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第1節 植物生長素第1課時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和生長素的合成、運輸與分布課標內容 (1)理解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2)解釋生長素的合成部位、運輸方式和分布。知識點1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1.達爾文的實驗(1)發現問題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2)進行實驗對金絲雀草的胚芽鞘進行單側光照射。(3)結論胚芽鞘的尖端受到單側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了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性彎曲。2.鮑森·詹森的實驗3.拜爾的實驗4.溫特的實驗5.植物激素的概念人們把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作植物激素。知識點2 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和分布1.生長素的產生(1)合成部位 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2)產生過程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2.兩種運輸類型(1)極性運輸①運輸方向: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②運輸方式:主動運輸。(2)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組織中通過輸導組織進行。3.分布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1)達爾文父子通過實驗提出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提示:達爾文所在時期還沒有提出生長素的概念。(2)動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內分泌腺產生的。(×)提示:植物體內沒有特定的內分泌腺。(3)溫特分離并鑒定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提示:溫特沒有鑒定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4)幼芽、幼葉和種子都能產生大量的生長素。(×)提示:生長素在生物體內含量較少,而不是大量。(5)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提示:生長素是一種對植物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的有機物,其本質不是蛋白質。(6)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可轉變成生長素。(√)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情境探疑】1.達爾文向光性實驗的分析:請分析下列組別的自變量和實驗結論,并完善表格。組別 自變量 結論①和② 胚芽鞘尖端的有無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與尖端的存在有關①和③ 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與尖端受單側光刺激有關①和④ 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 胚芽鞘的彎曲生長與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無關2.分析資料,回答問題。資料Ⅰ 為研究生長素在單側光影響下運輸方向的變化,研究人員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資料Ⅱ 研究人員做了進一步實驗,將生長狀況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來,用不能透過生長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瓊脂切塊上,實驗處理及收集到的生長素(IAA)的含量如圖所示。(1)資料Ⅰ實驗的結果:裝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長;裝置b和c中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由此可得結論:在單側光的影響下,生長素在尖端發生了橫向運輸。(2)資料Ⅱ說明光照沒有影響生長素的總量,但單側光照射促使生長素向背光側轉移。3.材料 某同學利用發生了向光彎曲生長的燕麥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觀察。他繪制了背光側和向光側的細胞形態示意圖(如圖所示)。單側光照射導致生長素在背光一側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填“分裂”或“伸長”)。1.胚芽鞘系列實驗2.植物向光性產生的原因分析(1)過程圖解【典例應用】例1 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根據實驗結果提出單側光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慢B.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可以透過瓊脂片C.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影響”分布不均勻D.溫特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答案 C解析 達爾文根據實驗結果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會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A錯誤;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B錯誤;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C正確;溫特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溫特沒有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D錯誤。例2 關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有以下三種解釋:解釋1:單側光照射下,向光側的生長素向背光側橫向轉移。解釋2:單側光照射下,向光側的生長素被分解。解釋3:單側光照射下,抑制生長的物質分布不均勻。若解釋1正確,則a、b、c、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c>a=b>d。若解釋2正確,則a、b、c、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c=a=b>d。若解釋3正確,則a、b、c、d四個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a=b=c=d。例3 用燕麥胚芽鞘做實驗,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胚芽鞘直立生長B.②胚芽鞘彎曲生長C.③胚芽鞘不彎曲也不生長D.④胚芽鞘向左彎曲生長答案 D解析 由于生長素無法透過玻璃片,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只能從左側向下運輸,而右側無法向下運輸,致使尖端下部左側生長素分布多于右側,故①胚芽鞘向右彎曲生長,A錯誤;由于生長素可以透過瓊脂塊,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尖端下部兩側生長素分布均勻,故②胚芽鞘直立生長,B錯誤;由于生長素無法透過云母片,阻止了生長素因單側光照射而引起的橫向運輸,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尖端下部兩側生長素分布均勻,故③胚芽鞘直立生長,C錯誤;在單側光的刺激下,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發生橫向運輸,致使尖端下部左側生長素分布少于右側,故④胚芽鞘向左彎曲生長,D正確。跳出題海 植物“長不長、彎不彎”的判斷方法)二、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和分布【情境探疑】1.回答下列有關生長素極性運輸的問題:(1)植物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形態學上、下端為什么相反?提示:因為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方向相反,地上部分向上生長,地下部分向下生長。(2)極性運輸是從低濃度到高濃度的運輸,這是怎樣的運輸方式?如何證明?提示:極性運輸是一種主動運輸,可通過抑制植物的細胞呼吸來驗證,加入呼吸抑制劑,該運輸方式受阻。(3)若植物隨太空飛船進入太空中,其體內的生長素還能發生極性運輸嗎?提示:極性運輸由植物的遺傳特性決定,即使在太空中也會發生極性運輸。2.試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下列實驗設計和結論。實驗設計:結論:①下端瓊脂塊中的生長素來自上端的瓊脂塊。②生長素在胚芽鞘中只能由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1)這個實驗設計是否嚴謹?提示:不嚴謹,缺少對照實驗。(2)如果要驗證上述結論,應該如何對實驗設計進行改進?提示:將該胚芽鞘切段倒置,即形態學上端在下,形態學下端在上,觀察位于下方的空白瓊脂塊中是否能獲得生長素。生長素的運輸(1)極性運輸: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是一種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2)非極性運輸:發生于成熟組織中,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運輸。(3)橫向運輸:外界某些刺激使生長素在尖端進行橫向運輸。刺激因素有單側光、重力、離心作用等。①單側光:②重力:當植物橫放時,重力使生長素由遠地側橫向運輸至近地側,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于遠地側。③離心作用:旋轉時,由于離心作用,生長素發生橫向運輸,外側生長素濃度高于內側。【典例應用】例4 (多選)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是由色氨酸轉變而來的,故生長素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B.根尖合成的生長素能通過極性運輸到達伸長區促進細胞的伸長生長C.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均勻分布D.植物的向光生長都是由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答案 ACD解析 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而不是蛋白質或多肽,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A錯誤;極性運輸是生長素通過主動運輸由形態學上端(根尖分生區)向形態學下端(伸長區)運輸的過程,根尖合成的生長素能通過極性運輸到達伸長區,促進伸長區細胞的伸長生長,B正確;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C錯誤;植物的向光生長一般認為是由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但是有的植物可能是由于某些抑制生長的物質分布不均勻造成的,D錯誤。例5 下列有關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B.在太空中,橫向放置的植物的根不會表現出向地彎曲生長的特性C.如果將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間,并給予單側光照射,生長素會在瓊脂塊中進行橫向運輸D.在存在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極性運輸會受到抑制答案 C解析 在植物的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A正確;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植物激素不能進行橫向運輸,根失去向地生長的特性,但能進行極性運輸,B正確;生長素進出瓊脂塊的方式是擴散,光照不會使生長素在瓊脂塊中進行橫向運輸,C錯誤;極性運輸以主動運輸形式進行,在缺氧或有呼吸抑制劑存在的條件下,能量供應不足,主動運輸會受到抑制,從而使極性運輸受到抑制,D正確。例6 生長素在胚芽鞘內的運輸與自身的載體分布有關,也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影響。在如圖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長素的運輸方向不會發生的是( )A.a→b B.a→cC.b→d D.c→d答案 D解析 由于單側光的照射,生長素可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即a→b,A正確;在胚芽鞘部位生長素進行極性運輸,只能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既可a→c,也可b→d,B、C正確;橫向運輸發生在尖端,在胚芽鞘的下部不會發生,故不能由c運輸到d,D錯誤。思維導圖 晨讀必背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3.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生長素的運輸方向分極性運輸和非極性運輸兩種。隨堂檢測1.下列為生長素發現過程中利用胚芽鞘做的不同實驗示意圖,其中能說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確實是由某種化學物質引起的是( )答案 D解析 D項實驗中瓊脂塊因為接觸了尖端之后引起了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據此能說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確實是由某種化學物質引起的,D正確。2.人類的許多科學發現,往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下列有關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達爾文設計簡單而富有創造性的實驗來研究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B.首次分離出的具有生長素效應的物質不是來自植物體內,而是來自人的尿液中C.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D.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答案 D解析 達爾文根據實驗得出了植物出現向光性彎曲這種常見現象的原因,A正確;1934年,科學家首先從人的尿液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B正確;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C正確;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D錯誤。3.如下是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部分實驗示意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一證明生長素的產生依賴光照B.實驗二證明頂端產生的生長素能向下運輸C.實驗三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分布不均勻D.實驗四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影響”是生長素答案 C解析 圖中實驗一條件下,兩個胚芽鞘都發生了生長,但是尖端見光的胚芽鞘發生了向光彎曲生長,該實驗證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能證明生長素的產生依賴光照,A錯誤;實驗二中無尖端的胚芽鞘沒有放瓊脂片,有尖端的胚芽鞘放置了瓊脂片,因此并不能證明生長素是尖端產生的,也有可能是瓊脂片中的,B錯誤;實驗三的自變量為尖端所處的位置,結果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C正確;實驗四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D錯誤。4.下列與生長素的合成、運輸和分布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長素只能在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中產生B.生長素是在核糖體中經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形成的C.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只能進行極性運輸D.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答案 D解析 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A、B錯誤;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C錯誤;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D正確。5.下圖為研究生長素(IAA)產生部位及運輸方向的實驗,初始時,瓊脂塊①~⑥中不含IAA。下列對實驗結果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瓊脂塊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瓊脂塊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瓊脂塊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瓊脂塊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別與⑤⑥中的相等答案 B解析 ①②瓊脂塊中都有IAA,雖然有單側光照射,但由于尖端插入的云母片阻止生長素的橫向運輸,故①≈②,A錯誤;由于瓊脂塊不能感受光刺激,故③④瓊脂塊中都有IAA,③≈④,B正確;由于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故⑤⑥瓊脂塊無生長素,C、D錯誤。(時間:30分鐘)【基礎對點】知識點1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1.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含量很少B.植物激素催化細胞內的代謝活動C.有些植物激素參與組成細胞的重要結構D.植物激素都有專門的分泌器官答案 A解析 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很少,但有高效的調節作用,A正確;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命活動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酶才具有催化作用,B錯誤;植物激素不參與細胞結構的組成,C錯誤;植物激素由植物體的特定部位分泌,無專門的分泌器官,D錯誤。2.下列有關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胚芽鞘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長素產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B.生長素發揮作用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C.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D.生長素發生橫向運輸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答案 D解析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也是胚芽鞘尖端;生長素發揮作用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長素發生橫向運輸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3.(多選)下圖表示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相關實驗的部分探究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達爾文的實驗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屬于自變量B.拜爾的實驗在有光和無光條件下胚芽鞘的彎曲方向不同C.圖③是溫特實驗的實驗組,其對照組使用的是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D.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中的物質可以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瓊脂塊答案 ACD解析 達爾文的實驗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屬于自變量,A正確;圖②中拜爾的實驗在有光和無光條件下胚芽鞘的彎曲方向相同,都彎向左側,B錯誤;圖③是溫特實驗的實驗組,其對照組使用的是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C正確;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該物質可以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瓊脂塊,溫特將其命名為生長素,D正確。4.下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植物向光性的一組實驗,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B.幼苗合成生長素的部位在尖端C.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長素D.生長素對幼苗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答案 A解析 題圖中的自變量是遮光部位,因變量是胚芽鞘的生長狀況,單側光照射是無關變量,所以結論是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知識點2 生長素的合成、運輸與分布5.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存在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極性運輸會受到抑制B.成熟的葉片和根尖成熟區產生的生長素很少C.在成熟的植物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D.生長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長旺盛的部位答案 D解析 極性運輸以主動運輸形式進行,在存在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能量供應不足,極性運輸會受到抑制,A正確;細胞分裂越旺盛,生長素合成量越大,所以成熟的葉片和根尖成熟區產生的生長素很少,B正確;在成熟的植物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C正確;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D錯誤。6.(多選)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合成部位的生長素含量往往高于積累部位的生長素含量B.植物莖尖細胞可以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長素C.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D.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長素與光照有關答案 AD解析 植物各部位生長素含量不同,通常是合成部位<積累部位,如頂芽<側芽,A錯誤;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B、C正確;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長素與光照無關,光照、重力等因素只是影響生長素的運輸,D錯誤。7.取生長狀態一致的燕麥胚芽鞘,分為a、b、c、d四組。將a、b兩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從c、d兩組胚芽鞘中的相應位置分別切取等長的一段,并按下圖所示分別接入a、b兩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兩組胚芽鞘。然后用單側光照射,發現a′組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b′組胚芽鞘不彎曲、不生長,其原因是( )A.c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d組尖端不能B.a′組尖端能合成生長素,b′組尖端不能C.c組尖端產生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運輸,d組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能D.a′組尖端產生的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運輸,b′組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能答案 D解析 在胚芽鞘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a′組補充的部分與a組形態學上、下端一致,生長素能向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運輸,胚芽鞘可以在單側光刺激下彎曲生長,而b′組補充的部分與b組形態學上、下端相反,生長素不能向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運輸,所以胚芽鞘不彎曲、不生長,D正確。8.下列關于動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激素都是由專門的內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不是B.最先發現的動物激素是促胰液素,最先發現的植物激素是生長素C.一般情況下,兩者與相應的靶細胞結合并起作用后即被滅活D.動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答案 A解析 動物激素不都是由內分泌腺分泌的,有些激素是由分散的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如胃泌素是由胃幽門黏膜G細胞分泌的,而植物沒有內分泌腺,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分泌的,A錯誤。【綜合提升】9.(多選)某同學切取某種植物胚芽鞘的頂端,分成甲、乙兩組,按下圖所示的方法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再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置于去頂胚芽鞘切段的一側(如丙圖),一段時間后,測量胚芽鞘切段的彎曲程度(α角)。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胚芽鞘中的生長素經擴散進入瓊脂塊B.乙圖單側光照射導致瓊脂塊的左側生長素含量低于右側C.若丙圖左側給予單側光照,α的數值無明顯變化D.瓊脂塊1、2、3所引起的α角大小關系是1>3>2答案 AC解析 甲圖胚芽鞘中的生長素經擴散進入瓊脂塊,A正確;乙圖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長素不能發生橫向運輸,故2和3中生長素含量相同,B錯誤;丙圖無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若丙圖左側給予單側光照,α的數值無明顯變化,C正確;瓊脂塊1、2、3所具有生長素的含量關系為:1>2=3,故所引起的α角大小關系是1>3=2,D錯誤。10.下圖是生長素發現過程中達爾文實驗和溫特實驗的示意圖。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1實驗中單側光強度和時間是無關變量,是否表現出向光性為因變量B.由圖1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尖端產生的物質向下運輸,促進尖端下部生長C.圖2實驗的自變量是瓊脂塊是否與尖端接觸,因變量為是否表現出向光性D.圖2實驗證明了尖端能產生促進其下部生長的物質,溫特將其命名為吲哚乙酸答案 A解析 圖1為達爾文的實驗,單側光的強度和時間是無關變量,是否表現出向光性為因變量,A正確;圖1實驗的結論是感受單側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了某種“影響”,促進尖端下部生長,B錯誤;圖2為溫特的實驗,因變量為胚芽鞘是否彎曲生長,C錯誤;溫特將胚芽鞘尖端產生的促進生長的物質命名為生長素,后來其他人證明生長素是吲哚乙酸等,D錯誤。11.用同位素14C標記的吲哚乙酸來處理一段枝條一端,然后探測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條及位置如圖。下列有關處理方法及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處理圖甲中A端,不可能在圖甲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B.處理圖乙中A端,能在圖乙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C.處理圖乙中B端,能在圖乙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D.處理圖甲中B端,能在圖甲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答案 C解析 圖甲的A端是形態學上端,處理圖甲中A端,可以在圖甲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A錯誤;圖乙的A端是形態學下端,處理圖乙中A端,不能在圖乙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B錯誤;圖乙的B端是形態學上端,處理圖乙中B端,能在圖乙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C正確;圖甲的B端是形態學下端,處理圖甲中B端,不能在圖甲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D錯誤。12.如圖表示與生長素相關的某實驗,化學物質能夠透過明膠卻不能透過云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兩組實驗均需要單側光照射B.自變量是尖端與其下部聯系是否被阻斷C.本實驗證明了生長素由尖端向下傳遞D.若要使實驗更嚴謹,則需再設計空白對照答案 C解析 本實驗是對照實驗,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因此兩組實驗均需要單側光照射,A正確;本實驗考查的是尖端產生的影響能否穿過明膠或者云母,因此自變量可以認為是尖端與其下部聯系是否被阻斷,B正確;本實驗只能證明尖端產生的影響能夠透過明膠向下傳遞,而不能證明生長素由尖端向下傳遞,C錯誤;若要使實驗更嚴謹則需再設計空白對照,即不做處理只進行相同的單側光照射,D正確。13.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達爾文根據實驗提出,胚芽鞘尖端能產生吲哚乙酸,因而出現向光性B.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C.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D.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答案 A解析 達爾文根據實驗提出的是胚芽鞘尖端能產生某種“影響”,A錯誤;鮑森·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B正確;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C正確;溫特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由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D正確。14.下圖是利用某些單子葉植物幼苗完成的幾組經典實驗。實驗一:達爾文實驗實驗二:鮑森·詹森實驗(甲與乙)和拜爾實驗(丙與丁)請根據上面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回答問題。(1)依據達爾文實驗,可以得出兩點推論:①該單子葉植物幼苗接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這種刺激能造成胚芽鞘向光彎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鮑森·詹森實驗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黑暗條件下重復鮑森·詹森對單子葉植物幼苗胚芽鞘的處理方法,結果將會怎樣?甲組胚芽鞘________;乙組胚芽鞘________。(3)拜爾實驗的結論是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胚芽鞘尖端 ②胚芽鞘尖端接受單側光刺激后,向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向光面比背光面生長慢 (2)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尖端下部 不彎曲不生長 直立生長 (3)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尖端的下部分布不均勻解析 (1)達爾文實驗中,丙組胚芽鞘尖端無法接受單側光刺激,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長素均勻分布,故直立生長。甲、丁組胚芽鞘尖端能接受單側光刺激,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導致幼苗向光彎曲生長。實驗對照表明接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2)鮑森·詹森實驗中,乙組胚芽鞘的尖端和下部之間隔著瓊脂片,甲、乙兩組對比說明尖端產生的“影響”能透過瓊脂片傳遞到尖端下部。在黑暗條件下,重復鮑森·詹森的實驗,甲組不生長不彎曲,乙組由于缺少單側光照,直立生長。(3)拜爾實驗中,尖端不對稱放置,胚芽鞘彎向放尖端的對側生長,說明放置尖端一側的下部受到的“影響”更多,生長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