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免疫調節第2節 特異性免疫第1課時 體液免疫課標內容 (1)理解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2)概述體液免疫的過程。知識點1 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知識點2 體液免疫1.概念B細胞激活后可以產生抗體,由于抗體存在于體液中,所以這種主要靠抗體“作戰”的方式稱為體液免疫。2.基本過程3.過程分析(1)B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2)抗體可以隨體液在全身循環并與特定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進而被巨噬細胞等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3)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抗體。(1)病毒、細菌及人體細胞的分子標簽是不同的。(√)(2)抗原呈遞細胞是指輔助性T細胞。(×)提示:抗原呈遞細胞是指B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3)B細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會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提示:B細胞同時接受抗原、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因子的刺激,才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4)輔助性T細胞分裂分化產生漿細胞并分泌細胞因子。(×)提示:漿細胞是由B細胞和記憶B細胞產生的。(5)當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機體時,記憶B細胞會迅速產生大量抗體,消滅抗原。(×)提示:記憶B細胞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增殖分化形成的漿細胞才能產生抗體。(6)漿細胞會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產生抗體。(×)提示: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是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7)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均來自記憶細胞。(×)提示:在二次免疫時,漿細胞可來自B細胞的增殖分化,也可來自記憶B細胞的增殖分化。一、體液免疫 【情境探疑】1.右圖是B細胞活化示意圖,結合教材回答問題:(1)結合體液免疫的過程,分析B細胞的活化需要哪些條件?提示: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第一個信號是病原體和B細胞接觸;第二個信號是輔助性T細胞接受呈遞的抗原后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2)圖中③細胞因子是什么細胞分泌的?其作用是什么?提示: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作用是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2.閱讀教材,完成體液免疫過程模型構建(1)抗原呈遞細胞包括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B細胞,它們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是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2)漿細胞不能(填“能”或“不能”)識別抗原,原因是漿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沒有識別抗原的受體。(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漿細胞可由B細胞和記憶B細胞分化而來;此時記憶B細胞不能(填“能”或“不能”)產生抗體。明確免疫細胞的三個“唯一”【典例應用】例1 如圖為體液免疫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B.⑤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C.漿細胞能特異性識別病原體,并產生抗體D.此圖中抗原呈遞細胞參與的是非特異性免疫答案 A解析?、龠^程為抗原呈遞細胞通過胞吞作用吞噬病原體,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⑤過程為抗體與病原體的特異性結合,主要發生在細胞外液中,B錯誤;漿細胞不能識別病原體,C錯誤;題圖中抗原呈遞細胞參與的是特異性免疫,D錯誤。例2 人體免疫系統是覆蓋全身的防衛網絡。如圖是人體初次接觸某病原體后發生的部分免疫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細胞,甲和乙表示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①是抗原呈遞細胞,能特異性識別病原體B.細胞②和細胞③發育、成熟的場所均相同C.細胞④是漿細胞,由記憶細胞增殖分化形成D.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體內會產生物質甲和乙答案 D解析 據圖分析,該圖表示的是體液免疫的過程,①為抗原呈遞細胞,②為輔助性T細胞,③為B細胞,④為漿細胞,甲為細胞因子,乙為抗體。抗原呈遞細胞識別病原體沒有特異性,A錯誤;細胞②和細胞③分別為輔助性T細胞和B細胞,兩者產生的場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場所不同,B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該過程是初次免疫,則細胞④漿細胞由③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C錯誤。二、二次免疫及其特點【情境探疑】體液免疫過程中,漿細胞會產生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圖中抗體濃度變化曲線為a,患病程度變化曲線為b。據此回答:(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免疫系統的主要反應是什么?提示:記憶B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消滅抗原。(2)與初次免疫相比,概括圖中二次免疫反應的特點。提示:二次免疫反應速度更快、抗體濃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強,所以患病程度低。1.初次免疫與二次免疫(以體液免疫為例)初次免疫與二次免疫的區別:①漿細胞的來源不同:初次免疫時,漿細胞是由B細胞分化形成的;二次免疫時,不僅B細胞能分化成漿細胞,記憶B細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為漿細胞。②反應速度不同:初次免疫時,反應較慢;二次免疫時,反應較快。③反應強度不同:與初次免疫反應相比,二次免疫反應更快、更強烈,抗體產生的數量更多。2.“三看法”判斷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典例應用】例3 (多選)下列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A.體液免疫時,B細胞表面受體可以直接與抗原結合B.體液免疫主要針對侵入人體細胞內部的病原體C.記憶B細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漿細胞D.漿細胞可以直接消滅并清除病原體答案 BD解析 體液免疫時,一些病原體作為抗原可以和B細胞接觸,A正確;抗體對侵入人體細胞內部的病原體不能發揮作用,因此體液免疫主要針對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B錯誤;記憶B細胞能夠保持對抗原的記憶,當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C正確;漿細胞不能直接消滅并清除病原體,而是通過分泌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細胞吞噬清除,D錯誤。例4 雞霍亂病原菌易致雞死亡。巴斯德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發現全部雞存活。再次培養新鮮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雞群的基礎上擴大注射范圍,進行第二次注射,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不考慮病原菌發生變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第一次注射時,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未引起免疫應答B.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雞中絕大多數接受過第一次注射C.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雞體內缺乏產生相應抗體的記憶細胞D.如果繼續對存活的雞注射新鮮病原菌,結果可能僅有少部分雞存活答案 B解析 第二次注射新鮮病原菌時,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說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A錯誤;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雞中,絕大多數接受過第一次注射,且產生了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致使第二次注射病原菌后,雞發生二次免疫反應,能快速、高效地產生大量抗體,將抗原清除,B正確;產生相應抗體的是漿細胞,記憶細胞不能產生抗體,C錯誤;如果繼續對存活的雞注射新鮮病原菌,因存活的雞中絕大多數接受過二次免疫,結果可能僅有少部分雞死亡,絕大多數雞存活,D錯誤。思維導圖 晨讀必背1.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 2.體液免疫主要依靠漿細胞分泌到體液的抗體“作戰”。 3.體液免疫中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輔助性T細胞的雙重刺激,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 4.漿細胞可以產生和分泌抗體,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可以抑制病原體的增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隨堂檢測1.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會用患輕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種給健康人的方法來預防天花。這里所說的痘痂和方法分別屬于( )A.抗體 非特異性免疫 B.抗體 特異性免疫C.抗原 非特異性免疫 D.抗原 特異性免疫答案 D解析 由“用患輕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種給健康人的方法來預防天花”可知,痘痂屬于抗原,這種免疫方法屬于特異性免疫。2.下列關于免疫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巨噬細胞可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B.B細胞具有呈遞抗原的功能C.吞噬細胞就是巨噬細胞,具有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的功能D.吞噬、呈遞抗原能力較強大的APC是樹突狀細胞答案 C解析 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后,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消化,A正確;吞噬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C錯誤;在所有的APC中,樹突狀細胞吞噬、呈遞抗原的能力較強大,D正確。3.B細胞和T細胞的共同點不包括( )A.它們都具有特異性B.它們的細胞表面都含有受體,可以識別相應的抗原C.它們都來自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并在骨髓中成熟D.刺激后,都可以經歷活化、增殖過程答案 C解析 B細胞和T細胞都參與特異性免疫,都具有特異性,A正確;T細胞和B細胞的細胞表面都具有能識別抗原的特異性受體,B正確;B細胞在骨髓中產生、成熟,T細胞在骨髓中產生,在胸腺中成熟,C錯誤;T細胞,如輔助性T細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B細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D正確。4.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抗原呈遞細胞需對其進行吞噬、處理和呈遞,該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抗原呈遞細胞對病原體吞噬、處理不具有特異性B.細菌等病原體在吞噬細胞內被溶菌酶消化分解C.加工處理后的抗原先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D.加工處理后抗原可暴露在抗原呈遞細胞表面答案 B解析 抗原呈遞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處理不具有特異性,A正確;細菌等病原體在吞噬細胞內的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消化分解,B錯誤;加工處理后的抗原先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C正確;加工處理后的抗原暴露在抗原呈遞細胞表面才能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D正確。5.(多選)下圖是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物質Ⅰ和物質Ⅱ都能與病菌特異性結合B.病菌被細胞A特異性識別并處理后會暴露出它特有的抗原C.與細胞C相比,細胞D含特有的與分泌物質Ⅱ相關的細胞器D.細胞C的活化除了病菌和細胞B兩個信號的刺激外,還需要物質Ⅰ的作用答案 ABC解析 題圖中物質Ⅰ為細胞因子,物質Ⅱ為抗體,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不能與病菌特異性結合,抗體能與病菌特異性結合,A錯誤;細胞A為抗原呈遞細胞,能識別大多數病菌,但其識別作用一般不具有特異性,B錯誤;細胞C為B細胞,細胞D為漿細胞,漿細胞中與分泌物質Ⅱ(抗體)相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這些細胞器在B細胞中也都具有,C錯誤;B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此外,B細胞的分裂、分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D正確。6.下列有關人體免疫調節的敘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B.病原體裂解后再注射到人體,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C.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D.病原體經吞噬細胞處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體產生抗體答案 D解析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病毒侵入人體可引起機體發生體液免疫產生抗體,故即使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也會使人體產生抗體,A錯誤;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可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能激發人體發生體液免疫產生抗體,病原體裂解后再注射到人體,一般也會使人產生抗體,B錯誤,D正確;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也會使人體產生抗體,C錯誤。(時間:30分鐘)【基礎對點】知識點1 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1.在人體免疫過程中,淋巴細胞表面能識別“非己”的物質是( )A.抗原 B.抗體C.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 D.抗原—抗體復合物答案 C解析 抗原和抗體以及抗原—抗體復合物都不是淋巴細胞表面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在人體的免疫過程中,能識別“非己”的物質是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2.下列關于分子標簽的描述錯誤的是( )A.人體細胞膜表面起分子標簽作用的物質是蛋白質B.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表面的分子標簽與人體細胞的不同C.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識別病原體表面的分子標簽D.人體白細胞不能識別自身細胞的分子標簽答案 D知識點2 體液免疫3.免疫對于防御疾病、維持人體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在體液免疫中,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A.輔助性T細胞 B.樹突狀細胞C.漿細胞 D.巨噬細胞答案 C解析 輔助性T細胞可識別抗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個信號;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釋放細胞因子,A錯誤;漿細胞能產生抗體,C正確;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是吞噬、處理、呈遞抗原,B、D錯誤。4.下列對免疫的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漿細胞的特征之一是內質網上的核糖體數量較多B.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C.分泌溶菌酶殺滅病原體是特異性免疫的重要功能D.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增強免疫效應答案 C解析 漿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抗體,抗體是在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合成的,所以漿細胞的特征之一是內質網上的核糖體數量較多,A正確;二次免疫過程中,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漿細胞,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B正確;體液中的溶菌酶屬于第二道防線,所以分泌溶菌酶殺滅病原體是非特異性免疫的重要功能,C錯誤;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促進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增強免疫效應,D正確。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人體后,人體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A.淋巴細胞的細胞周期延長B.漿細胞內的高爾基體活動增強C.記憶細胞迅速分化D.入侵病毒最終被漿細胞清除答案 B解析 H5N1病毒侵入機體后,引起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起特異性免疫作用的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因此淋巴細胞的細胞周期縮短,A錯誤;在該免疫過程中,最終由漿細胞產生的抗體消滅該病毒,而抗體屬于分泌蛋白,該蛋白需要高爾基體的加工和分泌,因此漿細胞內的高爾基體活動加強,B正確;題中提出“病毒H5N1首次侵入機體”,而記憶細胞只有當同一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才會迅速增殖和分化,C錯誤;最終的抗原清除要靠其他免疫吞噬細胞,D錯誤。6.病原體侵入機體后,B細胞的活化過程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B細胞活化需要①②兩個信號的刺激B.輔助性T細胞只能特異性識別B細胞并產生細胞因子C.受抗原刺激的B細胞的細胞周期會延長D.漿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會分泌抗體來與病原體結合答案 A解析 輔助性T細胞還能識別抗原呈遞細胞處理后的抗原物質,B錯誤;抗原侵入機體后,B細胞受到相應刺激,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因此B細胞的細胞周期會縮短,C錯誤;漿細胞不能識別和接受抗原刺激,D錯誤。7.下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消滅破傷風桿菌外毒素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2、細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是細胞2、3、4、5C.細胞3的活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促進作用D.物質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答案 B解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細胞1為抗原呈遞細胞,細胞2是輔助性T細胞,細胞3是B細胞,細胞4為漿細胞,細胞5是記憶B細胞;①是抗原呈遞細胞攝取病原體的過程,②是抗原呈遞細胞處理病原體,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的過程,③是輔助性T細胞呈遞抗原給B細胞的過程,④是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抗體的過程,物質a是抗體。輔助性T細胞和B細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A正確;細胞4(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B錯誤;細胞3是B細胞,其活化除了需要雙重信號的刺激,還需要細胞2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C正確;物質a為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正確。【綜合提升】8.右圖表示某幼兒先后兩次接種乙肝疫苗(抗原)后血清中相應抗體濃度變化情況及患病程度,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曲線表示抗體濃度變化,乙曲線表示患病程度B.Oa段有B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參與C.b點應為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時間點D.bc段的變化是記憶T細胞增殖、分化的結果答案 D解析 與初次免疫反應相比,二次免疫反應更快、更強,產生的抗體的濃度更高,因此可以判斷,甲曲線表示抗體濃度變化,乙曲線表示患病程度,A正確;Oa段的變化為機體初次注射乙肝疫苗時所引起的抗體濃度變化,有B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參與,B正確;b點之后的抗體濃度逐漸升高至c點所示的峰值,且該峰值明顯高于a點所示的峰值,說明b點應為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時間點,C正確;bc段的變化是因為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更多的漿細胞,這些漿細胞產生更多的抗體,D錯誤。9.(多選)下圖是人體某免疫過程的部分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甲是漿細胞,只能由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B.細胞甲分泌的抗體直接作用于細胞外和細胞內的抗原C.細胞乙在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中都能發揮作用D.各種漿細胞分泌不同抗體的原因是其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答案 CD解析 細胞甲是漿細胞,由活化的B細胞或記憶B細胞增殖、分化而來,A錯誤;抗體直接作用于細胞外的抗原,B錯誤;細胞乙是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線,在特異性免疫中可吞噬、處理、呈遞抗原,C正確;各種漿細胞分泌不同抗體的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正確。10.某研究小組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實驗小鼠進行實驗,實驗分組及處理見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小鼠分組 A組 B組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甲隔一段時間再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A.可以通過檢測小鼠體內抗體數量來確定是否有免疫應答B.再次注射抗原后,A組小鼠體內有大量抗體,B組小鼠沒有抗體C.再次注射抗原后,A組小鼠體內抗原甲的抗體數量比B組高D.如果實驗小鼠之前都接觸過抗原甲,對實驗結果會產生影響答案 B解析 A組小鼠和B組小鼠初次注射抗原甲后,體內都會產生抗原甲的記憶B細胞,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記憶B細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原甲的特異性抗體;B組小鼠注射的抗原乙不能刺激抗原甲的記憶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但是B組小鼠通過對抗原乙的初次免疫應答,能產生抗體,B錯誤;如果實驗小鼠之前接觸過抗原甲,會直接影響初次注射抗原甲時兩組小鼠的抗體數量,D正確。11.(多選)下圖為人體內某免疫過程示意圖,①~⑤表示細胞,a、b表示物質。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②將抗原呈遞給細胞③即可使其活化B.該過程中只有細胞④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C.細胞②在細胞免疫中也發揮重要作用D.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細胞有②③④⑤答案 ABD解析 據圖分析可知,細胞②為輔助性T細胞,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且輔助性T細胞與細胞③(B細胞)結合后,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B細胞才能活化,A錯誤;圖中細胞④為漿細胞,漿細胞沒有識別功能,圖中細胞①(抗原呈遞細胞)具有識別功能,但是不能進行特異性識別,因此該過程中細胞④和細胞①均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B錯誤;輔助性T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均能發揮重要作用,C正確;漿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失去了增殖分化的能力,D錯誤。12.(多選)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的接觸、輔助性T細胞表面特定分子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以及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共同作用。根據B細胞和漿細胞電鏡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為B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和分化B.甲形成乙時遺傳物質和膜蛋白發生了變化C.乙為漿細胞,只能來自B細胞D.乙中富含核糖體和內質網,但不能識別抗原答案 BC解析 甲為B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和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A正確;甲(B細胞)分化形成乙(漿細胞)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B錯誤;乙為漿細胞,B細胞可以分化形成漿細胞,記憶B細胞也能形成漿細胞,C錯誤;乙漿細胞能合成和分泌抗體,抗體屬于分泌蛋白,在核糖體中合成,需要內質網的加工,漿細胞中富含核糖體和內質網,但不能識別抗原,D正確。13.動物初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接受同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再次免疫應答。某研究小組取若干只實驗小鼠分成四組進行實驗,實驗分組及處理見下表。小鼠分組 A組 B組 C組 D組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間隔一段合適的時間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回答下列問題。(1)為確定A、B、C、D四組小鼠是否有免疫應答發生,應檢測的免疫活性物質是________(填“抗體”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組小鼠中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的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機體能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時間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會出現沉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抗體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3)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解析 (1)抗體、細胞因子屬于免疫活性物質,抗原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抗原會引發免疫反應。故要檢測小鼠是否發生免疫應答,應該檢測抗體水平。(2)A和D組兩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會發生二次免疫,B、C組兩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會發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產生的記憶細胞,可以識別抗原,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初次免疫產生的記憶細胞可以快速識別抗原,增殖、分化產生更多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體,發揮更強的免疫反應,及時清除抗原。(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機體會產生較多的抗體,血清中含有抗體,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體會與抗原甲特異性結合形成細胞集團或沉淀。14.新冠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該病毒屬于單股正鏈RNA病毒。如下圖所示,新冠病毒由內核與囊膜共同組成,內核包含RNA和蛋白質“N”,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鑲嵌其上的3種蛋白質M、E和S。請回答下列問題。(1)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鼻腔中的黏膜和纖毛會阻擋病毒的入侵,這種免疫方式屬于____________,該免疫方式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滅活病毒疫苗)至少需要接種2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接種的新冠疫苗具有一定的防護期,并不能獲得終身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國臨床醫學專家在新冠感染患者體內發現多種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冠狀病毒還可能感染其他動物。為避免病原體通過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你認為可行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非特異性免疫 作用范圍廣、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2)二次免疫能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抗體和記憶細胞具有一定的壽命,并且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易發生基因突變 (3)新冠病毒含有多種蛋白質(“N”“M”“E”和“S”等),從而激發人體產生多種抗體 (4)嚴格遵守相關法規,不捕捉和食用野生動物,做好衛生和檢驗、檢疫工作等解析 (1)鼻腔中的黏膜和纖毛會阻擋病毒的入侵,這種免疫方式屬于非特異性免疫,該免疫方式的優點是生來就有,不具有特異性,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作用范圍廣。(2)二次免疫的目的是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記憶細胞和抗體,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抗體和記憶細胞具有一定的壽命,一段時間后會消失,并且新冠病毒屬于RNA病毒,易發生基因突變,即使體內有抗體,也可能無法抵抗變異后的新冠病毒,故目前接種的新冠疫苗具有一定的防護期,并不能獲得終身免疫。(3)新冠感染患者體內發現多種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說明這些抗體是針對不同抗原產生的,由題干分析可知,新冠病毒含有多種抗原蛋白,所以導致產生多種抗體。(4)為避免病原體通過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就要少接觸,多預防,所以不能捕捉、食用野生動物,并做好檢疫、預防工作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