立權和平等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 ③我國已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導力量 ④我國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詳解】B 【詳解】①④:我國歷來主張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國人民商量決定,這表明獨立權和平等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也說明我國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①④符合題意。 ②: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②錯誤。 ③:我國已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導力量,③錯誤。 故本題選B。 3.3.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形成的,承擔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民族性表現在( ) ①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根本原則 ②核心理念體現了四海一家的傳統精神 ③弘揚了中華民族世界大同的理念 ④把中國夢與世界夢統一起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詳解】C 【詳解】②③:核心理念體現了四海一家的傳統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世界大同的理念都體現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民族性,②③符合題意。 ①: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根本原則是時代性特質,①不符合題意。 ④:把中國夢與世界夢統一起來是世界性特質,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