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 體液調節第1節 激素與內分泌系統第1課時 激素的發現與研究實例課標內容 (1)分析激素的發現過程。(2)歸納概括研究內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知識點1 激素的發現1.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①區別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最主要依據是分泌物有無導管的運輸。②胰腺是一種特殊的腺體,既能分泌胰液等消化液,也能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2.促胰液素的發現——沃泰默實驗(1)實驗假設 胰液的分泌受神經調節的控制。(2)實驗步驟(3)實驗分析3.斯他林和貝利斯實驗4.發現促胰液素的意義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它的發現不僅使人類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而且使人們認識到,機體除了神經調節,還存在激素調節。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知識點2 激素研究的實例1.胰島素的發現(1)查閱資料:1920年,在加拿大任助教的班廷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以實驗方法結扎胰管或因膽結石阻塞胰管都會引起胰腺萎縮,而胰島卻保持完好,這樣機體不會患糖尿病。(2)班廷和貝斯特的實驗2.睪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1)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經導管運輸到相應部位。(×)提示: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的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2)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學物質都是內環境的成分。(×)提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經導管流出體外或流到消化腔。(3)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提示:促胰液素是小腸黏膜分泌的。(4)沃泰默認為調節胰腺分泌胰液的途徑只有神經調節。(√)(5)既有內分泌功能又有外分泌功能的腺體是胰腺。(√)(6)胰液和胰島素都是由胰島分泌的。(×)提示:胰島能分泌胰島素,不分泌胰液。(7)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8)研磨胰腺無法直接提取到胰島素是因為胰島素含量太少。(×)提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蛋白酶,會將胰島素破壞。(9)睪酮在維持雄性第二性征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激素的發現 【情境探疑】1.閱讀教材第45頁“思考·討論”的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沃泰默的實驗能否說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受神經調節?提示:沃泰默在實驗中切除了通向狗的上段小腸的神經,反射弧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故實驗能說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受神經調節,但沃泰默仍堅持認為“引起胰液分泌的是一個非常頑固的反射”,從而喪失了一次發現激素調節的機會。(2)在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中,若想排除稀鹽酸和小腸黏膜本身成分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可增設兩組對照組,請寫出實驗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提示:稀鹽酸同一條狗的靜脈→胰腺不分泌胰液;小腸黏膜提取液同一條狗的靜脈→胰腺不分泌胰液。(3)“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是什么因素使斯他林和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機遇呢?提示:敢于質疑,大膽提出新假設,巧妙設計實驗驗證假設。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稀鹽酸+小腸黏膜提取液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1)總結:促胰液素是在受到稀鹽酸的刺激后,在小腸黏膜(場所)產生的,通過血液運輸到胰腺,使其分泌胰液。(2)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與沃泰默實驗相比,巧妙之處在哪里?提示:斯他林和貝利斯的實驗將小腸黏膜在體外與稀鹽酸一起研磨,獲得提取液,與沃泰默的實驗相比,直接排除了神經調節的影響,結果分析更讓人信服。【典例應用】例1 學習了“促胰液素的發現”的相關科學史,你認為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進胰腺分泌胰液 ③促胰液素是小腸黏膜受稀鹽酸刺激后分泌的,經血液循環作用于胰腺 ④法國學者沃泰默認為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經調節 ⑤直接注射稀鹽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③答案 A解析 促胰液素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激素,由小腸黏膜分泌,①錯誤;直接注射稀鹽酸到小狗血液中不會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會引起胰液增加,⑤錯誤,A正確。例2 下面是與促胰液素發現過程有關的四個實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①稀鹽酸→小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鹽酸→靜脈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鹽酸→小腸腸腔(去除神經)→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腸黏膜+稀鹽酸制成提取液→靜脈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與②對比說明胰液分泌不是稀鹽酸直接作用的結果B.從以上四個實驗可推測出胰液中含有促胰液素C.要證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經的調節,應該再設計實驗繼續探究D.實驗證明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會產生某種化學物質答案 B解析 ①與②對比說明稀鹽酸是通過小腸腸腔起作用的,A正確;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經血液循環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胰液中不含促胰液素,B錯誤;①與③對比說明小腸內神經的有無不影響胰腺分泌胰液,要證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經的調節,應該再設計實驗繼續探究,C正確;②與④對比說明小腸黏膜受鹽酸刺激會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其隨血液流動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確。二、激素研究的實例【情境探疑】1.如圖是科學家班廷和貝斯特為揭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以狗為實驗動物進行研究的結果,對該實驗結果進行分析:(1)在班廷之前,科學家試圖通過制備胰腺提取物證明胰腺中分泌物的存在,為什么都收效甚微呢?提示:胰島素屬于蛋白質類激素,在班廷之前大多數實驗用胰腺提取物注射給實驗性糖尿病的狗或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被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故難以獲得預期結果。(2)班廷是如何證實胰島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島分泌的?提示:班廷通過結扎胰管,使胰腺萎縮喪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但胰島仍正常,由此證明胰島素是由胰島分泌的。(3)請具體分析該實驗是否用到了“減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提示:班廷和助手貝斯特通過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實驗性糖尿病,然后再給予注射從萎縮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前者運用了“減法原理”,后者運用了“加法原理”。2.材料 除去鼠的甲狀腺,10天后進行測試,與未除去甲狀腺的鼠相比較,物質代謝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沒有檢測出甲狀腺激素。若在摘除甲狀腺后第5天開始,連續5天給鼠注射用溶劑溶解的甲狀腺激素,其物質代謝低下癥狀消失。(1)該實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如果補充對照實驗,應該怎么做?提示:采用了摘除腺體和注射相應激素相結合的方法。應該補充的對照實驗是摘除甲狀腺后第5天開始,連續5天給鼠注射上述實驗用的溶劑。(2)該實驗能得出什么科學結論呢?提示:甲狀腺能產生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使物質代謝提高。胰腺與胰島胰腺是一種特殊的腺體。胰腺分為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兩部分。外分泌部(腺泡)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液經導管進入小腸;內分泌部(胰島)能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調節血糖平衡。2.“加法原理”與“減法原理”的應用研究 實例 變量處理 實驗結果 原理應用胰島 素的 發現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實驗性糖尿病 減法原理給予注射從萎縮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 患病狗的血糖恢復正常 加法原理睪丸分泌雄激素的 研究 摘除睪丸 雄性性征明顯消失 減法原理移植睪丸 雄性性征逐漸恢復 加法原理【典例應用】例3 下列關于動物激素調節實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科學家發現切除胰腺的狗會患上與人的糖尿病類似的疾病,據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種抗糖尿病的物質的假說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給糖尿病患者不能明顯降血糖C.公雞被摘除睪丸后,其雄性性征明顯消失,再服用睪酮會逐步恢復公雞的性征D.給狗結扎輸卵管,會使其失去雌性性征答案 D解析 第二性征是由生殖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維持的,結扎輸卵管,只是防止精子、卵子結合受精,對第二性征沒有影響,D錯誤。例4 某動物園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擊其他猩猩,為了控制該猩猩,飼養員給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質,使之出現短暫性休克,為使它蘇醒,飼養員給它注射了另一種物質。飼養員給該猩猩先后注射的兩種物質分別是( )A.胰島素和胸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和甲狀腺激素C.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D.胰島素和葡萄糖溶液答案 D解析 注射胰島素可使猩猩血糖濃度下降,出現短暫性休克,注射葡萄糖溶液或胰高血糖素后,猩猩血糖濃度上升,會蘇醒過來。例5 (2019·海南卷,17改編)胰島素與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后可以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下列情況可以導致血糖濃度降低的是( )A.健康人早餐食用饅頭、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B.胰島A細胞分泌增強,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C.體內胰島素水平正常,胰島素受體活性降低D.胰島B細胞分泌增強,胰島素受體活性正常答案 D解析 健康人早餐食用饅頭、面包和米粥等食物后,面食中含有淀粉,在消化道經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會升高,A錯誤;胰島A細胞分泌增強,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血糖升高,B錯誤;體內胰島素水平正常,胰島素受體活性降低,胰島素需要與受體結合才能發揮降血糖的作用,故血糖會升高,C錯誤;胰島B細胞分泌增強,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受體活性正常,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有效降低血糖,血糖下降,D正確。思維導圖 晨讀必背1.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它的發現不僅使人類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這使人們意識到,機體除了神經調節,還存在激素調節。 2.激素調節是指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激素進行調節的方式。隨堂檢測1.下列有關促胰液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B.促胰液素能夠強烈地促進食物的消化C.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D.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導管答案 B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A正確;促胰液素能夠促進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促進食物的消化,B錯誤;小腸黏膜受到鹽酸刺激后會分泌化學物質,即促胰液素,C正確;促胰液素是動物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產生的,它的分泌不需要導管,D正確。2.斯他林和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過程中發現了動物激素——促胰液素,他們的實驗設計中最關鍵的是( )A.將稀鹽酸注射到狗的小腸腸腔中B.將稀鹽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C.將狗的小腸的神經剔除,然后將稀鹽酸注射到狗的小腸中D.將狗的小腸黏膜和稀鹽酸在體外研磨,制成提取液,然后將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答案 D解析 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促胰液素),其隨血液流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為證明此推測,斯他林和貝利斯取狗的小腸黏膜加稀鹽酸磨碎,制成提取液,將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條狗的靜脈中,結果胰腺分泌胰液,支持上述推測,D正確;A、B、C是沃泰默的實驗設計。3.下列各組分泌腺產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內環境的是( )A.唾液腺、垂體、腸腺 B.腎上腺、甲狀腺、胰島C.睪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臟答案 B解析 唾液腺、腸腺、汗腺、皮脂腺、胃腺、肝臟都是外分泌腺,產生的分泌物經由導管而流出體外或直接進入消化腔內,沒有進入血漿、組織液或淋巴液中,A、C、D錯誤;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胰島、卵巢、睪丸分泌的相應激素都可以直接進入血漿中,B正確。4.科學研究表明,幼鼠注射或口服睪酮后,出生僅14天的雄鼠就表現出交配行為。如果將公雞的睪丸摘除,公雞將不再啼鳴,雞冠萎縮,求偶行為消失。重新植入睪丸,則公雞的特征和交配行為又得以恢復。這些事實說明( )A.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B.被摘除睪丸的公雞變成了母雞,因而不再啼鳴C.睪酮屬于雄激素,在雌性體內不存在D.幼鼠和公雞的有關特征和行為變化是激素和神經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案 A解析 分析題干中兩個實例可推知,雄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直接的聯系,A正確;被摘除睪丸的公雞雄性第二性征消失,并沒有變成母雞,B錯誤;雌性體內也有雄激素,C錯誤;題中信息不能直接說明幼鼠和公雞的有關特征和行為變化與神經系統有關,D錯誤。5.(多選)下面是科學家為揭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以狗為實驗動物進行研究的結果,對該實驗結果的分析,正確的是( )實驗組 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a 切除胰腺 出現糖尿b 結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縮,胰島保持完好 不出現糖尿c 切除胰腺,注射胰島提取液 不出現糖尿A.由a、c實驗可知:胰島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現B.由a、b實驗可知:胰腺由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組成C.由b、c實驗可知:胰島提取液是由胰島細胞分泌的D.該研究證明:糖尿病的發病可能與胰島細胞的分泌物有關答案 ACD解析 a和b實驗形成對照,變量是有無胰島素,a組切除了胰腺,胰島隨著被切除,不能分泌胰島素,出現了糖尿,b組結扎了胰管,胰腺萎縮,不能產生胰液,但胰島保持完好,能夠分泌胰島素,沒有出現糖尿,說明胰島素可以防止糖尿的產生,實驗結果中未涉及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的相關問題,B錯誤。6.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相比,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與常態相比,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驗證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實驗,利用了“加法原理”B.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實驗性糖尿病,利用了“減法原理”C.給予糖尿病狗注射從萎縮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患病狗的血糖恢復正常,利用了“加法原理”D.給閹割公雞移植睪丸,雄性性征恢復,利用了“加法原理”答案 A解析 驗證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實驗,實驗組配制缺Mg的完全培養液,對照組配制完全培養液進行對照培養,利用了“減法原理”,A錯誤。(時間:30分鐘)【基礎對點】知識點1 激素的發現1.1902年,英國科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大膽地作出假設,最終發現了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進入血液后,可隨著血流到達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胃酸小腸→促胰液素胰腺→胰液A.①過程肯定為神經調節B.②過程肯定為激素調節C.小腸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經中樞D.①②過程都屬于激素調節答案 B解析 ①過程是化學物質(胃酸)對小腸的直接刺激,不屬于神經調節,也不屬于激素調節,A、D錯誤;②過程是促胰液素調節胰液的分泌,該過程屬于激素調節的范疇,B正確;小腸不屬于神經系統,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經中樞,C錯誤。2.(多選)對狗的上段小腸腸腔(內部是黏膜)進行某種處理后,會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A.切除小腸的神經,向小腸腸腔內注入稀鹽酸B.不切除小腸的神經,將稀鹽酸注入狗的血液C.將黏膜、稀鹽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D.將從胃腔得到的食糜注入已切除神經的小腸腸腔內答案 ACD解析 切除小腸的神經,向小腸腸腔內注入稀鹽酸,稀鹽酸刺激小腸黏膜細胞分泌促胰液素,從而促進胰腺分泌胰液,A符合題意;將稀鹽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會使狗分泌促胰液素,所以不會分泌胰液,B不符合題意;稀鹽酸刺激小腸黏膜細胞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將黏膜、稀鹽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促胰液素將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符合題意;從胃腔得到的食糜中含有胃酸,可以刺激小腸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從而促進胰腺分泌胰液,D符合題意。3.下列關于內分泌腺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過導管進入周圍的毛細血管B.胃腺、腸腺都把分泌物排到體內,所以都屬于內分泌腺C.淚腺、汗腺都把分泌物排到體表,所以都屬于內分泌腺D.各種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參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答案 D解析 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A錯誤;胃腺把分泌物排到胃腔,腸腺把分泌物排到腸腔,進行消化食物,而不是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所以都屬于外分泌腺,B錯誤;淚腺、汗腺都有導管,分泌物可以通過導管排到體表,所以都屬于外分泌腺,C錯誤;各種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參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D正確。4.下列有關促胰液素發現史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通過實驗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化學物質調節的C.促胰液素分泌后,彌散到體液當中,隨血液流到全身D.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答案 C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A錯誤;沃泰默通過實驗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神經調節的,B錯誤;促胰液素分泌后,彌散到體液當中,隨血液流到全身,C正確;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細胞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進胰腺分泌胰液,D錯誤。知識點2 激素研究的實例5.結扎小狗的胰管后使其正常進食,則小狗出現的癥狀是( )A.生長發育立即停止B.血糖濃度明顯升高,出現糖尿病C.消化不良D.尿量明顯減少,體溫顯著升高答案 C解析 結扎小狗的胰管,使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液不能進入消化道,影響食物的消化。結扎小狗的胰管,胰島保持完好,小狗不會患糖尿病。6.加拿大諾貝爾獎獲得者班廷在發現胰島素初期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狗分成兩組:甲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組先結扎胰管,待傷口恢復、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從中制備粗提液。隨后,將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體內,結果降低了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胰島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B.胰島素是由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C.乙組待胰腺腺泡萎縮后取狗的胰腺,是因為胰腺腺泡細胞可以產生消化酶水解胰島素D.可以給糖尿病狗飼喂乙組的粗提液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答案 C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動物激素,A錯誤;胰島素是由胰島細胞產生的,B錯誤;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胰腺腺泡細胞產生的消化酶中包含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胰島素水解,對實驗結果有干擾,C正確;乙組的粗提液中含有的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胰島素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若飼喂,則會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故飼喂達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D錯誤。7. (多選)食物進入胃會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種消化酶;由胃進入小腸的食物和鹽酸會刺激小腸分泌促胰液素,進而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胰腺細胞分泌消化酶的過程屬于胞吐B.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可不通過神經中樞直接到達胰腺C.胰腺分泌胰液的過程不受神經調節D.上述調節機制可以保證胰腺的及時分泌,利于食物的消化答案 AD解析 胰腺細胞分泌的消化酶屬于分泌蛋白,分泌方式是胞吐, A正確;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故該過程需要神經中樞參與,B錯誤;胰液的分泌受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C錯誤;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經的調節,也受體液的調節,這種調節機制既保證胰腺及時分泌,利于食物的消化,又可減少物質能量的浪費,D正確。8.胰腺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過十二指腸進入小腸,參與食物的消化。如圖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調節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的迷走神經屬于內臟運動神經,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動B.胰腺分泌的胰液進入內環境參與食物的消化C.圖中促胰液素的作用體現了細胞間可以進行信息交流D.由圖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雙重作用答案 B解析 迷走神經屬于內臟運動神經,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動,A正確;胰腺分泌胰液時屬于外分泌腺,分泌物通過導管直接進入消化道,參與食物的消化,不進入內環境,B錯誤。【綜合提升】9.(多選)胰液的分泌調節過程如下圖所示,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圖可知,胰液的分泌調節方式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B.將鹽酸直接注入血液中也會促進胰腺分泌胰液C.胰腺屬于神經調節過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D.物質A是神經遞質,物質B是促胰液素答案 ACD解析 迷走神經釋放的物質A是神經遞質;鹽酸刺激小腸黏膜釋放的物質B是促胰液素。由圖可知,胰液的分泌調節方式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將鹽酸直接注入血液中,不會促進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分泌的神經調節過程中,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屬于效應器,為反射弧的一部分。10.19世紀,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試圖通過研碎胰腺的方法來獲得其中的胰島素,但都沒有成功,后來有科學家通過結扎胰管讓胰腺萎縮,然后單獨研碎胰島的方法成功獲得了其中的胰島素。下列推測的失敗的原因,最可能是( )A.研磨過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島素分解了B.研磨時選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島C.當時研磨技術比較落后,研磨不充分D.胰島素和胰腺內的其他物質緊密結合,不容易分離答案 A解析 由于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在研磨過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島素分解,導致實驗失敗,A正確;科學家在研磨時選取的胰腺部分不可能都正好不含有胰島,B錯誤;失敗的原因與研磨不充分關系不大,C錯誤;胰島素和胰腺內的其他物質不發生結合,D錯誤。11.切除健康狗的胰腺,2天后狗出現糖尿病癥狀。隨后連續給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鹽水的胰島素,發現其血糖含量恢復正常。由此推測:胰島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為了證明這一推論,你認為下列最適宜作為對照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腺,又不注射胰島素B.用溶解于蒸餾水的胰島素溶液進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體內的胰腺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D.將健康狗體內摘除的胰腺制成提取液,注射給切除胰腺的狗答案 C解析 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腺,則其本身產生的胰島素會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題中注射的是一定量溶于生理鹽水的胰島素,則對照組需排除生理鹽水本身的影響,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B錯誤,C正確;由健康狗體內摘除的胰腺制成的提取液中不一定含有胰島素(可能被胰蛋白酶分解),且與“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鹽水的胰島素”不能形成對照,D錯誤。12.(2022·遼寧卷,6)為研究中醫名方—柴胡疏肝散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內容物進入小腸)的作用,科研人員設置4組實驗,測得大鼠胃排空率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組別 狀態 胃排空率/%正常組 健康大鼠 55.80模型組 患病大鼠未給藥 38.65柴胡疏肝散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藥物A組 患病大鼠+藥物A 49.92注:藥物A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藥物。A.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胃排空率明顯降低B.正常組能對比反映出給藥組大鼠恢復胃排空的程度C.與正常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進胃排空的作用D.柴胡疏肝散與藥物A對患病大鼠促進胃排空的效果相似答案 C解析 由題可知,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胃排空率明顯降低,A正確;正常組作為空白對照,能對比反映出給藥組大鼠恢復胃排空的程度,B正確;柴胡疏肝散具有促進胃排空的作用,是對比柴胡疏肝散組和模型組得出的結論,C錯誤;由分析可知,柴胡疏肝散與藥物A對患病大鼠促進胃排空的效果相似,胃排空率對比模型組均有提高,D正確。13.請分析下面三則資料,回答有關激素調節的問題:資料一 胰腺(外分泌部分)是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物——胰液中含有淀粉酶、麥芽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種消化酶。胰液通過胰總管排入小腸腸腔發揮消化作用。在胰腺中還散布著上百萬個胰島,這些胰島約占據整個胰腺體積的2%,被稱為胰腺的內分泌部分。資料二 摘除胰腺的狗會罹患糖尿病。結扎胰腺通向小腸的胰總管,會導致胰腺萎縮,胰島無變化,狗不患糖尿病。資料三 有人試圖通過摘除狗的整個胰腺,從研碎后的胰腺組織中按照科學、規范的蛋白質提取方法提取胰島素,但都以失敗告終。(1)在正常狗體內,胰島素由胰腺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合成。(2)結扎胰腺通向小腸的胰總管,狗卻不患糖尿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照資料三中的方法,研究人員不能提取到胰島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題目所提供的資料,你給出的實驗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內分泌 (2)分泌胰島素的胰島仍能保持正常的結構和功能 (3)胰島素為蛋白質,會被胰蛋白酶水解 結扎狗的胰總管,待其胰腺萎縮后再從研碎的胰腺組織中提取胰島素14.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過導管注入小腸,其中的消化酶用來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調節的呢?下圖表示胰液分泌調節的部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鹽酸刺激____________,從而使其分泌________,經________傳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該途徑表明機體通過________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2)圖中反射弧的效應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圖示回答)。該途徑表明機體還可通過神經調節的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此時,胰腺表現出其________(填“內”或“外”)分泌功能。答案 (1)小腸(小腸黏膜) 促胰液素 體液(血液) 激素調節(體液調節) (2)迷走神經傳出纖維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外解析 (1)圖中的鹽酸可刺激小腸(小腸黏膜),從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經體液傳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這表明機體通過激素調節(體液調節)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2)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等,圖中反射弧的效應器為迷走神經傳出纖維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胰腺分泌胰液的過程表明機體還可通過神經調節方式調節胰液的分泌,胰腺分泌胰液的過程表現出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