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免疫調節第4節 免疫學的應用課標內容 (1)闡明疫苗發揮作用的原理。(2)說出器官移植面臨的問題,認同器官捐獻。知識點1 疫苗知識點2 器官移植1.概念醫學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換喪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術叫作器官移植。2.面臨問題(1)免疫排斥(2)供體器官短缺:是世界各國在器官移植方面 普遍存在的問題。3.免疫診斷與免疫治療(1)免疫診斷:由于抗原和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免疫學技術和制劑在臨床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檢測病原體和腫瘤標志物等。(2)免疫治療(1)注射某種疫苗后,體內可能有記憶T細胞的產生。(√)(2)注射過流感疫苗后,就不會再患感冒。(×)提示: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因此注射過流感疫苗后,也可能會再患感冒。(3)只能用滅活的病原體才可制成疫苗。(×)提示:也可用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疫苗。(4)疫苗必須包含完整的病原體。(×)提示:疫苗不必包含完整的病原體。(5)人類中不存在HLA完全相同的兩個個體。(×)提示:同卵雙胞胎個體上的HLA完全相同。(6)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常用免疫增強劑。(×)提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常用免疫抑制劑。(7)異體移植的器官難以成活,主要是由于體液免疫的結果。(×)提示:異體移植的器官難以成活,主要是由于細胞免疫的結果。一、疫苗 【情境探疑】1.某同學在流感開始大規模流行前接種了流感疫苗,可是沒過一兩個月,她患流感了;而她聽說接種過一次麻疹疫苗,終生就不會得麻疹了。(1)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沒有起到預防作用呢?提示:流感病毒的種類有很多,一種流感疫苗只能預防部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另外,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種才能獲得有效保護。(2)接種麻疹疫苗后,人體為何對麻疹病毒具有終生免疫能力?提示:接種麻疹疫苗后,體內經過特異性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其中記憶細胞對該病毒具有終生記憶能力。(3)九價宮頸癌(HPV)疫苗可預防HPV引起的宮頸癌,中國內地首針預防宮頸癌的九價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接種,該疫苗將分三次接種,該疫苗分三次接種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該疫苗分三次接種的目的是讓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4)為什么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才起作用?提示:疫苗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后,要經過處理、傳遞、識別以及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產生抗體,因此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人體才具有免疫力。2.分析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口服糖丸可以預防該病。糖丸其實是將脊髓灰質炎病毒的致病力減弱后,做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1)從免疫學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減毒活病毒相當于抗原。(2)糖丸要用冷開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熱開水溶化,原因是高溫會殺死減毒后的病毒。(3)預防脊髓灰質炎還有一種疫苗是將脊髓灰質炎病毒殺死后制成的,稱為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該疫苗通過肌肉注射進行預防接種。減毒活(填“減毒活”或“滅活”)疫苗接種后對人體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過程;要產生相同的免疫效果,在接種劑量上滅活(填“減毒活”或“滅活”)疫苗要加大。(4)接種疫苗屬于免疫預防(填“免疫預防”或“免疫治療”),接種抗體屬于免疫治療(填“免疫預防”或“免疫治療”)。1.目前主要應用的三種類型的疫苗(1)減毒活疫苗接種后能感染人體而使人產生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效果。如“糖丸”就是一種減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2)滅活的死疫苗這類疫苗中的病原體已被殺死,安全性很好,但產生的免疫效果不如減毒活疫苗,常需要多次強化免疫,如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3)新型疫苗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①DNA疫苗DNA疫苗是指將編碼某種蛋白質抗原的重組真核表達載體(如質粒)直接注射到動物體內,使外源基因在活體內表達,產生的抗原(外源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②RNA疫苗RNA疫苗的機理是將編碼抗原決定簇的mRNA通過一定的設計和修飾,導入細胞,以細胞為“工廠”,生產相應的蛋白質,進而引起機體產生免疫應答。2.有關疫苗的幾個常考點(1)疫苗保留了病原體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起抗原作用,進入體內主要是誘導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的產生。抗體存留時間短,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發揮免疫作用,記憶細胞存留時間長,保留了對相應抗原的長期免疫能力。(2)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疫苗作為抗原起作用的是大分子物質。(3)疫苗不是只能注射。接種疫苗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注射(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和口服(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典例應用】例1 利用預防接種來預防疾病的原理是( )A.預防接種能消滅體內的細菌B.預防接種能提高人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C.預防接種能加速機體代謝,增強抗病能力D.預防接種能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力答案 D解析 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相當于抗原,接種到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從而獲得免疫力,當再次接觸這種病原體時,會發生二次免疫反應,從而迅速消滅病原體而不會發病。綜上所述,D正確。例2 我國陳薇團隊研發的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新冠疫苗臨床測試成功,單針接種該疫苗即可起到保護作用。下表為現階段全球接種的主要新冠疫苗及其有效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疫苗類型 疫苗有效成分腺病毒重組新冠疫苗 整合抗原基因 的活體腺病毒RNA新冠疫苗 指導合成抗原的mRNA滅活新冠疫苗 抗原抗新冠病毒血清 抗體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 抗體A.接種RNA新冠疫苗后,由mRNA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B.滅活的新冠疫苗多次注射可提高抗體濃度,以提高保護效力C.腺病毒重組新冠疫苗單針注射即可,原因是腺病毒進入人體后可增殖D.與血清相比,單克隆抗體特異性更強、濃度更高、治療效果更好答案 A解析 接種RNA新冠疫苗后,細胞可以直接以mRNA為模板翻譯出蛋白質(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A錯誤;滅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較弱,需多次注射以引起機體發生足夠強度的免疫反應,產生大量的抗體,以提高保護效力,B正確;腺病毒重組新冠疫苗單針注射即可,因為腺病毒進入人體后可增殖,C正確;與血清相比,單克隆抗體特異性更強、濃度更高、治療效果更好,D正確。例3 (2022·湖南長沙調研)目前很多國家都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積極研發疫苗,有減毒疫苗、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接種疫苗后,人體會產生相應抗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分裂、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B.當病毒進入人體后,記憶B細胞快速合成并分泌大量抗體,與病毒結合C.二次免疫時抗體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強,說明抗體是一種高能化合物D.mRNA疫苗能在人體細胞內合成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所特有的抗原答案 D解析 B細胞接受抗原和細胞因子的雙重刺激后,可分裂、分化為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A錯誤;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B錯誤;二次免疫時抗體的量更多,免疫效果更強,抗體的本質是蛋白質,抗體不是高能化合物,C錯誤;mRNA疫苗能在人體細胞內合成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所特有的抗原,進而引起機體發生免疫反應,D正確。二、器官移植【情境探疑】分析材料,回答問題:材料Ⅰ 自1954年腎移植在美國波士頓獲得成功以來,人類已能移植除了人腦外幾乎所有的重要組織和器官。材料Ⅱ 器官移植在當今的疾病治療中普遍被應用,但在全世界的臨床醫學上普遍存在供體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等問題。(1)器官移植時,移入的器官相當于抗原,引發機體發生細胞免疫(填“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2)器官移植時,機體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的原因是供體與受體的HLA不同。(3)為了提高異體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器官接受者要經常服用一些藥物,如:類固醇、環孢霉素A等,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主要是使細胞毒性T細胞增殖受阻,從而使免疫系統暫時處于無應答(或無反應等)狀態。(4)為解決器官短缺問題,科學家利用自身的干細胞培養出所需的組織、器官,然后進行器官移植,這樣做有什么優點呢?提示:自身的干細胞培養出的組織、器官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因為它們的HLA是相同的。(5)在器官移植中,可通過哪些途徑減輕或避免免疫排斥反應的發生?提示:利用自身干細胞構建的器官進行移植;利用配型成功的異體器官進行移植;異體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劑。免疫預防與免疫治療的區別通過免疫預防,人們能預防多種傳染病,但是不能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因為接種一種疫苗一般只能預防一種傳染病,而且有些傳染病的病原體還可能發生變異,如流感病毒。【典例應用】例4 “血清療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傳染病的臨床救治。該療法主要是利用康復期患者捐獻的血液,經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分離后,將血漿輸入重癥患者體內。“血清療法”的免疫學原理是利用康復期患者血漿中的( )A.抗原,可以刺激重癥患者產生較多的抗體B.抗體,可以刺激重癥患者產生淋巴細胞C.特異性抗體,幫助重癥患者對抗病毒D.細胞因子,刺激重癥患者產生較多的抗體答案 C解析 將康復者的血漿輸入重癥患者體內,用于治療病毒性傳染病,利用的是康復者血漿中含有的特異性抗體,幫助重癥患者對抗病毒。例5 下列有關器官移植的敘述,錯誤的是( )A.供者與受者HLA差異程度是器官移植成敗的關鍵B.親兄妹的組織相容性抗原幾乎不存在差異C.異體器官移植進入人體,可能作為抗原引發強烈的排斥反應D.利用免疫抑制劑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問題答案 B解析 供者與受者HLA差異程度是器官移植成敗的關鍵,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時,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A正確;在減數分裂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存在基因重組,由不同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基因存在差異,故親兄妹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其組織相容性抗原仍然存在差異,B錯誤;不同個體的細胞表面會有不一樣的蛋白質,異體器官移植進入人體,其細胞表面特有的物質可能作為抗原引發強烈的排斥反應,C正確;異體器官移植由于免疫排斥而成活率較低,發生的免疫反應主要是細胞免疫,某些免疫抑制劑可使T細胞的增殖受阻,從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正確。例6 (多選)利用免疫學原理既可以預防疾病,也可以治療疾病。右圖是某人獲得抗病毒抗體的兩種途徑及抗體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途徑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徑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體B.在人體患病的情況下,途徑①常用于免疫治療,途徑②常用于免疫預防C.途徑①曲線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體與病毒結合形成沉淀D.途徑②曲線在0~7天逐漸上升的原因是病毒增多答案 BC解析 途徑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體,途徑②注射的是病毒疫苗,A錯誤;在人體患病的情況下,途徑①常用于免疫治療;途徑②常用于免疫預防,B正確;途徑①曲線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體與病毒結合形成沉淀,C正確;途徑②曲線在0~7天逐漸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分泌相應抗體的漿細胞增多,D錯誤。人用狂犬病疫苗注意事項中特別強調“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本疫苗絕不能使用同一支注射器,也絕不能在同一部位注射”。為什么特別提示這一條?答案 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屬于抗體,人用狂犬病疫苗是滅活的病原體,屬于抗原,如果二者使用同一支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直接引起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從而讓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都失去效果。思維導圖 晨讀必背1.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 2.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3.研究表明,只要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隨堂檢測1.有關新冠病毒疫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用減毒或滅活的新冠病毒制作疫苗B.接種疫苗機體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反應C.漿細胞能夠識別疫苗并產生抗體D.病毒變異可能會影響疫苗的預防效果答案 C解析 減毒或滅活的新冠病毒含有相應的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制作疫苗,A正確;疫苗作為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一定的免疫反應,B正確;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疫苗),C錯誤;病毒變異后,會改變其抗原特性,影響疫苗的預防效果,D正確。2.結核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結核最為多見,按計劃免疫接種卡介苗以預防結核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兒童接種卡介苗后,機體會產生抗體、記憶細胞等B.結核桿菌是在宿主細胞內利用自己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C.內環境中的結核桿菌可與抗體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D.接種卡介苗的兒童,再次接觸結核桿菌時,記憶B細胞會迅速增殖,并產生大量抗體答案 D解析 兒童接種卡介苗后,機體會發生特異性免疫,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等,A正確;結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自身具有核糖體,因此在宿主細胞內利用自己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B正確;結核桿菌屬于抗原,可與抗體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C正確;接種卡介苗的兒童,再次接觸結核桿菌時,記憶B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D錯誤。3.(多選)人被瘋狗咬傷或感染乙肝病毒后,首先要進行抗體治療,然后再接種疫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抗體治療是通過抗體刺激B細胞或T細胞發生免疫反應B.滅活的病毒不具有致病性,但可以作為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發生免疫反應C.第二次注射疫苗時,漿細胞都來自記憶細胞的增殖和分化D.若某人體內含有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則檢測病毒核酸不一定呈陽性答案 BD解析 抗體治療是利用抗體殺滅抗原,而不是通過抗體刺激B細胞或T細胞發生免疫反應,A錯誤;滅活的病毒失去致病性,但可以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免疫反應,B正確;第二次免疫過程中,漿細胞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C錯誤;若某人感染過新冠病毒但已痊愈,則此人體內可能仍有抗體但檢測不到病毒的核酸,D正確。4.下列關于器官移植的說法,錯誤的是( )A.胸腺肽能誘導造血干細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細胞,器官移植病人不適合使用胸腺肽B.手術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環孢霉素A的使用會使淋巴細胞減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劑主要作用于B細胞答案 D解析 胸腺肽能誘導造血干細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力,因此器官移植病人不適合使用胸腺肽,A正確;器官移植最大的問題是存在免疫排斥反應,因此器官移植病人手術后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確;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環孢霉素A的使用會使淋巴細胞減少,減弱特異性免疫的功能,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正確;免疫抑制劑主要抑制T細胞的增殖和功能,D錯誤。5.2021年5月,世衛組織將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命名為“德爾塔”。相較于其他變體,德爾塔變體不僅能提高與肺部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的親和力,還能提高其逃逸免疫系統的能力。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德爾塔變體通過理化方法滅活后可制成安全可靠的疫苗B.德爾塔變體在人體內環境中大量增殖,并破壞肺部細胞引起患者呼吸困難C.德爾塔變體的核酸徹底水解,可得到6種產物D.德爾塔變體感染的體細胞被免疫系統清除,屬于細胞凋亡答案 B解析 通過理化方法滅活的病毒可制成安全可靠的疫苗,A正確;病毒只能在活細胞中繁殖,不能在人體內環境中大量增殖,B錯誤;德爾塔變體是RNA病毒,其核酸(RNA)徹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和A、U、G、C四種堿基,共6種產物,C正確;德爾塔變體感染的體細胞被免疫系統清除,屬于細胞凋亡,D正確。(時間:30分鐘)【基礎對點】知識點1 疫苗1.給人體注射疫苗可以預防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 )A.疫苗可直接殺死病原體B.疫苗促使人體產生毒素,殺死病原體C.疫苗促使人體產生與病原體對應的記憶細胞D.疫苗可固定病原體,有利于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答案 C解析 疫苗通常為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可激發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產生針對抗原的記憶細胞并長期存在。2.下列有關疫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接種新冠滅活疫苗后,不會受到各種冠狀病毒的感染B.滅活的新冠疫苗相當于抗原,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C.新冠疫苗的發明和使用,有望終止新冠感染這種傳染病D.與注射康復者血清相比,接種疫苗可獲得更持久的免疫力答案 A解析 人類通過注射疫苗獲得的免疫能力具有特異性,因此接種新冠滅活疫苗后,仍可能受到其他冠狀病毒的感染,A錯誤;滅活的新冠疫苗相當于抗原,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B正確;新冠疫苗的發明和使用,可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有望終止新冠感染這種傳染病,C正確;與注射康復者血清(血清中含有抗體)相比,接種疫苗可使機體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進而獲得更持久的免疫力,D正確。3.(多選)接種到小鼠體內的腫瘤基因疫苗,既能在小鼠細胞內表達腫瘤相關抗原(TAA),又能刺激小鼠產生TAA抗體和消滅腫瘤細胞的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CT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腫瘤基因疫苗可用于預防和治療相關惡性腫瘤B.腫瘤基因疫苗能刺激小鼠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C.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是通過裂解腫瘤細胞完成的D.小鼠體內的B細胞、T細胞、漿細胞和CTL均能識別TAA答案 ABC解析 接種到小鼠體內的腫瘤基因疫苗,既能在小鼠體內表達出腫瘤相關抗原(TAA),又能誘發小鼠產生相應的抗體及消滅腫瘤細胞的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因此能用于預防和治療相關惡性腫瘤,A正確;TAA抗體及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分別是在小鼠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產生的,B正確;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發揮作用是通過促進腫瘤細胞裂解完成的,C正確;小鼠體內的免疫細胞中,漿細胞是B細胞或記憶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的,只能合成并分泌抗體,不能識別抗原,D錯誤。4.我國在研制新冠疫苗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已成功研制出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等多種類型的新冠疫苗,并且免費給國民預防接種。下列有關新冠疫苗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冠疫苗研制成功的基本要求是能使其蛋白質保持抗原性B.間隔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目的是強化免疫,增加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數量C.接種新冠疫苗后機體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頭昏頭痛、低燒等癥狀D.健康人在接種兩劑疫苗產生抗體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不可能患病答案 D解析 新冠疫苗作為抗原,研制成功的基本要求是使其蛋白質保持抗原性,能使人體產生中和病毒的抗體和記憶細胞,A正確;間隔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目的是強化免疫,增加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數量,提高免疫力,當人體接觸真正的病毒后,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抗體,進而達到抵抗病毒的目的,B正確;因個人體質不同,接種新冠疫苗后機體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頭昏頭痛、低燒等癥狀,這些都是接種后的正常反應,C正確;健康人在接種兩劑疫苗產生抗體后,由于病毒的變異性強,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也可能患病,D錯誤。知識點2 器官移植5.據《自然》雜志刊登的文章稱,肺具有造血功能。這給血液病患者和需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帶來了希望。從免疫的角度來看,移植的肺屬于( )A.病原體 B.抗原C.抗體 D.免疫器官答案 B解析 移植到人體內的器官屬于外來物,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識別出“非己”成分,從而產生排斥反應,殺死或抑制異體器官的成活。從免疫的角度來看,移植的肺屬于抗原。6.角膜移植是最成功的器官移植,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處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種異體器官移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被移植角膜與受體之間不存在免疫反應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細胞、免疫活性物質C.用藥物抑制B細胞增殖可獲得“免疫赦免”D.“免疫赦免”說明人體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答案 B解析 被移植的角膜屬于外來的“異物”,與受體之間存在免疫反應,A錯誤;淋巴細胞位于淋巴液、血漿和淋巴結中,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分布在內環境中,因此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細胞、免疫活性物質,B正確;用藥物抑制B細胞和T細胞的增殖可獲得“免疫赦免”,C錯誤;“免疫赦免”現象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不能說明人體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D錯誤。7.器官移植后,供體器官誘導機體產生的特定細胞毒性T細胞裂解供體細胞,引起免疫排斥反應。研究發現,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細菌感染會減輕免疫排斥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對受體動物而言,外來器官相當于抗原,會激發機體產生細胞免疫B.細菌感染可能會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來器官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應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監視和免疫自穩功能D.注射免疫抑制劑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答案 C解析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應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C錯誤。8.下列不屬于免疫學原理應用的是( )①流感疫苗的研制與接種 ②用人工標記的抗體檢測HIV ③降低腎臟、骨髓移植過程中的排斥反應 ④器官移植前需要先進行配型 ⑤注射青霉素前進行皮試 ⑥使用先鋒霉素(1種抗生素)治療呼吸道感染A.⑥ B.⑤C.②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流感疫苗的研制與接種屬于免疫學應用中的免疫預防;用人工標記的抗體檢測HIV屬于免疫學應用中的免疫診斷;降低腎臟、骨髓移植過程中的排斥反應屬于免疫學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器官移植前需要先進行配型屬于免疫學器官移植方面的應用;注射青霉素前進行皮試是為了檢測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屬于免疫學方面的應用;使用先鋒霉素(1種抗生素)治療呼吸道感染,是利用抗生素殺死病原體,不屬于免疫學方面的應用。【綜合提升】9.(多選)人體在接種疫苗后,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通過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主要在組織液中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B.新冠疫苗進入機體后,迅速刺激記憶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消滅抗原C.機體產生的抗體可以與侵入細胞內的病毒結合,使其失去侵染性D.新冠感染康復者的血清可用于新冠感染患者的治療答案 ABC解析 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從組織液運輸到血漿中,然后隨體液運輸到全身,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A錯誤;新冠疫苗進入機體后,刺激B細胞產生相應的記憶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B錯誤;抗體不能進入細胞與病毒相結合,對于侵入細胞內的病毒,需要細胞免疫將靶細胞裂解后將抗原釋放出來,C錯誤;新冠感染康復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的抗體,可以用于新冠感染患者的治療,D正確。10.(多選)免疫治療是應用免疫制劑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使機體對疾病產生恰當的免疫應答,從而防治疾病的方法。注射疫苗、抗體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免疫增強劑可以控制機體的免疫狀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接種疫苗的目的是使機體產生對相應疾病的抵抗能力B.利用免疫增強劑可增強體液免疫對癌變細胞的清除C.免疫抑制劑能使T細胞增殖受阻,有利于器官移植D.吞噬細胞對抗原處理后可以呈遞抗原信息給其他淋巴細胞答案 ACD解析 接種疫苗能夠使機體產生抵抗某種疾病的抗體,使人體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對相應疾病的抵抗能力,A正確;利用免疫增強劑可增強細胞免疫對癌變細胞的清除,B錯誤;免疫抑制劑能使T細胞增殖受阻,從而使細胞免疫減弱,有利于器官移植,C正確;吞噬細胞對抗原處理后可以呈遞抗原信息給T細胞或B細胞等其他淋巴細胞,D正確。11.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種,其中mRNA疫苗備受關注。研究發現,納米脂質顆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體內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進行靶向遞送。mRNA疫苗通過胞外遞送到胞內后可能面臨著內體逃逸和胞內免疫兩個難點,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新冠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細胞中生活B.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進入靶細胞,形成內體小泡,體現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C.內體小泡逃逸才可能翻譯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細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應答,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D.若內體小泡內的mRNA未實現逃逸,則會被TLR3和TLR7/8識別,使該mRNA降解答案 B解析 新冠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細胞中生活,A正確;據題圖可知,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進入靶細胞,形成內體小泡,這一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B錯誤;mRNA需要從內體小泡逃逸才可能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翻譯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細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應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C正確;若內體小泡內的mRNA未實現逃逸,則會被TLR3和TLR7/8識別,使該外來mRNA降解,D正確。12.將某小鼠的皮膚移植給多只同種小鼠后,將受皮鼠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小鼠注射一定劑量的環孢霉素A,乙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并每天統計植皮的存活率,結果如下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受皮鼠與供皮鼠的細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B.甲組小鼠對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強度大于乙組小鼠C.環孢霉素A可能通過抑制T細胞增殖從而減弱免疫應答D.使用環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答案 B解析 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終降為零,說明發生了免疫排斥反應,受皮鼠與供皮鼠的細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確;甲組小鼠對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應出現的時間比乙組小鼠的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時間長,說明甲組小鼠對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強度小于乙組小鼠,B錯誤;甲組小鼠植皮的存活時間比乙組小鼠長,說明環孢霉素A能夠減弱免疫排斥反應,其原因可能是通過抑制T細胞增殖從而減弱免疫應答,C正確;由C項解析可知,使用環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確。13.下圖是新冠病毒引發機體免疫反應的部分示意圖。請分析回答:(1)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大多數被細胞Ⅰ吞噬,該過程屬于________免疫。同時,細胞Ⅰ把病毒特有的抗原暴露出來,傳遞給________,使該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進而促進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參與細胞免疫的細胞Ⅲ直接與被病毒入侵的靶細胞接觸,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________。(2)在新冠病毒的多種檢測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或蛋白質,用蛋白質進行檢測的試劑盒利用的免疫學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預防,一般要進行預防接種。疫苗在免疫學上被稱為________,注射的目的是使人體內產生________。接種新冠疫苗后仍然可能會患新冠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圖中曲線a、b表示甲、乙兩人第一次分別注射某病原體的抗體血清、疫苗后血液中的抗體含量。①當一個人被狗咬傷,可能會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時采用________(填“注射抗原”或“注射抗體”)進行免疫比較好。②請在圖中分別畫出第二次甲、乙兩人均注射等量的該病原體疫苗后血液中相應抗體含量變化曲線(曲線形狀參照曲線a、b)。答案 (1)非特異性 輔助性T細胞 細胞因子 細胞凋亡 (2)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 (3)抗原 相應抗體和記憶細胞 新冠病毒發生了變異 (4)①注射抗體②解析 (1)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大多數被吞噬細胞吞噬,該過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根據題圖可知,抗原呈遞細胞把病毒特有的抗原暴露出來,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Th細胞),輔助性T細胞增殖、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進而促進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細胞Ⅲ為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的過程屬于細胞凋亡。(2)在新冠病毒的多種檢測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或蛋白質,這是因為它們在結構上都具有物種的特異性,用蛋白質進行檢測的試劑盒能精確診斷的免疫學原理是抗原和抗體可以特異性結合。(3)疫苗在免疫學上被稱為抗原,注射的目的是激發人體的特異性免疫,使人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易發生變異,因此接種新冠疫苗后仍然可能會患新冠感染。(4)①當一個人被狗咬傷,可能會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時應注射抗體,快速殺死病毒。②分析題圖可知,第一次注射時,甲注射的是抗體血清,體內未產生記憶細胞;乙注射的是疫苗即抗原,體內產生了記憶細胞。第二次注射時,甲為初次免疫,產生抗體數量較少;乙為二次免疫,迅速產生大量抗體,第二次甲、乙兩人均注射等量的該病原體疫苗后血液中該抗體含量變化曲線見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